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綱要求
1.腎臟泌尿在機體排泄功能中的重要性,同排泄功能相關的腎臟結構和血液循環(huán)特點。
2.腎小球的濾過功能:濾過膜及其通透性,有效濾過壓及影響腎小球的濾過因素。
3.腎小管和集合管的機能:重吸收的方式,幾種物質重吸收的過程和特點。H+,NH3,K+及其它物質的分泌。影響腎小管和集合管機能的因素。
4.尿液的濃縮和機制:腎髓質滲透壓梯度及其與尿液濃縮和稀釋的關系。
5.腎臟泌尿功能的調節(jié):抗利尿激素與醛固酮的作用。
6.腎清除率的概念及意義。
7.排尿反射。 考綱精要
一、腎臟的功能 1.排泄代謝產物:腎臟是體內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在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就內環(huán)境穩(wěn)定而言,每天排尿量不應小于500ml,否則將有部分代謝終產物在體內
積聚,因此,每晝夜尿量在100~500ml之間,稱為少尿,而少于100ml稱為無尿。
2.調節(jié)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腎臟對水的調節(jié)依賴于抗利尿激素,而調節(jié)血Na+,血K+的水平則受醛固酮的影響。
3.內分泌功能:腎臟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主要有:腎素、促
紅細胞生成素、羥化的
維生素D3和前列腺素、激肽、血管舒張素等,而抗利尿激素不在腎臟產生。
記憶方法:
①腎素即腎臟的激素,必然在腎臟產生;
②由于腎臟是調節(jié)體液平衡最重要的器官,因此,血液容量主要由腎臟調控,那么,占血液近一半容積的紅細胞數量也應由腎臟控制,所以調節(jié)紅細胞數量最重要的激素——促紅細胞生成素也該在腎臟內產生;
③前列腺素、激肽等為局部體液因子,全身大多數組織都必然合成供“自身”利用,因此,腎臟內也需要產生這類局部活性物質;
④腎臟的作用是形成尿液即“利尿”作用,因此,對抗“利尿”的抗利尿激素絕不可能在腎臟產生,只能在腦內產生,因為只有腦具有“抗利尿”的思維。 二、腎臟血液循環(huán)特征 1.腎臟血液供應的特點:
(1)兩側腎血流量十分豐富,占心輸出量的1/5~1/4,其中90%以上分布在皮質,5%~6%分布在外髓,不足1%分布在內髓,這與腎小球(主要分布在皮質)濾過血液的機能相適應。
(2)腎臟血液經兩次毛細血管分支后才匯合成靜脈,其中腎小球毛細血管是濾過血液的重要結構,而球后毛細血管內血壓較低,有利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腎臟血流的調節(jié) 醫(yī).學.全.在.線
m.gydjdsj.org.cn(1)自身調節(jié):動脈血壓在80~180mmHg范圍內變化時,腎臟血流量維持不變。
(2)神經和體液調節(jié):當全身機能狀況發(fā)生變化時,腎臟血流主要受神經、體液調節(jié),使腎血流量與全身血液分配的需要相適應。
總之,在通常情況下,在一般的血壓變動范圍內,腎主要依靠自身調節(jié)來保持血流量的相對穩(wěn)定,在緊急狀況下,全身血液將重新分配,通過交感神經及
腎上腺素的作用來減少腎血流量,使血液分配到腦、心臟等重要器官。
三、近球小體 由入球小動脈的近球細胞、間質細胞、遠曲小管(或髓袢升支粗段)的致密斑組成,近球細胞分泌腎素,致密斑能感受小管液中Na+含量變化,進而調節(jié)腎素的釋放。
四、皮質腎單位和近髓腎單位的異同點(腎單位——腎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
位置 |
數量 |
腎小球 |
髓袢 |
入球小動脈/出球小動脈 |
球后直小血管 |
主要作用 |
皮質腎單位 |
外皮質和中皮質層 |
較多 |
體積較小 |
較短 |
2:1 |
較短 |
形成原尿 |
近髓腎單位 |
內皮質層 |
較少 |
較大 |
較長 |
1:1 |
較長 |
與尿液濃縮、稀釋有關 |
.
五、尿液生成的基本過程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生成原尿。
2.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六、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
1.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濾過的動力。
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內壓)
濾過平衡:在血液流經腎小球毛細血管時,由于不斷生成濾過液,血液中血漿蛋白濃度會逐漸增加,血漿膠體滲透壓也隨之升高,有效濾過城市逐漸下降,當有效濾過壓降為零時,達到濾過平衡,濾過便停止。
動脈血壓在80~180mmHg內變化時,通過自身調節(jié)維持腎血流量恒定,因此腎小球毛細血管壓也相對恒定。
2.腎小球濾過膜——濾過的結構基礎。
濾過膜由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基膜和腎小囊臟層上皮細胞構成。血漿中除大分子蛋白質外,其余成分都可通過濾過膜形成原尿,因此,原尿是血漿的超濾液。
濾過膜的三層結構中,基膜上的空隙較小,對大分子物質起主要屏障作用。物質通過濾過膜的難易決定于分子量和所帶電荷,電荷中性分子的通透性取決于分子量的大小,帶正荷物質通透性大于帶負電荷物質。濾過膜通透性發(fā)生變化會導致原尿成分的改變,如出現大分子蛋白質等,而終尿內出現異常物質(如大分子蛋白質)可能病變在腎小球濾過膜,也有可能病變在腎小管、集合管等部位。
濾過分數,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血漿流量的比值。
3. 腎血漿血流:影響腎小球毛細血管的血漿膠體滲透壓。
七、一些重要物質的重吸收
1.小管液中的成分經腎小管上皮細胞重新回到管周血液中去的過程,稱為重吸收。
原尿中99%的水,全部葡萄糖、氨基酸、部分電解質被重吸收,尿素部分被重吸收,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
2.大部分物質主要吸收部位在近球小管,有些物質僅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
3. Na+、K+等陽離子主動重吸收,HCO3-、Cl-等陰離子被動重吸收(Cl-在髓袢升支粗段除外),葡萄糖、氨基酸等有機小分子繼發(fā)性主動重吸收(與Na+的重吸收相關聯(lián)),水在近球小管等滲性重吸收,在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受抗利尿激素調節(jié)。
物質重吸收部位(記憶方法):
(1)絕大部分物質的主要重吸收部位在近球小管。
(2)葡萄糖只能在近球小管重吸收而且運載葡萄糖的載體數量有限,這就是為什么血糖增高時會出現尿糖的原因。如果各段小管均能吸收葡萄糖,就不會有腎糖閾、糖尿這類概念。
(3)K+在血液中必須維持穩(wěn)定的濃度,血K+稍微增高將會產生嚴重危害,對這類稍微增多即有害的物質,當然只能在近球小管重吸收,而在遠曲小管是被分泌的。
(4)水、Na+、尿素的重吸收與尿液的濃縮、稀釋有關,需聯(lián)系濃縮機制記憶。
.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