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幼幼新書 卷29 滯痢赤白
    

幼幼新書教程:卷29 滯痢赤白

卷第二十九 (滯痢赤白)凡十二門八痢第一茅先生∶小兒生下,周歲上至十歲以前,有中痢疾分八種,各逐一有說。赤痢臟腑積熱。白痢臟腑積冷。傷積痢其糞內(nèi)一半似土色,本因奶食所傷。驚積痢其糞夾青涕色,因驚候不曾取下,驚積至此。脊瀝痢時下五色不定,不吃奶,又名五花…

卷第二十九 (滯痢赤白)凡十二門

八痢第一

茅先生∶小兒生下,周歲上至十歲以前,有中痢疾分八種,各逐一有說。赤痢臟腑積熱。白痢臟腑積冷。傷積痢其糞內(nèi)一半似土色,本因奶食所傷。驚積痢其糞夾青涕色,因驚候不曾取下,驚積至此。脊瀝痢時下五色不定,不吃奶,又名五花閉口痢,此五臟積毒,孔竅不開。藥毒痢所出如魚腦漿,本因患痢久而成,醫(yī)人下藥不對,故名藥毒積痢。鎖口痢都不下食,常引水吃,秋后脾虛,又名調(diào)泄瀉。凡治得痢又瀉,治得瀉又痢,此是大腸滑,脾虛熱,又名臟中有積毒而成。熱毒風毒痢所出,痢如青草汁,又或如赤豆汁,時時自滴瀝出,乃脾家受風熱毒而成,此般痢十中無一生,系惡候。

上八般痢如見,不問色數(shù),先用勻氣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夾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中,一方見慢脾風門中。)香連散、乳香散調(diào)理二日。(二方并見一切泄瀉門中。)漸有黃下來時,便下褊銀丸一服,(方見積瀉門中。)取下痢積三五行。再用勻氣散、醒脾散調(diào)平其氣,后常服香連丸(方見一切泄瀉門中)夾調(diào)中飲與服即愈。(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如見大渴,都不進食,口內(nèi)生瘡,鼻干燥,肚膨,死候不治。

漢東王先生《家寶》∶小兒八痢者,皆因八邪而生也。或冷熱不勻,風熱入臟則為痢也。熱痢則赤,冷痢則白,冷熱相加則雜赤白色,食痢則酸臭,驚痢則青,脾痢則吃食不消化,時行痢則有血,疳痢則曩瀉不時,此是八痢也。

《五開貫真珠囊》小兒八般痢候∶一白膿;二魚腦;三五色痢;四血瘕;五水瀉痢;六腹肚痢;七瘕積;八赤白痢。

茅先生小兒八痢不治死候歌∶

痢頻都不食,腹脹喘還粗,下糞全如墨,渾身熱渴俱。

一切痢第二

《圣惠》∶夫小兒一切痢者,由痢色無定,或水谷,或膿血,或青黃,或赤白,變雜無常,相兼而下也。此皆乳哺不調(diào),冷熱交互,經(jīng)久則脾胃虛弱,連滯不瘥,令肌體羸瘦也。

《嬰童寶鑒》∶小兒痢,為腸胃中冷熱相擊,經(jīng)絡澀滯而為痢。熱多即赤,冷多即白也。

《嬰童寶鑒》痢疾死候∶痢頻不食,腹脹喘急,下糞黑,體熱,渴。

《惠眼觀證》∶赤白滯痢,且以平胃丸、(方見噦逆門中。)參苓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醒脾散吃。(方見吐利門中。)三日內(nèi)痢變黃,糞成大糞,即量大小肥瘦下 湯丸取之。(方見急慢驚風門中。)次調(diào)氣,下參苓散,即用痢藥,下阿膠散、(方見赤白痢門中。)香連丸(方見利渴不止門中)夾平胃醒脾溫和藥調(diào)理;蛞姶罂,不進食,糞不變,下青血汁,即謂之傳赤白滯,滯經(jīng)二七日,乃鎖口疳痢而死。泛常患痢便,可以阿膠、香連治之亦得。若三、四分夾糞,須用通利,如等時,時只一點兩點,來又治,兼并不進食,此亦難治。

《嬰童寶鑒》小兒諸痢歌∶

小兒痢下有多般,不得將來一例看,冷痢有時青與白,或如丹色赤相干。熱侵經(jīng)絡為鮮血,蟲毒為傷下紫肝,腸虛日有如膏血,渴甚仍知臟腑干。脾弱遍身成腫滿,熱沖肝膽翳漫漫,更有脫肛爭忍視,急求名藥便平安。

《玉訣》小兒瀉痢積熱候歌∶

小兒瀉痢胃家傷,冷熱傳脾損大腸,胃氣失和寧化谷,邪攻變蟲自非常。夫小兒瀉痢,先須調(diào)氣,次服痢藥。如是蟲毒,須看虛實用藥取之,更調(diào)胃氣。

《顱囟經(jīng)》治孩子初患諸色痢,乃微有疳氣。
上用枳實不限多少,炒令黑,拗破看內(nèi)外相似,為散。空心米飲下半錢,以歲加減服之。忌如常。

《葛氏肘后》徐王神效方 三歲小兒痢,或赤、白、谷,冷熱不調(diào)。
上用雞子一枚,破其頭如粟米大,出黃、白于甌中,和胡粉皂莢子大,研令極勻,調(diào)還內(nèi)殼中糊頭,蒸令熟,以喂兒,取瘥止《嬰孺》治赤白痢,又治膿血痢。

葛氏《肘后》療小兒痢方,日夜數(shù)十行者。
上用雞子一枚,破取白,半雞子和釅醋攪如白酒,煎如稀餳,勿使干,干即難咽,灌訖,勿令吐。前后兩度服之,稍有效驗。

《千金》駐車丸 治大冷洞痢,腸滑,下赤白如魚腦,日夜無節(jié)度,腹痛不可堪忍者方。

黃連(六兩) 干(炮,二兩) 當歸 阿膠(各三兩)
上四味末之,以大酢入合,烊膠和之,并手丸如大豆許,干之。大人飲服三十丸,小兒百日以還三丸,期年者,五丸。余以意加減,日三服。

《仙人水鑒》小兒秋、夏痢不止,神方。

干漆 蝦蟆(各三分) 砒霜(一分,煮) 黃丹(熬) 蜀葵遠志 黃鹽(陶隱居云∶北海鹽黃,草粒粗,以作魚 及咸花) 滑石(各二分) 干蚯蚓(一條,生用)
上并為末,同研令細,飯丸如麻子大;忌钫撸贿^五服,以冷水下一丸至二丸。

《仙人水鑒》孩子生下一月,患乳痢。白膠方

乳母寒氣浸,兒病痢加深。仙人有神法,先使水林檎。湯煮白羊肉,充餐力自任。乳母一飽食,兒病不能臨。
上取水林檎不計多少,捶碎,以水煮白羊肉食之,兒痢疾立可。

《仙人水鑒》治小兒八般痢七寶散方

鴿糞(二錢,取白) 夜明砂(好者) 槐花 朱砂(研,各一錢) 白姜 白礬(各半錢)
上為末,入麝香一字,研勻。每服一錢,水一盞,煎四分,溫吃。忌毒物。

孫尚藥治丈夫、婦人、小兒痢方。

木香(一塊,方員一寸) 黃連(半兩)
上件二味水半升同煎干,去黃連,只薄切木香,焙干為末。三服∶第一橘皮湯;第二陳米飲;第三甘草湯調(diào)下。此乃李景純傳。有一婦人久患痢將死,夢中觀音授此方,服之遂愈。

陳藏器止小兒痢方。
上用雞子和蠟作煎餅與小兒食,止痢。

陳藏器治痢方。
上用生雞子一個,連紙一幅,有肉烏梅十個,取雞子白攤遍,連紙日干,折作四重,包撮烏梅,安熨斗中,用白炭火燒,煙欲盡取出,以盞碗蓋覆,候冷,研令極細,入水銀粉少許和勻。如大人患,分為二服;小兒分三服。不拘赤白痢,空心,井華水調(diào)服。如覺臟腑微有疏利,不須再服。

《貪療》小兒、大人痢方。
上用烏賊魚骨,炙令火,去皮,細研成粉,粥中調(diào)服之,良。

《子母秘錄》治小兒痢方。
上用林檎子杵取汁服。以意多與服,瘥。

孟詵小兒患秋痢方。

上與蟲棗食,良。

孟詵又方
上用 柿澀下焦,健脾胃氣,消宿血。作餅及 與小兒食,治秋痢。又研柿,先煮粥欲熟,即下柿更三兩沸與小兒飽食,并奶母吃亦良。

《圖經(jīng)》止下痢∶
上用黃柿和米粉作●蒸,與小兒食之,止下痢。

《圣惠》治小兒一切痢不瘥,腹痛,羸瘦,不欲飲食。當歸散

當歸(銼,微炒) 阿膠(搗碎,炒令黃燥) 黃芩 龍骨(各三分) 人參(半兩,去蘆頭)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一切痢不瘥,腹痛,多渴。人參散方

桔梗(去蘆頭) 當歸(銼,微炒) 地榆(微炙,銼。各三分) 人參(去蘆頭) 艾葉(微炒) 黃耆(銼。各半兩) 烏梅肉(一分,微炒) 龍骨(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一切痢不瘥,脾胃氣弱,飲食全少,腹脹無力。木香散方

木香 黃連(去須,微炒) 白皮(微炙,銼。各半兩) 麝香(一錢,細研) 白礬(二兩,燒令汁盡) 龍骨(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一切痢不瘥青金散方

定粉(二兩) 白術(shù)(一分) 訶黎勒皮(一分) 黃丹 白礬(灰) 白龍骨(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棗一升,去核,共藥都搜作丸,入瓷罐內(nèi)盛,燒令通赤,取出細研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一切痢不瘥黃丹散方

黃丹 莨菪黃明膠(各半兩) 青州棗(三十枚,去核)
上件藥搗為一團,燒令通赤,放冷,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米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一切痢不瘥,日夜度數(shù)無常,陀僧散方

密陀僧(細研) 定粉 黃丹(各微炒) 龍骨(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一切痢不瘥鹿角散方

鹿角(一兩) 定粉 密陀僧 黃丹 白礬(各半兩)
上件藥入瓶內(nèi),燒令通赤,放冷,取出細研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

定粉 砒霜(各一分)
上件藥同研為末,以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冷漿水下二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一切痢,諸藥無效,宜服此方。

巴豆(七枚,去皮心油) 深色燕脂(三錢)
上件藥先研巴豆為末,次入燕脂同研令細,煮棗肉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冷粥飲下三丸,小兒一丸。忌食熱物。

《圣惠》治小兒下痢,日夜數(shù)十行,漸至困弱。黍米粥方

黍米(一合) 雞子(一枚) 黃蠟(半兩)
上煮粥,臨熟下雞子,蠟攪令勻,空服食之。

《嬰孺》治小兒實下痢細辛湯方

大黃(四分) 細辛(一分) 黃芩 甘草(炙。各三分)
上以水三升煮八合,為三服。去五里久再進。

《嬰孺》治小兒下痢方。

龍骨 干姜 當歸 鹿茸(炙) 附子(炮) 礬石(燒。各二分) 黃連(七分)
上為末,蜜丸大豆大五丸。日三服,大效。

《嬰孺》治半歲兒滯痢方。

龍骨 干姜(各二分) 附子(一分,炮) 甘草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頓服半合,日三服。

《嬰孺》治小兒身羸瘦,滯痢。已服自下湯罷,其痢未斷。薤白豉湯方

薤白(十二莖) 豉(熬湯) 梔子仁(各五合)
上以水一升煮八合。一歲為三服,三、四歲再服,二百日以下為四服。一云無豉子。

《嬰孺》治少小下痢方。

人參 黃芩 甘草(炙) 干姜(各二分)
上為末,蜜丸如小豆大。五丸,日三服。

《嬰孺》治小兒諸痢方。
上用羊骨燒,研為末。飲調(diào)方寸匕,日二服瘥。

《嬰孺》又方
上用黃連二兩,水二升煎二合,去滓,納犀角末四分,再煎取一合,更納麝香末一分。早、午、晚各服一雞子許,神驗大效。

《嬰孺》治小兒痢櫸皮飲子方

梁州櫸皮(五分) 桔梗 茯苓(各八分) 粟米(二合)
上以水五升四合,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嬰孺》治小兒下痢,已服龍骨湯不已,宜此女萎丸方

女萎 黃柏(各一兩) 附子(三分,炮) 黃連(五分) 干姜(四分)
上為末,蜜丸大豆大。一服十丸,日三服。夜一,稍加至十五丸。

《嬰孺》治小兒痢子芩湯方

子芩(二十分) 竹葉(八合,切) 甘草 黃柏(各四分) 女萎 知母(各六分) 枳殼(八分)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一歲兒分服。

《惠眼觀證》胡黃連 治痢方。

胡黃連 訶子肉(炮,秤二錢) 朱砂(一錢半)
上為末,爛飯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隨大小,甘草姜湯下。

《劉氏家傳》小兒痢方。
上用黃蠟熔以黃丹,調(diào)赤為度,丸綠豆大。每服七丸,烏梅甘草艾葉煎湯下。

《張氏家傳》金匱丹 治大人、小兒、老人、產(chǎn)婦應有寒熱,臟腑之疾,服之神效。西京龍門奉天寺主合此藥云∶是異國神僧傳授。

朱砂(半兩,飛,研極細) 黃丹(二兩半,炒黑色) 乳香(七錢,新水研細,紙箱于瓦上干之) 木鱉子(大者十枚,燒黑色,去皮) 白膠香(四錢,不雜偽者) 砒霜 硝石(各三兩。同研,瓷合以赤石脂封固口縫,再以鹽泥紙筋固濟,蔭干,用灰火燒通赤,候冷取藥,其藥如雪玉,謂之瓊林玉株。此藥中,唯此神異過度,煉家謂之用砒不用砒之說,此是也。一料用一兩六錢) 巴豆(揀大者去皮心、膜,出油) 杏仁(大者,去皮尖,炒,研。各七十枚)
上研極細研,以黃蠟一兩三錢熔和為劑。要服旋丸,以全藥力。每服三丸,如綠豆大,臨臥漿水湯下。未效,連日服三服必效。更著老小虛實,加減大小也。

《張氏家傳》纏金丹 治一切痢下積聚。老少不拘,并不疏動,極有神效。一名朱砂膏方。

辰砂(一兩,別研極細) 砂(明凈無石者一兩,別研極細,一方用半兩)
上先取肥者巴豆七十個,去皮,用黃蠟十棗大同煎焦黃色,取出,不用巴豆。將前藥二味與蠟攪勻,放稍冷和成挺子。如有患,旋丸。如大人,豌豆大,每服二丸,溫將水吞下。如赤白痢,干姜甘草湯下。驟瀉,新水下。赤痢,冷黃連湯下。白痢,艾湯下。皆臨臥服二丸。小兒,麻子大,更看大小,臨時加減服之。

《張氏家傳》袞金膏 利胸膈化痰,取虛中有積,臍腹急痛,里急后重,欲作惡痢及小兒停食發(fā)熱,糞白 臭。嘔吐酸水,下利積膿,谷食不化,全不美食。止瀉痢方。

朱砂(半兩,細研) 粉霜 硫黃 砂(各一錢) 砒霜 硝石(各半錢) 膩粉(二錢) 腦麝(各半字)
上件研細,用巴豆半兩黃明者,去殼、心膜研如面,和前藥令極勻,黃蠟三分熔和后,用重湯內(nèi)煮三兩丸,搜成丸,用金箔裹著旋丸,小麥大五粒至七粒,取積漿水送下;,姜湯下。瀉痢,米飲下。小兒,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粒。

《莊氏家傳》治瀉痢神驗木香丸方

黃連(一兩,去須,銼如大豆大,吳茱萸一兩同炒,令焦黃色,去茱萸) 肉豆蔻(二個) 木香(一分)
上為末,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用面糊亦得。)水瀉、赤痢用米飲下二十丸。白痢,濃樸湯下。小兒,丸如許○大,服十丸。

《莊氏家傳》如圣丸 治大人、小兒冷熱瀉痢,腹痛,米谷不消,膿血赤白并療之方。

干姜(炮) 槐花(炒。各一兩) 宣連(半兩,去毛)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大人,三十丸。小兒,七、八丸?礆q數(shù)加減。如常瀉,溫水下。赤多,米飲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痢阿膠丸方

阿膠 茯苓 黃連
上各等分為細末,以飯為丸,曝干?崭梗罪嬒氯蛭迨。

《孔氏家傳》小兒痢方。

陳橘皮(炒) 黃連 烏梅肉
上等分為末,陳粟米為丸。米飲下五十丸。

《王氏手集》當歸黃連丸 治身體壯熱,煩渴下痢,赤白相雜,后重腹痛,晝夜無度,小便澀少方。

芍藥 當歸 黃連 黃柏
上等分為細末,面糊為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米飲下,食后。

《吉氏家傳》治一切痢青金散方

定粉(二兩) 黃丹 白礬( ) 龍骨(各半兩) 白術(shù)(一分) 訶子皮(二十個)
上件末,干棗一升去核為一處,作團子于罐子中,用火先文后武燒青色為度,研細。米飲下一錢。血多,入黃連少許。小兒半錢。又一方入莨菪子、豬膽丸尤妙。

《吉氏家傳》治諸般痢方。

訶子皮 密陀僧(各一兩) 巴豆(二十粒,去皮、油)
上件末,以醋二升半熬一伏時,乘熱于 合內(nèi),凝定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空心米飲下。休息痢,米飲下。赤痢,甘草水下。白痢,干姜湯下。

《吉氏家傳》治一切痢青金散方

黃丹 莨菪子 胡粉(炒。各半錢) 棗子(十個)
上一處搗作團,燒令通赤取出,冷,研細。空心米飲下半錢。

長沙醫(yī)者丁時發(fā)傳治小兒痢方。

龍骨 黃丹 定粉 豬指甲子(各等分)
上四味瓶罐泥封口,大火 紅,細研。服半錢一字,米飲調(diào)下。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治小兒痢方。

訶子(三個) 龍骨 烏魚骨 黃丹(醋炒。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半錢,米飲調(diào)下。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治小兒痢針頭丸方

巴豆 杏仁(去皮尖。各四十九個)
上用鐵線串,燈焰上燒,不存性,研細,用黃蠟二錢燈上熔汁,入藥和為劑,如粟米大。每服七丸,小兒三、五丸,新汲水吞下。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五仙丹 治痢方。

杏仁 巴豆(各四十五粒,針頭上并燒存性) 砒霜(一錢,研) 膩粉(二錢) 百草霜(半兩) 黃蠟(一兩)
上件同研勻,熬黃蠟為劑,旋丸如黃米大。白湯下,不計時候。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治瀉痢方。

胡椒 綠豆(各四十五粒) m.gydjdsj.org.cn/yaoshi/黃丹(半錢,飛) 巴豆(七粒,去皮心、膜,出油)
上件為末,入少面糊丸如黃米大。每服十丸,烏梅甘草湯下。

冷痢第三

(亦名白痢)

《巢氏病源》小兒冷痢候∶小兒腸胃虛,或解脫遇冷,或飲食傷冷,冷氣入于腸胃而痢,其色白,是為冷痢也。冷甚,則痢青也。

漢東王先生《家寶》瀉痢病證并方∶嬰孩、小兒春傷于風,因衣暖解脫,為風冷所傷,藏在肌肉。至夏,因飲食、居處不調(diào),又被風冷乘之,以入腸胃,先后重則下痢也。其冷氣盛則頻下,宜進元黃散二、三服及下金鎖散二、三服。如痢下后重,腹、肚、腸、胃攪痛,則進雄朱散二、三服(三方并見本門。)

張渙謹按∶小兒脾胃久不和,食入不消,冷熱不均,其氣入于腸間,變?yōu)榱∫。若冷氣搏在腸間,津液凝則痢白。

《石壁經(jīng)》三十六種內(nèi)白痢候歌∶

一瀉時時要水漿,面珠流出汗生光(四十八候此一句云∶面上微紅臉淡光。)騰騰眼慢常如睡(四十八候此一句云∶眼慢騰騰多燥渴),腹內(nèi)幾同被物傷。努咽大腸多發(fā)痛、不思飲食面痿黃。發(fā)焦眼碧涼浸耳,變色三朝定必亡(白痢變黑,四十八候云∶變色三朝定脫腸。)此因驚、傷寒、毒物所致。此瀉久、作渴,甚則腹痛、面黃,或青、或黑滿面,則不治。其治,當分水谷,調(diào)氣止痢。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白痢候歌一同,后云∶此候須有積、渴、水瀉、久腸脫、虛弱,特不可取,只與解脾痢藥。若實,微與,取后勻氣。

《葛氏肘后》徐王神效方∶三歲患冷痢。
上用附子一枚,炮。水五升,合煮雞子一枚,令熟,以哺兒,瘥。

《千金》治小兒冷痢方。
上用蓼菜搗汁,量大小飲之。一作芥菜。

《千金》又方
上用搗蒜,敷兩足下。

《外臺》∶《廣濟》療小兒客冷白痢方。

人參(六分) 濃樸(炙) 甘草(炙。各四分) 茯苓 桔梗(各五分) 梁州櫸皮(八分,炙)
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可一合為度,以瘥止。忌如常法。

《圣惠》治小兒冷痢,腹痛,四肢不和,飲食全少,漸至羸瘦。木香散方

木香 白術(shù) 干姜(炮裂,銼。各一分)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龍骨 當歸(銼,微炒) 訶勒(煨,用皮。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棗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冷痢,腹痛。當歸散方

當歸(銼,微炒) 赤石脂 龍骨(各一兩) 黃連(去須,微炒) 桂心 人參(去蘆頭) 干姜(炮裂,銼)白頭翁(各三分) 甘草(二分,炙微赤,銼)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嬰孺》治周歲兒赤白痢方同。云∶大患冷者,加牡蠣三分,去白頭翁。)

《圣惠》治小兒冷痢,腹痛不止。龍骨散方

黃連(去須,微炒) 甘草(炙微赤,銼) 龍骨(各一兩) 干姜(炮裂,銼) 當歸(銼,微炒。各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冷痢,腹痛,面無顏色,四肢痿悴,不欲飲食。丁香散方

丁香 當歸(銼,微炒。各一分) 人參(去蘆頭) 白術(shù)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草豆蔻(去皮。各半兩) 白石脂(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冷痢,多時不斷。艾葉散方

艾葉(微炒) 黃連(去須,微炒) 木香(各半兩) 當歸(銼,微炒) 訶黎勒(煨,用皮) 龍骨(各三分)干姜(一分,炮裂,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冷痢,下青白色物如魚腦,腹痛,多時不斷。吳茱萸丸方

吳茱萸(湯洗七遍,焙干,微炒) 干姜(炮裂,銼) 附子(炮裂,去皮臍) 當歸(銼,微炒) 木蘭皮(銼)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白術(shù)(微炒) 白頭翁 黃連(去須,微炒) 黃柏(微炙,銼) 石榴皮(銼碎,炒令微焦。各半兩) 赤石脂(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綠豆大。三歲兒,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圣惠》治小兒冷痢,諸藥無效。乳香丸方

干姜(炮裂,銼) 乳香(各一分) 地榆(微炙,銼) 訶黎勒(煨,一兩,用皮) 赤石脂(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冷痢,日夜數(shù)十行。附子丸方

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臍) 訶黎勒(煨,用皮)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白礬(三分,燒令汁盡)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冷痢,百藥無效。石榴皮散方

酸石榴皮(一兩,銼碎,炒令微焦) 硫黃(一分)
上件藥搗,研為細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

訶黎勒(煨,用皮,一兩) 桂心 赤石脂(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久患冷痢,脾胃冷極,致大腸滑泄不絕。麝香丸

麝香(一分,細研) 鹿茸(一兩,去毛,涂酥炙令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

當歸(半兩,銼,微炒) 大蒜(一顆)
上搗當歸細羅為末,燒蒜熟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冷痢多時,宜服此方。
上用川椒三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嬰孺》治五、六歲兒冷痢方。

當歸 黃連 龍骨(各四分) 赤石脂 濃樸(炙) 干姜 酸石榴皮(各二分)
上切,以水三升半煮一升六合,為四服。相去一炊久服。

《嬰孺》治小兒調(diào)中止痢,去冷進食。人參丸方

人參 半夏(洗) 茯苓 干姜(各半兩)
上為末蜜丸。一歲,麻子大二丸。二歲,小豆大二丸。日三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冷氣盛則頻下,宜元黃散方

訶子(燒去核,二錢) 海螵蛸 龍骨 定粉 黃丹(用銀鍋子同定粉一味 令紅,如無銀鍋子,則用瓷器 。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紫蘇米湯調(diào)下,一日三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冷痢。金鎖散方

官桂(半兩,去粗皮,姜汁炙) 黃連(一分,同茱萸同炒,去茱萸不用,只用黃連。)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紫蘇木瓜湯調(diào)下,一日三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腸胃虛冷,下痢頻并,日夜疼痛不可忍。雄朱散方

雄黃(一分,細研,水飛過) 乳香(細研) 白礬( 。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陳米飲調(diào)下,一日三服。

張渙 玉脂散 治冷痢,大便色青,甚則有膿方。

白石脂 當歸(洗,焙干) 丁香 白術(shù)(炮。各一兩) 草豆蔻(去皮) 濃樸(生姜汁炙。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以粥飲調(diào)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 艾湯 治白痢方。

艾葉(微炒) 當歸(各一兩) 干姜(炮) 木香 訶黎勒皮(炮。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粟米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前。

張渙 醒脾丹 治便腥頻數(shù)方。

附子(一枚,重半兩,炮裂,去皮臍) 赤石脂 川姜(炮) 訶黎勒皮(各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粟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飲下,乳食前。

張渙 養(yǎng)藏湯 治白痢頻并方。

當歸(洗,焙干) 烏梅肉(炒干) 干姜 黃 白術(shù)(炮) 龍骨(各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生姜、粟米各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乳食前。量兒大小加減。

《惠眼觀證》茱萸丸 治小兒白痢。凡患痢,見上焦虛熱,生瘡,下成冷毒,宜服之。

茱萸(三錢,炒令黃) 訶子(炮,取肉一錢) 乳香(半錢)
上除乳香別研外,并為末,再研令極勻細,以爛飯為丸如此○大,朱砂為衣。飯飲吞下七丸至十丸,大小加減服。若藥后見生瘡疥,即減退丸數(shù),與阿膠散兼服妙(方見赤白痢門。)

《圣惠》灸法∶小兒秋深冷痢不止者,灸臍下二寸、三寸間,動脈中,三壯,炷如小麥大。

熱痢第四

(亦名赤痢)

《巢氏病源》小兒熱痢候∶小兒本挾虛熱而為風所乘,風熱俱入于大腸而利,為熱,是水谷利。而色黃者為熱痢也。

《巢氏病源》小兒赤痢候∶小兒有挾客熱入于經(jīng)絡,而血得熱則流散于大腸,腸虛則泄,故赤痢也。

《石壁經(jīng)》三十六種內(nèi)赤痢候歌∶

赤痢先看眼不開,定知熱發(fā)有從來。唇紅面赤瘡穿口(一云舌白唇紅瘡滿口),一日之間痢百回。滴瀝腹中加刺痛,難餐胃閉食全乖。此時脾熱(一云∶服毒)因云極,請細消許妙藥材。此是熱積所致也。當去其積,涼胃調(diào)氣進飲食,治痢慎勿令藥大熱,熱則發(fā)汗作腫多困也。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赤痢候歌一同,后云∶此候醫(yī)人將熱藥與服,至目閉唇紅,不通飲食,或下血痢至損命,切不得用熱藥,宜服開胃解脾毒藥,如此調(diào)治三、五日即安。

《葛氏肘后》治赤痢下膿,小兒得之三日皆死方。

赤石脂(一斤) 干姜(一兩) 粳米(一兩)
上水七升,煮去滓,服三合。量兒大小增減。七合止,日三服。

《千金》治小兒熱痢方。

上煮木瓜葉飲之。

《千金》治少小熱痢不止梔子丸方

梔子(七枚) 黃柏(三分) 黃連(五分) 礬石(四分) 大棗(四枚,炙令黑)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小豆大。服五丸,日三夜二服。不知稍加至十丸。

《仙人水鑒》孩兒一月之內(nèi),下痢如血方。

急須求取黃雌雞,大腹煎湯煮,莫疑。更取牙硝一兩末,充餐立救乳前兒。

《外臺》∶《古今錄驗》療小兒熱痢子芩湯方

子芩(十二分) 知母 女萎(各六分) 竹葉(切,八分) 黃柏 甘草(炙。各四分)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甚妙。

《圖經(jīng)》治熱毒下痢方。
上用蜀葵葉,炙與小兒食。

《圣惠》治小兒熱痢,腹痛,心煩口干,小便赤黃,不欲飲食。梔子仁散方

梔子仁 當歸(銼,微炒。各半兩) 黃柏 地榆(各三分,微炙,銼) 黃連(一兩,去須,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熱痢,煩悶腹痛,面黃體瘦,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 黃芩 地榆(微炙,銼) 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赤芍藥 黃連(去須) 知母 葳蕤(各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日三、四度,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熱痢,體瘦,口干煩躁,不欲乳食。栝蔞根散方

枯簍根 白茯苓 知母 黃芩 地榆(微炙,銼) 甘草(炙微赤,銼) 黃柏(微炙,銼。各半兩) 人參(去蘆頭,三分) 赤石脂(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熱痢,腹痛心煩,不欲飲食。地榆散方

地榆(微炙,銼,三分) 黃連(去須,微炒) 人參(去蘆頭) 赤芍藥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半兩) 赤石脂(一兩)
上件藥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熱痢,腹痛,壯熱心煩,不欲飲食,四肢瘦弱。子芩散方

子芩(一兩) 知母 女萎(各三分) 黃柏(微炙,銼) 甘草(炙微赤,銼) 赤芍藥(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竹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熱痢,但壯熱多渴,而痢不止。烏梅散方

烏梅(二枚,微炒,去核) 黃連(去須,微炒) 藍葉(各一分) 犀角(屑) 阿膠(搗碎,炒令黃燥) 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熱痢,壯熱吐乳。熊膽散方

熊膽 蚺蛇膽(各半兩) 黃連(去須,微炒,三分) 沒石子(一枚) 干馬齒菜 犀角(屑。各一兩)
上件搗,細羅為散。一、二百日兒,每服用新汲水調(diào)下一字。二、三歲,每服用新汲水調(diào)下半錢?招模绾蟾饕环。

《圣惠》治小兒熱毒下痢如魚腦。白頭翁散方

白頭翁(半兩) 黃連(去須,微炒,一兩半) 酸石榴皮(微赤,銼,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服,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熱痢,全不欲乳食,身體壯熱。熊膽散方

熊膽(一分) 蘆薈(三分) 黃連(去須,微炒,半兩) 桔梗(三分) 黃芩(三分) 犀角(屑,五分)
上件搗,細羅為散。二、三歲兒,每服用水調(diào)下一字,五、六歲兒,每服用新汲水調(diào)下一錢?招,午后各一服。

《圣惠》治小兒熱痢,腹肚作痛,羸瘦,內(nèi)外蒸熱,毛發(fā)焦疏。柴胡散方

柴胡(去蘆頭,五分) 地骨皮(一錢) 黃連(去須,酒炒,五分) 知母(三分,鹽、酒炒) 甘草(炙微赤,用二分) 女萎(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熱痢變成浮腫,多渴,不進飲食,小便黃澀。木通散方

木通(五分) 黃芩(炒,五分) 滑石(三分) 赤芍藥(五分) 車前子(三分)
上件藥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量大小分減服。

《圣惠》治小兒生熱下痢三味黃連湯方

黃連(二分) 黃柏(五寸) 阿膠(指大)
上以水三升煎及一升,下膠化盡,溫服一雞子大,日進三服。

《嬰孺》治小兒熱痢方。

黃連 赤石脂 龍骨 黃柏(各一兩) 人參 甘草 牡蠣( 。各半兩)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一歲五丸,日進三服。大人梧桐子大,一服二十丸。

《嬰孺》治小兒熱痢不止梔子丸方

黃梔子仁(三分) 大棗(炙) 礬石(燒。各四分) 黃連(五分)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五丸。日三,稍加之。

《嬰孺》治小兒若痢熱不食,傷飽不乳,及百病并傷寒。下大黃湯方

大黃 甘草(炙。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一雞子大)
上水二升煮一升,量兒歲與之服。

《圣惠》治小兒卒下痢,腹中挾熱。赤石脂湯方

赤石脂(一兩) 黃連 石膏 甘草 龍骨 前胡 茯苓 肉桂(各一分) 芍藥(二分) 知母(四分) 棗(四個)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溫服二合,日四、五服,神效。勿冷服。

《三十六種》治赤痢訶子散方

訶子(炮) 肉豆蔻(炮) 甘草(炙)
上等分為末。每服半錢,飯飲下。

《三十六種》治赤痢干姜湯方

干姜(炮,一分) 大棗 山梔子(各四個。并燒存性)
上為末,粥飲調(diào)下半錢。

《四十八候》治赤痢開胃散

白術(shù) 茯苓 人參(各半錢) 石蓮子(去皮殼、心,十個)
上為末,藿香湯下半錢。

《四十八候》治脾毒痢方。

陳黑米(一合) 石榴皮(半錢) 乳香(一塊) 阿魏(少許) 訶子(一錢) 龍骨(末,三錢匕)
上嚼杏仁汁為丸麻子大,陳米飲下十丸。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犀角散 治小兒冷熱不調(diào),四肢煩熱,啼叫不休,可思飲食,或時熱痢方。

犀角(屑,瓦上焙,一分) 大黃(紙裹煨) 甘草(炙。各半兩) 樸硝(凈者一兩)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或一字,薄荷湯下。如候急驚不退,濃磨犀角水同煎湯下。

冷熱痢第五

(亦名赤白痢)

《巢氏病源》小兒冷熱痢候∶小兒先因飲食,有冷氣在腸胃之間,而復為熱氣所傷,而腸胃宿虛,故受于熱。冷熱相交,而變下利,乍黃乍白,或水或谷,是為冷熱痢也。

《圣惠》∶夫小兒赤白痢者,由乳食不節(jié),腸胃虛弱,冷熱之氣入于腸間,變?yōu)榱∫。然而赤白者,是熱乘于血,血滲入腸內(nèi)則赤也。若冷氣搏于腸,津液凝滯則白也。冷熱相交,赤白相雜。重者狀如濃涕,而血雜之;輕者白膿上有赤脈薄血,狀如魚腦,亦謂之魚腦痢也。

《石壁經(jīng)》三十六種內(nèi)赤白痢候歌∶

鼻梁白色唇如玉,此患本來非臟毒。只是當時愛吃泥,(一云∶吃茶。)致使病成親手觸。(此兩句在《鳳體經(jīng)》即云∶初因臟腑冷熱多,致使脾胃不消谷。)臉白目胞垂青線,莫作常疾一般看。只看伊芳家手足心,點點深紅若斑爛。此病先當生胃氣,次去其積,亦分水谷,定渴即止。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赤白痢歌∶

赤白因積形如玉,鼻頭白色非常毒。下藥冷熱不依方,致使大腸多結(jié)促。臉白眼胞如青線,若作常疾觀不足。定請看醫(yī)手足心,點點斑紅如血衄。此候冷熱不調(diào),手腳心有點子,紅赤色,宜宣連丸(方見蠱痢門中。)

《惠濟》小兒赤白痢候歌∶

痢冷為青熱帶紅,料因有積更兼風。初時患渴常身熱,飲食全妨痢愈膿。開胃但交調(diào)上膈,腹疼須與急交攻。重重熱渴無多日,為他脈息大浮洪。

《顱囟經(jīng)》治孩子赤白痢方。

阿膠 赤石脂 枳殼(麩炒) 龍骨 訶子(炮半熟,去核。各半兩) 白術(shù)(一分)
上為末。一歲、二歲空心米飲下半錢。

《本草》治小兒赤白痢方∶
上用乳腐,細切如豆面,拌醋漿水煮二十余沸,小兒患服之彌佳。

《外臺》∶《救急》療赤白痢,無問新舊,入口即斷方。

香豉心(豉心謂合豉,其中心者,熟而且好,不是去皮取心,勿浪用之)
上一味爆令干香,搗為末。大者,一大升豉心為四服,服別以酒一大升。小兒,一小升豉心還依劑為四服,和之即止下。兒更小,量氣力與之。

《外臺》∶《近效》赤白痢日數(shù)行,無問老小方。
上用甘草二兩,炙,切,以漿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

《外臺》∶崔氏治大人、小兒痢,無問冷熱、赤白、久新并疳溫。劉秘監(jiān)積年患痢,每服此即愈方。

阿膠(二兩,一兩炙入藥,一兩消作清) 干姜(二兩) 吳黃連(一兩) 入黃無食子(二枚,久痢腸滑甚者,量加至三、四枚)
上四味搗,篩為末,以醋溶膠清,頓和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五日再漸加至三十丸。老小者以意斟酌。

忌如常法。一云∶冷痢以酒下,熱痢以粥飲下。

《外臺》∶《廣濟》療小兒赤白痢,腹痛方。

赤白石脂 龍骨 地榆 黃連(各四分) 濃樸(炙) 人參(各三分) 當歸 干姜(各二分)
上八味搗散,以飲服半錢匕,日再服之;或蜜丸,以乳汁下三丸至七丸亦佳。此方甚妙,以意量之。

《外臺》∶《必效》療小兒一歲以上,二歲以下赤白痢,久不瘥。雞子餅子

雞子(二枚,取白) 胡粉(二錢,熬) 蠟(一棗許)
上三味以銚中熬令消,下雞子、胡粉,候成餅。平明空腹與吃,可三頓,痢止。

《外臺》劉氏療小兒赤白痢方。
上用油麻子一抄許,炒令香,搗末,以蜜作漿調(diào)與服,大人亦療之(《子母秘錄》用麻子妙,乃是大麻子。《圣惠》亦用藿麻子調(diào)蜜和作丸,蜜水化下。)

《外臺》劉氏療小兒赤白痢方。

黃柏(炙,半兩) 當歸(六分)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分溫服之佳。

《外臺》劉氏又方

莨菪子 羊肉(切薄布上)
上二味以綿裹,內(nèi)下部中,不過再瘥,量之可用,甚妙。

《食醫(yī)心鑒》治小兒赤白痢及水痢方。
上用云母粉研作粉,煮白粥調(diào)一錢,空腹食之。

《海藥》小兒赤白毒痢、蛇毒、癉、溪等毒,一切瘡腫方。
上并宜煎風延,母服。只出南中,諸無所出也。

《子母秘錄》治小兒赤白痢多時,體弱不堪方。
上用宣連濃煎,和蜜服,日六、七服。量其大小,每煎三分水,減二分,頻服。

《子母秘錄》治小兒及大人赤白痢方。
上用新槲皮一斤,去黑皮,細切,以水一斗煎取五升,去滓,更煎如膏,和酒服瘥。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腹內(nèi) 痛,羸弱不能飲食。白術(shù)散

白術(shù) 人參(去蘆頭) 黃連(去須,銼,炒) 當歸(銼,微炒) 地榆(銼) 木香 櫸株皮(銼) 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煩渴寒熱,腹痛羸瘦,不欲飲食。地榆散方

地榆(炙,銼) 阿膠(搗碎,炒令黃燥) 黃連(去須,銼,炒。各三分) 當歸(銼,炒) 酸石榴皮(銼,微炒) 黃耆(銼) 烏梅肉(微炒。各半兩) 龍骨(燒赤) 赤石脂(燒赤。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腹脹疼痛,不欲飲食,四肢瘦弱。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煨,用皮,三分) 當歸(銼,微炒) 黃芩 龍骨 地榆(微炒,銼) 干姜(炮裂,銼)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白術(shù) 甘草(微炒赤,銼。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又方

地榆(微炙,銼) 黃連(去須,微炒) 木香(各半兩) 當歸(銼,微炒,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不止地榆散方

地榆(銼) 黃連(去須,微炒。各三分) 酸石榴皮(銼,微炒,半兩) 白龍骨 赤石脂(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不止鹿茸散方

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黃) 甘草(炙微赤,銼) 訶黎勒(煨,用皮。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不止三骨散方

狗骨頭 羊骨 鹿骨(各一兩)
上件藥并燒為灰,細研。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腹痛不止。當歸丸

當歸(銼,微炒,半兩) 黃連(去須,微炒) 龍骨 人參(去蘆頭) 鹿角(灰) 豆豉(炒微焦。各一分)沒石子(微煨,二枚)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粥飲研下十丸。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瘦弱腹痛,不欲飲食。詞黎勒丸方

訶黎勒(煨,用皮) 地榆(微炙,銼) 赤石脂 當歸(銼,微炒。各半兩) 黃連(去須,炒,三分) 吳茱萸(湯浸五遍,焙干,微炒,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腹痛,不欲乳食。鹿角丸方

鹿角(屑) 蕪荑仁 附子(炮裂,去皮臍) 當歸(銼,微炒。各一分) 赤石脂 黃連(去須,銼,微炒。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努咽腸頭出。蚺蛇膽丸方

蚺蛇膽(一分) 烏梅肉(微炒,七枚) 蕪荑(微炒) 黃連(去須,銼,微炒。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香連丸方

木香 訶黎勒(煨,用皮。各半兩) 黃連(去須,微炒,三分) 肉豆蔻(去殼,二枚) 丁香(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燒飯和丸如黍粒大。每服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

黃連(去須,微炒,一兩) 莨菪子(水浮,去浮者,水煮令芽出,候干,炒令黃黑色,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面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

自死牛膽(一枚) 胡椒(五十粒)
上將胡椒內(nèi)入牛膽中,寅日于堂屋后檐從東第七 懸之,至四十九日取,搗羅為末,用面糊和丸如綠豆大。
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

黃丹 黃連(去須) 白蕪荑(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棗肉和為一塊,用炭火 令煙盡,候冷細研,以軟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

川烏頭(炮裂,去皮臍,一兩) 香墨(半挺)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醋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二宜湯下二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冷熱痢不止,腹痛,心神煩悶。犀角散方

犀角(屑) 白術(shù) 黃連(去須,銼,微炒) 當歸(銼,微炒) 地榆(銼。各一兩) 木香(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冷熱痢,腹痛。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煨,用皮) 當歸(銼,微炒) 黃連(去須,銼,微炒。以上各一兩) 甘草(炙微赤,銼) 木香 干姜(炮裂,銼。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冷熱痢不止石榴皮煎方

酸石榴皮(炙令焦,銼) 黃連(去須,銼,微炒) 赤石脂(各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以水二升煎至五合,去滓,納蠟一兩。更煎三、五沸,不計時候,溫服半合。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冷熱痢,心神煩渴,腹痛,胸膈滯悶。烏梅散方

烏梅肉(微炒) 訶黎勒(煨,用皮。各五枚) 甘草(炙微赤,銼,三分)
上件藥細銼,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放溫服之。

《圣惠》又方

黃連(去須,銼,微炒,二兩) 當歸(銼,微炒) 烏梅肉(微炒。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七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

訶黎勒(煨,用皮,二兩) 地榆(炙微黃,銼,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博濟方》治男子、女人一切酒食所傷,取積滯,行冷氣。保安丸

巴豆(去皮。心后,一兩,研細,紙裹去油了,入藥內(nèi)同研半兩) 青橘(去白,切作片子,炒令轉(zhuǎn)色,一兩一分)黃連(去毛,銼,炒令紫色) 蓬莪術(shù)(銼了,炒令黃色) 干姜(炮裂,切細,再炒少時。各一兩)
上件四味同為細末,入前巴豆同研令勻,以米醋糊和為丸如麻子大,用朱砂為衣。常服白湯下二丸,大人三丸。霍亂吐瀉,用煨生姜湯下五丸,小兒二丸。心氣痛,醋湯下三丸。白痢,干姜湯下。赤痢,甘草湯下五丸,小兒一丸至二丸?磧捍笮〖訙p與服。如疏轉(zhuǎn)多即止服。

《靈苑》治諸疾及小兒赤白痢玉液丹方

白礬 黃丹 硝石(各一兩) 砒霜(一分)
上四味并袞研如粉,入固濟瓶子內(nèi),蓋口。以五斤火 令通赤為度,取出細研,以粳米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至三丸,小兒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丸。如瀉血,用黃 湯下。血痢,用冷水下。白痢,用干姜湯下。寸白蟲,用蕪荑湯下。水瀉,米飲下。赤白帶,茱萸湯下。心痛,用醋湯下。腰膝疼痛,用鹿角湯下。氣痛,用橘皮湯下。

太醫(yī)局 不二丸 治大人、小兒一切瀉痢,無問冷熱,赤白連綿不瘥,愈而復發(fā),腹中疼痛者,宜服之。

砒霜(研,入瓷合,以赤石脂固縫,鹽泥固濟,燒通赤,候冷取出,一兩六錢) 白膠香(末,四錢) 巴豆(去皮、心膜,出油,七十個) 木鱉子(燒焦,十個) 黃蠟(一兩三錢) 黃丹(炒,二兩半) 朱砂(飛,研,半兩)乳香(研,六錢半) 杏仁(去皮尖,炒,研,七十個)
上合研勻,熔蠟和丸如黃米大,每錢作一百二十丸。每服一丸,小兒半丸。水瀉,新汲水下。赤痢,甘草湯下。白痢,干姜湯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湯下。并放冷服之,臨臥服。忌熱物一兩時辰。

《譚氏殊圣》小兒水瀉,赤白痢方。

罌粟殼(用白蜜于新瓦殼上焙令黃色) 肉豆蔻(用面裹,火內(nèi)炮,令面黃色為度,不用面。各一兩)
上二味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米飲調(diào)下。

《嬰孺》治百日兒患魚腦雜赤白痢,腹痛多啼。干藍湯方

干藍(切,五合) 升麻 芍藥(各四分) 鹽豉(一合半) 薤白(四莖)
上以水三升煮六合,分三服。

《嬰孺》治小兒下痢并冷熱黃耆湯方

黃耆 芎 干姜 人參 黃芩 當歸 甘草(炙。各二分) 桂心(一分)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為二服。納牛黃五大豆許,末入之。

《嬰孺》治小兒赤白痢,經(jīng)時不已。犀角丸方

犀角(炙令焦) 赤石脂(各五分) 黃連 白頭翁(各六分) 茜草 枳殼 櫸皮(各三分) 女萎 黃芩 龍骨(各四分) 黃柏 甘草(炙) 干藍(各二分)
上為末,蜜丸。二、三歲服小豆大二十五丸,日再。量兒大小與服之。

《嬰孺》治二百日兒赤白痢,日夜五十行,此方大良。

干姜 白術(shù)(各五分) 茯苓 甘草(炙。各四分) 附子(炮,三分)
上切,以水四升煮一升,為四服。此方徐王效方也,更檢痢保中。亦有芒硝半合,牡丹三兩去心,上以水六升煮至三升,去滓納芒硝為三服,此是《刪繁方》。(《葛氏肘后》、《徐王效方》治熱痢方同!锻馀_》治冷熱痢亦同,卻附子只用二分。)

錢乙白附子香連丸 治腸胃氣虛,暴傷乳哺,冷熱相雜,瀉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扭撮,晝夜頻并,乳食減少。

黃連 木香(各一分) 白附子(大,二個)
上為末,粟米飯丸綠豆大或黍米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食前清米飲下,日夜各四、五服。

錢乙豆蔻香連丸 治泄瀉,不拘寒熱赤白,陰陽不調(diào),腹痛腸鳴切痛,可用如圣。

黃連(炒,三分) 肉豆蔻 南木香(各一分)
上為細末,粟米飯丸米粒大。每服米飲下十丸至三、二十丸,日夜各四五服,食前。

《嬰童寶鑒》治赤白痢黑散子方

棗子(去核,五十個) 北礬(一兩,作小塊子,每一個棗子入一塊礬,麻皮纏定,燒留性,冷后用)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水調(diào)下。赤者,更入好茶半錢。白者不用。

《嬰童寶鑒》治小兒赤白痢宣連丸方

宣連(為末,用雞清搜作餅子,炙令黃,一兩) 木香(茱萸炒令黃,一分)
上件為末,面糊為丸如蘿卜子大。飯飲吞下十丸。

《嬰童寶鑒》治小兒赤白痢,疼痛。乳香丸方

乳香 朱砂 砒霜(各末一錢匕) 巴豆(二七個) 蠟(熔煮巴豆令黑,去豆入藥,半兩)
上件同和,熱搜令勻,候冷旋丸如蘿卜子大。每服一丸,白者,干姜湯下。赤者,甘草湯下。

《聚寶方》香萸丸 治赤白痢。

黃連 茱萸(各三分) 訶子皮(八個) 木香(一分)
上四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白痢,艾湯下。赤痢,陳皮湯下。三服見效。小兒,丸粟米大,下七丸至十丸。

《三十六種》治赤白痢黃連木香丸方

黃連(炮,紫色) 木香(炒。各一分) 訶子(炮,一個)
上為末,煉蜜為丸綠豆大。粥飲下十丸。

《惠眼觀證》阿膠散 治赤白痢方。

阿膠(蚌粉炒泡起住) 宣連 木香 肉豆蔻仁 訶子肉 甘草(炙。以上各一分) 石榴皮 朱砂 白礬(飛過。#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飯飲調(diào)下。

《劉氏家傳》治小兒便赤白痢,日夜無度,腹痛不思飲食。大效如圣散方

御米殼 阿膠(麩炒) 綿黃耆(炙) 人參 甘草(半炙半生)
上為銼散。每服一大錢,水五分盞,煎三分,去滓溫服。

《張氏家傳》如圣散 治下痢,或赤或白,不以久新,一服取效。男子、婦人、小兒悉皆治之。

粟殼(一兩,赤痢蜜炙一半,白痢干炙一半) 陳橘皮(赤痢炙一半,白痢焙一半,半兩) 甘草(赤痢炙一半,白痢焙一半,二錢半)
如下痢赤白,二藥相合而服。
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先放藥于盞內(nèi),用百沸湯浸之,急用一盞蓋合,勿令透氣,等少時藥微溫,將清者服。候一兩刻,再用百沸湯浸前滓,依前服一次,不拘時候。服藥畢。忌一切生冷,可吃粥五、七日為妙。

《張氏家傳》軟紅丸 治傷寒結(jié)胸,煩躁吐逆,不省人事及泄痢日無度數(shù);小兒五疳八痢,羸瘦焦黃,赤白痢。此藥能取虛中積,不動臟腑,性極平善。老人、小兒及久病積毒,轉(zhuǎn)取不效,肌膚困弱等。宋學士方。

乳香(研) 砂(飛) 輕粉 黃丹(飛) 粉霜(各一兩) 巴豆(去皮,不出油,二十一個)
上再研勻細,以黃蠟半兩熬汁,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常服三丸至五丸,乳香湯下。

《張氏家傳》治一切酒食所傷,心腹大痛,嘔逆惡心,全不思飲食,暑月傷生冷果木;兼磨去遠年、近日積塊,并治赤白痢。小丁香丸方

丁香 肉豆蔻 靈脂(與眾藥同研方可用。各一兩) 黑豆(不去皮,磨成極細末,十兩) 巴豆(長針穿,燈
上燒八、九分熟,存性,罐子內(nèi)煨,教煙絕,研細,竹紙出盡油,秤一兩)
上件為細末,沸湯調(diào)豆末一半和藥,入臼內(nèi)搗尤佳,丸如黃米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丸,量大人、小兒加減常服,熟水下。伏暑傷冷,用桃枝湯下積滯,臨臥十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干姜湯下。各忌熱物少時。

《莊氏家傳》小兒赤白痢姜橘散方

干姜(末) 青橘皮(末) 好蠟茶(末。各等分)
上為細末,勻。每服一錢,米飲下,不計時候。

《莊氏家傳》治小兒、大人感陰冷、伏熱瀉痢。紫金散

黃連(一兩,銼如茱萸細,用茱萸一兩同炒,令紫黑色,去茱萸不用)
上為末,豬膽為丸,大小任便。未斷乳小兒可粟米大十丸,加至二十丸,米飲下;虼笕朔顩_熱,即茱萸倍之為末,而用米飲調(diào)下。或小兒大假瀉,亦倍茱萸。此以意觀冷熱增減茱萸也。常服大消疳積,當為丸服。遇急病散服。

《孔氏家傳》治赤白下痢、骨立者方。
上用地榆一斤,水三升,煮取升半,去滓再煎如稠餳,絞濾,空腹服。

《吉氏家傳》治水瀉、赤白痢。茴香散方

茴香 橘皮(炒) 陳紫蘇(各半錢) 良姜 甘草 石榴皮(去白。各一分)
上焙末,米飲調(diào)下半錢。

《吉氏家傳》赤白痢方。
上用楊梅 為末,白湯調(diào)下。

《吉氏家傳》治赤白痢香連丸方

黃連 木香 訶子皮(各一兩) 豆蔻(二個) 子芩(半兩)
上末,蜜丸綠豆大?招,煎醋漿湯下。大人十丸,小兒五丸?招,日午再服,煎姜蜜湯下。

《吉氏家傳》治諸般痢及赤白疳痢等疾方。

黃連 黃柏(好者炙。各半兩) 桃白皮(一分) 胡粉(熬,一兩) 母丁香(三個)
上細末。每服二錢,小兒一錢,空心,米飲調(diào)下。

《吉氏家傳》香連丸 治小兒赤白痢,腹中氣痛,羸弱不思食方。

木香 宣連 胡黃連(各一分)
上為細末,水煮稀糊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飯飲吞下。

《朱氏家傳》治小兒赤白痢方。

杏仁(去皮尖) 巴豆(去油。各七個) 百草霜(細研) 黃丹 黃蠟(各一錢)
上件為末,用熔黃蠟丸。大人、小兒隨年服。赤痢艾湯下。白痢甘草湯下。

長沙醫(yī)者丁時發(fā)傳乳香丸 治小兒赤白痢不止,腹痛,不思食,及水瀉方。

乳香(一錢) 羊糞(二十粒) 巴豆 杏仁 縮砂(各二十一粒) 五倍子(二錢)
上同入一罐子內(nèi),炭火燒過為末,酒蠟為丸。每服十丸,用白姜甘草湯下。水瀉冷水下。

長沙醫(yī)者丁時發(fā)傳平胃散 治大人、小兒水瀉,胃氣虛弱,飲食減,可傳成赤白痢,羸瘦,時復腹痛不可忍方。

丁皮(炒,五錢半) 陳皮(去白) 甘草(炙。各三錢半) 白姜(炮,一分) 肉桂(不見火,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小錢,沸湯入鹽點,大小加減。

長沙醫(yī)者王 傳銀珠丸 治小兒、大人赤白痢,里急后重,腹痛,服諸藥不瘥。此藥孕婦亦可服。

海附子(捶碎,研,兩個) 密陀僧(研) 定粉(研。各一兩) 罌粟子(御米是,銼、焙、碾、羅,十個)
上四味為細末,糯米粽子角七個,研爛如膏,和為丸。大人服豌豆大,小兒服黍米大,煎蘇木湯吞下兩丸,不拘時候。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赤龍丹 治冷熱痢方。

大宣連(用巴豆同炒過,焦香為度) 吳茱萸(炒過,去梗葉。各一兩)
上為末,醋面糊為丸綠豆大,黃丹為衣。每服一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白姜湯下。水瀉痢陳米飲下。

《圣惠》灸法∶小兒痢下赤白,秋末脫肛,每廁腹痛不可忍者,灸第十二椎下節(jié)間,名接脊穴。灸一壯,炷如小麥大。

白膿痢第六

《嬰童寶鑒》論小兒腸寒,即下白膿,腹痛。

《顱囟經(jīng)》治孩子冷毒疳痢,白膿疳靛,日加瘦弱,不吃食,腹痛方。

青木香(一分) 黃連(半兩)
上末,以蜜丸如梧子大。一歲以上,空心熟水下一丸。三歲、五歲服二丸。藥性熱不宜多服,忌生冷!妒セ荨肥罩卫錈崃,二物等分。

《葛氏肘后》雞子餅 療小兒秋夏暴冷熱,腹脹,乍寒乍熱,白帶下方。
上用雞子一枚,胡粉一丸,碎,絹篩,合雞子黃白共搗、研,調(diào)熬令熟,如常雞子餅。兒年一歲,一食半餅,日再不過二餅即瘥。兒大倍作丸,羸弱不堪與藥,宜與此餅。

《王氏手集》治大人、小兒純膿白痢,其效如神。脂附丸方

大附子(一枚)
上先用豬膏擄成油半盞許,蘸前件附子令裂,撈出放冷,削去皮臍,碾為細末,以棗肉和丸。大人如梧子大,小兒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二十丸,米飲湯送下,空心食前服。

《朱氏家傳》治小兒白膿冷痢,臍下絞痛方。

訶子皮 青木香(各等分)
上件并為末,以粳米飯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五丸。

長沙醫(yī)者丁時發(fā)傳治小兒疳痢多有白膿,腹內(nèi) 痛,附子散方

附子(炮去皮尖,一枚) 龍骨 赤石脂(各半兩) 密陀僧 黃丹 胡粉(炒) 烏賊魚骨(燒灰) 赤芍藥(各一分)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米飲下,一日三服。

純血痢第七

《巢氏病源》小兒痢如膏血候∶此是赤痢腸虛極,腸間脂與血俱下,故謂痢如膏血也。

《圣惠》∶夫小兒血痢者,由熱毒折于血,血入大腸故也。血隨氣循環(huán)經(jīng)絡,通行臟腑,常無停滯。若為毒熱所乘,遇腸虛,血滲入于腸則成血痢也。

《嬰童寶鑒》∶小兒腸熱,即痢下鮮血,一如腸風。

《仙人水鑒》小兒血痢方。

甘草(炙,一寸) 大腹(一個) 人參 黃鹽(陶隱居云∶北海鹽黃草粒粗,以作魚 及咸菹) 白石脂(各一分)
上并搗為散,漿水二合煎取一合,米一錢匕服之,立驗。

《外臺》∶《廣濟》療小兒熱毒痢方。

犀角(十分) 地榆(六分) 蜜(三分) 地麥草(五合)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量大小服之。

《外臺》∶《廣濟》又方

蔥白(三兩) 香豉(三合) 梔子(綿裹,七枚) 黃連(一兩)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

《外臺》∶《廣濟》又療下鮮血方。
上用梔子仁燒灰末,水和一錢匕服。量其大小,加減服之

《外臺》∶《古今錄驗》痢下落血,療小兒痢。犀角櫸皮煎方

梁州櫸皮(二十分,炙,切) 犀角(十二分,屑)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服之神良。崔氏同。

《外臺》∶《古今錄驗》療小兒蠱毒、血痢。 荷湯

荷根 犀角(屑) 地榆 桔梗(各二分)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服一合,至再服。

《外臺》劉氏療小兒血痢方。

地榆 黃柏 黃連 黃芩(各六分) 馬藺子(二分) 茜根(一兩) 生姜(三分)
上七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大小量之,與一合至二合為度。

陳藏器小兒寒熱丹毒,中惡注忤,痢血方。
上并煮草犀根汁服之更良。生水中者,名木犀也。

《食醫(yī)心鑒》治小兒血痢方。
上取生馬齒莧絞汁一合,和蜜一匙匕,空心飲之。

《圣惠》治小兒血痢,煩熱口干,腹痛。黃連散方

黃連(去須,微炒) 犀角(屑) 白 荷根 黃芩 蔓菁根 吳藍(各一兩) 白頭翁(三分) 甘草(炙微赤,銼) 當歸(銼,微炒。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血痢,體熱心煩,腹痛口干,不欲飲食,四肢羸瘦。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 地榆(微炙,銼) 吳藍 黃連(去須,微炒) 黃芩 甘草(炙微赤,銼) 當歸(銼,微炒)阿膠(搗碎,炒令黃燥) 茜根(銼。各半兩) 亦石脂(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血痢不止,肌體黃瘦,腹痛,不能飲食。茜根散方

茜根(銼,一兩) 地榆(微炙,銼) 馬藺子(微炒) 黃連(去須,微炒) 黃柏(微炙,銼) 黃芩 當歸(銼,微炒。各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末。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又方

黃芩 當歸(銼,微炒。各三分) 艾葉(微炒,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薤白三寸,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血痢不止沒石子散方

沒石子(微煨) 肉豆蔻(去殼。各一枚) 樗根(銼,三分) 茜根(銼,半兩) 茶末(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血痢地榆散方

地榆(微炙,銼) 黃柏(去粗皮,微炙,銼。各一兩半) 馬藺子(微炒,半兩) 茜根(銼,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血痢,身體壯熱。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 地脈草(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嬰孺》亦收治蠱痢。

《圣惠》又方

亂發(fā)(灰) 鹿角(屑,炒令微焦。各半兩) 麝香(一錢)
m.gydjdsj.org.cn/shouyi/上件藥同研細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血痢,腹肚 痛方。
上用益母草半兩,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又方
上用露蜂房燒灰,細研為散,不計時候,以乳汁調(diào)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血痢不瘥馬齒菜汁粥方

馬齒菜(汁,一合) 蜜(半合) 粟米(一合)
上以水一大盞煮作粥,后入二味和調(diào),食前服之。

《嬰孺》治小兒血痢方。

薤白(三兩) 鹽豉(綿包,三合) 梔子(七個) 黃連(一兩)
上以水四升,煮及一升二合,分溫三服;蚍、二合,時時與之,或為三、四服,如六、七里久再進。

若下鮮血,取梔子仁燒灰末之,和水服如桃仁大,頻服三、四服瘥止。

《嬰孺》治小兒痢如膏血藜蘆散方

藜蘆(炙,三銖) 巴豆(去皮,炒,十四個) 亂發(fā)(一雞子大燒灰) 干姜(五塊子) 蜀椒(三合汁) 鹽豉(半升,炒)
上為末。每二分匕與兒服,不能服,當哺之。

張渙 水蓼 治血痢疳瘦方。

蛇蛻皮(燒灰) 雞頭殼(燒灰存性。各一兩) 胡黃連 水蓼(各半兩)
以上各搗羅為細末。次用∶朱砂(半兩) 真蘆薈 牛黃 粉霜(各細研。一分)
上件都拌勻,再研細,軟飯和如黍米大。每服五粒至七粒,麝香湯下。量兒大小加減,不拘時候。

張渙治熱乘于血,滲入腸胃,其病則赤。黃連丹方

黃連(去須,二兩) 當歸(洗,焙干,一兩) 白頭翁 蔓菁根(湯洗,焙干。各三分) 木香 川楝子(面裹,炮。各七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粳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 茜根湯 治血痢不瘥方。

茜根(銼) 地榆(銼) 黃連(去須) 赤石脂 阿膠(炙熟。各一兩) 甘草(炙) 黃柏(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服。

張渙 濃腸丹 治血痢腸虛方。

黃連(去須) 川楝子(各一兩) 木香 阿膠(炙) 吳茱萸(微炒) 當歸(洗,焙干。各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粟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乳食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 圣效散 治血痢久不瘥方。

赤石脂(燒赤) 白龍骨 阿膠(炙。各一兩) 訶梨勒皮 木香 干姜(炮) 黃連 甘草(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煎粟米飲調(diào)下,食前。

張渙 必效丹 治血痢頻并方。

川黃連(去須,二兩) 大棗(半升) 干姜(一兩) 白礬(半兩)
上件藥瓦器盛,鹽泥固濟,留一竅子,以木炭火燒,煙息為度,取出,搗羅為末,白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錢乙附方 治小兒熱痢下血。

黃柏(去皮,半兩) 赤芍藥(四錢)
上同為細末,飯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飲送下。大者加丸數(shù)。

《惠眼觀證》鱉甲 治血痢方。

鱉甲(醋炙去裙 ) 枳殼(麩炒,去穣) 訶子肉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惠眼觀證》地槐散 治血痢及大腸血下方。

地龍(去土) 甘草(炙。各一分) 槐花(炒,二分)
上為末。每服半錢,陳米飲調(diào)下。

《莊氏家傳》治血痢方。

甘草(一寸,炙) 大腹皮(一個) 白石脂 黃鹽(各一分)
上為細末。用漿水調(diào)下一錢。

《吉氏家傳》治小兒血痢方。
上用宣連為末,以雞子搜作餅子,炭火 令通赤,便蓋著勿令泄氣,候冷細研?招拿罪嬒掳脲X,大人一錢,以意加減服。

《吉氏家傳》治小兒血痢方。

上只用熟水調(diào)下好郁金末半錢。

《吉氏家傳》又方

馬牙硝 蚌粉(各少許)
上末,用蜜為膏,井華水化少許。

《吉氏家傳》地榆散 治小兒血痢,日久不瘥方。

地榆(一分,炒) 訶子(五個,炮去皮) 陳槐花 黃連(各一錢。炒)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陳米飲下。

《吉氏家傳》龍骨飲子 治小兒血痢及身上生,面赤壯熱方。

龍骨根草(半兩,一名鬼箭根,又名茅枳根) 甘草節(jié) 當歸 芍藥 大黃(蒸) 連翹 栝萎根 山慈菇(以上各一分)
上為細末,不用羅。每服三大錢,水二盞煎取一小盞,去滓,作飲子服。

《朱氏家傳》治血痢方。

訶子(煨,用皮) 梔子(炮。等分)
上件為末,空心,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大人一錢至二錢。

膿血相雜痢第八

(重下痢附)

《巢氏病源》小兒赤白滯下候∶小兒體本挾熱,忽為寒所折,氣血不調(diào),大腸虛者則冷熱俱乘之。熱搏血滲腸間,其痢則赤。冷搏腸津液凝,則痢白。冷熱相交,血滯相雜,腸虛者泄,故為赤白滯下也。

《巢氏病源》小兒重下痢候∶重下痢者,由是赤白滯下痢。而挾熱多者,熱結(jié)肛門,痢不時下而久KT 氣,謂之重下痢也。

《圣惠》∶夫小兒膿血痢者,由熱毒在臟,血得熱則流溢,滲入大腸,與腸間津液相搏,積熱蘊結(jié),血化為膿,腹虛則泄,故成膿血痢也。

《葛氏肘后》小兒毒下及赤滯,下如魚腦。白頭翁丸方

白頭翁(三分) 黃連(六分,研) 石榴皮(三分,有毒除石榴皮,用犀角屑三分)
上三物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兒生四十日以五合,為三服。大者則加藥。

《葛氏肘后》乳母方。

扁豆莖(一升,炙令干,乃切之) 人參(三兩)
上以水三升煎取一大升半,去滓取汁,煮粟米粥與乳母食之良。常遍蓋覆乳,勿冷,佳。又法∶乳母常食粥,仍欲乳兒,先捻去少許即當,佳。

《葛氏肘后》∶《近效》方療小兒三歲即患痢,初患膿少血多,四日膿多血少,日夜四十余行,朱子丸方服即效。

地黃(汁,五小合) 羊腎脂(一小合)
上先溫腎脂令暖,分三四服立效。乳母須禁食,并有乳母方在卷內(nèi)。

《千金》黃柏湯 治小兒夏月傷暴寒,寒折大熱,熱入胃,下赤白滯如魚腦,壯熱頭疼,身熱手足煩。此太陽之氣外傷于寒,使熱氣便入胃也,服此方良。若誤以利藥下之,或以溫脾湯下之,則熱劇。以利藥下之,便數(shù)去赤汁如爛肉者;或下之不瘥,后以澀熱藥斷之,下既不取,倍增壯熱者,服之既效;蚴菧夭,熱盛復遇暴寒折之,熱如腹中,下血如魚腦者,服之良方。

黃柏 黃連 白頭翁(一作白蘞) 升麻 當歸 牡蠣 石榴皮 黃芩 寄生 甘草(炙。各二分) 犀角 艾葉(各一分)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百日兒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二百余日至期歲,一服三合半。

《千金》治中結(jié)腸丸 斷冷滯,下赤白青色如魚腦,脫肛出,積日腹痛,經(jīng)時不斷者方。

赤石脂(五分) 吳茱萸(三分) 干姜(炮) 附子(炮裂,去皮臍) 當歸 濃樸 白術(shù)(炮) 木蘭皮 白頭翁 黃連 黃柏 石榴皮(各二分)
上十二味末之,蜜丸如大豆。二歲兒服五丸,三歲以上服十丸,十歲以上二十丸。暴下者服少許便瘥。積下者盡一劑更合之。

《千金》治小兒赤白滯下方。

薤白(一把) 豉(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千金》又方

柏葉 麻子(末。各一升)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沸。百日兒每服三合。

《千金》又方
上搗石榴汁服之。

《千金》又方

亂發(fā)(灰) 鹿角(灰。等分)
上二味,三歲兒以水和服三錢匕,日三。

《千金》又方
上用牛角 灰水和服三方寸匕。

《千金》又方
上用燒蜂房灰水和服之。

《千金》治小兒赤白痢方

生地黃汁 白 荷根汁(各五合)
上二味微火上煎一沸服之。

《千金》又方
上單服生地黃汁一合。

《千金》又方
上用五月五日蝦蟆灰飲服半錢匕。

《圣惠》治小兒膿血痢如魚腦,腹痛。吳藍散方

吳藍 川升麻 赤芍藥 龍骨(各一兩) 梔子仁(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豉三、七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膿血痢如魚腦,困重。樗根皮散方

臭樗根皮(一分,銼,炒微黃)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黃連(去須,微炒) 蕪荑(微炒) 赤芍藥(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豉三十粒,蔥白一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膿血痢,每日三、二十行。立效方

棗(四顆,肥干者) 梔子仁(四枚) 干姜(一分)
上件藥同燒為灰,細研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圣惠》治小兒膿血痢,多時不瘥,腹痛羸瘦,不欲飲食。人參散方

人參(去蘆頭) 當歸(銼,微炒) 地榆(微炙,銼) 阿膠(搗碎,炒令黃燥) 黃連(去須,微炒) 子芩 黃柏(微炙,銼) 赤芍藥 蕪荑(微炒)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薤白一莖、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膿血痢不瘥,漸加瘦弱。雞屎礬丸方

雞屎礬(燒灰) 龍骨 阿膠(搗碎,炒令黃燥) 黃連(去須,微炒。各一兩) 胡粉(一分,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煎釅醋為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漿水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太醫(yī)局 靈砂 治腑臟怯弱,內(nèi)有積滯,臍腹撮痛,下痢膿血,日夜無度,里急后重,腸鳴腹脹,米谷不化,少氣困倦,不思飲食,或發(fā)寒熱,漸向羸瘦方。

信州砒霜 硝石(與砒,處細研,入瓷罐子內(nèi)用鍛石蓋口,以炭燒半日,取出火毒) 粉霜 膩粉(各半兩。研)枯礬 黃丹(各一兩半。研) 朱砂(飛,研,一兩) 桂府 滑石 乳香(研。各一分)
上件藥研細為末,用蒸餅二兩四錢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溫粟米飲下。未愈,加丸數(shù)再服。小兒可服一丸至兩丸。隨兒大小,臨時增減服之。

《養(yǎng)生必用》治熱痢下重,膿血疼痛,腹中痛不可忍。老人、產(chǎn)婦、虛勞人、小兒并宜服黃連阿膠丸方。

黃連(去須,一兩半) 白茯苓 白芍 阿膠(杵碎,慢火炒如珠子白色,別杵為細末。以上各半兩)
上三物為細末,斟酌米醋多少,熬膠得所,和勻,入臼杵萬下,眾手丸如綠豆大。每服自二十丸為始,止于五十丸。食前溫米飲下,日二、三,以知為度。未知加藥更丸一等如黃米大,與小兒服。

《嬰孺》治腸 水膿血白石脂散方

白石脂(二分,燒赤) 桂心(一分)
上為末,百日兒方三分匕,著乳頭哺。

《嬰孺》治腸 下膿血燔發(fā)散方

白石脂(一分) 發(fā)(燒) 甘草(炙。各二分)
上為末,米汁和二刀圭,日二服。

《嬰孺》治少小痢不止,或赤白滯下。結(jié)腸丸方

當歸 干姜(各三兩) 烏頭(半兩) 女萎 黃連 桂心 雞骨 云實 附子(炮。各二兩)
上為末,蜜丸如小豆大。一歲兒二丸,先食服,日再。禁不得熱者,少飲冷水。

《嬰孺》治小兒諸注下,及膿血寒熱不絕。蠟蜜丸方

鹽豉(八十粒,炒香) 巴豆(十四粒,去皮心、膜,出油) 大豆(一雞子大,炒) 黃連(三方寸) 芫花(一方寸) 硝石(一方寸) 白蠟(一雞子黃大)
上為末,研合,煉蠟丸之。四十日兒,服黍大一丸。一百日兒,二丸。二百日,麻子大二丸。一歲,胡豆大一丸,日進一服。腸中病下,日中藥力盡,至暮不止者,復服一丸。夜半病下,雞鳴藥力盡不止者,明早復服一丸。謂下赤白也,極者不過三服。大人下病,如大豆三丸。

張渙 建胃丹 治泄利兼膿血,日漸羸瘦方。

黃連(一兩,去須,微炒) 白礬(一分,枯,令汁盡) 烏梅肉(炒) 龍骨 白石脂 神曲(炒) 干姜(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醋煮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治冷熱相交,赤白相雜膿血。青橘丹方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 當歸(湯洗,焙) 黃連 干姜(各一兩) 濃樸(生姜制) 肉豆蔻(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白面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食前。

《王氏手集》赤石脂丸 治冷熱不調(diào),痢下膿血頻數(shù)無度,腸胃虛弱,煩渴多睡,腹痛后重,身體壯熱,不思乳食方。

赤石脂 干姜
上等分為細末,面糊為丸綠豆大。每服十丸、十五丸,米飲下,食前。

《王氏手集》訶梨勒丸 治冷熱相搏,時發(fā)腹痛,下痢青黃,乳食不化,腹脅脹滿,及下痢膿血方。

訶梨勒(去核,一分) 青皮 姜黃(各一錢)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綠豆大。每服十丸,溫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長沙醫(yī)者王兌傳通神丸 治小兒、大人痢疾,下膿血,里急腰重,臍腹疼痛方。

沒藥 五靈脂 乳香(各研細,炒。一錢) 巴豆(七粒,去皮,心膜,壓出油)
上四味同研令細勻,滴水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一粒,生木瓜研水下,不拘時候。

《千金》灸法∶小腸泄痢膿血,灸魂舍一百壯。小兒減之。穴在俠臍兩邊相去各一寸(《翼》云∶相去一寸)。

五色痢第九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小兒下痢,腸虛胃冷,或毒瓦斯蘊積。其大腸虛者則變血痢,其痢狀血色,蘊瘀如雞鴨肝,隨痢下是也。宜服 湯丸。(方見本門。)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五色痢歌∶

五色之痢最多端,見此方知有五般。青色只因驚積聚,黃多食積在脾間。白色冷虛腸胃患,赤為積熱最難安。雞肝隱積多成片,黑血相和不易安。膚搐胸高兼露齒,臉紅筋出每居前。急安臟腑和湯散,醫(yī)者留心按古賢。

又歌曰∶五色之痢莫言奇,四歲之前始有之。青色只因驚積聚,黃因食積毒于脾。赤黑已知心腎病,白多殘害是脾為。三七以前無變動,休令多睡飲餐遲。此疾且須和五臟,補榮衛(wèi)方,漸漸安愈。如目腫不進飲食,只與調(diào)胃散補之(方見積熱門中)。

翰林待詔楊大鄴小兒五色痢候歌∶

痢色原因有五般,治患先須仔細看。青色只因驚積聚,黃多有毒在脾間。赤色還知心腎病,白多應是肺家寒。二七以前無變動,莫交絕食命傾殘。此候須是安和五臟,調(diào)其榮衛(wèi),始得安然。如目腫不吃食,乃惡候也。先調(diào)榮衛(wèi),后隨形候用藥,勿令瘥誤,切須用意,況十中不得三、五再生。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小兒瀉痢,五色膿血如爛魚腸,并無大便,只是膿血,腸中攪痛。 湯丸方

粉霜 輕粉 砂(各秤一錢) 朱砂(炒,一錢匕) 白丁香(匙炒四錢) 乳香(秤半錢,別研) 巴豆(七粒,去皮、心,不出油)
上為末,蒸棗肉丸。每服嬰孩三丸如粟米大。二、三歲如大麻子大。四、五歲亦如麻子大,并旋●成丸,煎湯吞下,一日二服,間調(diào)胃氣藥與之。

《三十六種》內(nèi)治下五色惡物,心神煩熱不止方。

地榆 白茯苓 黃柏(炙。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分三服。

《張氏家傳》治小兒赤白,或五色積痢。三霜丸方

巴豆(去皮,揀選白色肥好者秤三錢,研細,先用白絹包三、二十重,次用白紙外面包定,大石壓令油盡,秤取二錢,輕者為用) 真輕粉(名水銀粉,又名膩粉) 粉霜(各秤一錢)
上三味同研勻極細,別取好黃蠟三錢,調(diào)煮三、二十沸,取出去酒令凈,再溶,入藥和之。如有煮酒蠟,亦堪用,和成劑,油單內(nèi)盛。如服食旋丸如小綠豆大。三歲以下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溫熟水下。此方西京龍門山文太師藥寮內(nèi)真珠泉南壁石上刻。量兒子大小加減服之。

《吉氏家傳》治五色痢,兼渴不止方。

茯苓 宣連 黃柏(各等分)
上件取黃柏末,以漿水如面糊良久,和前二味為丸如綠豆大。三歲,米飲下七丸。殺疳,熟水下五丸。

《吉氏家傳》治五色痢至圣丸方

濃樸(去皮,姜制) 黃柏(略去皮,以雞子白涂,炙黃熟,如干再上) 當歸(酒浸一宿)
上三味等分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小兒細丸,濃樸湯下。每服四十丸加減。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 治疳痢,五色痢。定粉散方

定粉 龍骨 黃丹( 過。各二錢) 訶子(三個, 熟取肉)
上為末,每服半錢,粥飲下。三歲以上半錢。

休息痢第十

《葛氏肘后》治下痢,經(jīng)時不止者,此成休息療之方。
上取龍骨,炙令黃焦,搗服方寸匕,日三服。即愈。

《葛氏肘后》又方
上用龍骨四兩,搗如小豆大。五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分為五服,效。

《保生信效》松焙餅子 治一切塊癖積滯,氣血瘕聚等一、二十年者方。

細墨(半兩,焙) 芫花(醋浸,炒焦赤) 青蒙石 大戟 干漆(炒) 五靈脂 荊三棱 蓬莪術(shù) 密陀僧 陳橘皮(去白) 牡蠣(燒。各半兩) 巴豆(一兩,去皮,用濕紙三處裹燒,紙焦止) 大干棗(十四個,去核燒存性)白丁香 砂(研) 虻蟲(去翅、足) 斑蝥(同上。各一分)
上同為細末,醋煮面糊丸如皂子大,捻作餅子。記以所傷物煎湯,或面湯送下一丸,須以齒嚙咽之。其積漸漸移近下,再服,再覺移下,更一丸則積自下。若尋常要宜轉(zhuǎn),只以面湯下。血積塊癖,經(jīng)血閉塞,大人、小兒久痢膿血、休息惡痢皆治之。

長沙醫(yī)者丁時發(fā)傳玉命丹 治小兒久患赤白痢,及休息痢不止,腹肚虛鳴,日漸羸瘦、 眉,多吃泥土,可食者方。

硫黃(研) 密陀僧 黃丹(各半兩) 寒水石 白礬(各研二兩,用新瓦餅子入五味,用鹽泥固濟, 令通赤,研勻細) 麝香(一字)
上件六味研勻,以蒸餅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十粒,用烏梅甘草煎湯下,大小加減。忌生冷、毒物、 緬等。

蠱痢第十一

《巢氏病源》小兒蠱毒痢候∶歲時寒暑不調(diào),而有毒厲之氣。小兒解脫,為其所傷。邪與血氣相搏,入于腸胃,毒瓦斯蘊積,值大腸虛者,則變痢血。其痢狀血色,蘊瘀如雞鴨肝片,隨利下。此是毒瓦斯盛熱,食于入臟,狀如中蠱,故謂之蠱毒痢也。

《石壁經(jīng)》三十六種內(nèi)脾毒痢候歌∶

脾間有毒號純陽,本為醫(yī)人熱藥傷。致使大腸多結(jié)澀,多饒滴血在枯腸。如風腹閉難開眼,身熱頭溫腳轉(zhuǎn)涼。舌赤胸高為此候,多啼喘急細消詳。(四十八候云∶更如狂。)先須解熱并開胃,便是明醫(yī)用藥良。此脾受熱積失治,伏毒治當以涼脾,次去其積。若胸前骨忽然高者,更加啼急則不治也。

《鳳髓經(jīng)》歌括同。有注云∶宜與金華散、香連丸。(香連丸方見冷熱痢門,吉氏方同。金華散方見實熱門中。)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脾毒痢歌一同。后云∶此候臟腑有積,或痢赤,不宜熱藥,宜用開胃散 (方見赤痢門中)兼利藥,量虛實,微取大抵當宣轉(zhuǎn)。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風毒痢歌∶

八痢之中風轉(zhuǎn)難,形如青草汁多般。毒風豆汁添邪熱,胃敗雞肝片片全。加赤不須先下積,閉眸食絕不堪看。若歸白痢還須下,臟腑頻溫得本源。

《千金》治下血狀如雞肝,腹中攪痛難忍,號蠱毒痢方(此方乃人以謂八物茜根湯者。)

茜根 升麻 犀角(各三兩) 桔梗 黃柏 黃芩(各二兩) 地榆 白 荷(各四兩)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此蠱痢血用之。小兒分減服。

《千金》治小兒蠱毒痢方。
上用藍青汁一升二合分為四服。

《圖經(jīng)》治蠱痢方。

側(cè)柏葉(焙干為末) 川大黃(等分)
上二味同煎為汁服之,以療男子、婦人、小兒大腹下黑血茶腳色,或膿血如淀,所謂蠱痢者,治之有殊效。又能殺五臟蠱。

《子母秘錄》小兒蠱毒痢方。
上用生地黃汁一升二合,分三、四服,立效。(《千金》收治膿血痢。)

《圣惠》治小兒蠱毒痢不止,身體壯熱煩悶。 荷散方

白 荷根 川升麻(各一兩) 敗鼓皮(一分,燒黃焦) 甘草(炙微赤,銼) 干藍葉(各半兩) 赤芍藥 犀角屑(各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豉二、七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蠱毒痢血,體瘦。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須微炒) 敗鼓皮(炙令黃焦) 白頭翁 甘草(炙微赤,銼) 藍青(各半兩) 犀角(屑) 白荷根 黃芩 茜根(銼。各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蠱毒血痢發(fā)盛,心神煩悶,腹脹,不欲飲食。犀角散方

犀角(屑) 白 荷根 地榆(微炙,銼) 桔梗(去蘆頭) 蘇木(銼。各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嬰孺》治小兒蠱毒痢 荷根湯方

白 荷根(八分) 犀角 谷皮(四寸,炙) 升麻(十分) 甘草(四分,炙) 藍青(一升) 豉(三合) 芍藥(七分)
上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二歲兒為三服。

《嬰孺》治小兒谷痢挾毒,犀角煎方

地脈草 黃連 葳蕤(各十二分) 黃柏 竹茹 茜草(各八分) 蜜(一升) 人參(六分) 牡蠣(十分) 梁州櫸皮(十四分) 干藍(四分) 犀角(屑) 甘草(各五分)
上切,以水一斗煮及二升半,絞去滓,下蜜,火上煎,余二升。三歲一合。三、四歲一合半,日二夜一。量與之。

張渙謹按∶小兒歲時,寒暑不調(diào),而有毒厲之氣入于腸間,其痢狀如雞鴨肝片,隨痢而下,乃名蠱毒痢。及肛門脫出,宜白頭翁散祛毒止痢方。

白頭翁 黃連(去須,微炒) 茜根(銼,焙干) 蘇枋木 故舊豉皮(炙令黃焦。各一兩) 犀角(屑) 地榆(炙,銼。各半兩) 甘草(炙,一分)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六分,去滓服。量兒大小加減,乳食前。

張渙 地榆丹 消毒止痢方。

地榆(炙,銼) 黃連 干藍葉 川升麻(各一兩) 川楝子 苦楝根(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軟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乳食前。

《四十八候》治毒痢宣連丸方

宣連(一錢,作散,用雞子清和作餅,于瓦上燒干,再為末) 肉豆蔻(一個,去心臍,內(nèi)入乳香,不拘多少,紙裹,火煨黃色) 朱砂 木香(各半錢) 杏仁(七粒,和皮燒) 巴豆(四粒,燒七粒亦得)
上為末,醋糊丸如蘿卜子大,陳米飲下七粒。赤痢,槐花湯下。

《寶童方》治臟毒痢,為吃諸藥不愈者。

槐花(半兩,炒) 白礬(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用陳米飲下。

《孔氏家傳》治蠱短劇方。
上取薺 根搗末,以飲服方寸匕,立瘥。一方可入地榆、臭椿根同服。

脫肛第十二

《巢氏病源》小兒脫肛候∶脫肛者,肛門脫出也。肛門大腸之候,小兒患肛門脫出,多因利久腸虛冷,兼因氣,故肛門脫出,謂之脫肛也。

《圣惠》∶夫小兒痢脫肛者,皆因久痢,大腸虛冷所謂也。肛門為大腸之候,大腸傷于寒,痢而用力,其氣下沖,則肛門脫,因謂之脫肛也。

《嬰童寶鑒》∶小兒腸脫為瀉痢久不瘥,冷極肚腸滑。

《玉訣》小兒瀉血、脫肛候歌∶

脫肛瀉血本因傷,冷熱攻脾損大腸。消渴口瘡添上熱,氣虛浮腫面青黃。此患先調(diào)胃氣,后下虛積,次和臟腑即安。

《石壁經(jīng)》三十六種內(nèi)翻花脫肛候歌∶

本為醫(yī)人下藥涼,致令冷氣入回腸。鼻頭(一云鼻根)只見多青脈,唇白相兼更齒旁(一云根黃)。初患百朝常此候,若經(jīng)年月臉生光。眉紅好哭唇干燥,形候分明要審詳。只當溫大腸、止渴、調(diào)氣則愈,慎不可食冷藥也。

《顱囟經(jīng)》治孩子脫肛方。
上用苦葫蘆一個,并子細搗,時時水調(diào)服之。切忌動風之物。如瀉血用栝蔞一個,慢火燒令熟,細研為末,熟水下一錢。

《顱囟經(jīng)》又方∶

大黃(二兩) 木賊草(一分,炙) 白礬(半兩,燒灰)
上為細末,空心,米飲下半錢。

《葛氏肘后》卒脫肛方。
上燒蜘蛛為灰,敷肛上。

《千金》鱉頭 治小兒積冷久不瘥,后余脫肛不瘥,腹中冷,肛中疼痛,不得入者方。

死鱉頭(二枚,炙令焦) 磁石(四兩) 小 皮(一枚,炙令焦) 桂心(三兩)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大豆。兒三歲至五歲服五丸至十丸,日三。兒大以意加之。

《外臺》∶《古今錄驗》療小兒久痢脫肛方。

鱉頭(一枚,炙焦) 東壁土 五色龍骨(各五分) 卷柏(四分)
上四味搗散,以粉敷之,按內(nèi)之即瘥。

《外臺》∶《古今錄驗》又方
上取鐵精粉敷內(nèi)之瘥。

姚和眾治小兒因痢脫肛方∶

連翹(不以多少,先用水洗去土)
上為細末,先用鹽水洗,次用藥末時時干敷脫肛上,立瘥。

長沙醫(yī)者丁時發(fā)傳治小兒脫肛不收方。

卷柏(二錢) 鱉(一枚,火 ) 白礬(一錢,火 )
上件為末,先用鹽水洗,次用藥涂脫肛上,立瘥。

《千金》灸法;小兒脫肛,灸頂上旋毛中,三壯即入。

《千金》又灸尾翠骨三壯。

《千金》又灸臍中,隨年壯。

《圣惠》灸法∶小兒脫肛瀉血,每廁臟腑攝痛不可忍者,灸百食一穴三壯,在頭中心陷者是也。炷如小麥大。

《圣惠》岐伯灸法∶療小兒脫肛瀉血,秋深不較,灸尾一壯,炷如小麥大,脊端窮骨也。

《萬全方》灸法∶治小兒脫肛瀉血,灸第十二椎下節(jié)間,名接脊穴,灸一壯,炷如小麥大。


點擊查看:<<幼幼新書>>目錄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