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獨茅根、茅爪子、婆羅門參、獨腳仙茅、蟋龍草、風苔草、冷飯草、小地棕根、地棕根、黃茅參、獨腳黃茅、獨足綠茅根、獨腳絲茅、天棕、山棕、土白芍、平肝薯、盤棕、山蘭花、仙茅參、千年棕、山棕皮、尖刀草 |
漢語拼音 | xian mao |
英文名 | Common Curculigo Rhizome, Rhizome of Common Curculigo |
藥材基原 | 為仙茅科植物仙茅的根莖。 |
動植物形態(tài) | 仙茅,多年生草本。根莖近圓柱狀直生,直徑約1cm,長可達30cm,外皮褐色;須根常叢生,內(nèi)質(zhì),具環(huán)狀橫紋,長可達6cm;地上莖不明顯。葉基生;葉片線形,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10-45cm,寬5-25mm,先端長漸尖,基部下延成柄,葉脈明顯,兩面散生疏柔毛或無毛。花莖甚短,長67-cm,大部分隱藏于鞘狀葉柄基部之內(nèi),亦被毛;苞片披針形,長2.5-5cm,膜質(zhì),具緣毛;總狀花序多少呈傘房狀,通常具4-6朵花;花黃色,直徑約1cm,下部花筒線形,上部6裂,裂片披針形,長8-12mm,寬2.5-3mm,外輪的背面有時散生長柔毛;雄蕊6,長約為花被裂片的1/2,花絲長1.5-2.5mm,花藥長2-4mm;柱頭3裂,分裂部分較花柱為長,子房狹長,先端具長喙,連喙長達7.5mm,被疏毛。漿果近紡錘狀,長1.2-1.5cm,寬約6mm,先端有長喙。種子亮黑色,表面具縱凸紋,有喙;ü4-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林下草地或荒坡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氣候。稍耐干旱和蔭蔽。宜選低山坡或平地,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栽培。不宜在低洼地栽種。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和根莖繁殖。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9-10月,選當年已開花的母株,刨開四周泥土,從葉鞘內(nèi)采下果實,搓出種子,洗凈后,混在稍濕潤的細沙里貯藏備用。3-4月育苗,在苗床上按行距30cm開溝條播,用細土覆蓋,厚約1cm。每1hm2用種量30kg。幼苗出土后,及時除草、排水,定期追肥。培育2年后,在春季未出苗前按行株距25cm×20cm開穴栽種,每穴栽苗3-4株。根莖繁殖:把根莖切成2cm長的小段,在苗床栽插時不宜倒植。培育1-2年即可移栽。 田間管理 出苗后及時追施淡人畜糞水或少量氮肥,以后中耕除草3-4次。越冬前中耕除草后,追肥1次。第2年春、夏季需中耕除草及追肥。 |
采收和儲藏 | 仙茅移栽后生長2年,在10月倒苗后至春季末發(fā)芽前采挖。把根莖全部挖起,抖凈泥土,除盡殘葉及須根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根莖圓柱形,略彎曲,長3-10cm,直徑4-8m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造,有縱溝及橫皺紋與細孔狀的粗根痕。質(zhì)硬脆,易折斷,斷面稍平坦,略呈角質(zhì)狀,淡褐色或棕褐色,近中心處色較深,并有一深色環(huán)。氣微香,味微苦、辛。以條粗壯、表面色黑褐者為佳。 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外方為4-7列木栓細胞。皮層寬廣,有少數(shù)根跡維管束;內(nèi)皮層明顯。中柱維管束散列,近內(nèi)皮層處排列較密;維管束周木型或外韌型。基本組織中散有粘液細胞,類圓形,直徑60-200μm,內(nèi)含草酸鈣針晶束,長約50-180μm。薄壁細胞內(nèi)充滿淀粉粒。 |
中藥化學成分 | 根莖含仙茅甙(curculigoside)A、B,地衣二醇葡萄糖甙(orcinol glucoside),地衣二醇-3-木糖葡萄糖甙(corchiosideA),仙茅皂甙(curculigosaponin)A、B、C、D、E、F、K、L、M,仙茅素(curculigine)A、B、C,仙茅皂甙元(curculigenin)A、B、C,仙茅萜醇(curculigol),絲蘭甙元(yuccagenin),5,7-二甲氧基楊梅樹皮素-3-O-α-L-吡喃木糖基(4→1)-O-β-D-吡喃葡萄糖甙(5,7-dimethoxymyricetin-3-O-α-L-xylopyranosyl(4→1)-O-β-D-glucopyranoside)。還含含氮化合物:石蒜堿(lycorine),N-乙;-N-羥基-2-氨基甲酸甲酯(N-acetyl-N-hydroxy-2-carbamic acid methylester),3-乙酰基-5-甲酯基2H-3,4,5,6-四氫-1-氧雜-2,3,5,6-四嗪(3-acetyl-5-carbomethoxy-2H--3,4,5,6-tetrahydro-1-oxa-2,3,5,6-tetrazine),N,N,N',N'-四甲基琥珀酰胺(N,N,N',N'-tetramethylsuccinamide)。又含環(huán)木菠蘿烯醇(cycloarte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三十一烷醇(hentriacontanol),以及多種長鏈脂肪族化合物:3-甲氧基-5-乙;-31-三十三碳烯(3-methoxy-5-acetyl-31-tritriacontene),21-羥基四十烷-20-酮(21-hydroxytetracontan-20-one),4-甲基十七烷酸(4-methylheptadecanoic acid),27-羥基-三十烷-6-酮(27-hydroxytriacontan-6-one),23-羥基三十烷-6-酮(23-hydroxytriacontan-6-one),4-乙;-2-甲氧基-5-甲基三十烷(4-acetyl-2-methoxy-5-methyltriacontane),25-羥基-33-甲基三十五烷-6-酮(25-hydroxy-33-methylpentatriacontan-6-one)。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理化鑒別 (1)取粉末1g,加水10ml,浸泡過夜,于60℃水浴溫浸20min,濾過。濾液蒸干,加乙醇2ml溶解殘渣,濾過,濾液中加等體積10%α-萘酚乙醇溶液,搖勻,沿等壁滴加濃硫酸,兩液界面處產(chǎn)生紫紅色環(huán)。(檢查糖類) (2)取粉末5g,加氯仿10ml,室溫浸泡24h,濾過。濾液濃縮至3ml,取濃縮液1滴,滴在濾紙上,干后在熒光燈下顯淡藍色熒光。將剩余濃縮液蒸干,加乙醇2ml溶解,取上清液于試管中,加入等體積3%碳酸鈉水溶液,于水浴上煮沸3-5min,放冷,加入重氮化試劑0.5ml,顯紅色。(檢查內(nèi)酯和香豆素) (3)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中加熱回流提取30min,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為供試液。另取仙茅甙對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甲酸(10:1:0.1)展開,取出,晾干,噴以2%鐵氰化鉀-2%三氯化鐵溶液(1:1),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斑點。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1.酒仙茅:取凈仙茅用黃酒拌勻,潤透后,置鍋內(nèi)微炒至干,取出,晾干。(每仙茅100斤,用黃酒10-20斤) 2.《雷公炮炙論》:凡采得(仙茅)后,用清水洗令凈,刮上皮,于槐砧上用銅刀切豆許大,卻用生稀布袋盛,于烏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濕拌了蒸,從巳至亥,取出暴干。 3.《海藥本草》:仙茅,用時竹刀切,糯米泔浸。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對免疫功能作用: 1.1.對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影響:給小鼠灌服仙茅70%醇浸劑10,20g/kg,每天1次,連續(xù)7天,于給藥后第5天分別腹腔注射0.4%肝糖原2ml,而于末次給藥后l小時,腹腔注射2%雞紅血球懸液1ml,2小時后處死小鼠。按文獻(張?zhí)N芬等,北京醫(yī)學院學報1979)法測定吞噬功能。結(jié)果表明仙茅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百分數(shù)與吞噬指數(shù),均比對照組明顯增加。 1.2.對正常及免疫功能抑制小鼠T淋巴細胞百分率的影響:采用酯酶法(南京鐵道醫(yī)學院組胚教研室中華醫(yī)學雜志1980)測定小鼠T淋巴細胞百分率。結(jié)果證明,仙茅不能提高正常小鼠T淋巴細胞百分率,但對環(huán)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受抑制小鼠的T淋巴細胞的降低有明顯的作用。 1.3.仙茅水提物有促進抗體生成并延長其功效,仙茅甙促進巨噬細胞增生并提高其吞噬功能,可認為有增強免疫功能。 2.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 2.1.對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的影響:給小鼠腹腔注射仙茅醇浸劑10g/kg后30分鐘,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鈉40mg/kg,記錄小鼠睡眠時間,結(jié)果給藥組與對照組(生理鹽水)小鼠的平均睡眠時間分別為304.9±24.2與63.4±11.6(分鐘)。證明仙茅有明顯延長睡眠時間作用(P<0.001)。 2.2.對印防己毒素致驚厥作用的影響:給小鼠腹腔注射仙茅后30分鐘,再腹腔注射印防己毒素200mg/kg,記錄小鼠出現(xiàn)陣攣性驚厥的潛伏時間。結(jié)果表明,仙茅組和對照組出現(xiàn)驚厥的潛伏時間分別為24.38±3.78與7.57±0.63分鐘,兩組間差異非常顯著(P<0.001)。說明仙茅對印防己毒素所致小鼠驚厥,能明顯推遲其出現(xiàn)驚厥的潛伏期。 2.3.仙茅所含的石堿,給予大鼠腹腔注射5mg/kg,可顯著延長其條件反射的潛伏期,使陽性條件反射部分消失而后恢復,給小鼠注射2mg/kg,有顯著的鎮(zhèn)靜作用,劑量為12mg/kg可延長戊巴比妥的催眠時間,并有顯著的鎮(zhèn)痛和解熱作用。 3.對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的作用: 3.1.對正常大白鼠垂體-卵巢內(nèi)分泌功能的影響:用正常雌性大白鼠35只,體重150-200g,隨機分為8組:仙茅組、菟絲子組、巴戟天組、熟地組、肉蓯蓉組、淫羊藿組、枸杞子組和對照組。藥物組(煎液)以灌胃給藥,按1ml/100g體重,每日2次,連服5天。對照組灌胃同量生理鹽水。第6天處理動物,在戊巴比妥鈉麻醉下,由腹主動脈取血1ml,分離血漿,留作血漿黃體生成素(LH)測定。摘出垂體前葉、子宮和卵巢并稱重,將卵巢立即投入冰凍之Tris-Hcl緩沖液中留作測定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黃體生成素受體。結(jié)果表明,仙茅等助陽補腎中藥能使大白鼠垂體前葉重量、卵巢重量、子宮重量比對照組明顯增重(P<0.01);但血漿中黃體生成素水平未見改變;卵巢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黃體生成素受體特異結(jié)合力服藥組比對照組也明顯提高(P<0.01)。 3.2.對去卵巢大白鼠垂體對促黃體釋放激素反應性的影響:實驗設(shè)計參照Johnson JH和Davis CL(1981)的方法。取35只成年健康雌性大白鼠,體重150-200g,在乙醚麻醉下切除雙側(cè)卵巢。1周后,隨機分為8組,7組為相應各服藥組,1組為對照組。每日灌胃給藥2次,按1ml/100g體重,連服5天;對照組服同量生理鹽水。第6天上午8點,用戊巴比妥鈉皮下注射麻醉(50mg/kg),30分鐘后,由腹腔靜脈抽血0.4ml(肝素抗凝),然后由隱靜脈注射D-丙-促黃體釋放激素(100ng/100g體重)。在注射促黃體釋放激素后30分鐘和90分鐘,由腹腔靜脈各取血0.4ml。離心分離3次,所取血樣之血漿留作黃體生成素測定,以判定垂體對注射促黃體釋放激素后黃體生成素分泌反應。結(jié)果表明,各組動物在戊巴比妥鈉麻醉下,血漿黃體生成素水平很低。注射了D-丙-促黃體釋放激素后,對照組動物在30分鐘時血漿黃體生成素水平增加到22.25ng/ml,90分鐘時為18.50ng/ml。而服仙茅等助陽補腎中藥的大白鼠,垂體對注射促黃體釋放激素后黃體生成素分泌反應明顯增加,注射后90分鐘時血漿黃體生成素水平仙茅組為55.90ng/ml,比對照組明顯增高(P<0.01)。 4.雄性激素樣作用:取體重為60-90g的雄性大鼠16只,切除兩側(cè)睪丸,手術(shù)后第7天,分為2組,分別灌胃仙茅70%醇浸劑10g/kg與生理鹽水,每天1次,連續(xù)21天。于末次給藥后的次日,處死動物,剖出精囊腺稱重。結(jié)果仙茅組與對照組大鼠的精囊腺重分別為0.116±0.009與0.0679±0.003mg/g體重,有顯著差異(P<0.01)。說明仙茅有雄性激素樣作用。 5.適應原樣作用: 5.1.耐缺氧作用:給小鼠灌胃仙茅70%醇浸劑20和40g/kg,1小時后,將小鼠置于250ml帶塞廣口瓶中,密封瓶口,記錄各組小鼠的存活時間。結(jié)果仙茅醇浸劑20g/kg、40g/kg組與對照組小鼠的存活時間分別為28.8±1.14、33.6±1.19和26.8±0.77(分鐘,X±SE)。仙茅40g/kg有明顯的抗缺氧作用(P<0.001)。 5.2.抗高溫作用:給小鼠腹腔注射仙茅70%醇浸劑10g/kg,30分鐘后,將其置于45±1℃的恒溫箱內(nèi),以藥物組與對照組小鼠的總數(shù)死亡一半為界,記錄各組小鼠死亡率。結(jié)果仙茅組的20只小鼠中死亡5只(死亡率力25%),而對照組20只小鼠中,死亡14只(死亡率為70%),兩組間差別顯著(P<0.05)。說明仙茅有抗高溫作用。 6.抗炎作用:給小鼠腹腔注射仙茅70%醇浸劑10g/kg,可的松50mg/kg及生理鹽水,給藥后30分鐘以巴豆油致炎。結(jié)果仙茅組、可的松組與對照組小鼠耳片腫脹度分別為9.25±1.23mg、4.1±1.35mg與14±1.04mg。表明仙茅對小鼠實驗性炎癥有明顯的抑制作用(P<0.05)。 7.對紅細胞膜Na(+)、K(+)-ATP酶活性的作用:給小鼠灌胃12%的仙茅等補益中藥的水煎液6g/kg,每天1次,連續(xù)10天。對照組給予等容積的水。測定酶活性。結(jié)果表明仙茅等補益藥均可升高Na(+)、K(+)-ATP酶的活性。 8.抗菌作用:100%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史氏、福氏、宋氏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 9.抗腫瘤作用:仙茅的丙酮提取物對艾氏腹水癌實體型瘤有抑制作用。石蒜堿能抑制小鼠腹水癌細胞的無氧酵解,但不影響其氣化有呼吸,由于癌細胞一般以無氧醇解為能量的主要來源,可認為仙茅對癌細胞的糖代謝有一定干擾功效。 10.其他作用:仙茅水提取液可擴張冠脈,強心。給緩性心律失常家兔靜脈注射6g/kg,可顯著增加心率,使突變細胞數(shù)顯著下降,使嘌呤系統(tǒng)轉(zhuǎn)化酶活性抑制約20%,使膽囊收縮素抑制約80%,使甲狀腺機能減退,病人血清的環(huán)-磷酸腺苷水平降低者回升,環(huán)-磷酸鳥苷水平升高者回降,環(huán)-磷酸腺苷/環(huán)-磷酸鳥苷比值趨于正常。給大鼠腹腔注射石蒜堿6mg/kg,可增加尿酸排泄,對小鼠腎臟琥珀酸脫氫酶有顯著抑制作用,輕度降壓,抗實驗性關(guān)節(jié)炎。 |
藥理學 | 給小鼠1次灌胃最大容量的仙茅醇浸劑150g生藥/kg,7天內(nèi)無一死亡,說明仙茅的毒性很低。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配仙靈脾:補腎壯陽;配金櫻子:壯陽益腎固精之效;配杜仲:補腎陽;配細辛:溫腎逐寒、祛風止痛。 |
藥性 | 辛;溫;有毒 |
歸經(jīng) | 腎;肝經(jīng) |
功效 | 溫腎陽壯;祛除寒濕 |
功效分類 | 補益藥 |
主治 | 陽萎精冷;小便失禁;脘腹冷痛;腰膝酸痛;筋骨軟弱;下肢拘攣;更年期綜合征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1.凡陰虛火旺者忌服。 2.《雷公炮炙論》:勿犯鐵,斑人須鬢。 3.《本草經(jīng)疏》:凡一概陰虛發(fā)熱、咳嗽、吐血、衄血、齒血、溺血、血淋,遺精白濁,夢交,腎虛腰痛,腳膝無力,虛火上炎,口干咽痛,失志陽痿,水涸精竭,不能孕育,老人孤陽無陰,遺溺失精,血虛不能養(yǎng)筋,以致偏枯痿痹,胃家邪熱不能殺谷,胃家虛火嘈雜易饑,三消五疸,陰虛內(nèi)熱外寒,陽厥火極似水等證,法并禁用。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植物名實圖考》:仙茅,今大庚嶺產(chǎn)甚伙,土人以為茶飲,蓋嶺北泉澗陰寒,借此辛烈以為溫燥。服食者少,或有中其毒者。川中產(chǎn)亦多。 |
選方 | 仙茅丸《圣濟總錄》、神秘散《三因方》、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綱目》:仙茅,性熱。補三焦、命門之藥也。惟陽弱精寒,稟賦素怯者宜之。若體壯相火熾盛者,服之反能動火。 2.《本草新編》:中仙茅毒者,含大黃一片即解,不須多用大黃也。此種藥近人最喜用之,以《本草》載其能助陽也,然而全然不能興陽。蓋仙茅氣溫,而又入腎,且能除陰寒之氣,以止老人之失溺,茍非助陽,烏能如此。而予獨謂全不興陽者,以仙茅之性,與附子、肉桂迥異,仙茅雖溫,而無發(fā)揚之氣,長于閉精,而短于動火,閉精則精不易泄,止溺則氣不外走,無子者自然有子。予辨明其故,使世之欲閉其精者,用之固守其精,而元陽衰憊痿弱而不舉者,不可惑于助陽之說,錯用仙茅,歸咎于藥之不靈也。 3.《本草求真》:仙茅,據(jù)書皆載功專補火,助陽暖精,凡下元虛弱,陽衰精冷,失溺無子,并腹冷不食,冷痹不行,靡不服之有效,以其精為火宅,火衰則精與血皆衰,而精自爾厥逆不溫,溺亦自爾失候不禁矣。此與附、桂、硫黃、胡巴、破故紙、淫羊藿、蛇床子、遠志同為一例,但附子則能以除火衰寒厥,肉桂則能以通血分寒滯,胡巴則能以除火衰寒疝,淫羊藿則能以除火衰風冷,蛇床子則能以祛火衰寒濕,硫黃則能以除火衰寒結(jié),破故紙則能以理火衰腎瀉,遠志則能以除火衰怔忡,惟雖其所補則同,而效各有攸建,未可云其補火而不分其主治于其中也。故凡火衰病見,用之不離附、桂,余則視癥酌增,然亦須視稟賦素怯則宜,若相火熾盛,服之反能動火,為害叵測。 4.《本草正義》:仙茅是補陽溫腎之專藥,亦兼能祛除寒痹,與巴載天、仙靈脾相類,而猛烈又過之,惟稟性陰寒者,可以為回陽之用,而必不可以為補益之品!堕_寶》又稱其主丈夫虛勞,則古人之所謂虛勞,本屬虛寒之病,《金匱》用建中等方,而《千金》、《外臺》皆用溫藥,其旨可見,正與今人陰虛火動之虛勞病相反。而又謂其助筋骨,長精神云云,李珣又稱其明耳目,填骨髓,皆因其助陽而故甚言之,不可為訓也。 5.《海藥本草》:主風,補暖腰腳,清安五臟,強筋骨,消食。宣而復補,主丈夫七傷,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陽。 6.《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氣,補五勞七傷,開胃下氣。 7.《開寶本草》:主心腹冷氣不能食,腰腳風冷攣痹不能行,丈夫虛勞,老人失溺。 8.《滇南本草》:治婦人紅崩下血,攻癰疽,排膿。 9.《生草藥性備要》:補腎,止痛,治白濁,理痰火,煲肉食。十蒸九曬,用沙糖藏好,早晨茶送,能壯精神,烏須發(fā)。 10.《王楸藥解》:治皮膚風癲。 |
考證 | 出自1.《海藥本草》。 2.《本草圖經(jīng)》:仙茅,今蜀川、江湖、兩浙諸州亦有之。葉青如茅而軟,復稍闊,面有縱理,又似棕櫚,至冬盡枯,春初乃生,三月有花,如梔子黃,不結(jié)實,其根獨莖而直,傍有短細根相附,肉黃白,外皮稍粗,褐色,二月、八月采根暴干用。衡山出著,花碧,五月結(jié)黑子。謹按:《續(xù)傳信方》敘仙茅云,主五勞七傷,明目,益筋力,宣而復補。八、九月時采得,竹刀子刮去黑皮,切如豆粒,米泔浸兩宿,陰干,搗篩,熟蜜丸如梧子。每旦空肚酒飲,任使下二十丸,禁食牛乳及黑牛肉,大減藥力也。 |
藥物應用鑒別 | 巴戟天、淫羊藿、仙茅三藥皆有補命火、助胃陽,強筋骨,祛風濕功效。但巴戟于味辛甘性溫,質(zhì)較柔潤,溫而不燥,補而不滯;尚有益精作用,具有補腎陽,祛風濕之功效。其強筋骨功效尤佳。淫羊藿味辛甘性溫,其溫燥之性較強,其補命火,溫散風濕而通痹作用較為突出。而仙茅辛熱性猛,入腎經(jīng),為溫補腎陽之峻劑,其補命火,壯腎陽,暖腰膝,除寒流濕功效較為突出,但為辛熱有毒之品,只宜暫用,不可久服。 |
藥典收錄 | 是 |
藥材拉丁名 | Rhizoma Curculigin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C.orchioides Gaertn.var.ninor Benth.] |
科屬分類 | 石蒜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