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疾病診療 > 正文:沖任氣滯 中醫(yī)治療診斷方法/治療方藥方劑
    

沖任氣滯

  
疾病名稱(英文) qi-accumulation at chongren
拚音 CHONGRENQIZHI
別名 西醫(yī):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經前期緊張綜合征閉經痛經,不孕癥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中醫(yī)病證
西醫(yī)病名定義
中醫(yī)釋名 本證多由憂思郁怒,情志內傷,使臟腑怫郁,氣不周流,郁積不通以致沖任氣機阻滯,衍成經產之疾。
西醫(yī)病因
中醫(yī)病因
季節(jié)
地區(qū)
人群
強度與傳播
發(fā)病率
發(fā)病機理
中醫(yī)病機 本證多由憂思郁怒,情志內傷,使臟腑怫郁,氣不周流,郁積不通以致沖任氣機阻滯,衍成經產之疾,常及于肝,多見于月經先后無定期、經行乳脹、痛經、閉經、不孕癥、癥瘕、產后缺乳等病中。
病理
病理生理
中醫(yī)診斷標準
中醫(yī)診斷
西醫(yī)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依據
發(fā)病
病史
癥狀
體征 月經周期紊亂,或先或后,量或多或少,經前乳脹,經行少腹脹痛,或閉經、不孕;或成癥瘕;或妊娠腹中脹痛,肢體腫脹;或產后乳汁不通,情志抑郁,或煩躁易怒,夜寐不寧,兩脅脹滿,飲食欠佳,大便失調。舌質紅,苔薄白,脈弦。
體檢
電診斷
影像診斷
實驗室診斷
血液
尿
糞便
腦脊液
其他診斷
免疫學
組織學檢驗
西醫(yī)鑒別診斷
中醫(yī)類證鑒別
療效評定標準
預后
并發(fā)癥
西醫(yī)治療
中醫(yī)治療 治療法則: 疏肝行氣,調理沖任.
施治方法:
(一)內服方藥
1.基本方藥:逍遙散加減:柴胡6克、白術10克、茯苓12克、當歸l2克、白芍12
克、川芎6克、香附l2克、甘草6克。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溫,分2~3次服用,每日1劑。
2.加減變化:若經行乳脹,觸之有塊者,加橘葉6克、荔枝核10克;經行腹痛,
血下不暢,加蒲黃12克、靈脂12克;經閉不行,加川牛膝12克、澤蘭12克;氣郁化火,舌紅苔黃者,加丹皮l2克、梔子12克、川楝l2克;妊娠嘔吐,足脛浮腫者,去川芎,加蘇梗6克、天仙藤l2克;產后乳汁不通,加通草6克、路路通12克;伴乳房脹、硬、熱、痛,加夏枯草15克、絲瓜絡12克;若少腹結塊,或脹或痛,加三棱12克、莪術12克以行氣活血消癥。
(二)外敷藥物
1.熨法:烏藥、砂仁、木香、香附、甘草各等量,軋粗末,用酒炒布包熨,或蒸
30分鐘,熱熨下腹,在布袋上可壓熱水袋保溫。每日1次,每次30~50分鐘,每包可用3~5次,適用于痛經或癥瘕所致不孕。
2.熏洗熱敷法:橘皮30克、蔥白10克,煎水200毫升,熏洗乳房10分鐘后濕敷。
本方適用于氣滯乳汁不道者。若氣郁化火,乳房脹、硬、熱、痛者,用蒲公英30克,搗爛敷于患處。
5.臍部藥療:山楂、葛根、乳香、沒藥、穿山甲、厚樸、甘草、桂枝各30克,白
芍150克,細辛揮發(fā)油、雞矢藤揮發(fā)油各適量,制備成粉劑。用藥0.2~0.25克,以醋或汁調糊;敷于臍部,經前5天上藥,經行3天去藥。本方適用治療痛經。
(三)灌腸療法
丹參、赤芍各30克,三棱、莪術、枳殼、木香、當歸、皂角刺各l5克,乳香、沒藥各l0克,濃煎150~200毫升,保留灌腸,每晚1次,經期停用。適用于癥瘕所致不孕者。
(四)飲食療法
(1)金橘餅150克、山楂糕500克,制成蜜餞,于月經來潮前3~5天隨意食用。用于氣滯痛經者。
(2)萵筍3只(約400~500克),洗凈切塊,加水700毫升煮湯,熟后加食鹽少許,黃酒適量,1日1料,分2次溫服,5天為1療程。適用于乳汁不通者。
(3)炒王不留行50克、豆腐1斤同煮,喝湯吃豆腐,1料1~2日用完。用于乳汁不通者。
(4)香附l20克,研末,用適量陳酒、米醋拌濕,制成2只餅,蒸熟后服食,1日1
只,10天為1療程。適用于經行乳脹。
施治要點:
(一)沖任氣滯證有輕重,隨其癥情演變情況,分別選用適當藥物以盡其用。如氣滯較輕,可用蘇梗、橘葉、佛手、玫瑰花等類;如體壯邪實,胸脅脹滿,則選青皮、木香、烏藥、香附之類;如氣滯初及入血,兼挾血瘀者,可用川芎、澤蘭、玄胡、丹參等。
(二)對氣滯兼挾證治的治療,選藥宜有偏重,如氣滯挾寒者,用小茴、吳萸;氣
滯兼熱者,用川楝、郁金;挾濕用厚樸、佩蘭;挾痰用蘇子旋復花:挾食用麥芽、萊菔子;挾瘀用乳香、沒藥等。
(三)婦女陰柔之體,以血為本,理氣香燥之藥,每易耗傷陰血,故在疏肝行氣方
中,宜加一、二味柔潤滋養(yǎng)之品,如歸、芍、地、杞之類,疏柔相濟,動靜兼顧,養(yǎng)肝陰之體,疏肝木之用,且須中病即止,不可長期服用。
(四)若香行氣藥物多屬輕清之品,用量不宜過重,尤其對于孕婦或有墮胎史者,辛香走竄之品更宜慎重。藥物不宜久煎,否則氣味散失而乏效。煎藥不便者,亦可用沸水沖泡而后服。
(五)本證的治療時機最宜經前,一般從經前1周左右開始用藥,以疏達氣血,通調
沖任,使月經正常潮汛,嗣后可用逍遙丸、四制香附丸類續(xù)效,如此重復幾個周期,可望收效。
中藥
針灸 1.針刺:(1)選穴三陰交、曲泉、地機、氣沖等。中等刺激,平補平瀉,側重于
瀉,10次為1療程。適用于月經不調、閉經等。如痛經,則三明交持續(xù)運針,強刺激20分鐘,至痛緩解,然后于每次經行前一周進行針刺,隔日1次,直至經凈。(2)選穴膻中、乳根、肝俞,膻中宜向乳房兩側橫刺,乳根宜沿乳房向上橫刺,使針感向乳房擴散,中強刺激,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適用于產后乳汁不通者。(3)梅花針:以腰骶部、下腹部、帶脈區(qū)、關元穴為主,加胸椎8~10兩側、期門、三陰交,中等刺激。治療痛經從經前1周開始,隔日1次,15次為l療程。
2.灸法:(1)選穴關元、曲骨、子宮,艾灸,每穴10~20分鐘,用于痛經。(2)膈
中、乳根,艾灸,每穴10~20分鐘,可用來通乳。
推拿按摩 每次推膻中24次,拿肩井9次,拿背胛筋(雙側)各3次,按揉章門、期門、脾俞、肝俞各60次,摩乳根至乳頭l80次。用于治療產后乳汁不通,乳房脹痛,甚或成者。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護理
康復
預防
歷史考證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