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四川中醫(yī)2002,20(6):46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柴胡12g,枳實15g,黨參15g,黃芪15g,白術15g,烏梅15g,白芍30g,地榆30g,香附10g,陳皮10g。 |
加減 | 腹瀉重者加訶子;腹痛為主者加延胡、當歸、桂枝、炙甘草;便秘者加桃仁、麻仁、杏仁,甚者加大黃、芒硝。 |
功效 | 疏肝解郁,調(diào)補脾氣。 |
主治 | 腸易激綜合征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2個月為1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賀平等,觀察了抑肝培土湯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療效。診斷標準:根據(jù)1986年全國慢性腹瀉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而確診。療效標準:治愈:癥狀消失,大便正常,舌苔、脈象正常,結(jié)腸鏡檢充血、水腫消失,無運動亢進,隨訪1年無復發(fā)。好轉(zhuǎn):癥狀基本消失,大便接近正;蜍洷悖嗵、脈象好轉(zhuǎn),結(jié)腸鏡檢查充血、水腫減輕,隨訪1年無明顯復發(fā)。無效:癥狀及大便習慣無改善,舌苔、脈象無好轉(zhuǎn),結(jié)腸鏡檢查無改善或在治療過程中復發(fā)。結(jié)果:本組60例,治愈14例,好轉(zhuǎn)4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6%。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