疾病名稱(英文) | cardiac insufficiency |
拚音 | XINGONGNENGBUQUAN |
別名 | 中醫(yī):心悸,怔忡,水腫,喘咳,痰飲,心痹。 |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 |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
西醫(yī)病名定義 | 心功能不全系指在正常靜脈回流的情況下,心臟排出的血液不足以維持組織代謝需要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 |
中醫(yī)釋名 | |
西醫(yī)病因 | 1.基本病因: (1)心肌收縮力降低:多種心肌疾病如冠心病、特發(fā)性心肌病、克山病、各種原因的心肌炎等均可引起。(2)心臟負荷加重:一種是引起心室收縮期負荷增加的疾病,一種是引起心室舒張期負荷增加的疾病如二尖瓣關(guān)閉不全、主動脈瓣關(guān)閉不全。 2. 誘發(fā)病因:(1)感染:特別是呼吸道感染為最常見的誘因,另外風濕熱、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等亦可引起心力衰竭。 (2)體力勞動、情緒及氣候:長期過度勞累及情緒強烈波動均可加重心臟負擔,誘發(fā)心衰。另外,氣候突然變化如寒冷、酷熱或潮濕亦可引發(fā)本病。 (3)治療不當及鈉攝入過多:放寬控制鹽的攝入,一旦出現(xiàn)癥狀又大量服用洋地黃,產(chǎn)生洋地黃中毒。 (4)心律失常:器質(zhì)性心臟病?梢鹦穆墒С,偶發(fā)房早、室早及輕度傳導阻滯對心臟的影響不大。 (5)肺栓塞:器質(zhì)性心臟病如二尖瓣狹窄時,常合并心房顫動,容易發(fā)生心房內(nèi)血栓,心衰病人長期臥床,容易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 (6)高心排血量狀態(tài):妊娠、分娩、甲亢或其它高心排血量狀態(tài),不常引起心衰,但在心臟病基礎(chǔ)上能誘發(fā)心衰。 |
中醫(yī)病因 | 各種心系疾病發(fā)展至晚期,損及氣血陰陽,出現(xiàn)心、脾、肺、腎的虛損,遇六yin外邪、思慮勞倦、房室不節(jié)等而誘發(fā)。 |
季節(jié) | |
地區(qū) | |
人群 | |
強度與傳播 | |
發(fā)病率 | |
發(fā)病機理 | |
中醫(yī)病機 | 1.心肺氣虛 心主血,肺主氣,氣血之間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咳嗽日久,肺氣受損,致心氣不足,血脈不暢,可出現(xiàn)心悸、氣短、唇紫等;若心氣虛衰,血脈不暢,則肺失肅降,津液不布,聚而為痰,痰濕阻肺,則呼吸喘促、憋悶氣短、咳吐泡沫痰涎或咯血。肺氣不宣則水道不通,津液蓄積而為水飲,外溢肌膚,發(fā)為浮腫,甚者可出現(xiàn)元氣虛脫、陰陽不相維系,可見冷汗淋漓、面色灰白、口唇紫暗、神昏脈微等危重證候。 2.心脾腎虛 心氣虛日久及腎,后天脾胃受損無以充養(yǎng)先天,均可使腎陽不足;久病腎虛,腎陽虛難以資助心陽、脾陽,終可致心脾腎陽虛弱,陰寒內(nèi)生之證。臨床上見到氣短乏力、畏寒肢冷、心悸怔忡。腎不納氣,則呼多吸少,氣短難續(xù);陽虛則水不化,可見夜尿較多,白天尿少浮腫,甚者水氣上逆,凌心射肺則心悸、、怔忡、咳喘倚息不能臥,咯吐泡沫樣痰。 3.氣陰兩虛 氣虛日久,陰津生成減少;或長期治療過程中過用溫燥、滲利之品損及陰津,形成氣陰兩虛或陰陽并損的證候,可見心悸、氣短乏力、倦怠懶言、口干舌燥、五心煩熱、脈虛數(shù)等。 4.血阻水停、心主血脈,心氣虛,血行不暢則淤血內(nèi)生;疾病后期,肺脾腎均傷,肺為水之上源,虛則水的通調(diào)不利,脾主運化水谷,腎主水液,司二便,三臟功能失常,則水液代謝紊亂,停積于內(nèi),泛溢于外而成水腫。另外,血淤則水停,水停則血阻,二者可并存而為病。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當各種原因致心肌收縮力減退或負荷過重時,機體通過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和心血管系統(tǒng)進行代償,從而產(chǎn)生一系列變化。 1.心功能不全時機體的代償反應左心室功能減退,每搏量與心排血量減少時,機體發(fā)生反射性交感神經(jīng)-腎上腺素能活性增高,使血漿兒茶酚胺水平增加,從而引起一系列變化,如心率增快、心肌收縮力增強、靜脈收縮、回心血量增多,通過Starling定律增加心搏量,選擇性小動脈收縮,維持動脈壓保證重要臟器的血供。然而,上述調(diào)節(jié)雖在心功能不全初期尚能代償,使心泵血功能得以維持,但在代償過程中潛在著使前后負荷增高的不利因素。 2.心臟的代償反應心功能不全時心臟的代償反應包括心肌肥厚與心腔擴大。長期的心臟負荷過重可刺激心肌收縮蛋白合成,導致心肌肥厚,心肌收縮單位增多,心臟收縮功能增強而每個收縮單位的負荷卻并不增加,室壁張力不增高,通過這一緩慢的代償過程,可使心臟在較長時間里有效地維持泵血功能。但是,肥厚的心肌能量相對缺乏,血供相對不足,以致發(fā)生一系列生化改變導致機械功能異常。心肌肥厚時,心肌順應性減低,加之能量缺乏,心臟舒張功能出現(xiàn)障礙,持續(xù)負荷過重,心肌纖維變性進而引起死亡,使殘存的心肌細胞所承受的負荷更重,如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促使心力衰竭的進行性惡化。 |
中醫(yī)診斷標準 | |
中醫(yī)診斷 | (1)心肺氣虛: 證候:心悸怔忡,面色青灰,肢倦乏力,咳嗽喘促,短氣自汗,動則加劇,舌淡或青紫,苔薄白,脈沉弱或結(jié)代。 證候分析:心氣虛,心神失養(yǎng),則心悸怔忡;心主血,其華在面,氣虛面失血充,故面色青灰;氣虛,肢體氣血運行不利,則肢倦乏力;肺氣虛,肺氣不宣,則咳嗽喘促;氣虛不足以息,可見短氣;氣虛衛(wèi)外不固,自汗;勞則耗氣,氣虛益甚,則動而加。簧嗟蚯嘧,苔薄白,脈沉弱或結(jié)代,均為氣虛之象。 (2)氣虛血瘀: 證候:心悸怔忡,胸脅作痛,腹脹痞滿,咳嗽氣短,兩顴暗紅,口唇紫紺,浮腫尿少,舌質(zhì)紫黯或有瘀點、瘀斑,脈澀或弦或結(jié)代。 證候分析:氣虛血瘀,心脈失養(yǎng),則心悸怔仲;瘀血內(nèi)停,氣滯不行,則胸脅作痛,腹脹痞滿;肺氣虛失宣,見咳嗽氣短;瘀血阻于頭面,兩顴暗紅,口唇紫紺;氣虛,水運化不利,則可出現(xiàn)浮腫尿少;舌質(zhì)紫黯或有瘀點、瘀斑,脈澀或弦或結(jié)代,為氣虛血瘀之象。 (3)痰飲阻肺: 證候:心悸氣短,咳嗽氣喘,不能平臥,咯出白痰或泡沫樣痰,尿少浮腫,腹脹納呆,苔白膩,脈弦滑。 證候分析:素有肺脾氣虛,水飲之人,外感風寒,肺氣益閉,輸轉(zhuǎn)不利,水飲蓄于心下,上迫于肺,而出現(xiàn)心悸氣短,咳嗽氣喘,不能平臥,咯出白痰或泡沫樣痰;肺經(jīng)受寒,氣化不利,尿少浮腫;脾虛則腹脹納呆;苔白膩,脈弦滑為痰濕內(nèi)停之征。 (4)熱痰壅肺: 證候:發(fā)熱口渴,咳嗽喘促,不能平臥,痰多粘稠色黃或痰白粘稠難咳,心悸,紫紺,尿黃量少,浮腫,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證候分析:痰濁內(nèi)停于肺,日久化熱,發(fā)展成痰熱壅肺之證。熱邪內(nèi)盛傷津,發(fā)熱口渴;痰熱壅肺,肺氣不宣則咳嗽喘促,不能平臥,痰多粘稠色黃或痰白粘稠難咳;痰熱擾心,則見心悸;熱盛血壅,舊唇紫紺;熱傷膀胱。膀胱氣化不利,尿黃量少,浮腫;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為痰熱內(nèi)盛之象。 (5)氣陰兩虛: 證候:心悸怔忡,頭暈目眩,氣短乏力,口干舌燥,失眠盜汗,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或結(jié)代。 證候分析:氣虛日久,傷及陰津,可造成氣陰兩虛。心脈失其濡養(yǎng),心悸怔忡;氣虛清竅失養(yǎng),則頭暈目眩;氣虛則氣短乏力;氣陰兩虛,津不上承,則口干舌燥;陰虛生內(nèi)熱,熱擾心神則失眠;陰虛陽不固攝,則津外越而盜汗;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或結(jié)代皆為氣陰兩虛之象。 (6)心腎陽虛: 證候:心悸氣短,面色青紫,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尿少浮腫,腰以下腫甚,唇青舌黯,苔白,脈沉細或弱或結(jié)代。 證候分析:心腎陽虛,陽不化氣,水濕內(nèi)停,水氣上凌心肺,故見心悸氣短;水濕不化,則尿少浮腫,腰以下腫甚;腎陽虧虛,命門火衰,不能溫養(yǎng),故畏寒肢冷;陽氣不能溫煦上榮,可見面色青紫,精神不振;唇青舌黯,苔白,脈沉細或弱或結(jié)代為陽氣虛衰,水濕內(nèi)停之候。 (7) 陽氣虛脫: 證候:氣喘吸促,呼多吸少,尿少浮腫,煩躁不安,不得平臥,面色蒼白或灰暗,張口抬肩, 汗出如油,昏迷不醒,四肢厥逆或昏厥譫妄,舌質(zhì)紫暗,苔少,脈微細欲絕或沉遲不續(xù)。 證候分析:腎陽氣不能固攝納氣,則氣喘吸促,呼多吸少,張口抬肩;腎氣虛,膀胱氣化不利,可見尿少浮腫:陽氣虛極,浮陽上越,故見煩躁不安,不得平臥;陽氣不能溫煦上榮,則面色蒼白,或灰暗;陽氣外越,津液外瀉,則汗出如油;心陽欲脫,則昏迷不醒,昏厥譫妄;舌質(zhì)紫暗,苔少,脈微細欲絕或沉遲不續(xù)乃陽氣欲脫之象。 |
西醫(yī)診斷標準 | 慢性心功能不全診斷標準: Framingham的心力衰竭診斷標準 此診斷標準分為主要標準及次要標準。符合兩項主要標準或一項主要標準及兩項次要標準者,可診斷為心力衰竭。 主要標準包括:①陣發(fā)性夜間呼吸困難。②頸靜脈怒張。③肺啰音。④心臟擴大。⑤急性肺水腫。③第三心音呈奔馬律。⑦靜脈壓升高(>16cmH2O)。 次要標準包括:①深部水腫。②夜間咳嗽。③活動后呼吸困難。④肝腫大。⑤胸腔積液。③肺活量減低至最大肺活量的1/3。⑦心動過速(≥120次/min)。 主要和次要標準均包括:治療5天以上時間后,體重減輕≥4.5kg。 應用上述標準可能會漏診一些較輕的心衰患者,因為疑有心衰患者的數(shù)目比根據(jù)本標準作出診斷者多1倍。 [附]心功能分級 1.Ⅰ級(心功能代償期):僅有心臟病體征,體力活動不受限制,一般體力活動不引起疲勞、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等癥狀。 2.Ⅱ級:相當于心力衰竭Ⅰ度或輕度。體力活動稍受限制,休息時無癥狀,但一般體力活動時(如上三樓、上坡、步行1500~ 2000m)即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等癥狀。檢查時除心臟本身的體征外,尚可發(fā)現(xiàn)心率加快,肝臟輕度腫大等。 3.Ⅲ級:相當于心力衰竭Ⅱ度或中度。體力活動明顯受限,休息時無癥狀,但輕微體力活動(如上二樓、上小坡,步行500~1000m),即出現(xiàn)心悸、呼吸困難、心衰癥狀,或發(fā)作性心絞痛。查體時肝臟中度腫大,并有一定程度的水腫,臥床休息后好轉(zhuǎn),但不能完全消失。 4.Ⅳ級:相當于心力衰竭Ⅲ度或重度。不能勝任任何體力活動,安靜休息時仍有心力衰竭的癥狀和體征,或有心絞痛綜合征。內(nèi)臟淤血和水腫顯著。久病者可有心源性肝硬化等改變。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腫)診斷標準: 1.由于心排血量減少引起腦部缺血,可發(fā)生短暫的意識喪失,即心源性昏厥;柝拾l(fā)作持續(xù)數(shù)秒鐘時可有四肢抽搐、呼吸暫停、紫紺等表現(xiàn),稱為阿-斯綜合征(Adams-Stoke syndrome)。 2.可有休克。 3.急性肺水腫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現(xiàn)。典型發(fā)作為突然的嚴重氣急,端坐呼吸,陣咳,咯粉紅色泡沫痰液。兩肺滿布濕啰音及哮鳴音,心率快,心尖舒張期奔馬律。 4.嚴重者可出現(xiàn)心臟驟停。 5.X線片可見典型蝴蝶狀大片陰影由肺門向周圍擴展。 6.病史中有心臟病基礎(chǔ)者,有助于診斷。 [附]急性肺水腫分期 1.發(fā)病期:癥狀不典型,患者呼吸短促,有時焦躁不安,皮膚蒼白濕冷,心率增塊。 2.間質(zhì)性肺水腫期:呼吸困難,但無泡沫痰,端坐呼吸,皮膚蒼白,常有紫紺,脈率快。肺部可聞及哮鳴音,有時伴細濕啰音。 3.肺泡內(nèi)水腫期:頻繁咳嗽,極度呼吸困難,吐白色或粉紅色泡沫樣痰。雙肺布滿大、中水泡音,伴哮鳴音。并有心動過速、奔馬律,頸靜脈怒張、紫紺等表現(xiàn)。 4.休克期:皮膚蒼白而有紫紺,冷汗淋漓,意識模糊,呼吸加快,血壓下降,脈搏細數(shù)。 5.臨終期:心律及呼吸均嚴重紊亂。 |
西醫(yī)診斷依據(jù) | 據(jù)臨床表現(xiàn)的特點不難作出診斷,對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臨床診斷應包括有病因診斷、解剖診斷、心律變化的診斷及心臟功能狀態(tài)的診斷。心力衰竭的分類一般據(jù)NYHA分級法,將心功能分為四級,心功能不全分為三度: 1.心功能一級(心功能代償期):一般的體力活動不受限制,不出現(xiàn)疲勞乏力、心悸、呼 吸困難以及心絞痛等癥狀,無心衰體征。 2. 心功能二級(Ⅰ度功能不全):體力活動稍受限制,休息時無癥狀,但中等體力活動 時即出現(xiàn)上述癥狀及心衰體征,臥床休息后癥狀好轉(zhuǎn),但不能完全消失。 3.心功能三級(Ⅱ度功能不全):體力活動明顯受限制,休息時無癥狀,但輕微體力活 動時即出現(xiàn)上述癥狀及心衰體征,臥床休息后癥狀好轉(zhuǎn),但不能完全消失。 4. 心功能四級(Ⅲ度功能不全):休息時仍可有上述癥狀及明顯的心功能不全體征。 |
發(fā)病 | |
病史 | |
癥狀 | 左心功能不全: (1)呼吸困難:①緩進性勞力性呼吸困難:開始僅在劇烈活動時,以后隨病情的加重。②陣發(fā)性夜間呼吸困難:患者在夜間熟睡1~2小時后,因胸悶、氣急而突然驚醒,立即坐起,呼吸困難可在十幾分鐘內(nèi)逐漸緩解。③端坐呼吸:病人平臥位就可出現(xiàn)呼吸困難。 (2)咳嗽、咯血:多為干咳,咯吐泡沫樣痰,有時痰中帶血。 (3)潮式呼吸:嚴重的左心衰竭時,由于動脈血流緩慢能在睡眠中發(fā)生此種交替性呼吸暫停,往往由其家屬發(fā)現(xiàn)。 (4)夜尿增多:正常人白天比夜間的尿量多,而左心衰竭的病人夜尿多于白天。 右心功能不全: (1)上腹部脹滿:由于腹腔內(nèi)臟充血,肝脾腫大,故可在右心功能不全早期出現(xiàn),并伴有惡心、食欲不振、嘔吐及上腹部壓痛。 (2)呼吸困難。 (3)夜尿增多。 (4)頭痛、頭暈乏力。 |
體征 | 左心功能不全 (1)肺部表現(xiàn):中度左心衰時,由于肺充血和肺水腫,肺間質(zhì)水腫及支氣管內(nèi)滲液引起呼吸次數(shù)增加及兩側(cè)肺底部有中、小水泡音。隨著左心衰的加重,肺底濕羅音向上蔓延,待肺水腫加重,則出現(xiàn)全肺布滿濕羅音、哮鳴音及咳吐粉紅色泡沫痰。X線檢查顯示肺門動脈及靜脈均增粗,兩側(cè)肺門陰影增大及密度變深。當肺血管壓超過3.33kPa (25mmHg)時,將出現(xiàn)肺泡水腫及胸腔積液,表現(xiàn)為棉團狀陰影。 (2)心臟的體征: ①心臟擴大:出現(xiàn)左心衰竭時一般均有左心室大,心尖搏動向下移位,但急性心肌梗死時,左心衰竭可無左室擴大。 ②心尖部舒張早期奔馬律:舒張早期奔馬律并非左心衰竭的必有表現(xiàn),但新近出現(xiàn)的奔馬律為左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現(xiàn)重要的佐癥之一。 ③肺動脈瓣區(qū)第二心音亢進:由于肺動脈高壓、脈循環(huán)阻力增加引起。 ④第二心音分裂:左心衰時,由于左心排血時間延長,主動脈瓣的關(guān)閉遲于肺動脈瓣,產(chǎn)生第二心音分裂,以呼氣時明顯。 ⑤心尖部收縮期雜音:如原來心尖區(qū)無收縮期雜音,左心衰竭時,由于心室收力減弱,可在心尖部聽到收縮期粗糙的吹風樣雜音,可占全收縮期。 (3)紫紺:多見于口唇、耳垂及四肢末端,二尖瓣狹窄引起的紫紺在兩顴骨隆起部的皮膚較明顯,急性肺水腫時多有顯著外周性紫紺。 (4)交替脈:明顯的交替脈可在們診時觸知,表現(xiàn)為脈搏的節(jié)律正常而強弱交替出現(xiàn),或頻率減少一半,輕度的交替脈,僅在測血壓時發(fā)現(xiàn)。 右心功能不全: (1)心臟體征: ①心臟向兩側(cè)擴大。 ②右心室肥厚顯著時,可有心前區(qū)抬舉樣搏動,即在胸骨下部左緣,有收縮期強而有力的搏動。 ③右室舒張早期奔馬律:是右心衰竭的重要體征,在胸骨左緣和劍突下聽到,有隨吸氣增強的特點。 ④多有竇性心動過速。 (2)頸靜脈怒張:右心衰竭時,上下腔靜脈壓升高,可使頸外靜脈、手背等淺表靜脈異常充盈。頸靜脈充盈為右心衰竭的早期征象。頸靜脈的搏動在取45°斜位時明顯。 (3)肝臟腫大和壓痛:為右心衰竭最重要和較早出現(xiàn)的體征之一,肝大以劍突下較明顯,脅下有時不能們及。肝臟叩診時在右鎖骨中線上界到下界的距離大于11cm。 (4)水腫:為下垂性凹限性水腫。水腫一般起于踝部,休息一夜后,水腫消失。較重者立位及坐位時下肢水腫較明顯,臥位時骶部水腫較明顯。隨著右心功能不全加重,水腫的范圍也擴大。嚴重者可出現(xiàn)胸水、腹水。腹水的出現(xiàn)是由于淤血性肝硬變所致。胸水可為雙側(cè)者,若出現(xiàn)在單側(cè),則多見于右側(cè)。原因為胸膜的靜脈回流經(jīng)由體靜脈和肺靜脈。 (5)心包積液:嚴重、持久的右心衰竭患者,心包腔內(nèi)可有異常數(shù)量的液體漏出,發(fā)生心包積液。 (三)全心功能不全的表現(xiàn) 左右心功能不全的臨床表現(xiàn)同時存在,但病人或以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現(xiàn)為主或以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現(xiàn)為主。左心功能不全肺部充血的臨床表現(xiàn)可因右心功能不全的發(fā)生而減輕。 |
體檢 | |
電診斷 | |
影像診斷 | X線檢查 對左心功能不全的病人有一定的幫助。左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由于肺靜脈充血、肺水腫及下部肺野血管收縮,可有肺門陰影增大,肺淋巴管擴大,在正位及左前斜位片?梢娪曳瓮庀乱八阶呦虻木狀影,近肋膈角處特顯,即為Kerley B線。 |
實驗室診斷 | 1、靜脈壓 : 右心功能不全時,因代償性循環(huán)血容量增加及體循環(huán)充血,靜脈壓增高。其增高的程序與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成正比。 2、循環(huán)時間: 左心功能不全時,臂到肺的循環(huán)時間正常,而由于肺到舌的循環(huán)時間延長,出現(xiàn)臂到舌的循環(huán)時間延長;右心功能不全時,臂到肺的循環(huán)時間延長,臂到舌的循環(huán)時間亦延長,但肺到舌的循環(huán)時間則正常。 |
血液 | |
尿 | |
糞便 | |
腦脊液 | |
其他診斷 | |
免疫學 | |
組織學檢驗 | |
西醫(yī)鑒別診斷 | 1.左心功能不全主要應與肺部疾患所引起的呼吸困難和非心源性肺水腫相鑒別。肺部疾患如肺炎、支氣管炎等所引起的呼吸困難受體位變化的影響不大,而左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呼吸困難在坐位時可明顯減輕。心臟性哮喘與支氣管哮喘鑒別比較困難,只有病人咯粉紅色泡沫痰時,心臟性哮喘才不難區(qū)別。 2.右心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腫應與心包積液、縮窄性心包炎、腎炎、肝硬化等引起的水腫相鑒別。 |
中醫(yī)類證鑒別 | |
療效評定標準 |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愈標準: (1)絕對治愈(完全治愈):①心率下降,達到洋地黃化標準,在體力活動后仍保持穩(wěn)定。②心力衰竭征象(隱性與顯性)完全消退。③體重達到無心衰時的水平。④能耐受一般體力勞動,心功能恢復到一級。⑤能耐受普通飲食(有鹽飲食)。 (2)相對治愈(臨床治愈,部分治愈):①心率雖然下降,但不穩(wěn)定,體力活動后仍有上升。②有若干隱性心衰征象仍繼續(xù)存在。③不能耐受一般體力活動,心功能處于Ⅱ~Ⅲ級。④不能耐受普通飲食(僅能低鹽)。⑤心衰容易復發(fā)。 有些較嚴重的心衰只能恢復到臨床(部分)治愈,不易達到絕對(完全)治愈。這是因為心臟極度擴大,心肌有嚴重的廣泛損害,原發(fā)病因不能徹底去除所致。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療效判定標準:在應用某一療法或藥物進行治療時,以下療效判定標準可供參考。 (1)顯效:能達到完全治愈標準者,或心功能改善Ⅱ級以上者。 (2)有效:能達到部分治愈標準者,心功能改善Ⅰ級,一般處于Ⅰ~Ⅱ級;癥狀及體征減輕,但仍有若干心衰癥狀繼續(xù)存在。 (3)無效:心功能改善不足Ⅰ級;或癥狀及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者。 若有血液動力學檢查指標,如心排血量、心臟指數(shù)、心搏指數(shù)、肺毛細血管楔嵌壓、肺動脈舒張壓、周圍血管阻力及中心靜脈壓等,進行觀察比較,則對療效標準的判斷更為準確可靠,如能使各項血液動力學指標恢復正常,并能鞏固,無疑是心衰得到完全治愈或?qū)亠@效的重要依據(jù)。 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療效判定標準: 1.治愈:心功能糾正到Ⅰ級,癥狀消失。 2.好轉(zhuǎn):心功能改善而未達到Ⅰ級。 |
預后 | 心衰早期,多為心肺氣虛,及時治療,補益心脾,氣虛可復,愈后尚好;如失治或誤治,影響脾與腎,心脾腎三臟受損,治療有一定的難度,三臟同治,扶正與祛邪兼顧,尚有轉(zhuǎn)機, 但治不得力,病情會進一步發(fā)展,成為心腎陽虛,陽氣欲脫之勢,病情危重,預后不良。 心衰的預后,決定于原有心臟病的情況及心功能不全的程度以及對治療的反應。血流遲緩和長期臥床可致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繼而發(fā)生肺栓塞和肺梗塞。心臟內(nèi)附壁血栓可分別引起肢體和肺動脈栓塞。長期臥床,特別是肺水腫者易發(fā)生呼吸道感染。 |
并發(fā)癥 | |
西醫(yī)治療 | 1.根治或控制病因積極治療心功能不全的誘因,如感染、心律失常、負性肌力藥等,避免過度體力活動。2.減輕心臟負荷。(1)休息:是減輕心臟負荷的主要方法,輕度心力衰竭時,限制體力活動即可,重度心衰臥床休息,并鼓勵病人小腿輕度活動減少下肢血栓形成,必要時可給小劑量的安定、苯比妥類,以解除患者思想顧慮。(2)控制鈉鹽的攝入:適當限制鈉鹽,據(jù)心衰程度每日進氯化鈉可限制在2.5~5g之間。(3)利尿:利尿劑可減輕外周和內(nèi)臟水腫,減輕心臟前負荷,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功能。常用的有速尿,每次可用20~40mg,每日1~2次,或雙氫氯噻嗪25~50mg,每日3次,上兩種藥物應用時應常規(guī)補鉀。安體舒通和氨苯喋啶為保鉀利尿劑,與上述鉀利尿劑合用時可減少排鉀,可選擇應用。(4)血管擴張劑:可擴張外周小動脈,減輕心臟排血時的阻抗,從而減輕心臟后負荷;又可擴張外周靜脈,減少回心血量,從而減輕心臟前負荷。常用的有硝普鈉、硝酸甘油、心痛定等。(5)增強心肌收縮力: ①洋地黃類藥物:洋地黃通過對心肌細胞膜上鈉一鉀ATP酶的抑制作用,使內(nèi)流的鈣離子增多,同時可直接或通過興奮迷走神經(jīng),間接地降低竇房結(jié)的自律性、或在心房顫動時延緩房室傳導,而減慢心率。對心肌的耗氧量并不增加,或可降低。適應證和禁忌證:洋地黃適應于各種充血性心力衰竭,對伴有快速室率的心房顫動的心力衰竭效果特別顯著。在心臟病伴心臟擴大者,面臨手術(shù)或分娩等應激時也應用。對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也有較好的療效,禁忌證,預激綜合征伴心房顫動或撲動,Ⅱ度或高度房室傳導阻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而無心房顫動或明顯心力衰竭者,單純性重度二尖瓣狹窄,伴竇性心律者。給藥方法:目前常用兩種方法,一是速給法,適用于心功能不全、重而需盡快控制且在近兩周內(nèi)未用過洋地黃者,可在短期內(nèi)(1~3天)給負荷量以取得最好的療效,以后每日用維持量以補充排泄所丟失的藥量,借以維持療效。常用西地蘭或毒毛旋花子甙K,西地蘭首劑用0.4~0.8mg,以25%的葡萄糖20ml稀釋后緩慢靜注,以后隔2~4小時給0.2~0.4mg,直至負荷量(24小時達1.0~1.6mg)。二是緩給法,適用于病情不太急,允許逐漸控制的病人,一般選用地高辛,每日0.25~0.5mg,約經(jīng)6~8天,蓄積的地高辛可達治療濃度水平。 毒副反應:常見的有胃腸道反應,如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心臟方面的表現(xiàn),心律失常是最重要的一種表現(xiàn),臨床上所見到的各種心律失常均可出現(xiàn),最常見的有室性早搏二聯(lián)律。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表現(xiàn)有頭痛、憂郁、無力及黃視或綠視等。②其它正性肌力藥物:此類藥物可以興奮β1和/或β2受體,而發(fā)生強心、加快心率和擴張血管的作用。常用的有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小劑量多巴酚丁胺(<7.5μg/kg/分)可增加心肌收縮力,而心率增快血管收縮作用較輕,大劑量(>10μg/kg/分)可出現(xiàn)心率加快或室性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
中醫(yī)治療 | (1)心肺氣虛:治則治法:養(yǎng)心補肺。 方藥:養(yǎng)心湯(《證治準繩》)合補肺湯(《永類鈐方》)加減。藥用人參,五味子、熟地、紫菀、桑白皮、黃芪、肉桂、當歸、川芎、半夏、茯苓、遠志、酸棗仁、柏子仁、茯神、甘草。 方義分析:方中以人參、五味子、黃芪補心肺之氣;熟地養(yǎng)陰;紫菀、桑白皮化痰清利肺氣;肉桂、半夏能溫中健脾,助氣血生化之源;當歸、川芎、茯苓、遠志、酸棗仁、柏子仁,茯神養(yǎng)血安神。 加減:若肺氣虛較重,以補肺湯為主,稍加補心氣之品。若心氣虛較重,以養(yǎng)心湯為主, 稍加補肺氣之品。 (2)氣虛血瘀:治則治法:益氣活血,佐以行水消腫。 方藥:補陽還五湯(《醫(yī)林改錯》)合五苓散(《傷寒論》)加減。藥用生黃芪、當歸、赤芍、地龍、川芎、紅花、桃仁、豬苓、茯苓、澤瀉、白術(shù)、桂枝。 方義分析:方中以生黃芪補脾胃之氣,助心氣以行血脈;當歸活血,祛瘀而不傷正;赤芍、川芎、紅花、桃仁活血祛瘀,地龍通經(jīng)活絡。豬苓、茯苓、澤瀉淡滲利濕消腫,白術(shù)健脾氣運化水濕,桂枝助膀胱氣化。 加減:若氣虛明顯,短氣乏力者,加黨參,以加重補氣之力。若水腫甚,小便量少者,加車前子、五加皮以利水。 (3)痰飲阻肺:治則治法:溫化痰飲,宣肺平喘。 方藥:小青龍湯(《傷寒論》)合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要略》)加減。藥用麻黃、芍藥、細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葶藶子、大棗。 方義分析,方中麻黃、桂枝走表,宣肺平喘;細辛、干姜溫化痰飲;半夏化痰;芍藥、五味子、甘草調(diào)和諸藥,以防溫燥傷及陰津及正氣;葶藶子瀉肺行水,下氣平喘。二方共達溫化痰飲,宣肺平喘的目的。 加減:若兼有氣虛者,加用黨參、黃芪等益氣。兼有畏寒肢冷者,加用附子溫陽散寒。 (4)熱痰壅肺:治則治法:清化痰熱,宣肺行水。 方藥:麻杏石甘湯(《傷寒論》)合葦莖湯(《備急千金要方》)加減。藥用麻黃、杏仁、石膏、甘草、葦莖、薏苡仁、冬瓜仁、桃仁。 方義分析:方中麻黃宣肺,與苦寒之石膏配合使宣肺而不助熱,清肺而不留邪;杏仁降肺氣,助麻黃、石膏清肺平喘;葦莖清瀉肺熱,薏苡仁、冬瓜仁清化痰熱,桃仁活血祛熱結(jié)。甘草調(diào)和諸藥。二方合用,達清肺平喘之功。 加減:若水腫明顯者,加車前子清熱利水。若痰熱重,痰稠難咯者,加全瓜蔞、魚腥草化痰清熱。 (5)氣陰兩虛:治則治法:益氣養(yǎng)陰。 方藥:生脈飲(《內(nèi)外傷辨惑論》)合炙甘草湯(《傷寒論》)加減。藥用人參、麥冬、五味子、炙甘草、桂枝、白芍、生地、阿膠(烊化)、麻仁、大棗、生姜。 方義分析:方中以人參、炙甘草、大棗補心脾肺之氣;麥冬、五味子、白芍、生地、阿膠、麻仁甘潤滋陰,養(yǎng)心補血,潤肺生津;五昧子又可酸收斂汗益心氣;生姜、桂枝此處通陽,以復心脈運行。 加減:若失眠較重,需加安神之棗仁、合歡皮、遠志等。若盜汗明顯,應加浮小麥、胡黃連等斂陰止汗。 (6)心腎陽虛:治則治法:溫陽利水。 方藥:真武湯(《傷寒論》)合五苓散(《傷寒論》)加減。藥用炮附子、白術(shù)、白芍藥、生姜、茯苓、豬苓、澤瀉、桂枝。 方義分析:方中炮附子大辛大熱,溫腎暖土,助陽化氣;生姜既助附子之溫陽祛寒,又伍豬苓、茯苓、澤瀉溫散利濕消腫,白術(shù)健脾氣運化水濕,白芍藥養(yǎng)陰利小便,桂枝助膀胱氣化。 加減:若氣虛重者,加生曬參、黃芪補氣。若水腫重者,加北五加皮利水消腫。 (7) 陽氣虛脫:治則治法:回陽固脫。 方藥:參附龍牡湯(《婦人良方》)加減。藥用人參、炮附子、生龍骨、生牡蠣、麥冬、五味子、山萸肉、干姜。 方義分析:方中以人參大補元氣,炮附子、干姜回陽救逆,生龍骨、生牡蠣潛陽固脫,麥冬、五味子養(yǎng)陰生津,山萸肉溫補命門。 加減:若有水腫者,加北五加皮利水消腫。若神昏不醒者,加麝香、蘇合香等芳香開竅。食療 宜食清淡,富含營養(yǎng)而宜消化的食物,避免濃茶、咖啡及辛辣之品,應以粗糧、新鮮蔬菜和瘦肉為主,多吃水果。 ①黃芪粥:生黃芪30g,濃煎取汁,入粳米100g,待粥成加橘皮末3g,稍煮,加紅糖調(diào)勻服,每天2次,適于氣血兩虧之證。 ②人參粥:人參末6g,生姜5片,粳米100g, 煮粥,每天2~3次。 |
中藥 | (1)葶藶子:每日用量6~10g,入煎劑;若用粉劑,每日3次,每次1~2g水沖服。 (2)夾竹桃:用夾竹桃葉0.3~1.0g水煎服,也可以將葉片烘干,研粉過篩,裝入膠囊或壓成片劑使用,第一日用0.2~0.3g,分兩到三次服用,維持量為每日0.05~0.1g。 |
針灸 | 體針:主穴選內(nèi)關(guān)、間使、通里、少府、心俞、神門、足三里。 辨證取穴:若水腫者,取水分、水道、陽陵泉、中樞透曲骨,或三陰交、水泉、飛揚、復留、腎俞,二組穴位可交替使用。 咳嗽痰多,加取尺澤、豐隆;噯氣腹脹者,加取中脘;心悸不眠者,加曲池;喘不能平臥者,加取肺俞、合谷、膻中、天突。 每次取穴4~5個,一日1次,7~10天為一療程,休息2~7天再行下一療程。 |
推拿按摩 | 柔和的向心性按摩,對心力衰竭有一定的療效。 |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 | 心衰急性期的治療以西藥治療為主,積極搶救,如有明顯大汗出等氣陰兩衰現(xiàn)象時,可配用中藥生脈注射液靜點。慢性心功能不全可以中西藥并用,西藥以強心、利尿、擴張血管為主,中藥以益氣活血利水為法,可達滿意的療效。 |
護理 | |
康復 | |
預防 | 1.調(diào)情志 不良的情志刺激可以加重或誘發(fā)心功能不全,故應避免怒、喜、悲、恐等情志過極。以利于疾病的康復。 2.節(jié)飲食、飲水過飽或難消化的飲食可加重心臟的負擔,鈉鹽攝入過多、飲水量過大也可增加體內(nèi)液體的量,加重心臟的負擔。平時吃飯不宜過飽,宜食易消化的食物,減少鈉鹽的攝入,控制飲水量以減少心臟的負擔。 3.避勞累 勞累過度可增加心臟供血量,增加心臟負擔,宜慎之。 4.慎起居 起居不慎、外邪侵襲是心衰的一個重要誘發(fā)因素,起居有常,可免外邪侵襲。 |
歷史考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