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藉姑、槎牙、茨菰、白地栗 |
漢語拼音 | ci gu |
英文名 | Rhizome of Oldworld Arrowhead |
藥材基原 | 為澤瀉科植物慈姑的球莖。 |
動植物形態(tài) | 1.慈姑,多年生直立水生草本。有纖匐枝,枝端膨大成球莖。葉具長柄,長20-40cm;葉形變化極大,通常為戟形,寬大,連基部裂片長5-40cm,寬0.4-13cm,先端圓鈍,基部裂片短,與葉片等長或較長,多少向兩側(cè)開展;ㄝ阃瑘A錐花序長20-60cm;花3-5朵為1輪,單性,下部3-4輪為雌花,具短梗,上部多輪為雄花,具細長花梗;苞片披針形;外輪花被片3,萼片狀,卵形,先端鈍;內(nèi)輪花被片3,花瓣狀,白色,基部常有紫斑;雄蕊多枚;心皮多數(shù),密集成球形。瘦果斜倒卵形,直徑4-5mm,背腹兩面有翅;種子褐色,具小凸起;ㄆ8-10月。 2.野慈姑,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莖橫生,末端膨大或否。葉柄基部漸寬,鞘狀,邊緣膜質(zhì);挺水葉箭形,葉片長短、寬窄變異很大,通常頂裂片短于側(cè)裂片,比值為1:1.2-1:1.5,有時側(cè)裂片更長,頂裂片與側(cè)裂片之間縊縮,或否;ㄝ阒绷,挺水,高(15-)20-70cm;ㄐ蚩偁罨驁A錐狀,長5-20cm,分枝1-2枚,具花多輪,每輪2-3花,苞片3枚;花單性;花被片反折,外輪花被片橢圓形或廣卵形,內(nèi)輪花被片白色或淡黃色;雌花1-3輪,心皮多數(shù),兩側(cè)壓扁;雄花多輪,雄蕊多數(shù),花絲長短不一,通常外輪短,向里漸長。瘦果倒卵形,具翅,背翅多少不整齊。種子褐色。花、果期5-10月。 |
資源分布 | 1.分布于南方各地。 2.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南及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1.生于沼澤、水塘,常栽培于水田。 2.生于湖泊、池塘、沼澤、水田等水域。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而日照多的氣候,抗風,耐寒力極弱,因?qū)儆谒魑铮谏L期間,水可不可缺乏。喜有機質(zhì)豐富的粘質(zhì)壤土,栽培在稍粘質(zhì)的肥沃地。忌連作。 栽培技術(shù) 用球莖繁殖。收獲時宜選取個頭中等而充實的球莖作種,經(jīng)過沙土貯藏至翌春栽植期。寒地秋季早冷地區(qū),宜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栽植;暖地秋季溫暖地區(qū),栽植期可延遲至初夏5月下旬至6下旬。密植的行株距60cm×21cm,除單植外,也可與水稻間作。 田間管理 栽植后至苗高15-21cm時,時行中耕除草,直至8月下旬,再中耕除草2-3次。在生長期間,宜常維持的淺水,不可干涸。至霜后葉枯,才可排出田水。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初霜后,莖葉黃枯,球莖充分成熟,自此至翌春發(fā)芽前,可隨時采收。采收后,洗凈,鮮用或曬干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鮮品呈長卵圓形或橢圓形,長2.2-4.5cm,直徑1.8-3.2cm。表面黃白或黃棕色,有的微呈青紫色,具縱皺紋和橫環(huán)狀節(jié),節(jié)上殘留紅棕色的鱗葉,鱗葉脫落后,顯淡綠黃色。頂端肯芽,長5-7cm,或芽脫落的圓形痕;基部鈍圓或平截,切斷面類白色,水分較多,富含淀粉。干品多縱切或橫切成塊狀,切面灰白色。粉性強。氣微,味微苦甜。 |
中藥化學成分 | 慈姑球莖含水量蛋白質(zhì)(protein),脂肪(fat) ,碳水化合物(carbonhydrate),粗纖維(crude fiber),鈣,磷,鐵。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對多種蛋白酶的影響 從慈姑中提取的多功能蛋白酶抑制劑Ⅰ、Ⅱ?qū)σ鹊鞍酌浮⒁饶榈鞍酌讣笆婢徏る尼尫琶妇休^明顯的抑制作用;孝衲艿犬斄恳种埔鹊鞍酌负鸵饶榈鞍酌福瑢る尼尫琶傅囊种谱饔幂^弱。Ⅱ能等當量抑制2mol/L的胰蛋白酶,對激肽釋入酶的抑制活力高于Ⅰ,但對胰凝乳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小于Ⅰ。 2.對精子體外受精的影響 體外實驗證明,慈姑蛋白酶抑制劑在劑量330μg/ml以上時,能抑制精子頂部頂體蛋白酶的活性,使頂體蛋白酶喪失水解卵細胞透明帶的能力,從而使精子不能穿過透明帶與卵細胞結(jié)合,影響精子的受精。實驗還時一步證明,慈姑蛋白酶抑制劑對人、兔、大鼠、倉鼠及小鼠精子頂體蛋白酶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隨劑量增加而抑制效應增強。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微苦;微辛;性微寒 |
歸經(jīng) | 歸肝;肺;脾;膀胱經(jīng) |
功效 | 活血涼血;止咳通淋;散結(jié)解毒 |
功效分類 | 利尿通淋藥 |
主治 | 產(chǎn)后血悶;胎衣不下;帶下;崩漏;衄血;嘔血;咳嗽痰血;淋濁;瘡腫;目赤腫痛;角膜白斑;瘰疬;睪丸炎;骨膜炎;毒蛇蛟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絞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磨汁沉淀后點眼。 |
用藥禁忌 | 孕婦慎服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淋濁: 慈姑根塊六兩。加水適量煎服。(《福建民間草藥》)②治肺虛咳血: 生慈姑數(shù)枚。去皮搗爛,蜂蜜米泔同拌勻,飯上蒸熟,熱服效。 (《滇南本草》)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千金方》:下石淋。 2.《唐本草》:主百毒,產(chǎn)后血悶,攻心欲死,產(chǎn)難衣不出,搗汁服一升。 3.《滇南本草》:厚腸胃,止咳嗽,痰中帶血或咳血。 4.《嶺南采藥錄》:以鹽漬之,治癲犬咬傷,并治中程蹇(即石硬)。 |
考證 | 出自《本草綱目》:慈姑,生淺水中,入亦種之。三月生苗,霜后葉掐,根乃練結(jié),冬及春初,掘以為果,須灰湯煮熟,去皮食,乃不麻澀戟人咽也。嫩莖亦可DIE食。烏芋、慈姑原是二物,慈姑有葉,其根散生,烏芋有莖無葉,其根下生,氣味不同,主治亦異,而《別錄》誤以藉姑為烏芋,謂其葉如芋。陶、蘇二氏因鳧茨、慈站字音相近,遂致混注,而諸家說者因之不明,今正其誤。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Rhizoma Sagittari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1.Sagittaria trifolia L. var. sinensis(Sims) Makino [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 f. sinensis (sims) Makino;S.sinensis Sims;S.sagittifolia arct. Non L.;S.trifolia L. var. edulis(Sieb. Ex miq.)Ohui ] 2.Sagittaria trifolkia L.[S.sagittifolia L.var. angustifolia Sieb.;S.trifolia L.var.angustefolia(Sieb.)Kitagawa] |
科屬分類 | 澤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