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后標點醫(yī)藥網(wǎng)http://m.gydjdsj.org.cn
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最初幾天內,對病情是否會有進展以及最后結果如何都不能預料。大約20%的病人在醫(yī)院中死亡;病死率隨病人年齡的增高而上升!
神經(jīng)功能最終能恢復到何種程度取決于病人的年齡與全身健康狀態(tài),以及腦梗死的部位與大小。意識障礙,精神衰退,失語或嚴重腦干障礙體征都提示預后不良。完全的功能恢復少見,但功能好轉開始得愈早則預后也愈好。大約50%中度或重度偏癱病例,以及大多數(shù)偏癱較輕的病例,在出院時都在功能上有所恢復,并且最終基本生活活動都能自理,神志清楚,走動無困難,只是原先癱瘓過的肢體的運用可能有些受限。持續(xù)6個月以上的任何功能障礙很可能會成為永久性,雖然有些病人還能繼續(xù)緩慢好轉。腦梗死的復發(fā)相當常見,而且每次復發(fā)將會帶來神經(jīng)功能障礙進一步的加重。
治療
對處于昏迷中的病人的緊急處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暢,充分的供氧,靜脈輸液以維持營養(yǎng)與水,電解質平衡,注意大小便功能以及預防褥瘡發(fā)生的措施。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中沒有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適應證。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嚴重的高血壓(即收縮壓>220mmHg,或舒張壓>120mmHg)間發(fā)的呼吸道感染以及體溫的升高(37.8℃)都必須及時予以治療。對惡性高血壓建議靜脈注射血管平滑肌解痙劑(如硝普鈉)。禁忌使用巴比妥鹽與其他鎮(zhèn)靜劑,因為它們能加重呼吸抑制與繼發(fā)肺炎的危險。如有可能,應盡早開始被動鍛煉,特別是對癱瘓的肢體,以及呼吸活動的鍛煉。
重組組織型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劑(tPA),如能在癥狀發(fā)病后3小時之內給藥,能對選擇性的急性腦卒中病例(表174-3所列的排除標準)起到改善神經(jīng)功能結局的效果。tPA的劑量是0.9mg/kg靜脈注射(最大劑量90mg);先將10%作快速靜脈注射,將其余的作連續(xù)靜脈滴注,在60分鐘內滴完。在tPA治療組中癥狀性與致死性出血要比安慰劑組更為常見,但總的死亡率兩組并無差別。只有對腦卒中處理富有經(jīng)驗的醫(yī)生才能有資格應用tPA來治療急性腦卒中病例。治療后24小時內必須對生命體征嚴密監(jiān)測,如果發(fā)生任何出血并發(fā)癥必須積極加以控制。應用tPA治療24小時之內不得應用抗凝血劑與抗血小板藥物。
對不能作為tPA治療對象的進展性腦卒中患者,應用肝素抗凝有可能穩(wěn)定癥狀。不過,在腦卒中的病因學尚未確定之前是否應該抗凝尚在研究之中。
用于預防腦卒中復發(fā)(特別是繼發(fā)于心源性栓塞與高凝狀態(tài))的抗凝血治療的實施已有明確的指導方針。對心源性栓塞引起小的非出血性梗死的病例,開始應使用肝素治療,以后再改用華法林,后者至少得連續(xù)應用6個月,而且如果心律異常或瓣膜病變持續(xù)存在,則可能須無限期地使用下去。應用持續(xù)的肝素靜脈滴注使部分凝血激酶時間提高至對照值的1.5~2.0倍,凝血酶原時間達到INR 2.0~3.0。在心源性栓塞導致的大面積非出血性梗死病例中,抗凝治療應延遲5~7天;在心源性栓塞引起的出血性梗死病例中則應推遲2~4周。應通過持續(xù)靜脈滴注泵,靜脈給藥肝素(20000u溶于500ml5%葡萄糖溶液);對腦卒中病例不主張應用靜脈快速注射來開始或維持肝素治療。對患有高凝狀態(tài)的病例應迅速給以肝素和華法林。對一些抗心磷脂抗體滴定度升高或循環(huán)狼瘡抗凝物質陽性的病例,先用華法林將INR提高至3.0,然后再應用肝素。對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性腦卒中抗血小板藥物是否為最佳預防用藥尚在研究之中。
在完全性偏癱型腦卒中病例中沒有采取血管外科手術作為緊急措施的適應證,唯一只有在存活的半球腦組織有進一步受到損害并喪失功能危險的情況下才可以考慮血管外科。預防性頸動脈血栓內膜剝離手術的適應證與TIA中內膜剝離手術的適應證相同。
康復
由主管醫(yī)生,理療科醫(yī)生與護理人員共同對病人的功能狀態(tài)及早并反復地進行評估有利于康復的指導(參見第291節(jié))。繁瑣的方案并不必要,言語治療的價值也未經(jīng)證實,特別在早期恢復階段。年齡偏輕,感覺與運動障礙不重,精神狀態(tài)正常與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都對病人的康復有利。及早的治療,持續(xù)的鼓勵以及實際生活必需的活動訓練十分重要。病人本人,家屬與親友對功能障礙的性質要有所了解,明白病情還會繼續(xù)好轉,但需要時間,耐心與堅持。情感的變化可能是腦梗死的后果,也可能是病人對現(xiàn)狀失望的一種反應,對此應有預見;護理人員應充分理解,多多鼓勵病人樹立起信心。當病人的情況趨向穩(wěn)定后應用一些精神安定劑或抗抑郁劑。在工療與理療過程中,應強調受損肢體的運用,與達到進食,穿衣,上廁所等基本生活自理的目標。往往需要一些輔助器械如助聽器,行走用支架);在生活區(qū)內,安裝扶手(如浴室與廁所內)和斜坡過道能提供很大的幫助。
有些病人的病情可能十分嚴重,以致康復措施起不到幫助的作用;更需要的是長期的護理。對瀕危的患者要做好臨終關懷(參見第294節(jié))。經(jīng)腸的營養(yǎng)維持在第1節(jié)內有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