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國藥典》(2000年版)。 |
劑型 | 丸劑 |
藥物組成 | 石斛30g,人參120g,山藥45g,茯苓120g,甘草30g,肉蓯蓉30g,枸杞子45g,菟絲子45g,地黃60g,熟地黃60g,五味子30g,天冬120g,麥冬60g,苦杏仁45g,防風30g,川芎30g,枳殼(炒)30g,黃連30g,牛膝45g,菊花45g,蒺藜(鹽炒)30g,葙青子30g,決明子45g,水牛角濃縮粉60g,羚羊角30g。 |
加減 | |
功效 | 滋陰補腎,清肝明目。 |
主治 | 用于肝腎兩虧,陰虛火旺,內障目暗,視物昏花。 |
制備方法 | 除水牛角濃縮粉外,羚羊角挫研成細粉;其余五斛等23味粉碎成細粉;將水牛角濃縮粉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煉蜜35-50g加適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煉蜜100-12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
用法用量 | 大蜜丸每丸重9g,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日2次口服。 |
用藥禁忌 | 忌食辛辣之物。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具有解熱,抗炎,鎮(zhèn)痛,抑菌,解毒,增強免疫功能,降血壓,提高機體適應性,提高視力等作用。 1.解熱、抗炎、鎮(zhèn)痛:石斛、防風有解熱鎮(zhèn)痛作用;菊花有解熱抗炎作用;甘草、地黃有抗炎作用,牛膝有抗炎、鎮(zhèn)痛作用。 2.抑菌、解毒:防風、茯苓、五味子、川芎、黃連、菊花、決明子、麥冬、天冬有抑菌作用,黃連體外實驗有抗病毒作用,甘草有解毒作用,人參能增強肝臟解毒作用。 3.增強免疫功能:人參、麥冬、天冬、五味子、菟絲子、枸杞子等具有增強免疫功能作用。 4.降血壓:決明子、川芎、菟絲子、枸杞子有降血壓作用。 5. 提高機體適應性、提高視力:人參、麥冬、五味子能提高機體適應性,五味子可提高正常人和眼病患者的視力。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本品為棕色的水蜜丸、棕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苦。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 (l)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guī)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纖維表面類圓形細胞中含細小圓形硅質塊,排列成行。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纖維束鮮黃色,壁稍厚,紋孔明顯。種皮石細胞淡黃色,劈波狀彎曲,有時內含棕色物。種皮表皮石細胞淡黃棕色,表面現(xiàn)類多角形,壁較厚,孔溝細密,胞腔含暗棕色物。石細胞長方形或長條形,直徑50-110μm,紋孔較細密。石細胞橙黃色,貝殼形,壁較厚,較寬一邊紋孔明顯。草酸鈣簇晶直徑20-68μm,棱角銳尖。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黏波細胞中,長80-240μm,針晶直徑2-8μm。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組織中。種皮細胞暗紅棕色,表面觀多角形至長多角形,有網狀增厚紋理。種皮柵狀細胞一列,其下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及方晶。花粉粒類圓形,直徑24-34μm,外壁有刺,長3-5μm,具3個萌發(fā)孔。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含棕色核狀物。油管含金黃色分泌物。不規(guī)則碎塊稍有光澤,均勻分布裂縫狀或圓形孔隙。 (2)取本品水蜜丸6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9g,切碎。加甲醇50ml,置水浴上加熱回流l小時,放冷,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連對照藥材0.4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作為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鹽酸小檗減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藥材溶液及對照品溶液各1p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異丙醇-濃氨試液(12:6:3:3:1)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飽和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熒光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一個黃色熒光斑點。 (3)取川芎對照藥材1g,加石油醚(60-90℃)10ml,浸泡30分鐘,濾過,濾液作為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2)項下的供試品溶液10μ1及上述對照藥材溶液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