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山東中醫(yī)雜志1992,11(5):22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白背葉15g,地錦草30g,虎杖12g,生地20g,梔子10g,黃苓10g,黃柏10g,當(dāng)歸10g,木通15g。 |
加減 | 如口腔、百潰爛嚴(yán)重者,加人參或黨參、青黛;有眼部癥狀者,加密蒙花、夏枯草、菊花;生殖器損害明顯者加赤小豆、苦參。 |
功效 | |
主治 | 白塞氏病。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10劑為1個(gè)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白塞氏病30例中,男11例,女19例;病程1年以內(nèi)7例,1-3年15例,3年以上7例。結(jié)果:治愈(口腔、眼、生殖器及皮膚癥狀全部消失)24例;顯效(口腔、眼、生殖器及皮膚癥狀有一部分消失)3例;無效(口腔、眼、生殖器及皮膚癥狀無明顯好轉(zhuǎn)者)3例。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