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藥學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菊花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查詢
    

菊花

  
別名 節(jié)華、日精、女節(jié)、女華、女莖、更生、周盈、傅延年、陰成、甘菊、真菊、金精、金蕊、鏝頭菊、簪頭菊、甜菊花、藥菊
漢語拼音 ju hua
英文名 Chrysanthemum
藥材基原 為區(qū)科植物菊的頭狀花序。
動植物形態(tài) 菊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葉互生;有短柄;葉片卵形至披針形,長5-15cm,羽狀淺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頭狀花序直徑2.5-20cm,大小不一,單個或數個集生于莖枝頂端;總苞片多層,外層綠色,條形,邊緣膜質,外面被柔毛;舌狀花白色、紅色、紫色或黃色。瘦果不發(fā)育;ㄆ9-11。
資源分布 為栽培種,培育的品種極多,頭狀花序多彎化,形色各異。全國各地均有栽培。藥用菊花以河南、安徽、浙江、栽培最多。
生態(tài)環(huán)境
藥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陽光充足、忌遮蔭。耐寒,稍耐旱,怕水澇,喜肥。最適生長溫度20℃左右,在0-10℃以下能生長,花期能耐-4℃,根可耐-16~-17℃的低溫。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地熱高燥,背風向陽,疏松肥沃,含豐富的腐殖質,排水良好,pH6-8的砂質壤土或壤土栽培為宜。忌連作?膳c早玉米、桑、蠶豆、煙草、油菜、大蒜、小麥間套作。粘重土、低洼積水地不宜栽種。
栽培技術 藥用菊主要用扦插、分株繁殖。扦插繁殖、育苗移栽法: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截取母株的幼枝作插穗,隨剪隨插,插穗長10-12cm,頂端留2片葉,除去下部2-3節(jié)的葉片,插入土中5cm,頂端露出3cm,按行距24cm開溝,溝深14cm,每隔15-20cm,扦插1株,覆土壓實,澆水。扦插后要遮蔭,經常澆水保濕,松土除草,每隔半月施稀人糞尿1次,約經15-20d生根,待生長健壯后即可移栽。赤可使用兩次扦插法,使稀栽推遲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分析繁殖:11月選優(yōu)良植株,收花后割除殘莖,培土越冬。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待新苗長至15cm高,選擇陰天,挖掘母株,將健壯帶有白根的幼苗,適當煎去枝葉,按行株距40cm×40cm開穴,每穴栽1-2株,煎去頂端,填土壓實,澆水。
田間管理 生長期間需中耕除草3-4次,每隔半月1次,后兩次中耕除草結合培土。苗高30-40cm進行打頂,第2次在6月底,第3次不遲至7月。菊花喜肥,但應控制施氮肥,以免徒長,遭病蟲為家。一般在幼苗成活后施稀人糞尿或尿素,開始分枝時施人畜糞及腐熟餅肥,9月施濃糞肥,增加過磷酸鈣,施肥應亥集中在中期。生長前期少澆水,是旱澆水,9月孕蕾期注意防旱。雨季要排除積水,以防爛根。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葉枯病,整個生長期均可發(fā)生,發(fā)病實期摘除病葉,中用1:1:100波爾多液或65%可濕性代森500倍液噴霧。根腐病,6月下旬至8月上旬發(fā)病,可用退菌特50%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注。銹病可用敵銹鈉97%可濕性粉劑200倍液噴射。另有白粉病、霜霉病、黃萎病等為害。蟲害有棉蚜、大青葉跳甲、菊天牛、癭蟥、斜紋夜蛾、地老虎等為害。
采收和儲藏 11月初開花時,待花瓣平展,由黃轉白而心略帶黃時,選晴天露水干后或午后分批采收,這時采的花水分少,易干燥,色澤好,品質好。采下鮮花,切忌堆放,需及時干燥或薄攤于通風處。加工方法因各地產的藥材品種而不同;陰干,適用于小面積生產,待花大部開放,選晴天,割下花枝,捆成小把,縣員通風處,經30-40d,待花干燥,后摘下,略曬;曬干,將鮮菊花薄鋪蒸籠內,厚度不超過3朵花,待水沸后,將蒸籠置鍋上蒸3-4min,倒至曬具內曬干,不家翻動;烘干,將鮮菊鋪于烘篩上,厚度不超過3cm,用60℃炕干。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1)毫菊 頭狀花序倒圓錐形或圓筒形,有時稍壓扁呈房形,直徑1.5-3cm?偘鸂,總苞片3-4層,卵形橢圓形,草質,黃綠色或褐綠色,外被柔毛,邊緣膜質,花托半球形,無托片或托毛。舌狀花數層,雌性,位于外圍,類立色,勁直,上舉,縱向折縮,散生金黃色腺點;管狀花多數,兩性,位于中央,為舌狀花所限藏,黃色,先端5齒裂。瘦果不發(fā)育,無冠毛。體輕,質柔潤,干時松脆。氣清香,味甘、微苦。
(2)滁菊 不規(guī)則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5-2.5cm。舌狀花白色,不規(guī)則扭曲,內卷,邊緣皺縮,有時可見淡褐色腺點;管狀花大多陷藏。
(3)貢菊 扁球形或不規(guī)則球形,直徑1.5-2.5cm。舌狀花白色或類白色,斜升,部反折,邊緣稍內卷而皺縮,通常無腺點;管狀花少,外露。
(4)杭菊 碟形或扁球形,直徑2.5-4cm,常數個相連成片。舌狀藥類白色黃色,平展或微折疊,彼此粘連,能常無腺點;管狀花多數,外露。
以花朵完整不散瓣、色白(黃)、香氣濃郁、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黃棕色,氣清香。①花粉粒黃色,類圓形,直徑22-38μm,有3孔溝,表面有刺,刺長3.4-7μm,每裂片4-5刺。②花冠表皮細胞表面以垂周壁波狀彎曲,表面有微細致密的角質紋理。③苞片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表面有稍粗的角質紋理。氣孔不定式,副衛(wèi)細胞3-6個。④花柱及柱頭碎片的邊緣細胞呈絨毛狀突起。⑤T形毛少見,大多碎斷,頂端細胞長大,基部2-5細胞。⑥腺毛少見。頭部鞋底形,4、6或8人細胞,兩兩相對排列,長徑32-127μm,短徑22-74μm,外被角質層。此外,有藥隔頂端附屬物及基部細胞、花粉囊內壁細胞、分泌道、纖維、子房表皮細胞等。
中藥化學成分 花含揮發(fā)油,成分主要為龍腦(borneol),樟腦(camphor),菊油環(huán)酮(chrysanthenone),還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大波斯菊甙(cosmosiin)即芹菜素-7-O-葡萄糖甙(apigenin-7-O-glucoside)[1],刺槐甙(acacetin-7-Orhamnoglucoside),芹菜素(apigenin),芹菜素-7-O-鼠李葡萄糖甙(apigenin-7-O-rhamnoglucoside),刺槐素-7-O-葡萄糖甙(acacetin-7-O-glucoside)槲皮素-3-O-半乳糖甙(isorhamnetin-3-O-galactoside),木犀草素-7-O-鼠李葡萄糖甙(luteolin-7-O-galactoside),木犀草素-7-O-鼠李葡萄糖甙(luteolin-7-O-rhamnogside)[2],木犀草素(luteolin),β-欖香烯(β-elemene),百里香酚(thymol),二十一烷(heneicosane),二十三烷(tricosa-ne),二十六烷(hexacosane)[3],以及糖類和氨基酸[4]。
理化性質
中藥化學鑒定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菊花:揀凈葉梗、花柄及泥屑雜質。菊花炭:取揀凈的菊花,置鍋溝炒至焦褐黃色,但須存快,噴灑清水。取出曬干。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商品規(guī)格] 1.亳菊: 一等:呈圓盤或扁扇形;ǘ浯、瓣密、肥厚、不露心,花瓣白色,近基部微帶紅色。體輕,質柔軟,無散朵、枝葉。二等:花朵中大,色微紅,近基部微帶紅色,余同一等。三等:花朵小,色黃或暗。音有散朵,葉梗不超過5%,余同二等。 2.滁菊: 一等:呈絨球狀或圓形(多為頭花),朵大、色粉白、花心較大、黃色。質柔。不散瓣,無枝葉。二等:呈絨球狀圓形(即二水花),色粉白。朵均勻,余同一等。三等:呈絨球狀,朵小,色次(即尾花)。間有散瓣、并條,余同一等。 3.貢菊: 一等:花頭較小,圓形,花瓣密,白色;ǖ倬G色,花心小,淡黃色,均勻不散朵,體輕,質柔軟。二等:花心淡黃色,朵欠均勻,余同一等。三等:花頭小,朵不均勻,間有散瓣,余同一等。 4.杭白菊: 一等:蒸花呈硬度縮狀。朵大肥厚,玉白色;ㄐ妮^大,黃色,無霜打花、浦湯花、生花枝葉。二等:花朵厚,較小、余同一等。三等:花朵小,間有不嚴重的霜打花和浦腸花,余同一等。 5.藥菊:(懷菊、川菊)一等:呈圓盤或扁扇形。朵大、瓣長、肥厚;S白色,間有淡紅或棕紅色。質松而柔。無散朵、枝葉、雜質。二等:朵較瘦小,色較暗,間有散朵,余同一等。菊花出口以杭菊為主,分甲、乙兩級。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菊花水煎醇沉制劑對離體心有顯著擴張冠脈,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于接近心插管的恒壓灌流液中注入1g生藥時,可使2分鐘內冠脈流量增加約62%,并使心率平均減慢20%左右。較大劑量對在位犬心,亦可致冠脈流量平均增加40%左右,心肌耗氧量平均增加27%。對電刺激兔中樞神經引起的缺血性心電圖ST段壓低有減輕作用,心率無變化或減慢,與離體兔心實驗結果基本一致。對實驗性冠脈粥樣硬化兔的離體心臟,也能增加冠脈流量和提高心肌耗氧量。對菊花水提醇沉制劑以乙酸乙酯、氯仿提取分為不同部分,各部分對增加冠脈流量等均有作用。但均不及原制劑作用強度,說明菊花含有多種心臟活性成分,體現(xiàn)對心臟的協(xié)同作用。在對菊花酚性成分研究中發(fā)現(xiàn),杭白菊酚性部分可以增加豚鼠離體心臟冠脈流量,提高小鼠對減壓缺氧的耐受能力,總之菊花制劑能擴張冠脈,從而減輕心肌缺血狀態(tài),雖有使心收縮力加強與耗氧量增加的作用,但似仍以擴張冠脈占優(yōu)勢。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菊花水煎劑或水浸劑,體外試驗對多種致病菌,以及流感病毒PR8和鉤端螺旋體均有一定抑制作用,MIC約為1 :10-1 :80。小鼠體內抑菌試驗表明,新鮮全草(地上部分)加水蒸餾所得的揮發(fā)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等抑菌作用較強,對綠膿桿菌作用甚弱,對肺炎雙球菌無效。
3.其它作用:
大鼠口服菊花水煎劑3周后,抑制其肝微粒體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的活力,并能激活肝微粒體膽固醇7a-羥化酶。菊花與牛膝,熟地,山藥合用可延長家蠶齡期,影響小鼠血液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和過氧化脂質的含量。菊花散劑給兔灌胃,有縮短凝血時間的效果,焙成炭藥的散劑作用較生藥有所增強。菊花制劑還能抑制皮內注射組胺所致的局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其10mg的效力和蘆丁2.5mg相當。
藥理學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配伍 1.《本草經集注》:丸、枸記根、桑根白皮為之使。 2. 配桑葉:疏散風熱,清肝平肝。 3. 配細辛:祛風止痛、溫肺化痰。 4. 配防風:疏散風熱。 5. 配薄荷:清肝、疏風。
藥性 味甘;苦;性微寒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疏風清熱;平肝明目;解毒消腫
功效分類 解表藥;清熱解毒藥
主治 外感風或風溫初起;發(fā)熱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疔瘡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或泡茶。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用藥禁忌 《本草匯言》:氣虛胃寒,食少泄瀉之病,宜少用之。凡陽虛或頭痛而惡寒者均忌用。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①治風熱頭痛:菊花、石膏、卅穹各三錢。為未。每服一錢半,茶調下。(《簡便單方》)②治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杏仁二錢,連翹一錢五分,薄荷八分,桑葉二錢五分,菊花一錢,苦桔梗二錢,甘草八分,葦根二錢,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三服。(《溫病條辨》桑菊飲)③冶風眩:甘菊花暴干。作未,以米饋中,蒸作酒服。(徐嗣伯·菊花酒)④治熱毒風上攻,目赤頭旋,眼花面腫:菊花(焙)、排風子(焙)、甘草(炮)各一兩。上三味,搗羅為散。夜臥時溫水調下三錢匕。(《圣濟總錄》菊花散)⑤治眼目昏暗諸疾: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一斤半搗羅取未)一斤,甘菊花(未)一斤,上二味和勻,取肥地黃十五斤,切,搗研,絞取汁八、丸斗許,將前藥未拌浸,令勻,暴稍干,入盤中,攤暴三、四日內取干,候得所即止,勿令大燥,入煉蜜二斤,同搗數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日午,熟水下。(《圣濟總錄》夜光丸)⑥治肝腎不足,虛火上炎,目赤腫痛,久視昏暗,迎風流淚,伯日羞明,頭暈盜汗,潮熱足軟:枸杞子、甘菊花。熟地黃、山萸肉、懷山藥、白茯苓、牡丹皮、澤瀉。煉蜜為丸。(《醫(yī)級》杞菊地黃丸)⑦治肝腎不足,眼目昏暗:甘菊花四兩,巴戟(去心)一兩,蓯蓉(酒浸,去皮,炒,切,焙)二兩)枸杞子三兩。上為細未,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食前服。( 《局方》菊睛丸)⑧治病后生翳:白菊花、蟬蛻等分。為散。每用二、三錢,入蜜少許,水煎服。(《救急方》)⑨治療:白菊花四兩,甘草四錢。水煎,頓服,渣再煎服。(《外科十法》菊花甘草湯)⑩治膝風:陳艾、菊花。作護膝,久用。(《扶壽精方》)
臨床運用 1.治療冠心病:以菊花煎劑觀察61例,對心絞痛癥狀的總有效率為80% ,其中顯效43.3% ,改善86.7% ,以輕度者療效較好;對胸悶、心悸、氣急及頭暈、頭痛、四肢發(fā)麻等癥狀,亦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心電圖的總有效率為45.9% ,其中顯效18.8% ,好轉27.1%。對部分高血壓患者有降壓作用;對心率無明顯影響,對血清膽制醇、三酸甘油酯未見明顯的規(guī)律性變化。服藥期間除1例有上腹痛、1例有輕度腹瀉外,均無其他副作用。即使原有潰瘍病的患者,亦多無影響。制劑及用法:白菊花10兩,加溫水浸泡過夜,次日煎2次,每次半小時;待沉淀后除去沉渣,再濃縮至500ml。每日2次,每次25ml。2個月為一療程。
2.治療高血壓病:每日用菊花、銀花各0.8-1兩(頭暈明顯加桑葉4 錢,動脈硬化、血情膽制醇高者加山楂4-8錢),混勻,分4次用沸滾開水沖泡10-15分鐘后當茶飲。一般沖泡2次后,藥渣即可棄掉另換。不可煎熬,否則會破壞有效成分。據46例觀察,服藥3-7天后頭痛、眩暈、失眠等癥狀開始減輕,隨之血壓漸降至正常者共35例,其余病例服藥10-30天后,自覺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
各家論述 1.《本草衍義補遺》:菊花,能補陰,須味甘者,若山野苦者勿用,大傷胃氣。
2.《綱目》:菊花,昔人謂其能除風熱,益肝補陰,蓋不知其尤多能益金、水二臟也,補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則風息,火降則熱除,用治諸風頭目,其旨深微。
3.《本草經疏》:菊花專制鳳木,故為去風之要藥。苦可泄熱,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則兼辛,故亦散結,苦人心、小腸,甘人脾、胃,平辛走肝、膽,兼入沛與大腸。其主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者,諸風掉眩,皆屬肝木,風藥先人肝,肝開竅于目,風為陽邪,勢必走上,血虛則熱,熱則生風,風火相搏故也。腰痛去來陶陶者,乃血虛氣滯之候,苦以泄滯結,甘以益血脈,辛平以散虛熱也。其除胸中煩熱者,心主血,虛則病煩,陰虛則熱收于內,故熱在胸中,血益則陰生,陰生則煩止,苦辛能泄熱,故煩熱并解。安腸胃,利五脈,調四肢,利血氣者,即除熱,祛風,益血,入心,入脾,入肝之驗也。生搗最治療瘡,血線疔尤為要藥,療者風火之毒也。
4.《藥品化》:甘菊,取白色者,其體輕,味微苦,性氣和平,至清之品!督洝吩唬螠匾郧濉7膊嵬,其氣尚溫,以此同桑皮理頭痛,除余邪。佐黃蔑治眼昏,去翳障。助沙參疔腸紅,止下血。領石斜、扁豆,明目聰耳,調達四肢。是以肺氣虛,須用白甘菊。如黃色者,其味苦重,清香氣散,主清肺火。凡頭風眩暈,鼻塞熱壅,肌膚濕痹,四肢游風,肩背疼痛,皆繇肺氣熱,以此清順肺金,且清金則肝木有制。又治暴赤眼腫、目痛淚出。是以清肺熱須用黃甘菊。
5.《本草新編》:甘菊花,氣味輕清,功亦甚緩,必宜久服始效,不可責以近功,惟目痛驟用之,成功甚速,余則俱于緩始能取效也。近人多種菊,而不知滋補之方問有用之者。又取作茶茗之需,以為明目也。然而甘菊不單明目,可以大用之者,全在退陽明之胃火。蓋陽明內熱,必宜陰寒之藥以瀉之,如石膏、知母之類,然石育過于大峻,未免大寒以損胃氣,不若用甘菊花至一、二兩,同元參、麥冬共劑之,既能平胃中之火,而不傷胃之氣也。
6.《本草經百種錄》:凡芳香之物,皆能治頭目肌表之疾。但香則無不辛燥者,惟菊不甚燥烈,故于頭目風火之疾,尤宜焉。
7.《本草便讀》:甘菊之用,可一言以蔽之,日疏風而已。然雖系疏風之品,而性味甘寒,與羌、麻等辛燥者不同,故補肝腎藥中可相需而用也。
8.《本草正義》:凡花皆主宣揚疏泄,獨菊花則攝納下降,能平肝火,熄內風,抑木氣之橫逆!侗窘洝分黠L頭眩者,以陰虛陽浮,氣火升騰,肝鳳上擾之眩暈言之,非外來風邪,能令人眩也。腫痛,連上風頭眩三字讀。肝火直上頂巔,而為眩,為腫,為痛,陽焰直升,其勢最暴。凡是頭鳳作痛,無非內火內風震撼不息,而菊花能治之,非肅降靜鎮(zhèn)迥異尋常者,殆難有此力量。目如欲脫,乃肝陽內風之尤甚者。世謂頭鳳痛甚,至于喪明,抑知且有目珠突出,形如卵者。淚出亦陰虛于下,肝火上揚,真陰無攝納之權,而風陽以疏泄為用,則迎風而淚下,此皆肝腎陰虧,而浮陽上亢為虐,惟菊花之清苦泄降,能收攝虛陽而納歸于下,故為目科要藥。又治皮膚死肌,惡風濕痹者,則血熱而絡脈不潔,漸以積穢成腐。菊花苦辛宣絡,能理血中熱毒,則污濁去而痹著之死肌可愈。石頑謂清利血脈,而痹著濕邪,得以開泄,持論甚正。惟此是沖和純粹之品,以清經隧積淤之濁血,斷非旦夕可以速效,弗以無近功,而遽疑《經》言之不可信也!秳e錄》謂洽腰痛去來陶陶,蓋言其悠久不已之狀,是亦腎陰不足,而濕邪痹著為患,故其痛續(xù)續(xù)不息。菊花滋腎陰而清濕熱,是以主之。又治胸中煩熱而安腸胃,固無一非情肅泄熱之功用也。甄權謂治頭目風旋倒地,腦骨疼痛,則肝陽內風頭痛,固有直上頂巔,腦骨如裂者,若風旋倒地,則血沖腦經,而失其知覺運動矣。又謂治身上一切游風,令消散,利血脈,則是血熱生風之癥,苦泄清理,而風自息。大明謂作枕明目,葉亦明目。潔古謂養(yǎng)目血,去翳膜。海藏謂主肝氣不足。蓋亦養(yǎng)肝陰,滋肝血之意。雖其氣味清芬,然終非肝家氣藥。仲醇謂生搗最治疔瘡,血線療尤為要藥。按疔是火毒,非大劑清解不可,外敷諸藥如忍冬藤、馬齒莧、蒲公英、草河車、芙蓉葉、青菊葉等,不過清熱退腫,皆非專主之任,纓所稱之血線疔,蓋即紅絲疔,有一痕紅暈,自瘡口上竄,直過時膝者。治皆以內服清解為主。但知外治,斷不可恃。
考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 1.《別錄》:菊花,生雍州川澤及田野。正月采根,三月采葉,五月采莖,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實,皆陰干。 2. 陶弘景:菊有兩種:一種莖紫,氣香而味甘,葉可作羹食者為真;一種青莖而大,作蒿艾氣,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其花正相似,難以甘、苦別之爾。南陽酈縣最多,今近道處處有,取種之便得。又有白菊,莖葉都相似,唯花白,五月取,亦主鳳眩,能令頭不白。 3.《本草圖經》:南陽菊亦有兩種:白菊,葉大似艾葉,莖青,根細,花白,蕊黃:其黃菊,葉似茼蒿,花蕊都黃。然今服餌家多用白者。南京又有一種,開小花,花瓣下如小珠子,謂之珠子菊,云人藥亦佳。唐《天寶單方圖》載白菊云。元生南陽山谷及田野中,穎川人呼為回蜂菊,汝南名茶苦蒿,上黨及建安郡、順政郡并名羊歡草,河內名地薇蒿,諸郡皆有。 4.《本草衍義》:菊花,近世有二十余種,惟單葉花小而黃,綠葉色深小而薄,應候而開者,是也,《月令》所謂菊有黃花者也。又鄧州白菊單葉者亦入藥,余皆《醫(yī)經》不用。專治頭目風熱,今多收之作枕。 5.《日用本草》:花大而香者為甘菊,花小而黃者為黃菊,花小而氣惡者為野菊。 6.《綱目》:菊之品九百種,宿根自生,莖葉花色,品品不同,宋人劉蒙泉、范至能、史正志皆有《菊譜》亦不能盡收也。其莖有株蔓、紫赤、青綠之殊;其葉有大小、厚薄、尖禿之異;其花有于葉、單葉、有心、無心、有子、無子,黃、白、紅、紫、間色、深淺、大小之別;其味有甘、苦、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抵惟以單葉味甘者入藥!毒兆V》所載甘菊,鄧州黃、鄧州白者是矣。甘菊始生于山野,今則人皆栽植之,其花細碎,品不甚高,蕊如蜂窠,中有細子,亦可捺種,嫩葉及花旨可食。白菊花稍大,味不甚甘,亦秋月采之!渡褶r本草經》言菊花味苦,《別錄》言菊花味甘,諸家以甘者為菊,苦有為苦薏,惟取甘者人藥。謹按張華《博物志》言,菊有兩種,苗花如一,惟味小異,苦者不中食。范至能《譜序》言,惟甘菊一種可食,仍人藥餌,其余黃、白二花,皆味苦,雖不可餌,皆可入藥,其治頭風,則白者尤良。據此二說,則是菊類自有甘、苦二種,食品須用甘菊,人藥則諸菊皆可,但不得用野菊名苦薏者爾。故景煥《牧豎閑談》云:真菊延齡,野菊泄人,正如黃精益壽,鉤吻殺人之意。
藥物應用鑒別 1、菊花有黃菊、白菊、野菊三種。疏散風熱多用黃菊花,平肝益肝多用白菊花,清熱解毒多用野菊花。2、降風祛周身骨節(jié)之風,偏于風寒,菊花祛身上一發(fā)游風,偏于風熱。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Fols Dendranthemae Morifolii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科屬分類 菊科
出處 《中華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