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經(jīng)方醫(yī)學 > 正文:印度醫(yī)王的傳奇人生——《佛說柰女祇域因緣經(jīng)》學習筆記
    

經(jīng)方讀書社:印度醫(yī)王的傳奇人生——《佛說柰女祇域因緣經(jīng)》學習筆記

《fo說柰女祇域因緣經(jīng)》
安世高 譯
慈心 校對
如是我聞。一時fo在羅閱祇國。與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摩訶薩。天龍八部。大眾集會說法。
時世人民。施者無量。有一貧人。唯有一爛壞手巾。意欲布施。懼此物惡。猶豫未決。爾時座中有一比丘尼。名曰柰女。即從座起。整服作禮長跪叉手。白fo言。世尊。我自念。先世生波羅奈國。為貧女人。時世有fo。名曰迦葉。時與大眾。圍繞說法。坐聞經(jīng)歡喜。意欲布施。顧無所有。自惟貧賤。心用悲感。詣他園圃。求乞果蓏。當以施fo。時得一柰。大而香好。擎一盂水并柰一枚。奉迦葉fo及諸眾僧。fo知至意。咒愿受之。分布水柰。一切周普。緣此福祚。壽盡生天。得為天后。下生世間。不由胞胎。九十一劫。生柰華中。端正鮮潔。常識宿命。今值世尊。開示道眼。爾時柰女。以偈頌曰。
三尊慈潤普 慧度無男女 水果施弘報 緣得離眾苦
在世生華中 上則為天后 自歸圣眾祐 福田最深厚
比丘尼柰女。禮已還坐。
fo在世時。維耶梨國。國王苑中。自然生一柰樹。枝葉繁茂。實又加大。既有光色。香美非凡。王寶愛此柰。自非中宮尊貴美人。不得啖此柰果。國中有梵志居士。財富無數(shù)。一國無雙。又聰明博達。才智超群。王重愛之。用為大臣。王請梵志飯食。食畢以一柰寶與之。梵志見柰香美非凡。乃問王曰。此柰樹下。寧有小栽可得乞不。王曰。大多小栽。吾恐妨其大樹。輒除去之。卿若欲得。今當相與。即以一柰栽與梵志。梵志得歸種之。朝夕溉灌。日日長大。枝條茂好。三年生實。光彩大小。如王家柰。梵志大喜。自念我家資財無數(shù)。不減于王。唯無此柰。以為不如。今已得之。為無減王。即取食之。而大苦澀。了不可食。梵志更大愁惱。乃退思惟當是土無肥潤故耳。乃捉取百牛之乳。以飲一牛。復(fù)取此一牛乳。煎之為醍醐。以灌柰根。日日灌之。到至明年。實乃甘美。如王家柰。而柰樹邊。忽復(fù)生一瘤節(jié)。大如手拳。日日增長。梵志心念。忽有此瘤節(jié)。恐妨其實。適欲斫去。恐復(fù)傷樹。連日思惟。遲徊未決。而節(jié)中忽生一枝。正指上向。洪直調(diào)好高出樹巔。去地七丈。其杪乃分作諸枝。周圍旁出。形如偃蓋;ㄈ~茂好。勝于本樹。梵志怪之。不知枝上當何所有。乃作棧閣。登而視之。見枝上偃蓋之中。乃有池水。既清且香。又有眾華。彩色鮮明。披視華下。有一女兒。在池水中。梵志抱取。歸養(yǎng)長之。名曰柰女。
至年十五。顏色端正。天下無雙。宣聞遠國。有七國王。同時俱來。詣梵志所。求娉柰女。以為夫人。梵志大恐怖。不知當以與誰。乃于園中。架一高樓。以柰女著上。出謂諸王曰。此女非我所生。自出于柰樹之上。亦不知是天龍鬼神女耶。鬼魅之物。今七王求之。我設(shè)與一王。六王當怒。不敢愛惜也。女今在園中樓上。諸王便自平議。有應(yīng)得者。便自取去。非我所制也。于是七王口共爭之。紛紜未決。至其夜。瓶沙王。從伏瀆中入。登樓就之共宿。明晨當去。柰女白曰。大王幸枉威尊。接逮于我。今復(fù)相舍而去。若其有子。則是王種。當何所付。王曰。若是男兒。當以還我。若是女兒。便以與汝。王則脫手金镮之印。以付柰女。以是為信。便出語群臣言。我已得柰女與一宿。亦無奇異。故如凡人。故不取耳。瓶沙軍中皆稱萬歲。曰我王已得柰女。六王聞之便各還去。
瓶沙王去后。遂便有娠。時柰女敕守門人言。若有求見我者。當語言我病。后日月滿生一男兒。顏貌端正。兒生則手持針藥囊。梵志曰。此國王之子。而執(zhí)醫(yī)器。必醫(yī)王也。時柰女即以白衣裹兒。敕婢持棄著巷中。婢即受敕。抱往棄之。時王子無畏。清旦乘車。往欲見大王。遣人除屏道路。時王子遙見道中有白物。即住車問傍人言。此白物是何等。答言。此是小兒。問言。死活。答言。故活。王子敕人抱取。即覓乳母養(yǎng)之以活。梵志將此小兒。還付柰女。名曰祇域。
至年八歲。聰明高才。學問書疏。越殊倫匹。與鄰比小兒游戲。心常輕諸小兒。以不如己。諸小兒共罵之曰。無父之子。yin女所生。何敢輕我。祇域愕然。默而不答。便歸問母曰。我視子曹。皆不如我。而反罵我言。無父之子。我父今者為在何許。母曰。汝父者正瓶沙王是也。祇域曰。瓶沙王乃在羅閱祇國。去此五百里。何緣生我。若如母言。何以證之。母則出印镮示之曰。此則汝父镮也。祇域省之。見有瓶沙王印文。便奉持此镮。往到羅閱祇。徑入宮門。門無訶者。即到王前。為王作禮。長跪白王言。我是王子。柰女所生。今年八歲。始知是大王種類。故持镮印信。遠來歸家。王見印文。覺憶昔之誓。知是其子。愴然矜之。以為太子。涉歷二年。后阿阇世王生。祇域因白王曰。我初生時。手把針藥囊。是應(yīng)當為醫(yī)也。王雖以我為太子。非我所樂。王今自有嫡子生矣。應(yīng)襲尊嗣。我愿得行學醫(yī)術(shù)。王則聽之。王曰。汝不為太子者。不得空食王祿。應(yīng)學醫(yī)道。王即命敕國中諸上手醫(yī)。盡術(shù)教之。而祇域但行嬉戲。未曾受學。諸師責謂之曰。醫(yī)術(shù)鄙陋。誠非太子至尊所宜當學。然大王之命。不可違廢。受敕已來。積有日月。而太子初不受半言之方。若王問我。我何以對。祇域曰。我生而有醫(yī)證在手。故白大王。捐棄榮號求學醫(yī)術(shù)。豈復(fù)懈怠煩師督促。直以諸師之道無足學者故耳。便取本草、藥方、針脈諸經(jīng)。具難問師。師窮無以答。皆下為祇域作禮。長跪叉手曰。今日益知太子神圣實非我等所及也。向所問諸事。皆是我?guī)煔v世疑義。所不能通。愿太子具悉說之。開解我曹生年之結(jié)。祇域便為解說其義。諸醫(yī)歡喜皆更起。頭面作禮承受其法。
爾時祇域即自念言。王敕諸醫(yī)。都無可學者。誰當教我學醫(yī)道。時聞彼德叉尸羅國。有醫(yī)姓阿提梨。字賓迦羅。極善醫(yī)道。彼能教我。爾時祇域童子。即往彼國。詣賓迦羅所白言。大師我今請仁者。以為師范。從學醫(yī)術(shù)。經(jīng)七年已。自念言。我今習學醫(yī)術(shù)。何當有已。即往師所白言。我今習學醫(yī)術(shù)。何當有已。時師即與一籠器及掘草之具。汝可于德叉尸羅國面一由旬。求覓諸草。有非是藥者持來。時祇域即如師敕。于德叉尸羅國面一由旬。求覓非是藥者。周竟不得非是藥者。所見草木一切物善能分別。知有所用處無非藥者。彼即空還。往師所白如是言。師今當知我于德叉尸羅國。求非藥草者。面一由旬。周竟不見非藥者。所見草木盡能分別。所入用處。師答祇域言。汝今可去。醫(yī)道已成。我于閻浮提中。最為第一。我若死后。次復(fù)有汝。
于是祇域便行治病所治輒愈。國內(nèi)知名。后欲入宮。于宮門前。逢一小兒擔樵。祇域望視悉見此兒五藏。腸胃。縷悉分明。祇域心念。本草經(jīng)說有藥王樹。從外照內(nèi)見人腹臟。此兒樵中得無有藥王耶。即往問兒。賣樵幾錢。兒白十錢。便雇錢取樵。下樵置地。闇冥不見腹中。祇域更心思惟。不知束中何所為是藥王。便解兩束。一一取之。以著小兒腹上。無所照見。輒復(fù)更取。如是盡兩束樵。最后有一小枝。栽長尺余。試取以照。具見腹內(nèi)。祇域大喜。知此小枝定是藥王。悉還兒樵。兒既已得錢。樵又如故。歡喜而去。
爾時祇域自念。我今先當治誰。此國既小。又在邊方。我今寧可還本國始開醫(yī)道。于即還歸婆迦陀城。婆迦陀城中。有大長者。其婦十二年中;頭痛。眾醫(yī)治之而不能差。時祇域聞之即往其家語守門人言。白汝長者。有醫(yī)在門外。時守門人即入白門外有醫(yī)。長者婦問言。醫(yī)形貌何似。答言。是年少。彼自念言。老宿諸醫(yī)治亦不差。況復(fù)年少。即敕守門人。語言我今不須醫(yī)。守門人即出語言。我已為汝白長者。長者婦言。今不須醫(yī)。祇域復(fù)言。汝可白汝長者婦。但聽我治。若差者隨意與我物。時守門人復(fù)白之。醫(yī)作如是言。但聽我治。若差隨意與我物。長者婦聞已。自念言。若如是無所損。敕守門人喚入。時祇域入詣長者婦所。問言。何所患苦。答言;既缡侨缡。復(fù)問。病從何起。答言。從如是如是起。復(fù)問。病來久近。答言。病如許時。彼問已語言。我能治汝。彼即取好藥。以酥煎之。灌長者婦鼻。病者口中酥唾俱出。時病人即器承之。酥便收取。唾別棄之。時祇域見已。心懷愁惱。如是少酥不凈。猶尚慳惜。況能報我。病者見已。問祇域言。汝愁惱耶。答言實爾。問言。何故愁惱。答言。我自念言。此少酥不凈。猶尚慳惜。況能報我。以是故愁耳。長者婦答言。為家不易。棄之何益。可用燃燈。是故收取。汝但治病。何憂如是。彼即治之。后病得差。時長者婦。與四十萬兩金。并奴婢車馬。時祇域得此物已。還王舍城。詣無畏王子門。語守門人言。汝往白王言。祇域在外。守門人即入白王。王敕守門人喚入祇域入已前頭面禮已。在一面住。以前因緣。具白無畏王子言。以今所得物。盡用上王。王子言。且止不須。便為供養(yǎng)已。汝自用之。此是祇域最初治病。
爾時拘睒彌國。有長者子。輪上嬉戲。腸結(jié)腹內(nèi)。食飲不消。亦不得出。彼國無能治者。彼聞摩竭國有大醫(yī)善能治病。即遣使白王。拘睒彌長者子病。祇域能治。愿王遣來。時瓶沙王。喚祇域問言。拘睒彌長者子病。汝能治不。答言能。若能汝可往治之。時祇域乘車。詣拘睒彌。祇域始至。長者子已死。伎樂送出。祇域聞聲即問言。此是何等伎樂鼓聲。傍人答言。是汝所為來長者子已死。是彼伎樂音聲。祇域善能分別一切音聲。即言語使回還。此非死人。語已即便回還。時祇域即下車。取利刀破腹。披腸結(jié)處。示其父母諸親語言。此是輪上嬉戲。使腸結(jié)如是。食飲不消。非是死也。即為解腹。還復(fù)本處?p皮肉合。以好藥涂之。瘡即愈毛還生。與無瘡處不異。時長者子。即報祇域四十萬兩金。婦亦與四十萬兩金。長者父母亦爾。各與四十萬兩金。祇域念言。夫為師者須報其恩。今持一百六十萬兩金。與德叉尸羅國大師賓迦羅。念已持金詣師所。頭面禮師足。奉上此金。唯愿大師。哀愍納受。師曰。便為供養(yǎng)已。我不須此寶。祇域殷勤至到。賓迦羅乃受此金。祇域奉辭禮足而去。
爾時國中有迦羅越家女年十五臨當日。忽頭痛而死。祇域聞之往至其家。問女父曰。此女常有何病。乃致夭亡。父曰。女小有頭痛。日月增甚。今朝發(fā)作。尤甚于常。以致絕命。祇域便進以藥王照視頭中。見有刺蟲。大小相生乃數(shù)百枚。鉆食其腦。腦盡故死。便以金刀披破其頭。悉出諸蟲。封著罌中。以三種神膏涂瘡。一種者補蟲所食骨間之瘡。一種生腦。一種治外刀瘡。告女父曰。好令安靜。慎莫使驚。十日當愈平復(fù)如故。到其日我當復(fù)來。祇域適去。女母便更啼哭曰。我子為再死也。豈有披破頭腦當復(fù)活者。父何忍使人取子那爾。父止之曰。祇域生而把針藥。棄尊榮位。行作醫(yī)師。但為一切命。此乃天之醫(yī)王。豈當妄耶。囑語汝言。慎莫使驚。而汝今反啼哭。以驚動之。將令此兒不復(fù)得生。母聞父言。止不復(fù)哭。共養(yǎng)護之。寂靜七日。七日晨明女便吐氣而寤。如從臥覺。曰我今者了不復(fù)頭痛。身體皆安。誰護我者。使得如是。父曰。汝前已死。醫(yī)王祇域故來護汝。破頭出蟲以得更生。便開罌出蟲示之。女見太便驚怖。深自慶幸。祇域神乃如是。我促得報其恩。父曰。祇域與我期言。今日當來。于是須臾祇域便來。女歡喜出門迎。頭面作禮。長跪叉手曰。愿為祇域作婢。終身供養(yǎng)以報更生之恩。祇域曰。我為醫(yī)師。周行治病。居無常處。何用婢為。汝必欲報恩者。與我五百兩金。我亦不用此金。所以求者。凡人學道法當謝師。師雖無以教我。我嘗為弟子。今得汝金。當以與之。女便奉五百兩金。以上祇域。祇域受以與師。因白王。暫歸省母。到維耶梨國。
爾時國中復(fù)有迦羅越家男兒。好學武事。作一木馬。高七尺余。日日學習。騙上初學。適得上馬。久久益習。忽過去失據(jù)。落地而死。祇域聞之。便往以藥王照視腹中見其肝。反戾向后。氣結(jié)不通故死。復(fù)以金刀破腹。手探料理。還肝向前畢。以三種神膏涂之。其一種補手所獲持之處。一種通利氣息。一種生合刀瘡。畢囑語父曰。慎莫令驚。三日當愈。父承教敕。寂靜養(yǎng)視。至于三日兒便吐氣而寤。狀如臥覺即便起坐。須臾祇域亦來。兒歡喜出門迎。頭面作禮長跪白言。愿得為祇域作奴。終身供養(yǎng)以報再活之恩。祇域曰。我為醫(yī)師周行治病。病者之家爭為我使。當用奴為。我母養(yǎng)我勤苦。我未有供養(yǎng)之恩報母。卿若欲謝我恩者?膳c我五百兩金。以報母恩。于是取金以上柰女。還歸羅閱祇國。祇域治此四人。馳名天下。莫不聞知。
又南有大國。去羅閱祇八千里。瓶沙王及諸小國。皆臣屬之。其王病疾積年不差。恒苦嗔恚。睚眥殺人。人舉目視之亦殺。低頭不仰亦殺。使人行遲亦殺。疾走亦殺。左右侍者。不知當何措手足。醫(yī)師合藥。輒疑恐有毒亦殺之。前后所殺。傍臣宮女。及醫(yī)師之輩。不可勝數(shù)。病日增甚。毒熱攻心。煩懣短氣。如火燒身。聞有祇域。即為下書。敕瓶沙王。征召祇域。祇域聞此王多殺醫(yī)師。大以恐怖。瓶沙又憐其年小恐為所殺。適欲不遣。畏見誅伐。父子相守。晝夜愁憂。不知何計。爾時瓶沙王乃將祇域。俱往fo所頭面禮足。而白fo言。世尊。彼王惡性恐殺醫(yī)師。為可往不。fo告祇域。汝宿命時與我約誓。俱當救護天下。我治內(nèi)病。汝治外病。今我得fo。故如本愿會生我前。此王病篤。遠來迎汝。如何不往。急往救護之。趍作方便。令病必愈。王不殺汝。祇域便承fo威神。往到王所。診省脈理。及以藥王照之。見王五藏及百脈之中。血氣擾擾悉是蛇蟒之毒。周匝身體。祇域白王。王病可治。治之保愈。然宜入見太后咨議合藥。若不見太后。藥終不成。王聞此語不解其故。意甚欲怒。然患身病。宿聞祇域之名。故遠迎之。冀必有益。且是小兒。知無他奸。忍而聽之。即遣青衣黃門。將入見太后。祇域白太后。王病可治。今當合藥。宜密啟其方。不可宣露。宜屏左右。太后即逐青衣黃門去。祇域因白太后。省王病。見身中血氣悉是蛇蟒之毒。似非人類。王為定是誰子。太后以實語我。我能治之。若不語我。王病則不可愈。太后曰。我昔于金柱殿中晝臥。忽有物來厭我上者。我時恍惚。若夢若覺。狀如魘夢。遂與通情。忽然而寤。見有大蟒。長三丈余。從我上去。則覺有軀。王實是蟒子也。我羞恥此。未曾出口。童子今乃覺之。何若神妙。若病可治。愿以王命委囑童子。今者治之。當用何藥。祇域曰。唯有醍醐耳。太后曰。咄。童子慎莫道醍醐。而王大惡聞醍醐之氣。又惡聞醍醐之名。前后坐口道醍醐而死者。數(shù)千百人。汝今道此。必當殺汝。以此飲王。終不得下。愿更用他藥。祇域曰。醍醐治毒。毒病惡聞醍醐是也。王病若微及是他毒。為有余藥可以愈之。蟒毒既重。又已遍身體。自非醍醐終不能消。今當煎煉化令成水無氣無味。王意不覺。自當飲之。藥下必愈。無可憂也。便出見王曰。向入見太后。已啟藥方。今當合之。十五日當成。今我有五愿。王若聽我。病可即愈。若不聽我。病不可愈。王問。五愿盡何等事。
祇域曰。一者愿得王甲藏中新衣未歷軀者與我。二者愿得令我獨自出入門無呵者。三者愿得日日獨入見太后及王后。莫得禁呵我。四者愿王飲藥當一仰令盡。莫得中息。五者愿得王八千里白象。與我乘之。王聞大怒曰。兒子何敢求是五愿。促具解之。若不能解。今棒殺汝。汝何敢求我新衣。為欲殺我。便著我衣。詐作我身耶。
祇域曰。合藥宜當精潔齋戒。而我來日久。衣被皆塵垢故。欲得王衣以之合藥。王意解曰。如此大佳。汝何故欲得自出入宮門令無禁呵。欲因此將兵來攻殺我耶。
祇域曰。王前后使諸師醫(yī)。皆嫌疑之。無所委信。又誅殺之。不服其藥。群臣皆言。王當復(fù)殺我。而王病已甚?滞馊松淖鱽y。若令我自出入不見禁呵外人大小皆知王信我。必服我藥病必當愈。則不敢生逆亂之心。王曰大佳。汝何故日日獨入。見我母及我婦。欲作yin亂耶。祇域曰。王前后殺人甚多。臣下大小各懷恐怖。皆不愿王之安隱。無可信者今共合藥。因我顧睨之間。便投毒藥。我所不覺。則非小事。故思惟可信者。恩情無二。唯有母與婦。故敢入見太后王后。與共合藥當煎。十五日乃成故欲日日入伺候火齊耳。王曰大佳。汝何故使我飲藥。一仰令盡。不得中息。為欲內(nèi)毒恐我覺耶。祇域曰。藥有劑數(shù)。氣味宜當相及若其中息則氣不相繼。王曰大佳。汝何故欲得我象乘之。此象是我國寶。一日行八千里。我所以威伏諸國。正怙此象。汝欲乘之。為欲盜以歸家。與汝父攻我國耶。
祇域曰乃南界山中有神妙藥草去此四千里。王飲藥宜當即得此草。重復(fù)服之。故欲乘此象詣往采之。朝去暮還。令藥味相及。王意大解。皆悉聽之。于是祇域煎煉醍醐。十五日成;缜逅。凡得五升。便與太后王后俱捧藥出。白王可服愿被白象預(yù)置殿前。王即聽之。王見藥但如清水。初無氣味。不知是醍醐。又太后王后。身自臨合信其非毒。便如本要一飲而盡。祇域便乘象。徑去還羅閱祇國。
爾時祇域適行三千里。祇域年小力膂尚微。不堪疾迅頭眩疲極。便止息臥。到日過中。王噫氣出聞醍醐臭。便更大怒曰。小兒敢以醍醐中我。怪兒所以求我白象。正欲叛去。王有勇士之臣名曰烏。神足步行能及此象。即呼烏曰。汝急往逐取兒來。生將以還我欲目前捶殺之。汝性常不廉。貪于食故名為烏。此醫(yī)師輩多喜行毒。若兒為汝設(shè)食。慎莫食也。烏受敕便行。及之于山中曰。汝何故以醍醐中王。而云是藥。王故令我追呼汝還。汝急隨我還。陳謝自首庶可望活。若故欲走。今必殺汝終不得脫。祇域。自念我雖作方便求此白象。復(fù)不得脫。今當復(fù)作方便。何可隨去。乃謂烏言。我朝來未食。還必當死。寧可假我須臾。得于山間啖果飲水。飽而就死乎。烏見祇域小兒。畏死懼怖言辭辛苦憐而聽之曰。促食當去。不得久留。祇域乃取一梨。吃食其半。以毒藥著爪甲中。以分余半。便置于地。又取一杯水。先飲其半。又行爪下毒于余水中。復(fù)置于地。乃嘆曰。水及梨皆是天藥。既清香且美。其飲食此者。令人身安。百病皆愈。氣力兼倍。恨其不在國都之下。百姓當共得之。而在深山之中。人不知也。便進入山索求他果。烏性既貪。不能忍于飲食。又聞祇域嘆為神藥。亦見祇域已飲食之。謂必無毒。便取余梨食之。盡飲余水。便下痢。痢如注水。躃地而臥。起輒眩倒。不能復(fù)動。祇域曰。王服我藥。病必當愈。然今藥力未行。余毒未盡。我今往者。必當殺我。汝無所知。起欲得我以解身負。故使汝病。病自無苦。慎莫動搖。三日當差。若起逐我。必死不疑。便上象而去。
祇域則過墟聚。語長伍曰。此是國王使。今忽得病。汝等急往。舁取歸家。好養(yǎng)護之。厚其床席。給與糜粥慎莫令死。死者王滅汝國。語畢便去。遂歸本國。長伍承敕。迎取養(yǎng)護。三日毒歇下絕。烏便歸見王叩頭自陳曰。我實愚癡。違負王教。信祇域言。飲食其余水果。為其所中。下痢三日。始今旦差。自知當死。比烏還三日之中。王病已差。王自追念;谇矠跬小R姙鮼磉。且悲且喜曰。賴汝不即將兒來當我恚時。必當捶殺。我得其恩。命得生活。而反殺之。逆戾不細即悔前后所抂殺者。悉更厚葬。復(fù)其家門賜與錢財。思見祇域。欲報其恩。即遣使者。奉迎祇域。祇域雖知王病已差。猶懷余怖不復(fù)欲往。
爾時祇域復(fù)詣fo所。接足頂禮白fo言。世尊。彼王遣使來喚。為可往不。
fo告祇域。汝本宿命已有弘誓。當成功德何得中止。今應(yīng)更往。汝已治其外病。我亦當治其內(nèi)病。祇域便隨使者去。王見祇域甚大歡喜。引與同坐。把持其臂曰。賴蒙仁者之恩。今得更生。當何以報。當分國土以半相與。宮中婇女。庫藏寶物悉當分半。幸愿仁者受之。
祇域曰。我本為太子。雖實小國亦有民人珍寶具足。不樂治國故求為醫(yī)。當行治病。當用土地婇女寶物為。皆所不用。王前聽我五愿外病已愈。今若聽一愿。內(nèi)病可復(fù)除愈。王曰。唯聽仁教。請復(fù)聞一愿之事。
祇域曰。愿王請fo從受明法。因為王說fo功德巍巍特尊。王聞大喜曰。今欲遣烏臣以白象迎fo?傻弥虏。祇域曰。不用白象。fo解一切。遙知人心所念。但宿齋戒清凈。供具燒香。遙向fo作禮。長跪白請。fo必自來。王如其言。fo明日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來。飯食已畢。為王說經(jīng)。王意開解。便發(fā)無上正真道心。舉國大小。皆受五戒。恭敬作禮而去。
又柰女生既奇異。長又聰明。從父學問。博知經(jīng)道。星歷諸術(shù)。殊勝于父。加達聲樂。音如梵天。諸迦羅越及梵志家女。合五百人皆往從學。以為大師。柰女常從五百弟子。贊授經(jīng)術(shù);蛳嗯c游戲園池。及作音樂。國人不解其故。便生譏謗。呼為yin女。五百弟子皆號yin黨。又柰女生時。國中復(fù)有須漫女及波曇女。亦同時俱生。須漫女者。生于須漫華中。國有迦羅越家。常笮須漫以為香膏。笮膏石邊忽作瘤節(jié)。大如彈丸。日日長大至如手拳。石便爆破。見石節(jié)之中有聚。聚如螢火。射出墮地。三日而生須漫。又三日成華。華舒中有小女兒。迦羅越取養(yǎng)之。名曰須漫女。長大姝好。及才明智慧。亞次柰女。
爾時又有梵志家浴池中自然生青蓮華。華特加大。日日長益。如五升瓶。華舒見中有女兒。梵志取養(yǎng)之。名波曇女。長大又好。才明智慧如須漫女。諸國王聞此二女顏容絕世。交來求娉之。二女曰。我生不由胞胎。乃出草華之中。是與凡人不同。何宜當隨世人乃復(fù)嫁耶。聞柰女聰明容貌絕世。無與匹者。又生與我同體。皆辭父母。往事柰女。求作弟子。明經(jīng)智慧。皆勝此五百人。
爾時fo入維耶梨國。柰女便率將弟子五百人出迎fo。頭面作禮。長跪白言。愿fo明日到我園中飯食。fo默然受之。柰女還歸。辦其供具。fo進入城。國王又出宮。迎fo禮畢長跪請fo。愿明日到宮飯食。fo言。柰女向已前請。王后之矣。王曰。我為國王。至心請fo。必望依許。柰女但是yin女。日日將徒五百yin弟子。行作不軌。何為舍我而應(yīng)其請。
fo言。此女非yin女。其宿命有大功德。已供養(yǎng)三億fo。昔曾又與須漫波曇女。俱為姊妹。柰女最大。須漫次之。波曇最小。生于大姓家。財寶饒富。姊妹相率。供養(yǎng)五百比丘尼日日施設(shè)飲食。及作衣服。隨所無乏。皆悉供之。盡其壽命。三人常發(fā)誓言。愿我后世逢fo。得自然化生。不由胞胎。遠離穢垢。今如本愿。生值我時。又昔雖供養(yǎng)比丘尼。然其作豪富家兒。言語嬌溢。時時或戲笑比丘尼曰。諸道人於邑日久。必當欲嫁。迫有我等供養(yǎng)撿押。不得放恣情意耳。故今者受此余殃。雖日贊經(jīng)道。虛被yin謗。此五百弟子時亦并力相助供養(yǎng)同心歡喜今故會生果復(fù)相隨。祇域爾時為貧家作子。見柰女供養(yǎng)意甚慕樂。而無資財。乃常為比丘尼掃除掃除潔凈已輒發(fā)誓言令我能掃除天下人身病穢如是快耶。柰女憐其貧窮。又加其勤力。常呼為子。其比丘尼有疾病時。常使祇域迎醫(yī)及合湯藥曰。令汝后世與我共獲是福。祇域迎醫(yī)所治悉愈。乃誓曰。愿我后世為大醫(yī)王。常治一切身四大之病。所向皆愈。皆宿日因緣今故為柰女作子。皆如本愿。王聞fo語。乃長跪悔過卻期后日。fo明日便與諸比丘。到柰女園。具為說本愿功德。三女聞經(jīng)開解。并五百弟子。同時歡喜。出家修行。精勤不懈。皆得阿羅漢道。
fo告阿難。汝當受持為四眾說莫令斷絕。一切眾生。慎身口意。勿生憍慢放逸。柰女往昔時。嘲戲比丘尼故。今被yin謗。汝當修行身口意業(yè)恒發(fā)善愿。聞?wù)唠S喜信樂受持。莫生誹謗。墮于地獄余報畜生。經(jīng)百千劫后報為人貧窮下賤。不聞?wù)。邪見家生。恒值惡王身不具足。汝當修行受持讀誦。盡未來際常使不絕。
爾時阿難從座而起;锥Y足長跪合掌。白fo言。世尊。此法之要當名何經(jīng)。fo語阿難。此經(jīng)名曰柰女祇域因緣經(jīng)。修行法用如上。供養(yǎng)比丘比丘尼。施藥迎醫(yī)隨喜發(fā)誓今獲果報。如是受持。fo說經(jīng)已。大眾人民天龍八部。聞fo所說。歡喜奉行。
【校對說明】
一.底本依“中華fo典寶庫”本。
二.本經(jīng)凡兩譯,皆由安世高譯出。一曰《fo說[木奈]女祇域因緣經(jīng)》(此本為足本),一曰《fo說柰女耆婆經(jīng)》(此本為節(jié)略本)。足本內(nèi)容較略本全面,只在部分字句上略有差異,故用足本。
三.[木奈]為柰的異體字,但常用字庫不收。故此處用柰。
四.祇域,通常做耆婆,也做耆域等。此處從原文,做祇域。所以定經(jīng)題為《fo說柰女祇域因緣經(jīng)》。
五.經(jīng)文除“波羅奈國”一處,奈、捺皆做果、樹之名,而果、樹無捺、奈,應(yīng)系傳抄之誤,一律改用“柰”字。
六.祇有二音,讀作“只”的,可簡化為“只”;讀作“耆”的,應(yīng)如舊貌。故此處“祇域”、“羅閱祇國”一律用“祇”字。
七.句讀、分段有明顯錯誤者,做適當調(diào)整。語句不順,但勉強可以讀通者,保持原貌。
?
【科判】
甲一:序分
乙一:通序
如是我聞。一時fo在……集會說法。
乙二:別序
丙一:貧人布施緣
時世人民。施者無量。有一貧人……猶豫未決。
丙二:柰女前世緣
爾時座中有一比丘尼。名曰柰女……禮已還坐。
甲二:正宗分
乙一:柰樹祇域生緣
丙一:柰樹生女緣
fo在世時。維耶梨國……梵志抱取。歸養(yǎng)長之。名曰柰女。
丙二:柰女生祇域緣
丁一:七王求聘緣
至年十五。顏色端正。天下無雙……于是七王口共爭之。紛紜未決。
丁二:瓶沙王得柰女緣
至其夜……瓶沙軍中皆稱萬歲。曰我王已得柰女。六王聞之便各還去。
丁三:醫(yī)王祇域生緣
瓶沙王去后。遂便有娠……梵志將此小兒。還付柰女。名曰祇域。
丁四:祇域歸家緣
至年八歲……王見印文。覺憶昔之誓。知是其子。愴然矜之。以為太子。
乙二:祇域醫(yī)緣
丙一:學醫(yī)緣
丁一:愿行學醫(yī)緣
涉歷二年。后阿阇世王生……諸醫(yī)歡喜皆更起。頭面作禮承受其法。
丁二:學醫(yī)道緣
爾時祇域即自念言……我于閻浮提中。最為第一。我若死后。次復(fù)有汝。
丙二:行醫(yī)緣
丁一:獲藥王緣
于是祇域便行治病所治輒愈……兒既已得錢。樵又如故。歡喜而去。
丁二:治頭痛緣
爾時祇域自念。我今先當治誰……此是祇域最初治病。
丁三:破腹治瘡緣
爾時拘睒彌國。有長者子。輪上嬉戲。腸結(jié)腹內(nèi)……祇域奉辭禮足而去。
丁四:破顱起死緣
爾時國中有迦羅越家女年十五臨當嫁日……暫歸省母。到維耶梨國。
丁五:還肝起死緣
爾時國中復(fù)有迦羅越家男兒……祇域治此四人。馳名天下。莫不聞知。
丁六:治南方大國王緣
戊一:惡王召祇域緣
又南有大國……適欲不遣。畏見誅伐。父子相守。晝夜愁憂。不知何計。
戊二:祇域禮fo緣
爾時瓶沙王乃將祇域……趍作方便。令病必愈。王不殺汝。祇域便承fo威神。
戊三:惡王蟒子緣
往到王所。診省脈理……王意不覺。自當飲之。藥下必愈。無可憂也。
戊四:祇域五愿緣
己一:總說五愿緣
便出見王曰。向入見太后。已啟藥方。今當合之……與我乘之。
己二:愿得王新衣緣
王聞大怒曰……衣被皆塵垢故。欲得王衣以之合藥。
己三:愿出入無呵緣
王意解曰。如此大佳……必服我藥病必當愈。則不敢生逆亂之心。
已四:愿獨見太后王后緣
王曰大佳。汝何故日日獨入。見我母及我婦……故欲日日入伺候火齊耳。
已五:愿王飲藥當一仰令盡緣
王曰大佳。汝何故使我飲藥。一仰令盡……若其中息則氣不相繼。
已六:愿得王白象乘之緣
王曰大佳。汝何故欲得我象乘之……王意大解。皆悉聽之。
已七:滿愿施治緣
于是祇域煎煉醍醐。十五日成;缜逅o域便乘象。徑去還羅閱祇國。
戊六:逃難脫險緣
爾時祇域適行三千里。祇域年小力膂尚微……便上象而去。
戊七:王病已差緣
祇域則過墟聚……祇域雖知王病已差。猶懷余怖不復(fù)欲往。
戊七:更往治內(nèi)病緣
爾時祇域復(fù)詣fo所……庫藏寶物悉當分半。幸愿仁者受之。
戊八:愿王請fo受法緣
祇域曰。我本為太子……舉國大小。皆受五戒。恭敬作禮而去。
乙三:三華三女緣
丙一:柰女緣
又柰女生既奇異……便生譏謗。呼為yin女。五百弟子皆號yin黨。
丙二:須漫女緣
又柰女生時。國中復(fù)有須漫女及波曇女。亦同時俱生……亞次柰女。
丙三:波曇女緣
爾時又有梵志家浴池中自然生青蓮華……明經(jīng)智慧。皆勝此五百人。
丙四:柰女迎fo緣
爾時fo入維耶梨國。柰女便率將弟子五百人出迎fo……何為舍我而應(yīng)其請。
丙五:柰女祇域母子緣
丁一:三女化生緣
fo言。此女非yin女。其宿命有大功德……今如本愿。生值我時。
丁二:三女受謗緣
又昔雖供養(yǎng)比丘尼。然其作豪富家兒……今故會生果復(fù)相隨。
丁三:祇域本誓緣
祇域爾時為貧家作子。見柰女供養(yǎng)意甚慕樂……皆如本愿。
丁四:三女證果緣
王聞fo語。乃長跪悔過卻期后日……出家修行。精勤不懈。皆得阿羅漢道。
丙六:fo止謗緣
fo告阿難。汝當受持為四眾說莫令斷絕……盡未來際常使不絕。
甲三:流通分
爾時阿難從座而起……歡喜奉行。
[ 此帖被明了在2010-12-10 08:19重新編輯 www.med126.com]

-------------------
【題解】

《fo說柰女祇域因緣經(jīng)》記述了柰女及其子祇域的前世因緣,以及祇域?qū)W醫(yī)、行醫(yī)的故事。

祇域(Jivaka),通常譯作“耆婆”,又作耆婆伽、時縛迦、祇婆、耆域等,意為固活、能活、活命等。

耆婆與fo陀同時代,他是摩竭陀國頻婆娑羅的庶子,阿阇世王的庶兄。他十歲時,將太子之位讓給弟弟阿阇世以后,尋訪到名醫(yī)賓迦羅并隨之學醫(yī),七年學成出師,從此開始了行醫(yī)生涯。耆婆皈依fo教后,跟隨目犍連尊者修道,并長期為fo陀和僧團義務(wù)治病。

耆婆不但精通醫(yī)道,還善于勸阻惡行!秄o說柰女祇域因緣經(jīng)》中最后一則醫(yī)案,就記載了他在fo陀的指導(dǎo)下,憑借醫(yī)術(shù)調(diào)服惡王的故事。阿阇世王篡位時,曾想謀害生母,被大臣月光和耆婆勸阻;后來阿阇世王現(xiàn)世遭受惡報,耆婆趁機規(guī)勸阿阇世王皈依fo教。

因為耆婆生生世世行醫(yī)救世的功德,他去世后,感生忉利天,成為釋提桓因左右的十大天子之一。

安世高曾先后譯出《fo說柰女祇域因緣經(jīng)》和《fo說柰女耆婆經(jīng)》,兩經(jīng)內(nèi)容大致相同,而《fo說柰女耆婆經(jīng)》稍略,可以視為《fo說柰女祇域因緣經(jīng)》的節(jié)略本。此外安世高還譯出《fo說溫室洗浴眾僧經(jīng)》,亦載耆婆事跡。南傳有《耆婆迦經(jīng)》,論素食事。以上三經(jīng),皆以耆婆為主角,而耆婆之事跡,并見于《世紀經(jīng)》、《寂志果經(jīng)》、《fo說觀無量壽fo經(jīng)》、《四分律》等經(jīng)典。

諸經(jīng)之中,以《fo說柰女祇域因緣經(jīng)》最為周詳。近世陳寅恪認為神醫(yī)華佗的醫(yī)案多抄襲此經(jīng)。時至今日,有人將陳氏論證舊事重提,借此否定中醫(yī);也有人將耆婆醫(yī)案與華佗醫(yī)案羅列比較,認為并不相類。

無論如何,耆婆對中醫(yī)確有影響!秄o說柰女祇域因緣經(jīng)》中所載耆婆醫(yī)案,多近乎神話,但也體現(xiàn)了醫(yī)學的至理。尤其是他覓非藥而不可得的故事,更為后世醫(yī)家所重。藥王孫思邈將耆婆醫(yī)論闡述為“天下物類,皆是靈藥,萬物之中,無一物而非藥者,斯乃大醫(yī)也”,在他編撰的《千金方》中,曾多次提及耆婆,并錄有十一首“耆婆醫(yī)方”。禪宗典籍《五燈會元》更將此故事嫁接到善財童子身上,可見其影響力。

另據(jù)《宋史·藝文志》載,有《耆婆脈經(jīng)》三卷,《耆婆六十四問》一卷,《耆婆五藏論》一卷,這些書,現(xiàn)在都找不到了,從名稱上看,應(yīng)該是后人附會之作。

耆婆是印度醫(yī)王,他不但精通醫(yī)術(shù),而且篤信fo教。研究耆婆,對研究印度醫(yī)學,特別是fo教醫(yī)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有助于比較印度醫(yī)學和中醫(yī)的異同,或者說有助于比較fo醫(yī)學和中醫(yī)學的異同。

耆婆三經(jīng)之中,《溫室經(jīng)》古有注疏,頗受重視。《耆婆迦經(jīng)》在南傳地區(qū)也有人研究。唯有《fo說柰女祇域因緣經(jīng)》尚無人專門研究。

筆者的《〈fo說fo醫(yī)經(jīng)〉學習筆記》已經(jīng)過半,近來得觀“耆婆諸經(jīng)”,略有心得。所以斗膽提筆,作《〈fo說柰女祇域因緣經(jīng)〉學習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方便學習,以“寫書的方法讀書”;一方面也希望能夠為耆婆研究略盡綿力,若能填補空白,那也就“幸甚至哉”了。

時維fo歷fo歷三〇三七年冬月

慈心 於 易蓮精舍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