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中1/3較細弱,骨折多發(fā)生在這部位。脛骨中、下段交界外血運欠佳,術后容易發(fā)生延遲愈合或不愈合。脛骨位置表淺,多數(shù)骨折適于手法復位外固定治療;只有少數(shù)閉合復位失敗或不能復位的骨折,或復位后再移位的骨折(如就醫(yī)晚的骨折、螺旋骨折或長斜面骨折)及神經(jīng)、血管有損傷的骨折,才需要手術處理。
[術前準備]
同骨折切開復位術和內固定術。
[麻醉]
腰麻或局麻。
[手術步驟]
1.體位 仰臥位。
2.切口 用小腿前側切口。顯露時不要作皮下分離,注意保存軟組織與骨膜間的聯(lián)系,骨膜剝離也要愈少愈好,以保持小腿皮膚和骨折端的血液供應。醫(yī)學全.在線網(wǎng).站.提供
3.復位 先由助手將骨折兩端的肢體反向牽引,術者用骨膜剝離器撬開骨折端,并進行復位。復位時要注意對準骨的棱角,避免旋轉移位。
4.內固定 螺旋折及斜折應盡量采用1~2枚螺釘或加壓螺釘固定,這樣損傷小,愈合較快。對就醫(yī)晚及陳舊性脛骨橫斷骨折,可采用髓內針或加壓鋼板固定,手術步驟詳見內固定術。脛骨中、下段交界處的骨折,在切開復位內固定的同時,宜施行植骨,以促進愈合。
[術后處理]
術后即作長腿石膏托固定下肢于膝屈20°位。2周后拆線,改用管形石膏或小夾板固定,直至骨折愈合,固定期應進行適當?shù)墓δ苠憻挘盟鑳柔樆蚣訅轰摪鍍裙潭ㄕ。術后不用外固定,可早期進行功能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