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
桂枝去芍加麻附細,
氣分是什么?我引用朱良春老講的,陽虛后寒水乘之,停留在體內(nèi),引起氣化失職,水停心下。心下堅,上脘部硬,有時堅硬如盤邊狀,有時旋散如杯,考諸家之注,唐容川曰,此證心腎交病,上不能上,下不能下,日積月累,如鐵石之難破。
此虛寒水氣不可直攻而是采用麻桂生
姜攻其上,
附子細辛攻其下,草棗補中,更使心腎會于中,上下一通,大氣一轉(zhuǎn),其氣乃散。考近代醫(yī)家運用本方治療風(fēng)心,肺心在病情發(fā)作期,見心下硬滿的恒用此方,效果非常理想,我取其意治療陽虛后寒飲內(nèi)停一例冠心病,現(xiàn)介紹如下:
1冠心病,姜,男46歲,有冠心病病2年余,常在休息時間發(fā)作胸悶,
胸痛,心慌曾經(jīng)住院2次,給予西醫(yī)擴冠,抗凝,治療好轉(zhuǎn),出院后又作,頦下,仍然每天發(fā)作1-2次,胸悶,胸痛,心慌,時有頭暈,二便如常,舌淡,苔白,邊有齒印,脈寸關(guān)浮弦,沉取無力,尺弦細弦緊,診斷:陽虛,寒飲內(nèi)停,先以苓桂朮甘湯加附子治療,方藥,
茯苓30桂枝15白朮10
甘草5附子6,
紫石英30,10副,二診,患者頭暈,心慌好轉(zhuǎn),但每天胸悶,胸痛仍作,改桂甘麻附細治療。
方藥:桂枝15,
麻黃6甘草6附子15細辛5
蒲黃10五靈子10
蜈蚣5全蟲5,
生姜7
紅棗7。10副
三診,患者癥狀明顯好轉(zhuǎn)。共用本方治療3個多月,治愈。
討論,冠心病的治療我們常用
瓜蔞薤白劑來治療,對于痰瘀型效果很佳,但陽虛寒凝型《
傷寒論》中只提到苡米附子散,重的用
烏頭赤石子丸治療。我采用桂甘麻附細來宣通氣機,通心陽來治療效果也好,但治療病例尚少,特寫出供同道參考。
-------------------
-------------------
-------------------
請教樓主,既然加了蒲黃,
五靈脂,那干嘛去芍?不用
白芍用
赤芍也不行嗎?大論這一條為什么要去芍呢?
-------------------
-------------------
-------------------
回夏兄,白芍味甘,酸,苦,性微寒,上焦陽虛寒水,
芍藥,酸主收斂,性偏寒,用了芍藥可制桂姜之辛,影響桂枝發(fā)揮作用,故去之,赤芍偏于行血散瘀,白芍偏養(yǎng)血益陰,赤芍瀉肝火,白芍養(yǎng)肝陰,赤芍散而不補,白芍補而不散,本證為何加
失笑散,因為病機寒凝容易血瘀。
-------------------
-------------------
學(xué)習(xí)了,此方對于
肝硬化腹水效果也好
-------------------
答仆本先生:
小青龍湯證:“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該證候為表里并病,其里病為心下有水氣。其水氣的表現(xiàn)是“干嘔”。干嘔者,為水邪不重,且系氣上沖的表現(xiàn)。氣上沖而干嘔者,必有
桂枝湯證陽浮陰弱的病機,故小青龍湯證桂枝與芍藥并用。桂枝湯證亦有干嘔,乃與生姜散水氣。若心下水邪重者,就是停飲了。停飲的表現(xiàn),應(yīng)是
嘔吐,而不是干嘔。心下停飲若不嘔者,必心下悸。
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湯證:“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明示該證心下堅,是氣分,水飲所作。水飲者,當(dāng)去芍藥斂陰,可鑒凡散利水飲之苓桂劑均無芍藥。氣分者,病位偏于外,當(dāng)從汗解。故以桂枝去芍加麻辛附主之。
個人淺見,錯謬難免,敬請批評。
-------------------
謝謝,學(xué)習(xí)了。請教,舌苔黃膩,余癥象似,該如何處理。
-------------------
-------------------
兄臺
白芍也可以散的,主要看劑量,大劑量用白芍時,其作用就是散瘀血
-------------------
請教徐蘇兄,此患者的心下堅,大如盤的心下硬滿證的根據(jù)什么,應(yīng)該不會只是胸痛吧,是否有腹診?
-------------------
多謝先生慷慨。先生既云水飲者,當(dāng)去芍藥斂陰,然則真武湯中何以有芍藥?還望先生賜教。
-------------------
真武湯證的表現(xiàn)是陰陽氣俱不足,其陰氣不足的表現(xiàn)是“身瞤動”和“
腹痛”。身瞤動一癥,為營陰不足,是芍藥的特有證。腹痛一證可以有寒熱虛實的不同。真武湯證的腹痛,雖然腹痛但是沒有下利,這也是營陰不足的芍藥證。水氣病凡有芍藥證者,應(yīng)當(dāng)隨證用之,否則不能解決腹痛的問題。桂枝加
芍藥湯證與小
柴胡湯證中的腹痛,也是營陰不足。話說回來,若水氣病沒有腹痛,就是沒有芍藥證。小青龍湯方中有芍藥,因為是表里同病,也是營陰不足,因須發(fā)汗,故有芍藥。
-------------------
多謝先生答疑。再問先生,小青龍湯證表里同病可解,營陰不足何以知之?望先生賜教為盼。
-------------------
問題到此,似乎只能私底下交流意見了。因為以下的看法,純屬臆想,無法論證,博您一笑了。
1、小青龍湯證是“傷寒,表不解”,說明是經(jīng)過了解表,而表不解。解表發(fā)汗后,表不解,營氣自然受損。
2、心下有水氣者,當(dāng)有營陰不足。若營陰充足,自不會心下空虛,致使水氣客居心下。苓桂劑利水健脾,利水劑是從小便排泄水邪,對正氣傷損不大,水邪去則正氣復(fù),陰陽乃和。麻桂劑發(fā)汗,是從非常規(guī)通道排泄水邪,對正氣傷損較大,若營氣不足者需要發(fā)汗時,理當(dāng)伍以芍藥。
五苓散證,多飲暖水,汗出愈。因其證多為煩渴,煩渴者必有上焦虛熱,不宜麻黃發(fā)汗,恐過傷正氣,也不宜芍藥益營,影響祛邪。故以白飲和服,多飲暖水,既能發(fā)汗,又把對正氣的傷害減少到最小程度。
-------------------
日本漢方的水毒、氣毒學(xué)說也是對五苓散證的補充。
輕度水飲:
700)this.width=700;" >
700)this.width=700;" >
圖片:200712151706122427.jpg
700)this.width=700;" >
700)this.width=700;" >
圖片:fd47d68c6bf371aa756745e6f7daad3f.jpg
-------------------
末學(xué)膚受,至為慚愧。謝先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也。
-------------------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wù)咦憬,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边@是難以達到的境界。學(xué)術(shù)界若能邁向這個境界,就是一個和諧的氛圍。
我很敬重仆本先生在學(xué)術(shù)討論上認真、謙和的態(tài)度。我們應(yīng)該可以做到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
-------------------
-------------------
恕我直言
1、醫(yī)案中并沒有用到桂枝去芍藥加
麻黃附子細辛湯2、所引經(jīng)文有誤,沒有聯(lián)系上下2條來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