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層點狀角膜病變(superficial punctate keratopathy)是角膜上皮三種病變類型的總稱,即點狀上皮角膜炎(punctate epithelial keratitis)、點狀上皮糜爛(punctate epithelial erosions)和點狀上皮下浸潤(punctate subepithalial infiltrates),它們常同時存在,只是輕重和病變范圍有所偏重和不同。
淺層點狀角膜炎在臨床上比較常見且其特性各不一樣,F(xiàn)將其診斷依據(jù)分裂如下:
1.葡萄球菌性的角膜炎:常伴發(fā)于慢性結膜炎,集中在角膜下1/3。為針尖大小皮點狀糜爛,呈極細的點狀、橢圓或圓形高出上皮的浸潤病灶。
2.紅眼性角膜炎:多位于瞳孔區(qū)角膜上皮或上皮下呈點狀浸潤,大小不均。
3.單皰性上皮型角膜炎:上皮下點狀和線狀浸潤很快發(fā)展成樹樹狀。
4.春季結膜炎性角膜炎:多半發(fā)于春季結膜炎,點線狀上皮剝脫滿布于整個角膜上。
5.沙眼性角膜炎:位于角膜上端、沙眼血管翳末端的上皮及上皮下浸潤、糜爛及淺潰瘍。
6.表層點狀角膜炎:熒光素染色在角膜瞳孔區(qū)有聚焦狀的針尖大小細點狀上臺著色。
7.藥物誘發(fā)性角膜上皮炎:均勻分布在角膜全表面細點狀混濁,有用藥點眼史。
8.輻射性角膜炎:多見于電興性眼炎,有睫狀充血,眼瞼痙攣、流淚等自覺癥狀,瞼裂區(qū)角膜上皮彌漫性片狀剝脫。
1.原因治療:根據(jù)病因采取對平治療。
2.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點眼。
3.微量皮質類固醇點眼或配合其他抗生素藥物點眼。
1.細菌性感染:在各種細菌性結膜炎或瞼緣炎時,常合并角膜的上皮糜爛和點狀表層炎以及多膜邊緣部上皮下浸潤,這些病變在角膜上有時呈散在性,有時在全角膜上彌漫性分布,特別是角膜周邊部較多。
2.病情性感染:在各種病毒性結膜炎的早期,?赡芟纫鸾悄c狀上皮糜爛 。
3.頻繁的點眼藥水的刺激或紫外線刺激可引起角膜上皮糜爛和炎癥。
4.機械性刺激,可使上皮擦傷,倒睫及營養(yǎng)不良均可導致上皮糜爛和炎癥。
5.其他眼病,如干燥性角膜炎、春季結膜炎、藥物過敏均可引起角膜上皮的損害。
【臨床表現(xiàn)】 返回
、遄杂X癥狀
畏光、刺疼、酸磨、視力模糊或霧視癥。
㈡體征
1.點狀上皮角膜炎:根據(jù)其病因不同而體征各異。
、艈渭冃钥ㄋ越悄ぱ祝憾嘁娪诶夏耆。沿角膜緣發(fā)生針尖樣灰白色狀浸潤,或淡黃色串珠樣浸潤,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可形成平行角膜緣的月牙形淺在性潰瘍。
、撇《拘渣c狀角膜炎:由于病毒感染角膜上皮層或上皮下的點狀混濁浸潤,以腺病毒多見,如腺病毒8型引起的流行性角膜結膜炎,腸道病毒引起的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常使單眼或雙眼受累。球結膜為混合性充血,輕度水腫,經(jīng)過1~2周后,結膜炎消退后,均可在瞳孔區(qū)角膜上皮和上皮下引起炎癥和浸潤,可見粗細不等的點狀細小灰色點或呈點狀星芒狀線狀混濁,熒光素染色可著色,經(jīng)2~3天后,這些點狀浸潤點變平,很快變成樹枝狀或地圖狀浸潤,融合成團。
、潜韺狱c狀角膜炎:表現(xiàn)為雙眼角膜上皮針尖大小炎癥,但無上皮下浸潤,時輕時重,可持續(xù)數(shù)月數(shù)年。在高倍裂隙類顯微鏡下觀察點狀著色呈橢圓形,微微高出上皮面,這種角膜炎愈合后不留瘢痕。
2.點狀上以下浸潤
、派逞坌陨掀は陆䴘櫺越悄ぱ祝涸诮悄ど戏缴逞坌匝荇璧哪┒耍写贮c狀表淺的基質潰瘍,愈合后常留有薄翳或斑翳。
、棋X狀角膜炎:在角膜瞳孔區(qū)的上皮下如錢幣狀浸潤,大小不等。裂隙燈檢查,其浸潤多在表淺基質層,愈合后常留有疤痕。
3.點狀上皮糜爛
、艦閱蝹或多個點狀上皮缺損,缺損區(qū)透明,其周圍角膜上皮水腫,在裂隙類下直照時不易發(fā)現(xiàn),患眼反復發(fā)作,常有眼瞼痙攣和睫狀充血。
⑵創(chuàng)傷性或化學清創(chuàng)后的淺層角膜營養(yǎng)不良的早期病例常發(fā)生周期性點狀上皮糜爛,這些缺損糜爛修復后,上皮常遺留有指紋狀或旋渦狀混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