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痢吸髓,瘧疫剝膚,投之廁中,民命頓蘇。匯攻方∶
大黃(二兩五錢) 滑石 牽牛(各一兩五錢) 白術(一兩) 羌活(五錢) 黃芩 白芷(各八錢)
氣滯者不通,中實者不利。不有以治之,則亢陽上騰,害目之前驅也。乃以白芷、羌活辛利諸節(jié)行其滯,黃芩、滑石寒勝諸熱去其實,大黃、牽牛苦瀉二便利其中,亦逆攻之法。蓋猛烈藥也,雖有白術和胃,中病而仍與服,恐大廈將傾,非一木所能支矣。一方用白牽牛末一兩,四制香附子五錢,甘草二錢,米糊丸,量病虛實,下以錢數(shù),一切積聚,得之隨去。且藥甚平易,而又不損元神,功在利中、承氣之上。一方制大黃、生白牽牛末各等分,薏苡仁粉、皂角濃煎汁調,蒸熟杵為丸,亦佳。
詩曰∶芩炫大黃芷發(fā)馨,牽牛南過滑家亭,笑羌活為杯中物,種術頻年兩鬢星。
陽邪內傳,表癥未除,里癥又急,此方主之。
表癥未除者,寒熱往來,脅痛口苦尚在也。故用柴胡、半夏、生姜、大棗以解之。里癥又急者,大便結而解難也。故用大黃、枳實、黃芩、芍藥以攻之。
詩曰∶大柴胡芩白芍藥,莊黃半夏小枳殼,表邪未罷里邪催,度量煎傾病合卻。
大黃 芒硝 甘草
肉輪腫痛,大便秘,譫語,脈長大有力,頭痛巨陽穴m.gydjdsj.org.cn/job/,及不惡寒,反惡熱,齒痛作渴,此正陽明邪實之癥。
始得應發(fā)汗,失治而傳至其經,則熱困數(shù)日矣,不下病必變。硝黃大寒可以蕩實,炙草甘平可以和中。湯重性行,則胃調而表氣承順,故曰調胃承氣。亦治陽癥中消,善食而溲?傊篃o太晚,晚則致得上癥。下無太早,早則多有結胸痞氣之患。
大黃 濃樸 枳實
目赤腫,胸脹滿,潮熱狂言而喘,此方主之。
陽邪在上則目腫胸滿,在中則脹,乘心則狂,溢于胃口則喘。胃實則潮熱。潮者,猶江海之潮,其來不失時也。枳、樸去上膈痞滿,大黃蕩胃中實熱,疾消熱退,則正氣得舒,陽邪自然承服,前癥雖逆亦順,故曰小承氣。
有中風邪氣作實,二便不通,機要加羌活,更等其分,名三化湯。蓋承氣能治實邪,加羌活,不忘乎風也。服后大小便微行,上中下無所阻塞,而復其傳化之職,故曰三化。凡久風變熱,病實形實者,皆為對癥。必曰中風多氣虛上逆,無用承氣之理,固矣哉。
前方加芒硝調胃承氣不與枳實者,以其不作燥滿,如用恐傷上膈氤氳之元氣也。小承氣不與芒硝者,以其實而未堅,如用恐傷下膈汗漫之真陰也。今三部痞、滿、燥、實、堅全見,非重大之劑,急下以承制其邪,則真陰盡為亢陽所劫,癥其危矣。然下多亡陰,故仲景曰∶欲行大承氣,先與小承氣。又曰∶陽明病應發(fā)汗,醫(yī)反下之,此為大逆。
不思補和救逆,漫謂傷寒失表,處散方與服,脈愈滑數(shù),至不可為乃已。深造之士,既常戒懼,于此尤宜加謹。
詩曰∶調胃承氣硝黃草;大黃枳樸承氣。欢较嗪厦蟪,不留甘草防中撓。
熱邪內蓄、而有伏飲,致頭痛項強者,此方主之。
病患內熱必渴,渴則必引飲,飲多氣弱不能施化。因而凝滯,發(fā)為頭痛項強,或干嘔、汗 出。不須攻表,但宜逐飲,飲盡則安。芫花之辛能散飲,大戟之苦能泄水,甘遂直達水飲所結之處,三物皆峻利,故用大棗以益土。此戎衣之后,而發(fā)鉅橋粟之意也。然非壯實人,未可輕與。
(酒水為丸。由少至多,快利則止)
甘遂 大戟 芫花(各兩半) 白牽牛(二兩) 大黃(一兩) 輕粉(一錢)
肢體麻痹,走注疼痛,或腫滿翻胃,此積痰郁熱,氣血壅塞,不得宣通。以平劑調理,則經年不效。故聚六物峻厲之品下之,此守真治火之長技也。然曰三花神 ,恐今人無古人之福,閩地m.gydjdsj.org.cn/sanji/河間之濃,雖有好漢,不敢拜傾一二,神將焉 。丹溪加黃柏名小胃丹,自注∶小者消也。只怕消得干凈。外如子和木香檳榔丸之類,名為化滯,實伸足也,伸則不可復屈,故未敢錄其方。
面目腫滿,徐徐身亦浮大,知病體兩實,此方主之。
通可以去塞,欲通之利,無過前方。辛可以行滯,欲行之速,更須加味。酒水下咽之后,水陸俱行,上下左右無所不至,故曰舟車。
詩曰∶芫花大戟偕甘遂,十棗煎投事乃濟;牽牛大黃輕粉增,三花神 名堪味;再入木香青陳皮,舟車競逐疾徐去。
天冬 麥冬 黃連 黃芩 木通 車前子 懷牛膝 紅花 蘇木 紫草 蒲黃 丹皮 槐花 生地黃 甘草梢
瘀血灌睛,此方主之。
血行于氣,無地不周。無形可見曰瘀;火邪上逆,明現(xiàn)于外而不散,曰灌睛。故以天冬、麥冬、黃連、黃芩、車前子、牛膝、木通、甘草清其毒,毒清則氣治;以紅花、蘇木、紫草、蒲黃、槐花、生地、丹皮逐其瘀,瘀逐則血舒,氣血周行,睛平如故。然虛人須量情增減,毋執(zhí)。
詩曰∶天麥門,蘇槐地,丹皮紫草紅花聚,牛車載通甘蒲州,恰好連芩開藥市。
鱉甲 生地 大黃 柴胡 常山 當歸 赤苓 干漆 石膏(各一兩) 白術 甘草 小麥(各五錢) 有汗加麻黃根一兩。
此治留而積,積而勞之方也。少男狎其女而莫能通,則有留精;室女親其男而不敢亂,則有留血;孀婦鰥夫有所遇,未免目成念動,止乎禮而情奪,則有留瘀。留之云者,蓋欲火方熾,精血已離其位,忍而轉逆,停于經脈關隘之區(qū)。氣至此阻而不行,則積陽為熱,令人蒸蒸骨熱。血至此行而濡滯,則積陰為疰,令人四肢攻疰,俗名相思病。鱉甲、干漆,破堅物也,所以能逐精血之留。柴胡、石膏,解肌劑也,所以能散幽結之積。且男女親狎,既分失魄,心神蕭索矣,赤苓導而常山開。鰥寡相思,經久成勞,清濁混凝矣,小麥升而大黃降。生地、當歸,生新血也。白術、甘草,致新氣也。麻黃根之加,乃以其形中閉,為止汗之神品耳。肌熱盜汗、目瞞脈實而澀,及男女交合精將泄而忽住,悒悒怏怏,蘊成精濁白帶,彌月經年,不痊不減,服此亦間有效。
詩曰∶常山鱉甲黑如漆,大地茯苓堅若石,白術甘草采歸來,柴麥煎投去勞積。
水蛭炒 虻蟲(炒各三十枚) 制大黃(二兩) 桃仁(去皮,炒一兩)
蓄血內實,熱上攻眼,急治其標,非此湯不能抵當。分而言之,經曰咸走血,腐勝焦,水蛭、虻蟲之咸腐,所以祛血瘀;滑去著,苦降火,桃仁、大黃之苦滑,所以利血熱。又抵者,至也;蓄血,死陰之屬。無情草木安能營運生氣,務必以靈動嗜血之蟲,飛者走陽經,潛者達陰絡,引領桃仁攻血瘀,大黃下血熱,誠至當不易之良也,故名。
地黃 大黃 當歸 紅花 麻仁 郁李仁 桃仁(各五錢) 荊芥穗 赤芍藥(各三錢)
腸結睛痛,此方主之。
腸結便黑而堅,蓋血燥也。今曰睛痛,則久燥變熱,風欲動矣。燥者潤之,歸、地、三仁潤物也。熱者寒之,大黃、紅花寒物也。少入荊、芍者,正防其風為厲耳。
詩曰∶虻蛭桃黃湯異樣,對癥理宜無抵當,通幽當歸熟地將,仍用桃仁制大黃,麻仁郁李荊穗芍,因性相從丸合作,制黃一味力相侔,利中還有白牽牛。
大黃(八兩) 芍藥(四兩) 大元地 甘草(各三兩) 黃芩 干漆 桃仁 杏仁(各二兩) 蠐螬 虻蟲 水蛭 蟲(各半斤)
五勞病極,內有干血,致肌膚甲錯,兩目黑暗,此方主之。
吳鶴皋曰∶濁陰不降,則清陽不升,天地之道也。小人不退,則君子不進,家國之道也。干血不去,則新血不生,人身之道也。干漆、桃仁、虻蟲、水蛭、蠐螬、 蟲,去血之品,君以大黃,是聽令于將軍矣。乃芩、芍、地黃,去車火而存杯水。杏仁、甘草,澤焦土而培枯木。仲景為醫(yī)方宗匠,良有特識。今世一遇勞傷羸瘦,用滋陰清熱不愈,則坐以待斃。嗚呼!術豈止于此耶。
詩曰∶腐草蠐螬水田蛭, 蟲虻蟲干地漆,大黃芩芍杏桃仁,法制蜜丸療瘵疾。
大黃(四兩) 黃芩(二兩) 礞石(硝煮,飛,一兩) 沉香(五錢)
實熱老痰,見諸怪癥,此方主之。
痰之實也由于氣,氣動則痰行,故用沉香、三子以降氣。痰之老也由于火,火盛則痰結,故用礞石、二黃以瀉火。
詩曰∶滾痰丸,大黃芩,金礞石,海南沉。
梔子仁 豆豉(倍用) 或加干姜少許。
表證未退,醫(yī)早下之,陽邪乘虛入里,固結不能散,煩熱懊 。更以陷胸湯繼投,愈虛其虛,病不起爾。梔、豉靖虛煩客熱,服而探吐。俾誤下表邪,一涌而出。去邪存正,此為上策。加姜者,既誤必損胃之意。若未經下,煩悶及多痰頭痛,以赤小豆、苦瓜蒂為散主之。蓋苦能涌泄,瓜蒂苦物也。燥可去濕,赤小豆燥物也。夫病未經下,元氣雖虛未損,頭痛挾痰,又似實癥,故用二物在上,吐而奪之,誠為快利。今人唯知汗下,而吐法全不能講究,何哉?丹溪曰∶吐中就有發(fā)散之義。戴人亦謂吐法兼汗。鏡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燒鹽調熱童便,本治霍亂攪腸,愚以治傷食瞼腫,痛連胸膈,三飲而三吐之,亦效。所謂死方活用,全者多矣。
(一方量用蓖麻子、生大黃、生豬膏搗,捏長條,導入肛門內,效尤捷)
蜜二合煎極稠,捏如指,蘸皂角末少許,乘熱納入谷道。病患以手緊抱,勿令出,頃當便;豬膽一枚,入醋些子,用竹管深深灌入廣腸,亦妙。
陽明癥自汗,小便利,大便秘者,蜜膽導之。此仲景原文。汪注∶胃實自汗,小便復利,此津液內竭,非熱結也。若與下藥,則液愈耗矣。宜用外導之法。按是方只大便不行,別無所苦,及虛羸人燥秘,久病患欲下不敢下,蜜能潤腸,角能通竅,膽寒清熱,醋酸致液,迎而奪之,于法允合。若云胃實,應有痞、滿、潮、渴等癥。
陽明自汗,決為內熱逼出,汗亡津液,小便安得反利。立言似此,作述均失之矣,大匠以為如何。
姜、蔥各半斤,煎湯一斛,如后法蒸之。
朔方嚴寒之地,汗不易得,及腠理閉密之人,得汗無多,皆可間行此法。蓋姜、蔥能通腠理,作湯以蒸之,則表易泄。譬諸克敵,乃外合之兵也。如汗出不止,速碾生龍骨、 牡蠣、雜蕎麥或糯米粉撲之。蓋四物粘膩而澀,可以固脫云。
取肥嫩黃牝牛精肉二十斤,長流水煮糜爛,新布濾去渣,將凈汁慢火熬略稠,如琥珀色為度。令病患先一日斷肉茹淡,勿飽晚膳,于明亮無風密室坐定,以湯飲一杯,少停又飲一杯。備穢桶瓦盆貯吐下之物,一瓷瓶盛所出之溺。病在上者,欲其吐多須急進。病在中下者,欲其下多須緩進。全在活法審量,視出物凈盡乃止。行后必渴,不得與茶水,即以所盛之溺呷之。倘倦怠覺肌,先與淡稀粥,次進菜羹,次雞、羊。將息一二月,自然精神煥發(fā),沉 悉去矣。
積聚 瘕,此法行之。
積以味言,膏粱致之也。聚以氣言,憂思致之也。積濃聚久,則阻礙氣血,乃無情而化有情,離形而自成形,為為瘕,棲于腸胃曲折之處。所謂鼓掌成聲,擊石出火,二物相合,象在其間。曾謂銖兩丸散可能破其藩籬。
肉液充滿融和,無處不到,到則必利。譬如雪消水來,浮沙沉木,順流而東。雖穢物或逐未盡,而欲復營窠臼,勢無及矣。丹溪曰∶黃牛,坤土地,以順為德,而法健為功者,牝之用也。又曰∶全在飲溺上妙,非惟止渴,兼滌余垢。深洞此法之奧,至云。其方得于西域異人,中年后行一二次,卻疾延年。說在那里去了。
(四物湯調服)
槐花 蒲黃 丹皮 丹參 紅花 蘇木 紫草(各一兩) 乳香 沒藥 血竭 朱砂 靈砂(各五錢)
瘀血赤脈貫睛,血障。肉包睛,此方主之。
血生于心,藏于肝,上騰于目系,故肉脹脈粗而色赤。痛則熱實,癢則風虛,脈弦而數(shù),則熱盛生風。倘多眵與氣輪紅紫,此心火乘金。兩瞼赤勝爛,奇癢,此風木侮土,法當一體。血分之藥,且散且逐,載鎮(zhèn)載和,自爾血勢少沮,而障脈潛銷;蚣拥独油庵危站镁忪谝,黑白分明,故曰分珠。
詩曰∶從來血脈貫睛珠,沒藥朱靈竭力除,紫草蒲槐花木乳,丹參皮用亦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