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庫:http://wenku.baidu。com/view/1f67a9ee5ef7ba0d4a733bf0.html)
說是原文由“民間中醫(yī)論壇”整理的,但是目前在本論壇搜索不到,就從百度文庫轉回來,出口轉內(nèi)銷!“
電子版前言
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歷史,已經(jīng)進入信息時代。為了充分利用現(xiàn)代電子科技,發(fā)揚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弘揚祖國優(yōu)秀文化,我們民間中醫(yī)網(wǎng)的網(wǎng)友們自發(fā)地組織起來,進行了優(yōu)秀中醫(yī)圖書電子化的工作。
初學者如果直接啃《
傷寒論》,會比較難;以《郝萬山講傷寒論》入門,會比較簡單,所以我們在此將《郝萬山講傷寒論》的語音錄入為文字,為初學者提供一個簡便的入門教材,同時也作為《傷寒雜病論》的個補充。
本書以“郝萬山講《傷寒論》”的錄像為底本,完全由志愿者錄入、校對排版而成。志愿者們來自五湖四海,大多數(shù)人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加點,只為了能讓初學者
更方便地學習《傷寒論》。我們希望讀者朋友在閱讀本書前能夠熟讀《傷寒雜病論》。我們推薦您使用桂林古本的《傷寒雜病論》(民間中醫(yī)網(wǎng)提供該書的精校電子版下載)。
由于此版的底本是錄像,我們是嚴格按照字幕來編輯的,沒有作任何刪減,所以可能會有點重復的感覺。
整篇文檔最后由hillman統(tǒng)稿并排版。在此,我們感謝以上網(wǎng)友的無私奉獻,沒有他們,沒有我們這本70.6萬字的電子書。
本電子版發(fā)布于“民間中醫(yī)”論壇。本電子版僅供個人學習,請勿用于商業(yè)目的。
本書總計70.6萬字。本書的完成,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繼本版之后,我們將會以此版本為架構,推出《傷寒論初學入門》一電子書。
我們將結合百家之長,力爭把《傷寒論初學入門》做成一本最適合初學者的入門寶典。
我們力圖提供正確無誤的電子版,但限于能力,自知錯誤難免。因此我們希望所有閱讀本系列電子書的朋友能夠?qū)l(fā)現(xiàn)的錯誤在此論壇上告知我們,我們會根據(jù)實際情況不定期地更新。從其他途徑獲得本書的網(wǎng)友,也請及時到民間中醫(yī)網(wǎng)查詢,以獲得最新的圖書版本,以免有錯誤的版本流散無窮。
我們?nèi)栽谥谱髌渌恍﹥?yōu)秀的中醫(yī)圖書的電子版,也歡迎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來。
民間中醫(yī)網(wǎng)中醫(yī)典籍電子叢書志愿編撰組
公元二○○六年六月
民間中醫(yī)網(wǎng)網(wǎng)址:http://www。med126。com
民間中醫(yī)網(wǎng)論壇:http://www。med126。com
本書校對過程全文:http://www。med126。com/forum/thread-16512-1-1.html
郝萬山教授簡介(轉帖者注:郝萬山教師是劉渡舟老前輩的弟子。)
郝萬山,男,1944年11月生,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教授,主任醫(yī)師,中醫(yī)臨床基礎專業(yè)博士生導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中醫(yī)臨床基礎系主任。中
國老教授協(xié)會邊緣科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名中醫(yī)學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音樂治療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全國仲景學說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在教學方面,講課深入淺出、縝密嚴謹,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多次應邀到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法國、捷克等進行講學交流。
為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推選的中醫(yī)經(jīng)典著作示范教學主講人,講授《傷寒論》的VCD已經(jīng)出版發(fā)行。在臨床方面,運用經(jīng)方治療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的難治病證,以及心理因素所導致的奇病怪證和精神躁狂
抑郁癥,有豐富經(jīng)驗?蒲幸晕墨I研究和臨床研究方法為主,主持加部級科研項目3項?蒲谐晒@部級中醫(y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
其研究方向為:六經(jīng)辨證的理論和應用研究。經(jīng)方防治常見病和疑難病的研究!秱摗肺墨I研究。當前為負責人的在課研題是教育部名牌課程建設研究項目。
主編有《白話傷寒論》、《中醫(yī)學問答題題庫•傷寒論分冊》、《醫(yī)宗金鑒•傷寒心法要訣白話解》、《21世紀全國高等中醫(yī)藥教學輔導叢書•傷寒論》等8部著作,副主編或合編有《實用經(jīng)方集成》、《傷寒論校注》、《傷寒論講解》、《傷寒論詮解》等12部著作,發(fā)表《論傷寒學科的確立及其內(nèi)涵建設》、《傷寒論用方思路》、《傷寒論字詞訓釋札記》、《
柴桂溫膽定志湯治療精神抑郁癥》、《論少陽腑實證和仲景用大
柴胡湯》等論文60余篇。
通訊地址:北京北三環(huán)東路11號北京中醫(yī)藥大學82信箱。
郵政編碼:100029
聯(lián)系電話:010-64287073,010-81222381
電子郵箱:haows@21cn。com,haows1838@sina。com
。ê陆淌诤啔v資料由海天提供。)
目錄
電子版前言
郝萬山教授簡介
第01講 《傷寒雜病論》的作者
第02講 《傷寒論》成書背景和流傳
第03講 《傷寒論》的內(nèi)容和貢獻
第04講 關于六經(jīng)辨證的若干問題
第05講 學習《傷寒論》的方法和要求
第06講 學習《傷寒論》的方法和要求(2);太陽病概說
第07講 太陽病概說(2)、太陽病提綱
第08講 太陽病的分類提綱
第09講 太陽病病程的時間規(guī)律
第10講 太陽中風證治
第11講
桂枝湯的適應證
第12講
桂枝湯的禁忌證、桂枝湯的加減應用(1)
第13講 桂枝湯的加減應用(2)
第14講 太陽傷寒與
麻黃湯的適應證
第15講
麻黃湯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第16講 傷寒兼證(1)
第17講 傷寒兼證(2)
第18講 漢代的度量衡制和經(jīng)方藥量換算
第19講 表郁輕證、
太陽蓄水證(1)
第20講 太陽蓄水證(2)太陽蓄水證概說
第21講
太陽蓄血證(1)
第22講 太陽蓄
血證(2)、太陽變證及其治則
第23講 表里先后治則、虛煩證
第24講 邪熱壅肺證、協(xié)熱下利證
第25講
心陽虛證
第26講 水氣病
第27講 脾虛證
第28講
腎陽虛證
第29講 陰陽兩虛證
第30講
結胸證
第31講 結胸證(2)
第32講 結胸證(3)、
臟結證
第33講 心下痞證(1)
第34講 心下痞證(2)
第35講 痞證及其類證
第36講 痞證類證、火逆證、太陽病欲愈候
第37講 太陽病類證、太陽病篇小結
第38講 陽明病概說
第39講 陽明病綱要
第40講 陽明熱證
第41講 陽明腑實證(1)
第42講 陽明腑實證(2)
第43講 陽明腑實證(3)、
脾約證
第44講 津虧便結證、下法辨證和禁例
第45講
陽明濕熱發(fā)黃證
第46講 陽明發(fā)黃證、血熱證、陽明病辨證
第47講 少陽病概說
第48講 少陽病綱要、
小柴胡湯的適應證(1)
第49講 小柴胡湯的適應證(2)
第50講 小柴胡湯的適應證(3)、少陽兼證(1)
第51講 少陽兼證(2)
第52講 少陽兼證(3)
第53講
熱入血室證、少陽病篇小結
第54講 辯太陰病證并治(1)
第55講 辨太陰病證并治(2)
第56講 少陰病概要、少陰病綱要
第57講 少陰寒化證(1)
第58講 少陰寒化證(2)
第59講 少陰寒化證(3)
第60講 少陰寒化證預后、少陰熱化證、太少兩化證
第61講 少陰急下證、陰郁證、傷津動血證、少陰咽痛證(1)
第62講 少陰咽痛證(2)、少陰病篇小結、辨厥陰病證并治概說
第63講 厥陰病提綱、
上熱下寒證(1)
第64講 厥陰
上熱下寒證(2)、厥熱勝復證
第65講 厥逆證
第66講 辨下利、辨
嘔吐第67講 辨嘔吐、辨預后、厥陰病篇小結
第68講 辨
霍亂病證并治
第69講 辨陰陽易差后勞復病證并治(1)
第70講 辨陰陽易差后勞復病證并治(2)、傷寒六經(jīng)病證治總結
-----------相關視頻:
①土豆網(wǎng):(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2hMwxPfGWA/)
②優(yōu)酷網(wǎng):(http://v.youku。com/v_playlist/f3315672o1p0.html)
兩個視頻都很清晰。
-----------第01講:《傷寒雜病論》的作者
同學們好,我們上課。
這次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和二十一世紀中醫(yī)藥網(wǎng)絡教育中心組織的,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示范教學,推薦我來講授《傷寒論》。雖然我學習、研究、講授《傷寒論》有30多年的歷史,但是面對錄音、錄像這樣一個現(xiàn)場,我還是感到心里有壓力。
前天中午和幾位朋友在一起吃飯,其中有一位朋友是電影導演,而且還是一個很有名的電影導演,他拍了許多電影,然后我們就說他的藝術成就是很高的。
可是他說電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就問他,為什么說電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呢?他說,我拍每一部電影都要精心地選擇劇本,精心地選擇演員,精心地編導,認真地拍攝,認真地剪輯,認真地配音。那么當電影完成以后,我重新再看再放映的時候,發(fā)現(xiàn)每一部電影都留下了許多許多的遺憾,所以他說電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由此我就聯(lián)想到我們寫書、我們講課。我們在寫書的過程中,對每一部書,我們都是精心地構思,細心地寫作,認真地校對。最后書出版了,再拿回來一看,哎呀,這個地方為什么是這么寫?這個地方文字還應當可以再精煉。所以每一部著作都是一個遺憾的創(chuàng)作。
我們講課也是這樣,我們常常精心地備課,上課的時候認真地講授,和同學之間進行心靈的交流,進行學術的溝通。我上課的時候,有同學錄音,也有少數(shù)同學錄像。下課以后,我聽聽他們的錄音,我看看他們的錄像,我說,哎呀,這個地方我怎么居然發(fā)生了口誤,哎呀,這個地方我還可以再增加一些鑒別、比較的地方,那么這個地方呢,我還應當再更深一步地分析……,每一節(jié)課也都留下了遺憾。
所以我常常說,我們上課,恐怕每一節(jié)課都是一種遺憾的講演。所以現(xiàn)在面對錄音、錄像,我在進行《傷寒論》的教學時,當然會有壓力,更何況我們?nèi)珖秶鷥?nèi),研究《傷寒論》的,在《傷寒論》的教學和研究,以及臨床上有精深造詣的,可以說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因此,我在這里講課,如果說就是隨隨便便的一堂課,講過去就講過去了。可是現(xiàn)在我們要錄像,我們要制成光盤,要請全國的同行專家評頭品足,我當然會有壓力,當然會有緊張。
不過既然已經(jīng)把我推到了這個位置,我就認真地講授,也是把我的學習向各位同行,向每一位同學作匯報。
大概在二十世紀末,世界醫(yī)學界召開過一次學術會議。這一次醫(yī)學界的學術會議重點討論的議題是“群體化的治療方案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哪一個更先進,哪一個更優(yōu)化”。所謂群體化的治療方案,就是同一個病用同一種治療方法,不管是張三李四、王五趙六,不管是男女老幼,都用規(guī)范的統(tǒng)一的治療方案,這就叫群體化的治療方案。
像1999年末,有一次流感流行,我們的醫(yī)院就根據(jù)這次流感流行的主要臨床特征,搞了一個協(xié)定處方,用大的煎藥設備,煮出大量的湯藥來,每一個流感的病人都用同樣的湯藥來治療。當然,大多數(shù)病人吃完這個湯藥以后,效果很好,這種方法就叫群體化的治療方案。
什么叫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呢?就是針對每一個病人感受邪氣以后,他的具體反應狀況,也包括他的身體素質(zhì),制定上一個非常符合這個病人具體情況的這樣的一個治療方案,就叫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我還舉那一年的流感的例子,有的人吃了我們?nèi)后w化治療方案的藥療效不好,沒有退燒,我們就根據(jù)他的具體情況,或者辨為風寒,或者辨為風熱,或者辨為夾濕,或者辨兼有陰虛,然后我們用辨證論治的手段開一個符合他本人證候表現(xiàn)的這種方劑,基本上用上一付藥,燒就退了,這就叫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在二十世紀末這次醫(yī)學界交流討論會上,大家一致認為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在當代仍然是最先進的治療方案,應當是最先進的選擇。然后大家就討論了在世界醫(yī)學史上是哪一位醫(yī)生創(chuàng)立的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呢?
他的代表著作是什么呢?大家一致認為創(chuàng)立個體化治療方案的醫(yī)家是中國的張仲景。他的代表作就是流傳到我們今天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所以這次我給大家講授《傷寒論》,應當是個體化治療方案的代表。而創(chuàng)立這種方案的著名醫(yī)家張仲景,這是我首先要介紹的問題。
《傷寒論》的作者,嚴格地說,張仲景他寫的書叫《傷寒雜病論》!秱s病論》在流傳過程中不得已被分為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著作,所以我們這里講的作者張仲景實際上指的是《傷寒雜病論》的作者。
張機是他的名,仲景是他的字,他的生活年代大約在公元150年到219年。由于范曄的《后漢書》、陳壽的《三國志》都沒有給張仲景做傳,我們能夠大體了解他的史料的,像王叔和的《脈經(jīng)》,像王叔和整理的《傷寒論》,象晉朝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jīng)序》,象宋代《太平御覽》所引的《何颙別傳》。
那么一直到了宋代國家校正醫(yī)書局,在校勘刻印《傷寒論》的時候,所寫的《傷寒論序》,雖然到了明代的李濂的《醫(yī)史》,寫了《張仲景補傳》,還有明代的一些地方志,你比方說,明•嘉靖年間的《南陽府志》,嘉靖年間的《鄧州志》,片片斷斷地記錄了張仲景的一些事跡。所以我們就根據(jù)這些片片斷斷的歷史文獻記載來介紹張仲景的一些生平事跡。
張仲景生活的年代是公元150~219年,這個年代也是推測的。有的人考證其生年是在公元151年,這也是一個推測。那么這是一個什么年代呢?我們舉出和他同時代的三位大家都熟知的歷史人物。曹操,他的生活年代是公元155~220年,你看張仲景比曹操大約大五歲。劉備,他生于公元161年,死于公元223年,還有一個醫(yī)學界非常著名的人物華佗,他的生年我們現(xiàn)在沒有確切的考證,他的卒年是公元208年。
所以張仲景和曹操、劉備、華佗都是同時代的人物,這正是東漢末年。這個社會背景正是戰(zhàn)爭連年不斷,而且天災連年不斷的這樣一個社會背景。所以我們了解他的生卒年代,主要是了解他的生活的時代背景、籍貫。
他是什么地方的人?他是東漢南陽郡涅陽人,這個地方相當于現(xiàn)在的河南省南陽地區(qū)鄧縣。鄧縣有一個東稂鎮(zhèn),東稂鎮(zhèn)的西北1.5公里左右有一個張寨村,這個張寨村在清朝的末年,北門還保存著。這個北門上面有一個石頭刻的匾額,上面寫著“古涅陽縣”。所以由此可以證實,這個河南省南陽地區(qū)鄧縣的張寨村就是古涅陽縣的縣址。張仲景就是這個地方的人。
我們在這里考察他是什么地方的人有什么作用?因為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在他所寫的著作里就有方言的特征,所以我們知道他是什么地方人,主要是為了讀他的書,對他書中方言的準確含義能夠仔細的了解。你比方說,在《傷寒論》中有很多地方談到了“桂枝不中與之也”,“柴胡不中與之也”,這個“中”和“不中”直到今天,仍然是河南地區(qū)的方言!爸小本褪恰翱伞钡囊馑迹安恢小本褪遣豢,“不中與之”就是不可與之,這是典型的河南當?shù)氐姆窖缘奶攸c。
又比方說,在《傷寒論》中這個“熬”字,我們現(xiàn)代的《詞源》說:“小火慢慢煮就是熬”,象我們現(xiàn)代漢語中通常所說的熬粥,熬藥都是這個意思。那么在《傷寒論》中有“
巴豆,熬,去油”,“
虻蟲,熬,去翅足”,“
白粉熬香”,“
杏仁,熬黑”。如果我們用今天的這個“小火慢慢煮”來解釋這個“熬”的話,杏仁,小火慢慢煮怎么能煮黑呢?巴豆,小火慢慢煮,怎么能煮去油呢?特別是那個白粉,就是
白米粉如果加上水小火慢慢煮的話,那就煮成稀糊了,怎么能煮香呢?
那我們要考察這個字的話,怎么考察?這可能是仲景當時用的一個方言。西漢楊雄寫過一本書,它就叫《方言》,他是以當時的普通話來解釋地方話的。那么《方言》里對這個“熬”是怎么解釋的呢?他說:“凡以火而干五谷之類,自山而東,齊楚以往謂之熬,關西隴冀以往或謂之火備,秦晉之間或謂之炒。”西漢楊雄的這段話,他說:“凡以火而干五谷之類”,沒說加水,就是只用火而使五谷雜糧干燥,并把五谷雜糧做熟了!白陨蕉鴸|”,就是山東這個地方,“齊楚以往”,齊國、楚國這個地方把它叫做“熬”。那么“關西隴冀”這是陜西的一部分,甘肅還有河北的一部分“或謂之火備”,這個火備干的“火備”,這個字火備和這個字(焙)都是一樣的!扒貢x之間或謂之炒”,秦是陜西的一部分,晉是山西的一部分,那個地方有的人把它叫做“炒”。
可見在漢代,這個“熬”、“火備”、“炒”,含義都是一樣的。都是用火而使五谷雜糧干燥和做熟,也就是說“熬”字在這里,就是“炒”的意思。
張仲景是什么地方人呢,張仲景不是河南南部的人嗎?河南南部在古代屬于楚國的北部,所以仲景是楚人,那么是楚人的話,他當然就用的是楚地的方言。所以他在《傷寒論》中的這個“熬”字就是指的炒的意思。這樣我們就理解了在《傷寒論》中,“杏仁,熬黑”就是杏仁炒黑,“巴豆熬去油”,就是把巴豆炒一炒,炒去油。巴豆的毒,全在這個油里頭。所以中醫(yī)有一句話叫做“巴豆不去油,力大如老牛”,炒一炒就把它的油去掉了。特別是這個白粉,你看這個“粉”字是“米分也”,“研米使分散也”,它的本意就是米的細末,就是米粉。那么什么叫“白”呢?漢代“稻曰白”,你看那個《周禮》注疏,注這個“白”,“稻曰白”,所以白粉就是白米粉。
我們有一次考試,有一個名詞解釋,有一個學生大概既沒有聽老師上課,也沒有看書,答“白粉”這個名詞解釋的時候,他居然寫了一個“大煙土”。白粉就是白米粉,白米粉炒一炒就能炒香,熬香就是炒香。
我們北京有一道菜叫作米粉肉,它就是拿五花肉放上佐料腌好了以后和這個炒香的米粉混合在一起,上籠屜上蒸,蒸完了香酥可口,不肥不膩,所以這個“白粉熬香”就是炒香。
我們知道仲景是楚人,所以在考證這個“熬”在《傷寒論》中的本來的含義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它是指的炒。所以我們了解張仲景是什么地方人,主要是為了讀他書,了解他書中方言的一些確切含義。
張仲景的心理素質(zhì)怎么樣?作為這樣一個名醫(yī),他一定有他特殊的心理素質(zhì)。仲景在年青的時候,曾經(jīng)找過一個心理學家,叫何颙(YONG二聲),的先生,請教何颙說:“先生您看看,我長大了我將來適合做什么工作!
何颙這個人是很了不起的一個人物,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心理學家。所以那個時候他看曹操,說現(xiàn)在天下大亂,漢朝將要滅亡,治理國家,統(tǒng)一天下的一定是這個人。他說得很準,所以仲景呢也找他來看一看。何颙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后將為良醫(yī)!
這件事情記載在什么地方呢?記載在《太平御覽•何颙別傳》里,這本來是說何颙說話說的準確,預測得準確。他說:“仲景先生,你呢‘思精而韻不高’,你是一個善于深思熟慮,性格內(nèi)向的這樣的一個人,而不是那種大喊大叫的喜歡張揚的人,所以如果你今后要做一個醫(yī)生的話,那你一定是一個高明的醫(yī)生!边@是張仲景的素質(zhì)。
北京中醫(yī)管理局說,我們在座的同學將來都是培養(yǎng)北京市的名醫(yī)的,我想我們作為一個醫(yī)生這個職業(yè)的話,那你一定是胸有成竹的,穩(wěn)如泰山的,讓病人一看,就給人一種信任感的,應當是一個深思熟慮的,這樣的心理素質(zhì)的人。而不能是個大喊大叫的、毛毛躁躁的,讓病人一看見,哎喲,這大夫給我開的這個方子,我敢不敢吃呀?沒有一種信任感。所以作為一代名醫(yī),也應當學習張仲景的深思熟慮的這種心理素質(zhì)。
仲景的學醫(yī)經(jīng)歷,宋臣(林億等),《傷寒論》序里有一段話,說“張仲景,《漢書》無傳”,《后漢書》沒有他的傳記,“見《名醫(yī)錄》云”,《名醫(yī)錄》是唐代的甘伯宗所寫的一本書,非常遺憾的是,《名醫(yī)錄》今天我們已經(jīng)看不到了,說:“始受術于同郡張伯祖,盡得其傳,時人言,識用精微,過其師”。說張仲景最初學醫(yī)是跟他的同鄉(xiāng)張伯祖學的,那么學的結果呢,就是把張伯祖的學術經(jīng)驗學術思想全面進行了繼承。所以當時的人說,他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水平都超過了他的老師,那么可以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而且從張伯祖和張仲景對中國醫(yī)學的貢獻來看,仲景的貢獻要遠遠超過他的老師。
這件事情,給我們兩點啟示:一點啟示是名師出高徒,這個宋•張杲《醫(yī)說》就寫過張伯祖,說張伯祖“南陽人也”,他是“獨好方術,診處精審”,無論是診斷還是處理都非常精當,都非常謹慎,“療皆十全”,治療就是十個病人來看病能治好十個,“為當時所重”,是當時的大家非常重視的,非常尊重的一位名醫(yī)!巴堉倬,異而師之,因有大譽”,那么他的同鄉(xiāng)張仲景非常尊重他,就跟他學習,所以張仲景也因此有了很大的聲譽,這就是名師出高徒。所以我們今天組織師帶徒,應該說這個教育方法是符合中醫(yī)學術繼承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這是一個啟示。
第二個啟示是,師帶徒也可以出名醫(yī)。仲景沒有進過什么大學,但是他是中醫(yī)臨床醫(yī)學的奠基人,(他的職務)在宋代國家校正醫(yī)書局所寫的《傷寒論》序里頭,引用了唐代甘伯宗的《名醫(yī)錄》的一段話,關于仲景的職務寫了這樣幾個字,說:“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這個“孝廉”不是一個職務,也不是一個職稱,他是指的在當時社會,對于基層的一些孝順父母,廉潔奉公的優(yōu)秀青年的一種榮譽稱號。那么以后政府在選拔官吏的時候,就從這些孝廉中的優(yōu)秀者來作為選拔官吏的一個基礎。
所以仲景做孝廉的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當然沒有史書記載了這個“官至長沙太守”,長沙這個地方,在漢代是一個軍事的、政治的、經(jīng)濟的交通重鎮(zhèn),那么長沙太守在史書上都是有記載的。你看我們查了史書,有記錄長沙太守有孫堅,就是孫策、孫權的父親,很有名的,其后有蘇代、有張羨、有張懌、有廖立、有韓玄,而韓玄就是那個黃忠的原來的那個上級領導。你看這些人都是非常有名的,因為這是一個重鎮(zhèn)的太守。
可是張仲景呢,他做太守的事情史書上沒有記載。
有一個電視劇就推測他,說在歷史上記載的這些太守中間有空上幾個月的,沒有人做太守,那張仲景就是在這段時間做太守的。這只不過是電視劇中的一個推測,沒有史書作為憑據(jù)。后代,特別是明代以后的地方志,也有張仲景作長沙太守的這種記載。
在明代的崇禎五年,也就是公元1632年,在南陽城東,農(nóng)民在挖井的過程中,挖出一個石碑來,這個石碑上寫著十一個字:“漢長沙太守醫(yī)圣張仲景墓”。那么這個石碑出土以后,這個石碑現(xiàn)在保存在南陽醫(yī)圣祠,專家們考證,它的石刻的風格、碑框的花紋,還有碑框的配畫,還有圖式都和晉末南北朝的石窟造像和當時的那些古墓的一些彩畫的風格都相類似,都相仿fo。
1981年在整修醫(yī)圣祠的過程中,人們把這個墓碑往下挖一挖,在這個墓碑的根基的基礎下面發(fā)現(xiàn)了一個碑座,碑座的側面刻著4個字,叫 “咸和五年”。咸和是晉成帝司馬衍的年號,咸和五年相當于公元330年。“咸和五年”這4個字是刻在碑座的一側的,字體也很不規(guī)范,歪歪扭扭的,看起來就像刻碑的這個刀工試他這個刀的時候,試他這個鐵筆的時候隨意刻上的。如果說這個碑體和碑座是同一年代的東西的話,那么,也就是說這個碑如果是立在公元330年的話,那離仲景去世也就是100年多一點,那這個墓碑對考證張仲景做長沙太守就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非常遺憾的是,這個碑座是漢白玉的,碑體卻是青石的,而碑座的這個字體呢和碑體的“漢長沙太守醫(yī)圣張仲景墓”這11個字的字體又完全不同,所以人們就覺得呢,這個碑座可能是比較早,而碑體呢可能就晚一些。當然從花紋來看,也像晉末南北朝時候的作品,所以說它對考證張仲景作為長沙太守有重要的價值。
可是后來我冷靜一想,在這個墓碑上,有兩個要素,一個是“長沙太守”,一個是“醫(yī)圣”,如果我們考證長沙太守得不出結論的話,那么我們就看一看醫(yī)學界是什么時候把張仲景稱作醫(yī)圣的。醫(yī)學界還沒有把張仲景稱作醫(yī)圣的話,這個墓碑是不會這樣刻的。首先我們想一想,在漢代當時沒有人把張仲景叫醫(yī)圣,如果把張仲景叫醫(yī)圣的話,那么《后漢書》《三國志》肯定會給張仲景作傳,但是這兩部史書都沒有給他作傳,所以當時沒有人把他叫做醫(yī)圣。
稍后王叔和在整理《傷寒雜病論》的過程中,他只提到了說“今收采仲景舊論,對病真方”,收集張仲景的過去的這些著作和對病的真方,在這里直接稱仲景,肯定沒有把他稱做醫(yī)圣。
那么再后來晉朝的皇甫謐在《針灸甲乙經(jīng)序》里頭,他有這樣一段話,說“伊尹以亞圣之才,撰用《神農(nóng)本草》,以為《湯液》,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shù)十卷,用之多驗”,這段話是什么意思呢?
說伊尹這個人,以他僅次于大圣人的才能,你看“亞圣之才”,僅次于大圣人的才能,“撰用《神農(nóng)本草》”就是參考了《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以為《湯液》”,寫成了《湯液經(jīng)》!爸倬罢摗保倬暗闹鳌皬V伊尹《湯液》”,就是補充、擴展了伊尹的《湯液經(jīng)》。“為數(shù)十卷,用之多驗”,在臨床上用起來多有效驗。
晉朝的皇甫謐把伊尹這樣一個古代著名的醫(yī)生才叫做“亞圣”,所以那個仲景呢,只不過在亞圣的基礎上,補充、擴展了《湯液經(jīng)》的一些內(nèi)容,繼承了《湯液經(jīng)》的內(nèi)容,然后寫了一部著作,而這部著作在臨床上應用的是很有效驗的?梢娫跁x朝的皇甫謐的時代,根本沒有把張仲景叫做醫(yī)圣,他才把伊尹叫做亞圣。
到了唐代,孫思邈寫《千金要方》說“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直接就稱“仲景要方”,直接就稱“仲景”,也沒有絲毫談到仲景是“圣”,是“亞圣”,和“圣”沒有貼邊。在《外臺秘要》里,也引用了什么張仲景方、仲景方,也是直接稱呼“仲景”。要是一個圣人的話,那么還直接稱名字嗎?所以在唐代也沒有人把他稱圣。
宋代國家校正醫(yī)書局,?笨逃 秱摗返臅r候,這是公元1065年,在《傷寒論序》里頭,它說“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農(nóng)之經(jīng)”,實際上這段話是根據(jù)晉朝皇甫謐的那個《針灸甲乙經(jīng)序》的那段話而來的,說張仲景他是根據(jù)伊尹的《湯液經(jīng)》的法則,而伊尹呢,是根據(jù)《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的內(nèi)容來寫的著作。那么底下他說“得不謂祖述大圣人之意乎”,說這難道不是繼承了大圣人的意思嗎?所以宋朝的林億、孫奇、高保衡,國家校正醫(yī)書局的這些官員,在《傷寒論》序里頭非常明確地說張仲景只不過是繼承了古代大圣人的意志,并沒有把張仲景本人稱為醫(yī)圣。
那么其后在公元1144年,成無己寫成了《注解傷寒論》,再后一些成無己寫成了《傷寒明理論》。在這兩部著作里,成無己仍然是遵循了宋代國家校正醫(yī)書局的這個口徑,說張仲景所做的工作是類似于圣人的工作,是繼承了圣人的工作,仍然沒有把他稱作“圣”。
在1182年,金人劉完素他所寫的《素問玄機原病式》這本書里頭,他明確提到了“仲景者,亞圣也”,這才和“圣”沾了邊,但是沒有直接稱“醫(yī)圣”,而是次于圣人,“亞圣”嘛,次于圣人。
再往后,到了1526年,李濂寫成了《醫(yī)史》,他說仲景被“論者推為醫(yī)中亞圣”,這已經(jīng)到了明代1526年,仍然沒有把仲景稱作“醫(yī)圣”,那么直接稱張仲景為“醫(yī)圣”的是公元1589年,方有執(zhí),研究傷寒的大家,錯簡派的創(chuàng)導人,寫成了《傷寒論條辨》。在《傷寒論條辨》這部著作里,方有執(zhí)說:“……稱仲景曰圣”,那么這以后,在醫(yī)家的著作中,把仲景稱為“圣”的才多了起來。
而張仲景的那個墓碑是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的呢,我們剛才說了是1632年被發(fā)現(xiàn)的,應當說,認真的說,什么時候醫(yī)學界才把張仲景稱為圣的,應當是1589年方有執(zhí)的《傷寒論條辨》開始才把仲景叫做圣。而這個墓碑是1632年發(fā)現(xiàn)的,是在方有執(zhí)的《傷寒論條辨》刊行以后所發(fā)現(xiàn)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仲景墓碑發(fā)現(xiàn)的這個過程也非常蹊蹺,在清朝的康熙年間徐中可寫過一本書,叫《金匱要略論注》,在《金匱要略論注》里有一篇文章叫“張仲景靈異記”,在“張仲景靈異記”這篇文章里頭,他寫了一段非常蹊蹺的故事,說明代有一個讀書人叫馮應鰲,馮應鰲得了
發(fā)熱惡寒的病,奄奄一息,眼看就要活不下去了,夜里做夢,夢見來了一個神人,穿著黃衣服,戴著金帽子,這個神人呢,就拿手摸了他的全身,然后頓時他感到全身骨節(jié)舒暢,然后馮應鰲在夢中就問:“你是什么人呢?”那個神人說:“我是南陽漢長沙太守張仲景”。你看他自己沒有說醫(yī)圣,說我今天治好了你的病,我也有比較尷尬的事情要請你幫忙,或者說我也有困難的事情要請你幫忙,在這個南陽城東四里的地方有一個祠,祠后面七十七步有我的墓,過幾年以后會有人在我的墓上打井,能夠制止這件事情的只有你,說你到時候到那里制止他們繼續(xù)在我的墓上打井,然后給我重新整修一下這個墓,馮應鰲一覺醒來,出了一身大汗,怕冷發(fā)燒就退了。
后來他一直記著張仲景在夢中的托付,幾年以后,實際上4年以后,他就來到了南陽城東,到那兒果然看見那個菜園子的農(nóng)民正在打井,而且正好挖出一個石碑,這個石碑就是“漢長沙太守醫(yī)圣張仲景墓”,所以我覺得,這個墓碑就是明代人給他建立的,只不過神乎其神的編了一個故事罷了。因為“醫(yī)圣”在晉、在唐、在宋都沒有人直接稱醫(yī)圣,只有到了明末了,1589年方有執(zhí)的《傷寒論條辨》才開始稱仲景曰醫(yī)圣。
而這個墓碑就直接說“漢長沙太守醫(yī)圣張仲景墓”的話,那應當是明朝末年的人給他立的?墒菫槭裁茨贡闹車膱D式呀,花紋呀,刻得象晉末南北朝的這個風格呢?現(xiàn)在的人給古人立墓碑的時候,或者是給他建紀念堂的時候,總要模仿這個人當時代的一些東西。
你象我們北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門前,有張仲景的塑像,張仲景塑像那周圍,有漢白玉的欄桿,漢白玉的欄桿上就有許多的畫,這個畫呢,就是選自于漢代古墓的一些圖式和一些畫。那過上幾千年以后,人們再到我們中醫(yī)學院的這個舊址上去考查的話,哎喲,一看,這有個張仲景的像,一看這個像的周圍的欄桿上刻的這些花紋都和漢代的哪個時候的古墓的花紋相仿fo,那你就能說明這個塑像是漢代人建的嗎?所以后人給前人、給古人造像也罷,立墓碑也罷,在墓碑的這個裝飾花紋上,模仿他當時代的一些東西,那是可以完全做得到的。
那個碑座上寫的“咸和五年”是怎么回事呢?那沒準是后人在立碑的時候,找到了古代的一個碑座,所以就把它代替來做碑座了。這個都是我的推測了。當然,我今天講這件事情,是說我們評價仲景對醫(yī)學的貢獻,并不在于他做過沒做過長沙太守,而在于他的醫(yī)學貢獻。不過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自從宋代國家校正醫(yī)書局在《傷寒論序》中引用了唐代甘伯宗的仲景“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的話之后,那么在醫(yī)學界就以“長沙”作為仲景著作,或者仲景其人的一種代稱。
你比方元代呂履有一本書,叫做《長沙用藥十釋》,那么《長沙用藥十釋》一提“長沙”,我們就知道是張仲景用藥,是呂履對張仲景用藥規(guī)律的一種解釋。清代的黃元御有一本書叫《長沙藥解》,那也是解釋張仲景用藥規(guī)律的一本書。
清代的陳修園有一本書,叫做《長沙方歌括》,你如果不知道張仲景做過長沙太守的這個說法的話,那么你就不知道書里頭的“長沙”是指的什么。你看這本《長沙方歌括》完全是《傷寒論》中的方歌的歌訣,那為什么把它叫做“長沙方歌括”呢?就因為歷史上有仲景做過長沙太守的說法。在這里就以“長沙”指代仲景的著作。
連日本人也有一本書叫《長沙證匯》,《長沙證匯》這本書是《傷寒論》中證候的歸類和分析。所以在中醫(yī)學界,許多著作里頭都以“長沙”作為仲景著作的指代,或者仲景其人的指代。我講這件事情,主要是想讓大家了解這個問題,關于張仲景的著作,主要是《傷寒雜病論》十六卷,這個名字根據(jù)《傷寒雜病論》的序言來說,也叫《傷寒卒病論》,是“雜病論”還是“卒病論”,到現(xiàn)在仍然爭論不休。這十六卷著作,由于在漢代它沒有刻版印行的技術,所以隨著戰(zhàn)亂,它很快就丟失了。
在它的流傳過程中,被不得已的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著作。那么是怎么沿革的?怎么分成兩部書的?我們下面會有專題討論。但是對《傷寒論》,對仲景的著作,歷史上的史書上,像《晉書》、《唐書》,它的記載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寫成是《張仲景要方》,“仲景要方”,這個重要的“要”,有的寫成《仲景藥方》,是中藥的“藥”,還有的寫成《張仲景傷寒論》,為什么書名不一樣呢?因為那個時候,沒有出版物,都是傳抄。所以既然是傳抄的話,你叫它什么名字都可以。不像我們今天,有出版物,這個署名就是固定的。哪個時候沒有出版物,都是抄本,所以寫什么書名都是可以的。
關于張仲景的學生,在地方志上也有不少記載。像杜度,是他的學生之一,人很聰明,而且在當時跟張仲景學習,在醫(yī)療技術上也很有聲望。還有個叫衛(wèi)汛的,張杲里面也有記載,他也是張仲景的學生,而且也有不少著作,只不過這些著作都失傳了。余嘉錫先生,他的考證,他在《四庫權術辨證》這部書里頭考證,他認為王叔和是張仲景的親受業(yè)的弟子。所以王叔和作為張仲景的一個弟子的話,他整理他老師的《傷寒雜病論》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能夠直接接受老師的著作。這是關于張仲景的學生。
張仲景作為一個中醫(yī)臨床的奠基人被我們后世所景仰,直到現(xiàn)在,我們南陽的醫(yī)圣祠,還連年整修。人們在紀念他,被我們今天的人稱為醫(yī)圣,被后世稱為醫(yī)圣,應當說是中醫(yī)學界的,是中醫(yī)學術發(fā)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奠基人。所以在二十世紀末,當大家討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和群體化的治療方案,哪一個更先進哪一個更優(yōu)化的時候,大家認為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是最先進的、最優(yōu)化的,而創(chuàng)立這種方案的人就是張仲景。好了,我們今天的這節(jié)課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
本帖最后由 雪山來客 于 2011/3/29 13:56 編輯 m.gydjdsj.org.cn/kuaiji/郝萬山《傷寒論》講座第一講摘要
(網(wǎng)易博客:http://baitouweng333333.blog.163 ... 323012008249048403/)
后世對《傷寒雜病論》的評價:在我們比較熟悉,并且在中醫(yī)里比較重要的古代醫(yī)典里,《內(nèi)經(jīng)》主要 闡述的是中醫(yī)的理,奠定了中醫(yī)核心理論的基礎,但是在方藥上還有欠缺(只有13方),而《本經(jīng)》雖 然在中藥的發(fā)展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又欠缺了對理法的記述,而《傷寒》理、法、方、藥俱備, 更加切合臨床應用,所以被譽為方書之祖。張仲景也就被稱為醫(yī)圣。
¬
第1講的主要內(nèi)容:
1、先介紹了本講義的形成原因(介紹了自己:“學習,研究,講授《傷寒論》有30多年的歷史”但也非常謙虛的說“每一節(jié)課也都留下了遺憾”“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匯報”;講義的目的:和同學之間進行心靈地交流。進行學術地溝通。)
2、接著介紹了一個會議:“群體化的治療方案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哪一個更先進,哪一個更優(yōu)化"。( 針對一個群體)用規(guī)范的統(tǒng)一的治療方案,這就叫群體化的治療方案。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就是針對每 一個病人(根據(jù)具體的情況,如:感受邪氣以后,他的具體反應狀況,他的身體素質(zhì),也包括他的心里素質(zhì),制定上一個非常符合這個病人具體情況的這樣的一個治療。而通過這次會議一致認為,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是最先進的治療方案。而創(chuàng)立個體化治療方案的醫(yī)家是中國的張仲景(從這里引入正題,開始對張仲景的介紹)。他的代表著作就是流傳到我們今天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
3、張仲景:
1、張機是他的名,仲景是他的字。
2、他的生活年代,在公元150年到219年。和曹操,劉備,華佗。都是同時代的人。(這里我們就要考慮,對于書,我們?nèi)パ芯克淖髡,有什么意義)所以我們了解他的生卒年代主要是了解他的生活的時代背景。
3、籍貫:現(xiàn)在的河南省(南陽地區(qū))鄧縣,(研究籍貫的意義)主要是為了讀他的書,(對其所處地域方言的特征的考證,主要是為了更好的理解《傷寒論》中的一些章節(jié))并舉例說明了《傷寒論》中的這個"熬"字,就是指的炒的意思。
4、介紹了張仲景的素質(zhì):問于何,說他是一個善于深思熟慮的,性格內(nèi)向的這樣的一個人,而不是那種大喊大叫的,喜歡張揚的人。所以如果你今后要做一個醫(yī)生的話,那你一定是一個高明的醫(yī)生。(引申到現(xiàn)在的中醫(yī)應有的一個素質(zhì))5講起師承:從師張伯祖,一點啟示是名師出高徒,第二個啟示是,師帶徒也可以出名醫(yī)。5,通過考證,說明了張仲景在中醫(yī)界的地位,是到了明末了才被稱為醫(yī)圣的。
4、知識點:
(1)作者:張機、字仲景。
(2)生活年代:約公元150--219年,為東漢末年,與華佗屬于同一時期,關于關于仲景生平史料記載不多,只能大體的從一下資料中了解:王叔和的《脈經(jīng)》和他整理的《傷寒論》。晉朝黃埔謐的《針灸甲乙經(jīng)序》。宋代《太平御覽》所引的"何颙別傳",一直到了宋代國家校正醫(yī)書局在?笨逃 秱摗返臅r候所寫的《傷寒論序》,還有明代的李濂的《醫(yī)史》中的《張仲景補傳》。還有明代的一些地方志。
(3)籍貫:東漢南陽郡涅陽人,現(xiàn)在的河南省(南陽地區(qū))鄧縣。
(4)生平:仲景年青時曾經(jīng)問何顒:"先生您看看,我張大了我將來適合做什么工作?"何顒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后將為良醫(yī)"!短接[•何顒別傳》(何顒也曾給曹操做過預測,果驗)。仲景的學醫(yī)經(jīng)歷,《漢書》無傳,《后漢書》也沒有他的傳記。
唐代甘伯宗《名醫(yī)錄》:"始受術于同郡張伯祖,盡得其傳,時人言,識用精微,過其師"。宋•張杲《醫(yī)說》:張伯祖"南陽人也""獨好方術,診處精審""療皆十全""為當時所重""同郡張仲景,異而師之,因有大譽"。關于仲景的職務說"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
一、而關于長沙太守,史料記錄的長沙太守有孫堅(就是孫策,孫權的父親)其后有蘇代,有張羨,有張懌。有廖立,有韓玄(記錄的長沙太守有孫堅,就是孫策,孫權的父親,很有名的。其后有蘇代,有張羨,有張懌。有廖立,有韓玄。并無仲景。
二、關于“醫(yī)圣”:《后漢書》《三國志》沒有給他作傳,王叔和在整理《傷寒雜病論》的過程中說"今收采仲景舊論,對病真方"。晉朝的黃浦謐,在《針灸甲乙經(jīng)序》里頭說"伊尹以亞圣之才,撰用《神農(nóng)本草》,以為《湯液》。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shù)十卷,用之多驗"。孫思邈《千金要方》:"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宋代國家校正醫(yī)術局,?笨逃 秱摗返臅r候(公元1065年)在《傷寒論序》里頭,它說"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農(nóng)之經(jīng)"。公元1144年。成無己寫成了《注解傷寒論》,再后一些,寫成《傷寒明理論》都沿用以前的說法,可見在這以前,還沒有把張仲景叫做醫(yī)圣。
1182年,金人劉完素著《素問玄機原病式》他明確提到了"仲景者,亞圣也",1526年,李濂《醫(yī)史》說仲景被"論者推為醫(yī)中亞圣"這時也還只是‘亞圣’。直到公元1589年,方有執(zhí)在《傷寒論條辨》中稱仲景為圣。自此以后,在醫(yī)家們的著作中,把仲景稱為圣的才多了起來。
-----------第二講摘要 《傷寒雜病論》成書背景和流傳
(網(wǎng)易博客:http://baitouweng333333.blog.163 ... 230120082524956369/)
2《傷寒雜病論》成書背景和流傳
一、成書背景:
1、社會背景:
東漢末年,是一個戰(zhàn)爭連年,天災不斷的社會。
(1)天災不斷,這就造成了大量的,長期的,傳染病的大面積流行,叫做“大災之后,必有大疫”。
(2)戰(zhàn)爭連年,三國紛爭,戰(zhàn)爭連年不斷,“大兵之后,必有大疫”
(《東漢會要》:“中原大地,白骨委積,人相食啖”,“不死于兵,即死于病”。
建安七子之一王璨-《七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啼聲,揮淚獨不還,未知身所往,何能兩相完”
《傷寒雜病論序》:“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敖ò布o年(公元196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傷寒病就是指外感病的總稱)十居其七!薄扒谇蠊庞,博采眾方”撰用了《素問》、《九卷》、《陰陽大論》、《胎臚藥錄》并自己平脈辨證,這樣才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
2、學術背景:
在漢代以前,醫(yī)學著作分了兩大門類。
一類是“醫(yī)經(jīng)”, 醫(yī)經(jīng)七家包括了《
黃帝內(nèi)經(jīng)》、《黃帝外經(jīng)》、《扁
鵲內(nèi)經(jīng)》、《扁鵲外經(jīng)》、《白氏內(nèi)經(jīng)》、《白氏外經(jīng)》、還有《(白氏)旁經(jīng)》。是基礎理論。
一類是“經(jīng)方”--(經(jīng)驗用方,沒有更多的理論指導),有11家。其中包括了伊尹的《湯液經(jīng)》。
張仲景熔“經(jīng)方”和“醫(yī)經(jīng)”兩家為一爐,創(chuàng)立了理法方藥相結合的辨證論治體系。為中醫(yī)臨床醫(yī)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有它的社會背景,是由于天災和戰(zhàn)爭導致了傳染病的大面積流行。這就為張仲景收集當時醫(yī)家,防止傳染病的經(jīng)驗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張仲景提供了,臨床實踐的客觀環(huán)境。在學術上,由于“醫(yī)經(jīng)”著作的大量問世,和“經(jīng)方”著作的大量流傳,那么就給張仲景把“醫(yī)經(jīng)”和“經(jīng)方”兩家結合起來,提供了學術背景,提供了學術條件。因此,才使張仲景能夠把握理法方藥,創(chuàng)立理法方藥相結合的辨證論治體系,成為中醫(yī)臨證醫(yī)學的奠基人。
二、流傳-就是關于《傷寒雜病論》的沿革和主要版本。
在公元200年前后,張仲景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十六卷。
(1)王叔和(西晉),收集了《傷寒雜病論》的殘卷的時候,只能重新編次(當時寫東西用竹本或者木本,所以這造成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它是一條一條的表述形式。),由于條目已經(jīng)混亂,他沒有能夠把十六卷全部整理出來。他只整理出十卷來。而且他所整理的十卷內(nèi)容大多數(shù)是以傷寒病的辨證論治為中心。所以叫《傷寒論》10卷22篇。
并且在王叔和的《脈經(jīng)》里把張仲景《傷寒論》的許多內(nèi)容都收集齊了,但沒有保留方藥。
(2)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收錄了《傷寒論》中的一些內(nèi)容。但是沒有收錄全。并說“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在《唐匯要•見八十二醫(yī)術》,記載了醫(yī)官考試制度,《傷寒論》占了很重要的比例。所以唐代《傷寒論》本子流傳得很多。其中日本的那個康制本《傷寒論》有65條的就是,所以在唐代的《傷寒論》流傳是非常廣的。在《千金翼方》里,收入了《傷寒論》的全部內(nèi)容。后來,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古文教研室的錢超塵老師,把《千金翼方》中的《傷寒論》的內(nèi)容一條一條的摘出來,單獨地印了一個小冊子,把它叫做《唐本傷寒論》。
(3)唐代、醫(yī)家王燾的《外臺秘要》-簡稱《外臺》。除了《傷寒論》的內(nèi)容,還有許多是《金匱要略》中的內(nèi)容。
(4)宋代校正醫(yī)書局,主要又林億、孫奇、高保衡這些官員。(公元1065年)校訂《傷寒論》10卷22篇。從此《傷寒論》才有了定本。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見不到了。我們在版本史上把它叫做宋版《傷寒論》,或者叫做治平本《傷寒論》。后來,一個翰林學士叫汪渚,他在國家圖書館收集、整理這些古書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金匱玉函要略方論三卷》。宋代國家校正醫(yī)書局,整理后把它叫作《金匱玉函要略方論》,簡稱叫《金匱要略》
(5)明代,趙開美在萬歷27年,也就是公元1599年,先刻印了成無己的《注解傷寒論》。然后又刻了宋英公的《傷寒類證》。又刻了《金匱要略》。又刻了宋版《傷寒論》-叫《翻刻宋版?zhèn)摗。這四部書合稱叫《仲景全書》。
(6)1982年,國務院成立了古籍整理領導小組,由方穎副總理作領導小組組長。要求整理《傷寒論》的任務就由劉度舟、任應秋主持,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六版教材,都是用的劉度舟老師主編的,叫《傷寒論校注》。
-----------繼續(xù)期待。
這么好的東西,這么多多人的無私奉獻,給我們這么好的學習范本。
收藏。
謝謝!
-----------
本帖最后由 雪山來客 于 2011/3/30 16:06 編輯 m.gydjdsj.org.cn/hushi/還有一個郝萬山老師的《傷寒論》70集視頻,是“別有病網(wǎng)站的”:
(http://www。byb。cn/doc_467.aspx)
郝萬山 , 男, 1944 年 11 生,教授,主任醫(yī)師,中醫(yī)臨床基礎專業(yè)博士生導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中醫(yī)臨床基礎系主任。中國老教授協(xié)會邊緣科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名中醫(yī)學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音樂治療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全國仲景學說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本視頻共70集,每集約1小時。是由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出版社出版,二十一世紀中醫(yī)藥網(wǎng)絡教育中心設計制作。節(jié)目錄制的時間大約是在2008年9月。本站轉載此節(jié)目,是供中醫(yī)愛好者學習之用。
下面的若干集,大家可以到本網(wǎng)站(bauerdick,bauerdick的個人空間),(http://www。med126。com/forum/home-space-uid-15906-do-blog-id-16524.html)
去拜讀,壇友已經(jīng)按次序轉到了他的博客,資源共享嘛!俺就不一一轉帖了,抱歉!
-----------下視頻看多好啊
-----------好東西,謝謝分享。努力學習中。
-----------一直覺得非常奇怪,為什么這樣一個由本論壇學友整理的學習《傷寒論》的資料,為何目前在本論壇沒有得到反映?直到今天才追蹤到了相關信息,請關注:
《郝萬山講傷寒論》
(http://www。med126。com/forum/foru ... fromuid-15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