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經(jīng)方醫(yī)學 > 正文:轉(zhuǎn)帖:鼻炎治療始末 【獨孤劍空間日志】
    

皮外五官與經(jīng)方:轉(zhuǎn)帖:鼻炎治療始末 【獨孤劍空間日志】



過年從家里歸來,患感冒,感冒初愈即逢天氣突變,氣溫驟降,人又出現(xiàn)惡寒、無汗、鼻塞、鼻癢、流清涕多,舌淡苔薄黃微膩,此風寒束表,兼有濕熱的太陽病,為麻黃湯合麻杏苡甘湯證(即麻黃湯加生苡仁):

生麻黃9桂枝6炙甘草6杏仁9生苡仁18一劑

桂枝湯原方兩劑 以備汗后表不解之用

當天中午服后下午汗出,惡寒鼻塞流涕頓解,舌苔轉(zhuǎn)佳,變?yōu)檎,晚上出來吹風遇冷又鼻塞流涕,繼服桂枝湯,吃后感覺良好,但是對鼻塞緩解并不明顯,流涕減少少許,后來就想我開方?jīng)]錯啊,怎么不好呢,又實在不想加辛夷蒼耳子什么的,后來翻資料查到倪海夏的文章發(fā)現(xiàn)里面收錄了張步的方,資料如下:


葛根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張步桃方)

主要適應癥:早晚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癢、眼癢…等,鼻子過敏之癥。

說明:肺開竅於鼻,因此,鼻子的毛病必須從肺著手,鼻子過敏多屬肺寒,葛根湯中,含桂枝湯可以溫肺散寒,配合麻黃宣肺散寒,葛根升陽明清氣,升津舒經(jīng)。

脾主升清,鼻子過敏的人,常常鼻甲肥大,充滿無用的水分,主要的原因是心下有痰飲,使脾氣不能上達鼻竅,濁陰不降,局部痰飲停留,即所謂「脾氣不和,令人九竅不通」,金匱要略:「病痰飲者,以溫藥和之」故用苓桂朮甘湯溫化寒飲,以絕鼻涕之源。

葛根湯以溫肺散寒,通竅止涕為主,苓桂朮甘湯以溫胃化飲,祛濕降濁為要,兩方合用,既升清又降濁,溫肺和胃,肺脾同調(diào),土能生金,通竅止涕效佳。

主要加味:荊芥、石菖蒲、蟬蛻、木賊。

荊 芥:袪風散寒。

石菖蒲:通利九竅.

蟬 蛻:抗敏止癢。

木 賊:明目止癢。

經(jīng)驗:一般鼻子過敏屬寒者皆可使用,效果是不錯的。


我就想,確實,如果里面有水飲,我光解表當然表是不會好的,必須在解表的同時去飲才行,而且鼻涕就像水一樣地流出來,如果里面沒飲的話,哪來那么多的鼻水啊?而且胃虛人就容易停飲,苓桂術(shù)甘湯治療的恰恰就是水飲上沖,水飲上沖到鼻子,然后就很多鼻水了,而個人體會,如果鼻塞嚴重的話,非麻黃劑無可,鼻水多桂枝湯還是可以的,看到有關報道葛根對鼻炎似乎比較好,我鼻塞癥狀也是挺嚴重的,所以要用麻黃劑,而汗后即使表不解還是不能用麻黃湯啊,所以綜合考慮可以用葛根湯,葛根湯治療太陽陽明合病,陽明經(jīng)走頭面就不提了,所以從經(jīng)絡角度也是合理的,所以用葛根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加石菖蒲蟬蛻

葛根12(另包先煎)生麻黃9(另包先煎)桂枝9白芍6生6炙甘草6紅棗4枚 茯苓12蒼術(shù)6蟬蛻6石菖蒲6(另包后下)二劑

當晚一服,鼻塞流涕竟然全部消失,當晚睡覺是近段時間最舒服的一次,因為之前一直鼻塞流涕睡眠非常不爽。第二天晨起也沒有鼻塞流涕,信心大振,后來偶爾會出現(xiàn)流涕,但是并沒有像之前那樣如水出個不停了,只是一點點,清理一次后就沒事了,二劑吃完就好了。最近天氣又轉(zhuǎn)變下雨了,鼻子還是好好的沒變化。

按:此法符合胡希恕的理論,用起來效果也是非常好,故給以記錄。昨晚翻閱《張仲景癥狀學》閱讀到“鼻塞清涕出”的癥狀中有葶藶大棗瀉肺湯證:“肺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金匱要略》。此處的“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跟過敏性鼻炎癥狀十分相似,而病機上,也是肺飲上逆而出現(xiàn)鼻塞清涕,導致不聞香臭酸辛。今晚再次閱讀到黃煌的《藥證50味》中葶藶子那節(jié)記載云南來春茂喜用桂枝湯加蟬蛻葶藶子治療過敏性鼻炎,黃煌的解釋是葶藶子可能跟抗過敏有關,我不禁笑道,還是讀書不夠認真啊,《金匱要略》已經(jīng)說到葶藶大棗瀉肺湯可以治療“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來春茂會那樣用,就是桂枝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呀!根本不是從抗過敏去考慮的,(由此知道癥狀很重要,方證也很重要,但是知道了癥狀還是不行,不夠精確,如果連里面的病機也清楚的話,就能用把這個方用于于這種病機所對應下的癥狀了,因為不同病機對應的癥狀可以是一樣的,如果你知道方證對應,而且心里清楚里面的病機用起來心里就很明了,到時就可以省略中間的病機環(huán)節(jié),直接方證對應,所以我們講方證對應,不講病機,不需要經(jīng)歷病機這一階段而達到方證直接對應的地步,這樣開方非?,對著這么幾個癥狀,就出來方,這并不是我們不懂病機,只是我們不講而已,但是前提是我們必須得知道,清楚,這樣我們才有資格不講,否則就是無知了,這里抓病機開方,并不是要混淆到臟腑辨證那一套,必須注意,其實是八綱和各個臟腑的對應)肺飲哪來的啊,不就是“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嗎?所以以后可以用葛根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試試,看開是不是可以不用加蟬蛻和石菖蒲了,而且葶藶子苦辛寒,味辛也能通,能起到類似細辛的作用,而且葶藶子去飲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效果很快,加進去之后整個方寒溫適合,利于長期服用,并且葶藶子有強心利尿作用,對于老年人比較好,如果老年人現(xiàn)陰證,則從表陰證論治,有桂枝加附子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不可不知,少陰病需加附子,有飲的話當然也要細辛。

葛根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

葛根12生麻黃9桂枝9生姜9白芍6炙甘草6紅棗4枚茯苓12蒼術(shù)6葶藶子9

-------------------
牛啊,學習了

-------------------
此所謂創(chuàng)制新方的歷程。

-------------------
,(由此知道癥狀很重要,方證也很重要,但是知道了癥狀還是不行,不夠精確,如果連里面的病機也清楚的話,就能用把這個方用于于這種病機所對應下的癥狀了,因為不同病機對應的癥狀可以是一樣的,如果你知道方證對應,而且心里清楚里面的病機用起來心里就很明了,到時就可以省略中間的病機環(huán)節(jié),直接方證對應,所以我們講方證對應,不講病機,不需要經(jīng)歷病機這一階段而達到方證直接對應的地步,這樣開方非?,對著這么幾個癥狀,就出來方,這并不是我們不懂病機,只是我們不講而已,但是前提是我們必須得知道,清楚,這樣我們才有資格不講,否則就是無知了,這里抓病機開方,并不是要混淆到臟腑辨證那一套,必須注意,其實是八綱和各個臟腑的對應),獨得之秘!

-------------------
獨孤劍(李柳旬)這小子老是見不到他,他的這篇日志里有關黃前輩葶藶子的論述,在《張仲景50味藥證》里原文是這樣的:“云南的來春茂老中醫(yī)治療過敏性鼻炎也喜用桂枝湯加葶藶子和蟬蛻,提示葶藶子證可能與過敏性疾病有關”。

-------------------
小青龍應該更好使

-------------------
惡寒、無汗、鼻塞、鼻癢、流清涕多,舌淡苔薄黃微膩,此風寒束表,兼有濕熱的太陽病,為麻黃湯合麻杏苡甘湯證(即麻黃湯加生苡仁):

小青龍應該好使

-------------------
好像治療的不是慢性鼻炎

-------------------
受教了!今年春天,本人也與過敏性鼻炎奮斗了一段時間,開始以五苓散加辛夷蒼耳子治標,最終以防己黃芪湯合苓桂術(shù)甘合四逆散收功,但是如今每天早晨起床依然會不舒服。原本看了網(wǎng)上的JT講傷寒后,想用小青龍湯重用半夏而去麻黃細辛之法嘗試一下,據(jù)說如此可以不發(fā)汗水邪從小便出而不傷人體的正氣,事后在嘗試用張錫純的“從龍湯”善后,看到樓主的思路后,又有了很多想法。
讀書不精,是在慚愧!

-------------------
有些疑惑
苓桂術(shù)甘湯中的術(shù)是白術(shù)還是蒼術(shù)?

-------------------
太好了,您仔細研究治鼻炎了,我也去試試吧

-------------------
葛根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這個方什么時候試用一下,看看到底有沒有效果。

-------------------
很受啟發(fā),謝謝。

-------------------

-------------------
有啟發(fā)。本人也有過敏性鼻炎,自己試驗過多種方劑,自我感覺急性發(fā)作期葛根湯效果很好,進入慢性期就差一點。后來看《漢方診療便攜》上說,葛根湯治療咳嗽不太有效,然而治療鼻塞不通卻常奏效,的確是這樣

-------------------
有啟發(fā)。本人也有過敏性鼻炎,自己試驗過多種方劑,自我感覺急性發(fā)作期葛根湯效果很好,進入慢性期就差一點。后來看《漢方診療便攜》上說,葛根湯治療咳嗽不太有效,然而治療鼻塞不通卻常奏效,的確是這樣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