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理論教學 > 基礎學科 > 醫(yī)學概論 > 正文:人體解剖學 感覺感官
    

人體解剖學 感覺感官

    (1)皮膚

    皮膚位于體表,具有多種功能,是人體的重要器官。

    皮膚與外界直接接觸,其結構較致密并具有一定的韌性和彈性,能防止體液喪失和保護體內組織免受外界侵害,對人體具有屏障保護作用。皮膚內分布著多種感受器,能感受不同的刺激,引起觸覺、冷覺、溫覺、痛覺等不同的感覺。皮膚有調節(jié)體溫的作用,皮膚血管舒張和汗腺分泌汗液及其從體表蒸發(fā),可增加體熱散發(fā),反之則可減少體熱散發(fā),此外,皮膚還有排泄功能,如隨汗腺分泌的汗液排出少量氯化鈉氯化鉀、尿素等,皮脂腺分泌皮脂和少量廢物。皮膚也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可吸收揮發(fā)性液體和油脂類。因此,在接觸某些有毒物質時,應防止被皮膚吸收而中毒。有些藥物可被皮膚吸收,起到治療作用。

    (2)眼睛

    眼睛是人體的視覺器官,它的構造和功能很象一部照像機,但比照像機更為精巧。無色透明的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組成了眼的折光系統(tǒng),相當于照像機的鏡頭;瞳孔是外界光線進入眼內的唯一通道,它可以擴大和縮小,相當于光圈;眼的外壁除前面的角膜外,其余部分是白色堅韌的鞏膜。俗稱“眼白”,相當于暗箱壁;視網膜則相當于感光底片。照像時,須根據被拍照物體的遠近,調節(jié)照像機的鏡頭和底片之間的距離,讓從物體來的光線經鏡頭折射后,恰好在底片上聚焦,即讓物像清晰地落在底片上,使之感光,才能照出清晰的像片。眼睛之所以能看見外界物體,是由于從物體來的光線,經眼的折光系統(tǒng)折射后,在視網膜上形成物像,刺激感光細胞,引起視神經沖動,傳到大腦皮層視覺中樞,才能產生視覺,看見外界物體。若要產生清晰的視覺形象,即看清物體,則必須使從物體來的光線,入眼后聚焦于視網膜上,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眼睛要能看清外界物體,必須是物體發(fā)來或反射來的光線經眼的折光系統(tǒng)折射后,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按光學原理,從眼前6米至無限遠處的物體來的光線接近于平行光線,經過正常眼的折光系統(tǒng)折射后都可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當然人眼并不能看清任何遠處的物體;這只是由于來自過遠的物體的光線過弱,或過遠的物體在視網膜上形成的物像過小,因而看不清楚或不能被感知。當觀看近處(眼前6米以內)物體時,由于從物體來的光線是輻散光線,經眼的折光系統(tǒng)折射后,在視網膜后方聚焦,故視網膜上的物像模糊不清,這只能引起一個模糊不清的視覺形象。然而實際上正常眼看近物也十分清楚,例如,青少年能看清眼前10~15厘米處的物體。這是由于看近物時,可通過調節(jié)使眼內晶狀體的折光力增強,從而使來自近物的輻散光線提前聚焦于視網膜上,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眼的調節(jié)主要是靠改變晶狀體的形狀來增強其折光力,這是通過神經反射而實現(xiàn)的。晶狀體是一個透明的、富有彈性的折光體,其外包以透明而具有彈性的囊膜,形似雙凸透鏡。晶狀體周緣附著于數十條細小的懸韌帶上,后者又附著于睫狀體上,睫狀體內有平滑肌纖維,叫睫狀肌,眼處于安靜狀態(tài)(不進行調節(jié))時,晶狀體因受到懸韌帶的牽張而呈扁平形,當看近物時,則通過神經反對引起睫狀肌收縮,使睫狀體向前向中移動,于是懸韌帶松弛,晶狀體發(fā)生彈性回縮,其前、后凸度增加.以前表面中央部分向前凸出最為顯著,因而晶狀體的曲率增加,折光力增強,使輻散光線的聚焦前移至視網膜上,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體距眼球愈近,到達眼的光線的輻散程度愈大,晶狀體變凸的程度愈大。當看6米以外的遠物時,睫狀肌松弛,睫狀體后移回位,懸韌帶被拉緊而使晶狀體變扁平,其曲率減小,折光力減弱,從遠處物體來的平行光線即可在視網膜上聚焦,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因此,正常眼看遠物是不需要調節(jié)的。

    當看近物時,眼的調節(jié)不僅使晶狀體的曲率增加,而且還伴有瞳孔縮小,以減少入眼的光量,并減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增加視覺的清晰度;同時,兩側眼球向鼻側會聚,使物像落在雙側視網膜的對稱點上,以利于產生清晰的視覺。

    (3)耳

    我們?yōu)槭裁茨苈犚娐曇簦恳苍S不少人以為耳是產生聽覺的器官。其實不然,耳只是聽覺的外周感受器官,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才是產生聽覺的單位。

    耳由外耳、中耳和內耳中的耳蝸三部分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人們平時所講的耳朵就是耳廓,它有收集聲波和保護外耳道的作用。很多動物的耳廓可也向不同的方向轉動,這更有利于對聲波的收集。外耳道是聲波傳入中耳的通道,它一端開口,另一端終止于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鼓室中3塊聽小骨組成的聽骨鏈。聽骨鏈的一端與鼓膜內側連接,另一端與鼓室內壁上的卵圓窗膜相接。鼓膜很像電話機受話器中的振膜,能隨聲波發(fā)生同始同終的振動。鼓膜振動時,聽骨鏈也隨之振動,并推動卵圓窗膜引起耳蝸中淋巴液的振動,將聲波傳入內耳。耳蝸是一蝸牛形骨管,其內部結構甚為復雜,是高度分化的感音裝置。耳蝸內充滿淋巴液,浸浴著具有一定緊張度的稱為基底膜的彈性膜及其上面的螺旋器,螺旋器中的毛細胞即為感音細胞。從中耳經卵圓窗膜傳入的聲波振動,通過耳蝸中淋巴液的傳導,引起基底膜振動,使位于它上面的毛細胞受到刺激,因而使位于毛細胞底部的聽神經纖維發(fā)放沖動,經聽神經傳入中樞,在大腦皮層顳葉引起聽覺。

    上述聲波傳入耳蝸引起基底膜振動的途徑,通常標之為氣導,是聲波傳入內耳的正常途徑,其傳音效率最高。此外,聲波還可通過顱骨直接傳入內耳,引起基底膜振動,稱為骨導。但是,在正常情況下,聲波并不能有效地通過顱骨傳導,所以骨導對正常聽覺并無實際意義。

    (4)鼻

    世界上許多種動物有很靈敏的嗅覺。例如;警犬能幫助偵察人員追蹤逃犯,獵狗能幫助獵人發(fā)現(xiàn)野獸,這主要是因為狗的嗅覺特別靈敏,能敏銳地聞出和辨別各種微弱的味,用鼻子去起作用。

    人的鼻子也能聞出各種氣味,只是沒有那么靈敏。鼻子之所以能聞出不同的氣味,是因為在鼻腔的上鼻甲和鼻中隔后上部兩側存在著嗅覺的感受器--嗅上皮。嗅上皮中有嗅覺的感受細胞,其頂端有幾條短纖毛,稱為嗅纖毛或嗅毛,插在嗅上皮表面的薄層粘液中。當空氣中有氣味的物質分子或揮發(fā)性物質到達嗅上皮,首先溶解于覆蓋在嗅上皮表面的粘液中,再作用于嗅纖毛而刺激嗅細胞,引起不同頻率的神經沖動發(fā)放,傳至大腦皮層的嗅覺中樞,產生嗅覺,即聞到不同的氣味。由于嗅上皮位于鼻腔上端,平靜呼吸時氣流不易達到,所以在嗅一些不太明顯的氣味時,要用力吸氣,使氣流向上到達嗅上皮。

    有人分析了數百種有氣味物質和它們的化學結構,提出至少有7種基本氣味:樟腦昧、麝香味、花卉味、薄荷味、乙醚味、辛辣味和腐腥味。其它眾多的氣味可能是由這些基本氣味的組合所引起。

    當鼻腔粘膜充血或炎癥(如感冒)而致鼻阻塞時,由于空氣中有氣味的物質分子難以到達嗅上皮,嗅覺便遲鈍,甚至聞不到氣味。進食時,由于聞不到食物的香味而食欲不佳,吃什么美味食物都覺得胃口不開,不好吃。

    人的嗅覺遠不如某些動物(如狗)的靈敏,但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都離不了嗅黨的幫助,譬如,嗅覺可以使我們聞到食物的香味而增進食欲;嗅覺與味覺配合,可以增強對佳肴美味的感受,并促進消化系統(tǒng)的活動;嗅覺可以幫助我們辨別出已發(fā)酸或發(fā)臭變質的食物,避免食物中毒;聞到焦味可引起對火災的警覺,及時發(fā)現(xiàn)和撲滅火苗。

    另外,嗅覺的適應現(xiàn)象很明顯。如果一個人持續(xù)聞同樣性質、同樣強度的氣味,過一段時間后,對這種氣味的感受就會明顯減弱,甚至接近于消失!叭胫ヌm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句中國諺語,就是對嗅覺適應的生動寫照。

    應該知道,嗅覺的適應并不是嗅覺的疲勞,因為對某種氣味適應之后,對其它氣味仍然很敏感。嗅覺的適應與嗅覺感受器對刺激的適應有關,但嗅覺感受器的適應-般較慢,而嗅覺的適應較快,這說明嗅覺中樞在嗅覺適應的發(fā)生中起一定的作用。

    (5)舌

    任何食物都有個味道,而有味物質的刺激主要是由舌感受的,因為舌粘膜上分布著大量的味覺感受器——味蕾,也有一些味蕾分布于口腔和咽部粘膜上。

    味蕾是一種橢圓形的結構,由外面的一層支持細胞和內里一些細長的味覺細胞組成,味覺細胞頂端有纖毛,稱為味毛,由味蕾表面的味孔伸出。與味蕾聯(lián)系的感覺神經末梢細支,包圍在味覺細胞上。進食時,溶解在唾液中的味覺刺激物作用于味毛,刺激了味覺細胞,引起的神經沖動傳到大腦皮層的味覺中樞,產生味覺。兒童的味蕾比成人的多,所以他們的味覺比成人靈敏得多。老年人的味蕾逐漸萎縮,所以味覺也逐漸減遲。

    那么,舌頭為什么能辨別出不同的味道呢?人的基本味覺有四種,這就是甜、咸、酸、苦。舌表面不同部位對這種基本味覺刺激的敏感程度不一樣,舌尖部對甜味最敏感,舌兩則前部對咸味最敏感,舌兩側中部對酸味最敏感,舌根部對苦味最敏感。眾多不同的味道都是由這四種基本味覺以不同的比例組合而形成的。

    人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吃溫熱的食物比吃冷的食物味道要好得多。這是因為味覺的敏感度受食物本身溫度的影響,溫度在20~30℃之間,味覺的敏感度最高。味覺的功能不僅是辨別不同的味道,而且與機體對營養(yǎng)物攝取的調節(jié)也有關系。例如,體液中的氯化鈉顯著減少的人,喜食咸味食物。動物實驗也表明,正常大鼠的味覺能辨別出1:2000的氯化鈉溶液,而切除腎上腺皮質致使血液中Na+濃度降低的大鼠,則可辨別出1:33000的氯化鈉溶液,主動選擇含鹽多的飲料。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