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疾病診療 > 正文:結核性腹膜炎 中醫(yī)治療診斷方法/治療方藥方劑
    

結核性腹膜炎

  
疾病名稱(英文) tubercular peritonitis
拚音 JIEHEXINGFUMOYAN
別名 中醫(yī):癆瘵,積聚,鼓脹,腹痛,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消化系統(tǒng)疾病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西醫(yī)病名定義 結核性腹膜炎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彌漫性腹膜炎。本病多繼發(fā)于腹腔內結核病,如腸結核、腸系膜淋巴結核、輸卵管結核等,少數(shù)病例由血行播散引起。本病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發(fā)熱、盜汗、消瘦、腹脹、腹痛、腹腔腫塊等。
中醫(yī)釋名
西醫(yī)病因 1.腹腔病灶如腸結核、腸系膜淋巴結核或盆腔結核的活動病灶,直接蔓延到腹腔。 2.自行感染粟粒結核和肺結核可經(jīng)血行播散到腹腔;肺部原發(fā)綜合征引起的血行播散,可在腹膜形成潛在的病灶,在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可發(fā)生結核性腹膜炎。
中醫(yī)病因 1.稟賦素弱,感受癆蟲先天稟賦不足,素體虛弱,抵抗力較差,癆蟲入侵體內,流著于腹部而發(fā)生此病。 2.勞倦內傷、正氣虛損飲食失調、勞倦內傷,機體氣血陰陽不足,不能抵抗癆蟲入侵,留著不去,發(fā)生此病。 3.久病失養(yǎng)、氣血不足病久耗傷機體氣血,或感受外之癆蟲,或機體內病灶復燃導致疾病發(fā)生。
季節(jié)
地區(qū)
人群 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但以20~40歲青壯年人最多見。男女之比約為1:2。
強度與傳播
發(fā)病率 目前本病在國內仍較常見,占結核病的5%,僅次于肺結核和腸結核。
發(fā)病機理 腹腔內結核病灶以直接蔓延的方式引起結核性腹膜炎,其最常見的原發(fā)病灶是腸結核,其次為腸系膜淋巴結、輸卵管結核。亦可由血路播散而致病。
中醫(yī)病機 本病由于勞倦內傷,正氣虛損,癆蟲入侵,留著不去,耗氣傷陰,致臟腑功能虛弱,三焦決瀆失職,水濕內聚,氣滯血瘀所致。
病理 大體病理可分為三型:粘連型、腹水型和干型。 各型的腹膜表面和腸管表面的臟層腹膜均可見到粟粒結節(jié),陳舊的呈黃白色,新鮮的如露珠樣,以兩季肋部和兩下腹部最明顯。 粘連型:腹膜與腸管及網(wǎng)膜有廣泛粘連,網(wǎng)膜增厚,纖維增生,收縮成團塊,懸在橫結腸和胃的附近。 腹水型:較多見,以滲出為主,腹腔內可滲出大量滲出液。 干酪型:又稱小房型,較少見,由以上兩型演變而成,以干酪壞死為主,腹腔內有局限性積液或膿腫。干酪型病灶可侵蝕腸壁、陰道壁形成內瘺,或侵蝕腹壁形成外瘺。 以上三型以粘連型最多見,滲出型次之,干酪型最少見。但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可有上述兩種或三種類型并存,稱為混合型。
病理生理
中醫(yī)診斷標準
中醫(yī)診斷 (1)陽明腑實:
證候:發(fā)病急驟,日晡潮熱或壯熱不已,腹部硬滿疼痛而拒按,胸悶不舒,大便秘結或溏滯不爽。舌紅,舌苔黃燥;脈沉實。
證候分析:勞倦內傷、正氣虛損、癆蟲入侵、留著陽明、陽明經(jīng)氣不暢,故見腹部硬滿疼痛而拒按,胸悶不舒,陽明熱甚,大便秘結,經(jīng)氣不利,亦可見溏滯不爽,日晡為陽明旺時,正氣來復與邪相爭則日晡潮熱或壯熱不已。舌紅、舌苔黃燥;脈沉實為陽明腑實之征。
(2)肝郁氣滯:
證候:腹脹、腹痛每隨情志變化而增減。胸悶不適,納食減少,月經(jīng)不調,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證候分析:情志不遂、憂郁思慮導致肝氣郁結,故見胸悶不適,肝氣橫逆,克犯脾土,中焦氣機不暢可見腹脹、腹痛,且每隨情志變化而增減。脾胃運化失司則納食減少,氣機不暢,則經(jīng)血不調。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為肝郁氣滯之征。
(3)氣陰兩虛:
證候:潮熱、盜汗,面色晄白,顴紅,手足心熱,倦怠乏力,腹脹,腹痛。苔白,舌紅或淡,脈細數(shù)或細弱。
證候分析:癆蟲稽留體內日久,耗氣傷陰,氣虛則倦怠乏力,氣血不容于面故面色晄白;陰虛則內熱,故見潮熱,盜汗,顴紅如妝,手足心熱。陰氣未除,陽明氣機不利故腹脹腹痛;根據(jù)偏于陰虛或氣虛的不同可見到舌紅或淡,脈細數(shù)或細弱。
(4)水濕內停:
證候:腹大膨隆,納呆惡心,腹瀉或便秘,小便短少。舌淡紅,苔白膩,脈弦滑。
證候分析:癆蟲入侵,留著不去,阻滯中焦氣機,運化失司,故見納呆惡心,水失運化停于腹內則腹大膨隆,下焦氣化不利則腹瀉與便秘頻乃且小便不利。舌淡紅,苔白膩,脈弦滑為水濕內停之征。
(5)瘀血阻滯:
證候:腹大而堅,內有腫塊,或見腹痛腹瀉,或見嘔吐便秘,舌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
證候分析:癆蟲稽留,病久入絡,瘀血阻滯,故內生腫塊,腹大而堅,腹痛;中焦氣機不暢,升降失司故嘔吐便秘。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為瘀血阻滯之征。
西醫(yī)診斷標準 結核性腹膜炎診斷標準:
1.多數(shù)發(fā)病緩慢。有發(fā)熱、消瘦、盜汗、腹瀉、腹脹、腹痛、食欲不振,有時腹瀉與便秘交替。常有結核病史。
2.腹部檢查腹壁有柔韌感及壓痛。部分患者有少或中量滲出性腹水,多不伴有移動性濁音。部分患者可觸及大小不一、邊緣不整、表面不平的腫塊,壓痛明顯。
3.腹水為滲出性,少數(shù)呈混濁或血性,偶見乳糜樣。腹水培養(yǎng)或動物接種結核桿菌呈陽性。腹腔鏡檢查可見滲出、粘連或其它結核性病變。
4.血沉增快。
具備以上1、2、4項,且可除腹膜腔內腫瘤或轉移癌,抗癆治療效果明顯、持久有效者可確診。

西醫(yī)診斷依據(jù) 典型的病例診斷并不困難,可根據(jù)發(fā)熱、腹部壓痛、血沉快、滲出性腹水等征象進行診斷,如抗結核治療有明顯療效即可確診。 1.診斷依據(jù) (1)壯年以上的患者,既往有結核病史,伴有腹膜外結核,特別是腸結核、肺結核等結核病證據(jù),而出現(xiàn)腹部癥狀者。 (2)發(fā)燒原因不明達兩周以上,倦怠、消瘦、食欲不振,伴有腹脹、腹瀉、腹水、腹部壓痛、柔韌感或腹部包塊者。 (3)末梢血的細胞總數(shù)正常或輕度升高,分類以淋巴細胞為主;血沉快,腹水為滲出性液。 (4)X線檢查見腹膜粘連、腸結核、腹水、腸梗阻、腹腔包塊,小腸一結腸瘺征象者。 (5)抗癆治療2~4周有效。 2.判斷方法第(5)項加其余任何一項均可確診。
發(fā)病
病史
癥狀
體征 (一)起病
結核性腹膜炎隨原發(fā)病灶感染途徑、病理類型及人體反應性不同,其臨床表現(xiàn)各異。一般起病緩慢,癥狀較輕,以致在病后數(shù)周,或數(shù)月才引起患者注意;少數(shù)起病急驟,以急性腹痛或驟起發(fā)熱為主要表現(xiàn);也有部分患者由于起病穩(wěn)匿或無明顯癥狀,僅在因其他腹部疾病經(jīng)外科手術或尸體剖檢時而偶爾發(fā)現(xiàn)。
(二)癥狀
本病以發(fā)熱、盜汗、腹痛、腹脹、腹瀉、食欲不振、消瘦、貧血。乏力等為主要癥狀。發(fā)熱以間歇性低熱為最多見,但也有起病急驟,迅速出現(xiàn)發(fā)熱。干酪型、滲出型病例常出現(xiàn)弛張熱,有時高達40℃,伴有明顯中毒癥狀。腹痛以持續(xù)隱痛或鈍痛為多見,亦可呈陣發(fā)性疼痛,腹痛多位于臍周、全腹或活動性病變部位。腹瀉可因腹膜病變本身引起的神經(jīng)病理反射促使腸運動紊亂所致;也可因潰瘍性腸結核或腸曲間瘺管形成而產生;大便每日多為2~4次,以糊狀糞便居多,很少有含粘液者;有時糞量很多,這是由于干酪樣腸系膜淋巴結阻塞乳糜管后妨礙脂肪吸收所致。在粘連型病例,便秘也較常見,也有時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xiàn)。腹脹是由結核毒血癥,或腹膜炎伴有的腸功能紊亂所引起,亦可因大量腹水而致。后期病人常有消瘦、浮腫、面色蒼白及口角炎、舌炎、維生素A缺乏癥等。
(三)體征
患者營養(yǎng)狀況一般較差,腹部觸診可有腹壁柔韌感,一般認為是粘連型腹膜炎典型特征,也可見于其他各型。腹部壓痛一般輕微,少數(shù)壓痛明顯,且有反跳痛,常見于干酪型。腹水超過1000ml時,可叩及移動性濁音。粘連型或干酪型腹部可觸及包塊,其大小不一,邊緣不整,表面不平,有時呈結節(jié)感,不易推動。塊質多固定,壓之劇痛。
體檢
電診斷
影像診斷 超聲檢查 可證實腹水和包裹性積液等。 X線檢查 鋇餐可發(fā)現(xiàn)腸粘連、腸結核、腹水、腸瘺、腸腔外腫塊等征象,對診斷有輔助價值。腹部平片有時可見鈣化影,提示鈣化的腸系膜淋巴結結核。
實驗室診斷 腹水檢查 腹水大多數(shù)為草黃色滲出液,靜置后自然凝固,少數(shù)呈淡血性,偶見乳糜樣,腹水常規(guī)化驗比重1.016~1.020,蛋白含量超過25g/L白細胞數(shù)多于500×106/L分類以單核細胞為主。也有部分病人的腹水中除蛋白增高外,其他表現(xiàn)正常。腹水抗酸染色很少能找到結核菌(5%),但腹水的結核菌培養(yǎng)的陽性率高達40%。若用1升腹水離心沉淀后接種豚鼠,則陽性率更高(80%)。 腹膜穿刺活檢 有30%~50%可發(fā)現(xiàn)肉芽腫。 腹腔鏡檢查 可看到腹膜上的粟粒結節(jié)或粘連帶,直視下活檢陽性率高。對粘連型和干酪型檢查時,向腹腔注氣常有困難,不易成功,且易發(fā)生穿破腸管等意外。 開腹探查 容易發(fā)現(xiàn)腹膜病變。探查后常使患者病情好轉,但其原因尚未明了。 其他 應作婦女內生殖器檢查、X線胸片、淋巴結活檢等,以尋找原發(fā)病灶。
血液 絕大部分病人的外周血白細胞正常,少數(shù)偏低,有時可在4.0×109/L以下。還可有不同程度的貧血。腹腔結核病灶急性擴散者,或干酪型病人的白細胞計數(shù)可偏高,血沉一般增快;病變趨于靜止時,逐漸恢復正常。80%的病例結核菌素實驗陽性。
尿
糞便
腦脊液
其他診斷
免疫學
組織學檢驗
西醫(yī)鑒別診斷 1.與傷寒相鑒別對有稽留熱的病人,特別是白細胞計數(shù)偏低,或因合并粟粒型結核而脾臟腫大者,須和傷寒鑒別,后者常有傷寒毒血癥,包括精神淡漠,聽力減退,相對緩脈,血、尿、便培養(yǎng)傷寒桿菌或作傷寒血清凝集實驗,如獲陽性即可確診。
2.與門脈性肝硬化腹水相鑒別本病滲出型如病程較長,結核毒血癥不明顯者,應和肝硬化腹水相鑒別。本病無側枝循環(huán)現(xiàn)象,肝脾不腫大,無硬化或結節(jié),肝功能正常,并伴有其他部位的結核病。
3.與腹腔內癌腫相鑒別患者年齡較大,消瘦較顯著而有腹部腫塊者,有時與腹腔腫瘤,如胃癌、結腸癌等相混淆。但癌腫發(fā)展快,腫塊界線清楚和質地堅硬,如有腹水則屬血性為多,且有時可找到癌細胞。如發(fā)現(xiàn)表淺淋巴結腫大,可切除作活體組織檢查以確診。癌腫用抗結核治療無效。
4.與卵巢囊腫相鑒別本病女性患者多由輸卵管結核引起,故多見附件增厚,應與卵巢囊腫相鑒別。結核性腹膜常有發(fā)熱、盜汗等全身癥狀,并有腹脹、腹水、腹壁柔韌感等特征,且多有其他臟器的原發(fā)性結核病;而卵巢囊腫則無此特征。結核性腹膜炎的腹部腫塊多位于臍周,邊界不清,塊質多固定;卵巢囊腫的邊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動度大。婦科檢查有助于診斷。
5.與腹內臟器急性穿孔、破裂(如感染、化學刺激)所致急性腹膜炎相鑒別此病多由急性闌尾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引發(fā)。闌尾炎具有右下腹疼痛及腰大肌試驗陽性特征;潰瘍病多有胃病史,此類腹膜炎,一般腹痛較劇,腹膜刺激征明顯。潰瘍穿孔多呈板狀腹,肝濁音界消失。結核性腹膜炎常有結核病史,無板狀腹及肝濁音界消失等特征。
中醫(yī)類證鑒別
療效評定標準 1.治愈:癥狀消失,體溫、血沉正常,腹部體征基本正常。
2.好轉: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腹水消失,血沉接近正常。
預后 在抗結核化療應用前,本病死亡率達60%。腹水型者較好,粘連型者次之,干酪型者最差。自應用化療后,一般病例堅持全程正規(guī)地抗癆治療,多獲痊愈。若用藥不正規(guī),對抗癆藥物產生耐藥性者,病情一般容易反復,病程也較長。但如有嚴重的合并癥,諸如嚴重的肺結核或粟粒結核合并結核性腦膜炎者,合并腸道、陰道內瘺或腹壁外瘺等病例,多預后不佳。女性患者常因輸卵管粘連而不孕。
并發(fā)癥
西醫(yī)治療 1.一般對滲出性采用兩聯(lián)治療,常用異菸肼、鏈霉素或對氨基水楊酸鈉。
2.粘連合并滲出或小房型,由于纖維增生并有活動性病灶,病變不易控制,故應以3~4種抗結核藥聯(lián)合強化治療,用異菸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另選加鏈霉素或乙胺丁醇,治療2個月后,繼續(xù)用異菸肼和利福平聯(lián)合治療7個月。
3.對有血行播散或嚴重結核毒血癥者,在聯(lián)合應用抗結核藥物的同時,可加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短期治療,常用強的松30mg/d,6周后逐漸減量。
4.對腹水型患者,在適當?shù)胤鸥顾,腹腔內注入鏈霉素、異菸肼及醋?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pharm/2009/20090113073636_104608.shtml" target="_blank">可的松,每周1~2次,據(jù)報告療效顯著。
(三)外科治療
腸梗阻是本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其次為腸穿孔、腸瘺。部分病例須進行外科治療。
1.外科治療的適應證
(1)并發(fā)完全性、急性腸梗阻者,或有部分性、慢性腸梗阻經(jīng)保守治療而不見好轉者。
(2)腸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者,或局限性化膿性腹膜炎經(jīng)抗菌治療不見好轉者。
(3)糞瘺經(jīng)一個時期保守治療不見好轉,特別是證實瘺之遠端有梗阻存在者。
(4)結核性腹膜炎診斷未定,尤其是和急腹癥或腹腔臟器腫瘤鑒別困難者。
一般術后尚需抗結核治療一年以上。
2.外科治療的禁忌證
廣泛性腹外結核、廣泛粘連及干酪型病例均為手術禁忌證。
中醫(yī)治療 1 辨證論治:
(1)陽明腑實:治法:泄熱通腑。方藥:大承氣湯加減。方中大黃清熱瀉下,蕩滌腑實,芒硝軟堅清熱,配以枳實、厚樸理氣導滯。全方共湊導滯通便,泄熱清腑之功,用于治療以痞、滿、燥、實、堅為表現(xiàn)的陽明腑實證。如腹痛引起兩脅痛者加柴胡、郁金。(2)肝郁氣滯:治法:疏肝理氣止痛。方藥:柴胡疏肝散金鈴子散加減。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氣,金鈴子散理氣止痛。方中柴胡、香附疏肝理氣;枳殼理氣寬胸,川芎理血中之氣,活血通經(jīng);元胡、川楝子理氣止痛,芍藥斂肝陰,柔肝體;合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合方共湊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功。如腹痛、腸鳴腹瀉者,可加白術、茯苓澤瀉、薏苡仁以健脾利水;如肝郁化熱,口干口苦,性情急燥,可加丹皮、梔子、郁金清解郁熱。(3)氣陰兩虛:治法:益氣養(yǎng)陰。方法:四君子湯合清骨散加減。四君子湯益氣健脾。補益中氣,清骨散滋陰清熱。方中黨參、白術益氣健脾;茯苓健脾利濕,中焦乃氣血生化之源,中焦氣足以達四未;銀柴胡地骨皮善退虛熱,鱉甲滋陰清熱,配青蒿滋而不膩,使內里之虛熱外達于表;知母養(yǎng)陰清熱,黃精培補腎陰;百部即養(yǎng)陰潤肺以助水之上源,又有殺滅癆蟲作用。全方共湊益氣健脾、養(yǎng)陰清熱之功。如氣陰兩虛較甚者,可加入西洋參,以增加益氣養(yǎng)陰之功。(4)水濕內停:治法:行氣化濕,寬中利水。方藥:中滿分消丸加減。方中枳實、厚樸調理氣機;半夏燥濕降逆;茯苓健脾利濕;澤瀉、豬苓車前子分利水濕;大腹皮理氣行水;黃芩清熱;百部養(yǎng)陰潤肺,以滋水之上源,便利濕而不傷陰,且有殺滅癆蟲作用。全方共湊行氣寬中,化濕利水的作用。如內有水濕,兼陰傷,見口干口渴,小便量少,可加麥冬、花粉、玉竹等;如見惡寒怕冷等陽虛之證,可加桂枝、熟附片等以溫陽化水。(5)瘀血阻滯:治法: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方中仁、紅花、當歸、赤芍活血化瘀;川芎理血中之氣;柴胡、枳殼調理氣機;元胡理氣止痛;生地滋陰清熱;百部養(yǎng)陰潤肺,兼可殺癆蟲。全方共湊活血化瘀,理氣散結。如體內瘀滯,腹部包塊,可加三棱、莪術、鱉甲、山甲等以活血軟堅散結;如便秘較甚可配伍大黃zhe蟲丸。結核性腹膜炎屬中醫(yī)癆瘵、鼓脹、積聚,腹痛范疇;颊哂薪Y核性病史,除發(fā)熱、盜汗外,尚伴有氣血、陰陽及臟腑功能失調的表現(xiàn)。治療以補虛益氣培元和治癆殺蟲為原則辨證施治。根據(jù)“癆瘵主乎陰虛”的病理特點,以滋陰為主,火旺者兼以降火,合并陽虛、氣虛當溫陽益氣。
2.簡易方治療(1)結核散:炮山甲,蜈蚣、僵蠶火硝、壁虎、全蝎、附子。每次服3~4粒,每日3次,兒童及體弱者酌減,孕婦忌服。用于痰瘀互結型結核性腹膜炎。(2)壁虎七只,從肛門將內臟掏出,放入胡椒一粒,用棉油炸焦,為末,開水送服,成人每次服7只,兒童服4只,每日服1~2次。用于各型。(3)凈府散:柴胡、半夏、白術、茯苓、豬苓、澤瀉、黃芩、山楂、三棱、莪術、黨參、黃連。水煎服,用于氣滯水阻型。(4)加減結核主方:玄參、桔梗、連翹、黃芩、甘草,百部、夏枯草,天葵子、僵蠶、蒲公英、薄荷、川貝母、天花粉、牡蠣。水煎服。用于痰瘀互結型(干酪型)。(5)桃仁、紅花、厚樸、炒萊菔子、木香、烏藥、番瀉葉、甘草各9g,玄參30g,佛手、丹參白芍各15g。水煎服。用于痰瘀互結型(粘連型)。
3.熱熨療法用生地黃30g、廣木香15g研末和勻,量結核肝塊大小作成餅狀,貼于腹部患處,再蓋厚布一塊,用熨斗熨燙,問日1次,腫塊堅硬,腹痛甚者每日1次,每次50分鐘。
4.日光浴療法對結核病已相對穩(wěn)定,并有腸系膜粘連的患者,可用較強的陽光作局部日光照射。
中藥 參苓白術丸, 6g,日2次,用于脾虛濕滯的結核性腹膜炎;鱉甲煎丸,1丸,每日2次,用于瘀血阻滯型的結核性腹膜炎。
針灸 1.針灸
(1)對于有腸系膜粘連的患者可用26號毫針進針到粘連處,持續(xù)捻轉(單方向)到滯針時,用力向上提拉針柄數(shù)次。提針有時可聽到響聲。
(2)取中脘、下脘、天樞、大橫、關元、氣海穴隔(滲出型)或隔附子(粘連型)灸。
2.耳針取脾、胃、大腸、小腸、肝、交感、腎上腺?舍槾,也可貼敷。同時腹穴點刺放血。
推拿按摩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中西醫(yī)結合原則與方法
結核性腹膜炎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彌漫性腹膜感染。目前已明確其致病菌為結核桿菌,當病情較平穩(wěn),出現(xiàn)一系列并發(fā)癥時,可采用中醫(yī)藥辨證治療以緩解臨床癥狀,但要達到根治的目的,必須應用西藥抗結核正規(guī)治療,出現(xiàn)外科治療適應證時必須及時采取手術治療。
護理
康復
預防 1.未經(jīng)煮沸滅菌的牛奶可引起本病,應避免飲用。
2.對肺、腸、腸系膜淋巴結及輸卵管等結核病,均應爭取早期診斷和積極治療。
歷史考證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