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王洪圖教授
歧伯曰: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wèi)外而為固也。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是以圣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nèi)外調(diào)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風客yin氣,精乃亡,邪傷肝也。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因而大飲,則氣逆。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為圣度。固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密,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因于露風,乃生寒熱。是以春傷于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夏傷于暑,秋為痎瘧。秋傷于濕,上逆而咳,發(fā)為痿厥。冬傷于寒,春必溫病。四時之氣,更傷五臟。
“陰不勝其陽,脈流薄疾,并乃狂”,陽熱之邪過盛,陰邪不能與它相配合,火熱之邪擾亂神明,因此出現(xiàn)狂躁不安的癥狀,有這樣一個病例。
這是不算太久的病例,最近幾年的事,有一位21歲的姑娘,是幼兒園的幼教,老師,這個姑娘住在精神病院里,請我去會診的。癥狀就是狂了?裨瓴话,連喊帶叫,不睡覺,西藥的鎮(zhèn)靜藥,常用來抗精神分裂的這些鎮(zhèn)靜藥都使上,不效。不效怎么辦呢?西醫(yī)大夫的辦法,就是給她注射胰島素。胰島素一推下去之后,很快血糖低,血糖低就暈倒,她就不鬧了。可是再過兩三天一恢復恢復,一吃飯,一回來,她又開始鬧。不停得唱,不停得叫。到醫(yī)院去會診的時候,當然她這樣的病人都得住單間,媽媽護理,跟媽媽也是亂打亂鬧的。舌頭看得見,為什么呢?她老拿著那么一小盒果凍,不斷舔那果凍。她一舔那過凍,那就看見舌頭了。舌紅瘦起刺,說明內(nèi)熱很盛,給她一般的抗精神分裂的藥她不睡覺,所以就控制不住,舌紅瘦,她也不是總在鬧,有時候也多少的可以安靜。也可以切切脈,那脈細數(shù)得很,跳得非?,你想,她就不停的動,她也跳得數(shù),再加上病人本身就是內(nèi)熱擾亂心神了。這姑娘怎么得的呢?這個病因也很清楚,是為了參加電視臺錄制的知識大獎賽,哪個電視臺我也不記得了,為了參加大獎賽不是要背很多東西嗎?知識競賽,背這個材料,背那個材料,媽媽說她就一個禮拜之內(nèi)就沒有睡覺,晝夜在那找材料背,增加知識,積累知識,那太急了。“煩勞則張”,陽氣者煩勞則張呀!幾天不好好睡覺,那陽氣得多亢張呀,亢張就傷陰,陰不勝其陽,陰不勝其陽首先傷的心,病乃狂,陽邪并陽位,傷了心神了。所以出現(xiàn)了狂證。
這個治療的時候就大量的藥。要養(yǎng)陰,要潛陽,這一套的方法治療。基本方還是用的三甲復脈的底子,養(yǎng)陰滋陰潛陽。再用一些羚羊粉質(zhì)類的。本來如果說是以往的話,應該用犀角清這個心火。但是我們現(xiàn)在參加了動物保護組織了。不能用犀角了。除非是個別人家,有的人還有一些自己家里存的那些過舊東西,那已經(jīng)有的也不能用,自己家存的還可以用。就是清心火,重要的在于滋陰潛陽。治療一段之后,一個禮拜,這個病人就比較平靜下來了。這是一個“陰不勝其陽,脈流薄疾,并乃狂”的病例。
還有一個病例,也是我治療的。是一個28歲的婦女。生小孩,初產(chǎn),難產(chǎn),側切,側切之后感染,生小孩之后十天突然的發(fā)燒,發(fā)燒之后,胡言亂語。那個精神就錯亂了,產(chǎn)后精神障礙。說自己有兩個大腦,說有特務在跟蹤她,等等的這些感覺,知覺的紊亂都出來了。本來應該住院治療,但是當時精神病院的病床不夠,沒收她,就在門診治,當我看的時候,我在門診治的時候,這個病人已經(jīng)有一周的時間了,自己在家里治,吃的西藥,效果不行,來看病的時候,兩個大男人,一邊一個,架著她,她還在大喊大叫掙扎,說有人窺視她,說有人跟蹤她,有人迫害她,她自己有兩個大腦,等等這些個胡言亂語,狂躁不安。
這個病例也很清楚,原因就是生小孩又側切,側切感染,既有傷血,又有熱邪,傷血就是陰不足了,再加上熱邪,熱邪雜染,熱邪來了,也還是陰不勝其陽,這個病例用西藥的鎮(zhèn)靜藥,效果也不是太明顯,有時候效果很明顯,就不再找中醫(yī)會診。這個看了?戳酥,給她用的是黃連阿膠湯作為基礎,加上是按清心火的藥。比如說連翹心,蓮子心,加上些清心火的藥。黃連阿膠湯又補陰,又健脾,那雞子黃是補脾的藥,又養(yǎng)陰,又補脾,又清心火等等。這個以黃連阿膠湯作為基礎方。
兩個禮拜,就又通知這個病人家屬,說是現(xiàn)在有病床了,可以住院,這個病人家屬說,我們好了,不用住院了。然后,我又派學生去隨訪過,隨訪時確實沒事了。所以吃了那么幾付中藥下來,養(yǎng)陰、清心火,她這個狂就止住了,就治愈了。這個病例就治愈了。所以“陰不勝其陽,脈流薄疾,并乃狂”,這個臨床上現(xiàn)象還不少呢。
至于承氣湯那個神昏譫語也是一種狂的現(xiàn)象,那還不算一般的精神病。高燒引起的神志昏亂。這是“陰不勝其陽”。
“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陽氣過盛。如果“陽不勝其陰”,陰氣過盛,陽氣不足,可以出現(xiàn)“五臟氣爭,九竅不通”。 陰氣過盛了,陽不能通暢,所以五臟可不就不和了,五臟氣爭就是五臟不和嘛。五臟失調(diào)了。九竅不通,我們在前面講了,“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jié)”,而且“外壅肌肉,內(nèi)閉九竅”,那都是講的內(nèi)臟的功能失調(diào),而出現(xiàn)了九竅的障礙。所以九竅不通是反映五臟功能失調(diào)。九竅是五臟精氣所灌注之處,陽氣不足了,陰氣過盛而出現(xiàn)五臟失調(diào)。九竅不通,九竅功能失調(diào)了。
“是以圣人陳陰陽”,陳,就是陳列,就是調(diào),調(diào)暢。陳陰陽就是把陰陽調(diào)暢起來。好像擺列開,擺列整齊一樣。陳不是陳列嗎?圣人陳陰陽,圣人就是深通養(yǎng)生之道的人。那要把陰陽調(diào)得很協(xié)調(diào),陳陰陽。由于圣人能夠陳陰陽,所以就
“筋脈和同”,和同也就是協(xié)調(diào)而無病,筋脈很正常,
“骨髓堅固”,骨髓也堅固,
“氣血皆從”,氣血也不紊亂,從就是不亂,那就是讓他非常健康。
“如是則內(nèi)外調(diào)和”,如是,如果是這樣,則內(nèi)外調(diào)和,人體內(nèi)調(diào)和了,人體就和外界就也能調(diào)和。人體和自然界相互和調(diào)。
“邪不能害”,外邪就不能侵犯身體,
“耳目聰明,氣立如故”,立作行講,運行的行,氣立如故就是氣行如故。氣行正常而不紊亂,而不變。如故就是不變。氣的運行正常。那當然就壽命長了,身體健康。所謂健康長壽。耳目聰明,耳目也是九竅之一。也是反映內(nèi)臟的。五臟的功能健康,所以耳目聰明。
這是講陰陽協(xié)調(diào),陰陽相互之間關系。如果陰陽不調(diào)了,陰盛了會出現(xiàn)什么什么種病狀,陽盛而應不能與之配合,又出現(xiàn)什么,舉例說,主要舉個狂。
下面又講了由于陽氣受傷,可以引起一些疾病,比如,
“風客yin氣,精乃亡,邪傷肝也”,陽氣本身不足,所以風邪侵犯,yin氣,就是yin亂之氣,過盛之氣,也就是風邪過盛,陽氣不足,風邪過盛,可以耗傷人體的陰精,風為陽邪,傷人陰精,所以叫精乃亡,受傷,亡是受傷,邪傷肝也,風為陽邪,氣通于肝,肝氣通于風,陽氣本身就不足,再
“因而飽食”,吃的太多,吃得過飽,使得
“筋脈橫解”,橫就是放松,解就是松弛,橫解其實就是松弛。可以導致出現(xiàn)什么癥狀呢?
“腸澼”,是痢疾之類的疾病,“為痔”,或者成為痔瘡,這是由于飽食太過,傷了腸胃的經(jīng)脈,使得筋脈松弛而出現(xiàn)痢疾或者痔瘡。
“因而大飲,則氣逆”,大飲是指飲酒,飲酒過多,酒氣本身就是熱性的,(但是酒也可以作藥用)所以使氣上逆,陽氣受傷了,再大飲,氣更容易上逆了,本來酒氣就向上,由于陽氣不足為前提,
“因而強力”,再勉強用力,勉強用力包括兩方面,一個勉強入房,男女兩性強力,一個是勉強用體力,本來陽氣就不足的時候,用力太過,特別是搬重東西。一搬,
“腎氣乃傷,高骨乃壞”,高骨乃壞,腎氣乃傷,傷了腎氣,而高骨,腰間的高骨受到損壞。所以現(xiàn)在有些個病,比如說,椎間盤突出,也屬于高骨乃壞。腰間高骨嘛。在他本身的正氣不足的時候,稍微一搬東西對他來說就超重了。就常出這種事。所以椎間盤突出的這種病人即使治好了,也一般的時候不要再猛搬重東西。那要經(jīng)過適當時間的鍛煉,腎氣乃傷,高骨乃壞。當然說了,這個勉強用力還是個相對的,有這樣一個病人,他不算搬重物,他提了個水壺,挺大的人,成年人,那水壺能裝幾斤重,不會超過五公斤吧。這一提,好,對他來說太重了,高骨乃壞,馬上腰就要痛了。就出現(xiàn)毛病了。所以,還是有正氣虛作為前提。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
下面這個小自然段,兩行多字,這就是更要大家熟記的話。甚至于你應該要背下來。這兩行多字,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為圣度。固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密,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陰陽兩者相互關系要點,關鍵,要是關鍵,陽密乃固,陽氣密閉,陰精才能固守,也就是陽氣的固攝作用強大,才能使得陰精固密。這時陰陽之要的關鍵。在于陽氣的密閉而陰精固守。
“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陰陽兩者要不相協(xié)調(diào),那就不和,就好像有春天沒有秋天,有冬天沒有夏天那樣,那就不成其自然了。萬物也就不能夠生長了,有春無秋。有冬無夏,萬物還怎么生長?所以說自然界非常的紊亂。人、萬物就很難得生長了。如果陰陽不和的話,就好像是那個樣子。
“因而和之”,所以要使陰陽調(diào)和。
“是為圣度”,這是最好的法度。也就是使陰陽調(diào)和是最好的法度。是養(yǎng)生、治病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是陰陽調(diào)和。是為圣度,圣人的法度。如果說不這樣,
“固陽強不能密”,陽氣過亢了,陰精就不能密閉,陰精就不能守于內(nèi),陽強不能夠保護陰精的話,就
“陰氣乃絕”,陽氣過強,不能發(fā)揮它固密陰精的作用。就使得陰氣乃絕,陰精就要斷絕。那時說陽氣過強,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嘛,如果陽氣不能發(fā)揮固密的作用,是陰精枯竭,上面我們講了,“陰不勝其陽,脈流薄疾,并乃狂”等等的,它也是這個問題。也是陽強不能密。“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于夏,使人煎厥”。那也是陽強不能密。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這不也是嗎?只不過,這是更是大的原則。說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它并沒有講具體的煎絕。很多病都是這樣的。不單煎厥而已。
“陰平陽密,精神乃治”,陰平陽密就是陰陽之氣和平,陰氣和平,陽氣固密,精神乃治,這個精神可以用來泛指一切機能活動,不單是人的精神問題。當然精神是正常的。但是它這里就不單是精神問題。泛指一切的機能活動。治,正常,調(diào)理而不紊亂。就是生命是正常的,人體是健康的。陰平陽密,人體就健康。
“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兩個相離絕了,陰和陽相互脫離了,相互分裂了,絕裂了。相互脫離,相互絕裂,精氣乃絕。人的陰陽之氣全要耗傷。全要絕,枯竭,斷絕了。也就是說,陰陽離絕了,生命也就終止了。不會再有人的生命了。
這一段,幾句話,應該是背下來的。整個這一段,應該熟記的,這兩行字應該是背下來的。下面,
因于露風,乃生寒熱。是以春傷于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夏傷于暑,秋為痎瘧。秋傷于濕,上逆而咳,發(fā)為痿厥。冬傷于寒,春必溫病。四時之氣,更傷五臟。
“因于露風,乃生寒熱”,露風,暴露于風邪,感受風邪,衣服穿的不好而受了風邪,因于露風,當然也有人解釋露風是感受霧露和風邪,把那m.gydjdsj.org.cn/wszg/個露,不是暴露的露,而是作為雨露之露,我們教材上好像是用的暴露的露,感受風邪,露風,泛指一切外感病的致病因素。露作觸冒講,暴露的露。由于受到風邪的侵襲,而發(fā)生寒熱,惡寒發(fā)熱的病證,也就是外感病,換句話說,這個露風可以理解為是泛指外邪而言。風寒暑濕燥火,都可以稱為這里所說的露風,概指那些個外yin、邪氣而言。外邪侵入人體,最主要的癥狀是出現(xiàn)發(fā)熱惡寒,表證。一開始主要的癥狀是發(fā)熱惡寒的癥狀。所以說“因于露風,乃生寒熱”。那不是后世的話,叫“有一分寒熱便有一分表證”嗎?它這個從《內(nèi)經(jīng)》理論來的嘛。就是這么發(fā)展下來的。至于感受外邪,為什么要發(fā)熱惡寒,這從外面理論上來講,或者分析病機來說,這是有的,因為外邪傷人的時候,首先傷人衛(wèi)氣,使得衛(wèi)氣不能發(fā)揮溫煦作用,所以就惡寒。衛(wèi)氣是位于表的,外邪侵入人體首先傷人衛(wèi)氣。使得衛(wèi)氣“溫分肉,肺腠理”的作用,失常了。不能溫煦皮膚分肉所以就惡寒。為什么發(fā)熱呢?外邪侵襲之后,一般的都要使腠理密閉,腠理密閉的時候,衛(wèi)氣就不能夠正常的向外宣散,就郁于內(nèi)。衛(wèi)氣不能正常運行、宣散了,衛(wèi)氣不宣了,所以就郁于內(nèi),郁于內(nèi)就會為熱。不能正常散出去了。我們在講衛(wèi)氣運行的時候,不是有一個“溫分肉、肥腠理、司開合、薰于肓膜,散于胸腹”嗎?各處都有衛(wèi)氣的溫煦,那么當外邪的侵襲,腠理密閉,衛(wèi)氣不能散出去了,不能散出去就為熱。衛(wèi)陽之氣是陽熱之氣,閉郁就化熱,所以又惡寒又發(fā)熱,不是說你熱了嗎,怎么還冷呢?熱歸熱,但是它又不能正常發(fā)揮溫養(yǎng)作用,所以還惡寒。體溫很高了,這人還特怕冷。所以說因于露風,感受外邪,首先出現(xiàn)的癥狀,最常見的癥狀,是惡寒發(fā)熱。
下邊這幾句話,我們在《陰陽應相大論》也見過,類似的話,不完全一樣,
“是以春傷于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正是由于陽氣失常了,所以春天感受風邪,風為春季的主氣嘛,暑熱為夏季的主氣,寒冷為冬季的主氣,所以春傷于風邪,傷于風之后呢,邪氣留連,沒有很快的治愈,沒有及時的把風邪祛除掉,沒有把風邪散出去而留連于體內(nèi)。留連于體內(nèi)怎樣?乃為洞泄,夏為洞泄。到夏季容易產(chǎn)生洞泄之病。洞泄就是水榖并下,飧瀉,完榖不化,不能止那種瀉叫洞泄,為什么邪氣留連,到夏天成為洞泄之病呢?那是由于陰陽相互滋生,陰陽相互滋長的關系,有了陽生才有陽長,生長化收藏是相互關聯(lián)的。春天陽氣當升,感受了風邪而不能升,夏天陽氣當長,它不能長,所以到夏天陽氣當長不長,就成為陰寒之病,陽虛之病。陽虛洞泄。這個不是夏天得的病,是春天就開始受風了。導致了陽氣當升不升,以至于到夏天,陽氣當旺而不旺。所以出現(xiàn)洞泄,寒中。洞泄就是寒中,里頭特寒了,寒中之病。
“夏傷于暑,秋為痎瘧”,暑熱為夏之主氣,夏傷于暑熱之邪,到秋天的時候,風涼外束,暑熱之邪侵犯人體,秋天是風涼,涼燥之氣,風涼外束,使肌表閉塞了,里頭有暑熱,外頭有風邪閉塞,因此出現(xiàn)瘧,秋為痎瘧。痎瘧,瘧疾的總稱。當然有的注家說痎瘧是夜里發(fā)的瘧疾。好像也不的解釋不是這么解。就是泛指瘧疾而言。夏傷于暑,秋為痎瘧,那是由于暑熱藏于內(nèi),外受風邪所以出現(xiàn)寒熱交作這個病,就如同我們在126頁那句話講的,“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穴腧以閉,發(fā)為風瘧”。那個穴腧閉了以后,也是外受風熱,風寒之邪,使得穴腧閉了,里面有暑熱,這個里頭呢,這段講的,有暑熱之邪的侵犯,外面又受風寒之邪的外束,束縛于外,于是出現(xiàn)寒熱交作的瘧疾。
“秋傷于濕,上逆而咳,發(fā)為痿厥”,秋天感受濕邪,可以引起咳嗽,那么一般的說不是說秋燥嗎?可《內(nèi)經(jīng)》這地方就是說的秋天傷于濕邪,所以注家們多半解釋,那是初秋,濕氣尚盛,燥氣還沒有當令,燥氣還沒有當令的時候秋傷于濕,所以上逆而咳。使肺氣上逆而出現(xiàn)咳嗽。發(fā)為痿厥,可以理解為所冬為痿厥。到冬天出現(xiàn)痿厥之病。痿,就是肢體痿弱,厥解釋四肢厥冷。冬為痿厥。這個教材注釋上講了,20注,痿厥是個偏義復詞,作偏義復詞解的。偏在于痿,也就是四肢枯痿不用。秋傷于濕,上逆而咳,到冬天就可以肢體枯痿不用。秋傷于濕,導致了秋天陽氣應當收而不能收,秋天陽氣應當收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嘛,秋天陽氣當收而不能收,為什么不能收?傷于濕邪。陽氣本來就不足,再感受濕邪。使陽氣當收而不能收。因此到冬天當藏而不藏,不能夠溫陽骨骼、筋脈,所以就枯痿了。所以冬發(fā)為痿厥。
“冬傷于寒,春必溫病”,冬天感受寒邪,冬主藏,冬主藏而不藏,冬主藏是指的藏精,陰精不藏,那么到春天之后,陽氣上升,自然界也陽氣上升,人體陽氣也應該上升,由于陰精不足而陽氣上升,這個時候就容易發(fā)生溫熱之病。所以冬傷于寒,春必溫病。是本身由于冬不藏精了,傷于寒邪陰精不足了,到春天炎熱之氣上升的時候陰精不足,所以就出現(xiàn)溫熱之病。所以冬傷于寒,春必溫病。
“四時之氣,更傷五臟”,這是四時氣候失調(diào)了。四時的不正之氣,那個交替的、更迭的傷害五臟。還不單純是一氣傷本臟,比如說春天傷于風,風傷于肝。像上邊所說的“風客yin氣,精乃亡,邪傷肝”。它不單是這樣,它可以春天傷于風,夏天成為洞泄,夏天傷于暑,秋天為痎瘧,秋傷于濕,冬生痿厥,冬傷于寒,春天成為溫病。所以四時之氣更迭傷害五臟,總之是四時不正之氣可以傷害五臟。
這里的問題實在好理解,就從陰陽相互滋生這個角度,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互根的這個角度來理解這一段。也就是說只有春生才能夏長,只有夏長才能秋收,秋收好了才能冬藏,冬藏正常了春天才能生。其中某一個環(huán)節(jié)紊亂,就可以導致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疾病狀態(tài)。這個倒容易理解。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就“冬傷于寒,春必溫病”。就是作為后世溫病學家的一個理論,什么理論呢?是伏邪的理論。新感和伏邪。后世溫病學派伏邪的理論根據(jù),主要的從《內(nèi)經(jīng)》,主要根據(jù)就是這樣的話。冬傷于寒,春必溫病。這個問題應該有分析的來看,要是從這一段的本義來看,應該說不含伏邪的意思。并不含有伏邪的意思。但是你說后世溫病學家根據(jù)這個,他發(fā)展了一個,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理論?梢圆豢梢裕繎撜f也可以。因為這個理論在臨床當中也適用啊。伏邪溫病說到現(xiàn)在也不能廢除掉啊。所以他從這個來引申,來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理論出來,應該說也是允許的,也是正常的?墒窃捳f回來,這句話的本意,不是,好像不是這么回事。只有冬傷于寒,春必溫病是伏邪,那春傷于風,夏為洞泄之洞泄,也是伏邪洞泄?好像它并不具備這樣的,從邏輯上,從文義上推測推下來這一句話,不應該具備伏邪的意思。我是說后世醫(yī)學家引申發(fā)揮,這是允許的。
這一段,作為一個中醫(yī)的理論來說,大家應該是熟記的。特別是“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為圣度。固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密,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边@是中醫(yī)應該熟記的東西。背下來的東西。好,這一段,串講就到這里。
132頁。講陰精陽氣的關系問題。陰精與陽氣的關系的問題,提出三點:
所以這三點,第一點是此虛彼亦虛,第二點是此消彼長,第三點是講的陰陽之和,和為貴。必須調(diào)和事物才能正常的發(fā)展。人體陰陽必須調(diào)和才能健康的生活。雖然對立的雙方,說斗爭是永存的,其實斗爭前提下它必須是協(xié)調(diào)。不協(xié)調(diào),誰跟誰斗去?從人體生命的角度考慮,必須使陰陽協(xié)調(diào)。誰說陰陽不是相互對立的,是相互對立的,但是必須保持它們的相互協(xié)調(diào)才能健康。讓它盡快的動,讓它盡快的決裂,那盡快的死亡。所以從醫(yī)生的角度考慮,應該想辦法促進人體內(nèi)的陰陽協(xié)調(diào)。和為貴,是講的這個問題。在我們醫(yī)學里頭是說的這樣的關系。
這里頭有幾點:
大家可以看一看這一段,主要是用了張介賓的一些個觀點,所謂“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而能生化無窮;善不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生而源泉不竭。”可是說你陽虛的時候,單純補陽,不補陰是不可以的。陰虛了就一味的補陰,不給他陽氣盛不能化生出陰精來的。所以這個觀點是非常重要的。當歸補血湯還是重用黃耆,盡管是補血,還是重用黃耆呢!血脫了沒,血脫了,要不要補血?要補血,但是還得重用黃耆。沒有黃耆來補這個氣,血不能生的。所以陰中求陽,陽中求陰。那是陰陽互根嘛。
剛才我也舉了兩個例子,陰不勝其陽,脈流薄疾,并乃狂。那是確實治療狂證,中醫(yī)所說的狂證。一個產(chǎn)后的精神障礙。一個就是精神分裂。都是由于陽熱過盛,陰氣大傷了。
這一段我們就講完了。
133頁。也就是本篇的最后一段。這一段是五味偏嗜。酸苦甘辛咸,五味偏嗜所傷。或者說陰之所傷。偏嗜就是太過了。酸苦甘辛咸五味對人體都是必須的,飲食五味嘛,但是如果太過了,那就“所傷”。五味對陽氣而言,它就是屬于陰,因此可以說是陰之所傷。我讀一遍。
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官,傷在五味。是故味過于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于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于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于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于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shù)廊绶,長有天命。
作全篇來講,大部分是講陽氣的重要性,陽氣的生理和病理,中間一部分,也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上面那段,是就陰陽協(xié)調(diào)的重要性。當然也有一點陰精的作用。特別是陰陽協(xié)調(diào)的重要性。最后一段,是講陰精所傷,你看,雖然是強調(diào)陽氣的,生氣通天的,但是在它的論述過程當中,講了陽氣的重要性是主要的論述,其中又談到了陰陽相合協(xié)調(diào),同時也強調(diào)了陰精的作用。還有陰精失常的時候,就是五味偏嗜的時候?qū)е碌囊恍┎∽C,這樣看的話,從結構,從內(nèi)容上,這論文就是完整的了。下面看,串講一下。
“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這陰就是說的陰精,人體內(nèi)陰精的化生,根本來源,本就是本源,本源于什么?飲食五味。所以陰之所生,本在五味。
“陰之五官”,五官就是說的五臟,五臟藏于內(nèi),五臟藏神,所以叫五官,五臟就是屬陰的,所以陰之五官,這里上的就是五臟。
“傷在五味”,也是五臟,這五臟又能夠受五味所傷,雖然五臟藏精的,陰精必須有五味化生,但是飲食五味又能傷害人的五臟。事物的兩方面。沒有飲食五味,五臟的陰精不能產(chǎn)生,但是五味偏嗜了,太過了,又能反過來傷害五臟。
“是故味過于酸,肝氣以津”,酸味太過,酸味入肝,本來酸味可以補肝,但是過于酸,先使得肝氣以津,津就是過盛。
“脾氣乃絕”,肝氣以津,就導致了脾氣乃絕。木克土,酸味太過了,滋長肝氣,肝氣太盛,木克于土。所以使得脾氣乃絕。受傷,脾氣受傷;蛘哒f使得脾土之氣衰竭。
“味過于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咸,屬于水之味,入于腎,腎主骨,所以咸味本來是入腎的,但是咸味太過,就傷腎而傷人骨髓。味過于咸,所以大骨氣勞,腎主骨嘛,大骨氣勞,使骨氣勞傷,味咸,咸味太過了,使得骨氣勞傷,短肌,水盛反侮于土,脾主肌肉,所以短肌,心氣抑,心火被抑制,水盛而侮心火。這是上面這兩句話下來,還是按五味入五臟,但是下邊五味入五臟,就不是完全按這個字義下來的。就有改變了。說
“味過于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span>”,甘的話,是屬于脾土之味,味過于甘,應該是傷脾土,可是下面說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所以這句話有個?眴栴},你看教材的注釋5,“甘,太素作苦”,如果說味“過于苦,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就對了?嗍腔鹬叮胗谛。苦味太過的話,那就使得心氣喘滿,心氣就不調(diào)順了,不和平了而喘滿。色黑,那就是火與水的關系,黑色水之色,色黑,心火太盛傷腎水,所以出現(xiàn)色黑,水之色出現(xiàn)了。腎氣不平衡,火反侮水了。本來是水克火的,但是由于心氣太過反侮于水。所以使得腎氣不衡。下面,同樣的,
“味過于苦”,也存在這個問題,
“脾氣不濡,胃氣乃厚”,所以《太素》“味過于苦”是“味過于甘”。
今天就講到這。
[完/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