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小蜂兒 |
漢語拼音 | can yong |
英文名 | Silkworm Faeces |
藥材基原 | 為蠶蛾科動物家蠶蛾的蛹。 |
動植物形態(tài) | 家蠶蛾,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鱗片。體長1.6-2.3cm。翅展3.9-4.3cm。體翅黃白色至灰白色。前翅外緣頂角后方向內(nèi)凹切,各橫線色稍暗,不甚明顯,端線與翅脈灰褐色,后翅較前翅色淡,邊緣有鱗毛稍長。雌蛾腹部肥碩,末端鈍圓;雄蛾腹部狹窄,末端稍尖。幼蟲即家蠶,體色灰白至白色,胸部第2、第3節(jié)稍見膨大,有皺紋。腹部第8節(jié)背面有一尾角。 |
資源分布 | 分布很廣。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我國大部地區(qū),均有飼養(yǎng)。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由繅絲后的蠶繭中取出,曬干或烘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蠶蛹長22-25mm,寬11-14mm,略呈紡錘形。表面棕黃色至棕褐色,有不規(guī)則皺紋。雄蛹略小于雌腎,色略深。氣微腥。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咸;性平 |
歸經(jīng) | 脾;胃經(jīng) |
功效 | 殺蟲療疳;生津止渴 |
功效分類 | 補益藥 |
主治 | 肺癆;小兒疳積;發(fā)熱;蛔蟲病;消渴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炒食或煎湯,酌量;研末,3-6g。 |
用藥禁忌 | 《隨息居飲食譜》:“患腳氣者忌之。獺犬咬者,終身勿犯,誤食必難免也。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小兒疳積:蠶蛹炒熟,調(diào)蜜吃。(《泉州本草》)②治勞瘵骨瘦如柴:蠶蛹不拘多少,炒熟吃。(《泉州本草》)③治消渴熱,或心神煩亂:蠶蛹一兩。以無灰酒一中盞,水一大盞,同煮取一中盞,澄清,去蠶蛹服之。(《圣惠方》)④治蛔蟲:蠶蛹二合。爛研,生布絞取汁,空心頓飲之。或蠶蛹暴干,搗羅為末,和粥飲服之。(《圣濟總錄》蠶蛹汁方) |
臨床運用 | 治療高膽甾醇血癥。用家蠶蛹油的提純品制成丸劑(每丸含亞油酸亞麻酸150mg,維生素E0.5mg)內(nèi)服,每日3次,每次6丸,4周為一療程。觀察高膽甾醇血癥(>230mg%)患者31例,治前血清膽甾醇平均274.35土63.11mg%(231-450mg%);經(jīng)4-12周治療后,血清膽甾醇平均下降50.23mg%,其中血清膽甾醇下降至230mg%以下者27例。據(jù)觀察,至服藥第4周約半數(shù)左右患者出現(xiàn)血清膽甾醇下降,延長療程至8-10周,似有提高療效趨勢。服藥期間, l例冠心病合并不明原因顯微鏡下血尿患者發(fā)現(xiàn)有尿量增多現(xiàn)象,余未發(fā)現(xiàn)重要不良反應(yīng)。從31例β-脂蛋白檢查和10例中性脂肪檢查的結(jié)果,未看出治療前后的差異。6例脂肪肝和3例糖尿病并發(fā)高膽甾醇血癥患者,服藥后血清膽甾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原5例谷丙轉(zhuǎn)氨酶不正常(>100單位)者,服藥后3例轉(zhuǎn)為正常 。提示本品對脂肪肝和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降低血清膽甾醇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
各家論述 | 1.《日華子本草》:治風(fēng)及勞瘦。又研敷蠶瘑惡瘡等。 2.《綱目》:為末飲服,治小兒疳瘦,長肌,退熱,除蛔蟲;煎汁飲,止消渴。 3.《醫(yī)林纂要》:和脾胃,去風(fēng)濕,長陽氣。 |
考證 | 出自《日華子本草》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Pupa Bombyc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Bombyx mori L. |
科屬分類 | 蠶蛾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