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溫灸法簡介
馬氏溫灸法起源于三十年代,1930年浙江寧波“東方針灸學社”將日本溫灸術介紹到中國(日本溫灸術源自于公元562年從中國傳入日本的“太乙神針”和“雷火神針”灸法),1934年天津馬少群先生將日本溫灸術改進研制創(chuàng)立了馬氏溫灸法,用于臨床治病屢獲奇效,至六七十年代影響逐漸擴大傳播至全國各地,治愈了大量疑難雜癥。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3月葉劍英元帥身患心腦血管病,經(jīng)中西醫(yī)治療效果不佳,請馬少群先生用溫灸治療后病體痊愈。身體完全康復,后壽活至90歲!
與傳統(tǒng)灸法相比,馬氏溫灸法除具有溫熱穴位的物理作用外,還有其特殊的中藥配方而起的藥理作用,比其他艾灸更性烈,火力更猛,滲透力更強。馬氏溫灸法用于祛病養(yǎng)生雖然有非常神奇的功效,而且在中國已有七十多年歷史,卻由于種種原因一直只在民間流傳,目前國內(nèi)僅有個別地方和港澳臺及國外的少數(shù)人還在研究運用這種方法治病養(yǎng)生。當今有識之士己逐漸認識到長期服藥對身體的危害性了,因此綠色自然的各種保健術備受歡迎。馬氏溫灸法就屬于自然療法,它采用天然植物“
艾葉”作為主要原料,視不同病情配以各種天然中藥混合裝入專用器具內(nèi)燃燒,產(chǎn)生一種特殊的熱滲透力將藥力導入人體經(jīng)穴內(nèi),來調(diào)整臟腑功能、促進新陳代謝、迅速提高人體免疫能力,達到強身健體之目的。萬病皆起因于內(nèi)臟,臟腑為根本,疾病為末梢,治愈了根本,末梢也就自然痊愈了。因此凡是病人五臟六腑功能尚未出現(xiàn)絕癥者,只要認真堅持溫灸就有痊愈之希望。
馬氏溫灸法適應人群:
高血壓、低血壓、 高血脂、
心肌炎、
動脈粥樣硬化、
心絞痛、
心肌梗塞、
冠心病、心率失常、風心病、肺心病、腦動脈硬化、腦溢血、腦溢血后遺癥、腦血栓、
腦栓塞、胃腸炎、婦科。
子宮肌瘤)等均有很好的康復保健效果。
馬氏溫灸法養(yǎng)生計劃:
每天溫灸一次,每次60分鐘,10天為一周期,每周期之間休息1~2天再進行下一周期。一般情況下高血壓、冠心病需堅持溫灸六個周期以上可痊愈。中風偏癱越早溫灸越好,可以很快康復。子宮肌瘤需堅持溫灸六個周期以上可痊愈,易
感冒者欲改善體質(zhì)需堅持溫灸三個周期以上。
“艾葉”和“艾灸法”簡介:
《本草綱目》記載:"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 通十
二經(jīng),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jīng)而除百病"。這就
說明艾具有廣泛的治療作用, 艾的藥性可通過體表穴位滲透到體內(nèi)起治療作
用;又可通過呼吸進入機體,醒腦安神,通經(jīng)活絡。艾葉能宣理氣血,溫中逐冷,
除濕開郁,生肌安胎,利陰氣,暖子宮,殺蛔蟲,灸百病,能通十二經(jīng)氣血,
能回垂絕之元陽。用于內(nèi)服治宮寒不孕,行經(jīng)
腹痛,
崩漏帶下。外用能灸治
百病,強壯元陽,溫通經(jīng)脈,驅(qū)風散寒,舒筋活絡,回陽救逆。
艾葉用于灸法非常安全可靠,艾灸法比藥物內(nèi)服治病的范圍更廣,
更方便,但是沒有藥物服用不當給人體帶來的毒副作用。灸法也和針法一樣,能使衰弱之機能旺盛,也能使亢進之功能得到抑制。針與灸都是在經(jīng)絡穴位上施行的,有其共同之處,兩者往往結(jié)合使用。但是灸法的功效有其獨到之處,不能以針代灸。過去國內(nèi)外有許多名醫(yī)就單用灸法治病,古代我國和日本還有專門的灸師,與針師并列。古人云:“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灸法虛寒者能補,郁結(jié)者能散,有病者能治,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說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優(yōu)于針法的。而且對于畏具針者,尚可避免針刺的痛苦及可能引起的感染。
艾用于灸法,其功效確非我們意想所能及的,灸法的好處,沒有親身經(jīng)過實踐的人是不會知道的。灸法,是中醫(yī)中最上乘的治療保健方法,是人類唯一的一套完整的內(nèi)病外治的體系,艾灸的溫熱刺激能直達深部,經(jīng)久不消,使人發(fā)生暢快之感。若以普通火熱,則只覺表層
灼痛,而無溫煦散寒之作用。清代吳亦鼎在《神灸經(jīng)論》上說:‘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用剛,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入臟腑。取艾之辛香為炷,能通十二經(jīng),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可見灸法效力之大。明代龔居中在《痰火點雪》中說:‘灸法去病之功難以枚舉,凡虛實寒熱,輕重遠近,無往不宜!梢娋姆ㄖ尾≈畯V。馬氏溫灸法在七十多年來臨床上的實踐也證明,很多病均適宜溫灸。特別是對免疫性疾病不論急慢性均可施灸,患者首先是自覺癥狀消失,體征改善,逐漸化驗指標也會相繼轉(zhuǎn)陰。如果原先為低血壓的能升壓;原來血壓高的,灸后明顯下降。20世紀20--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思潮泛濫,國內(nèi)傳染病大規(guī)模流行,人平均壽命僅30歲。據(jù)明治19年“衛(wèi)生局年報”載,當年死亡人數(shù)為18萬,傳染病
肺結(jié)核死亡首屈一指。由于傳統(tǒng)醫(yī)學漢醫(yī)幾乎被消滅,日本西醫(yī)束手無策。這時一個叫原志免太郎撰文公布出他的發(fā)現(xiàn):獨簡單的灸法有治療的特效。猶如被注入興奮劑的政府近衛(wèi)首相立馬接受并鼓勵其推廣,于是從陣地、工廠到學校掀起了國民三里灸運動。第2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本得結(jié)核病的士兵已經(jīng)很少。在日本,灸療法為一種主流醫(yī)療保健手段,有很多專門從事灸法治病保健的人,并有很多日本人寫的灸療著作被翻譯傳入中國?蓢@的是,在灸療的發(fā)源地中國,中醫(yī)界普遍只見湯藥針刺治病,而對艾灸這種既保健又治病的技術卻極少有人重視。
辨病施灸(整體同步調(diào)節(jié))
1.三焦俞(雙) 脾俞(雙) 環(huán)跳(雙) 陽陵泉(雙) 中脘、足三里(雙) 臍
2.肝俞(雙) 膽俞(雙) 章門(雙) 期門(雙) 太沖(雙) 患處 臍
3.三焦俞(雙) 脾俞(雙)風市(雙)關元、曲骨、申脈(雙) 患處 臍
4.肺俞(雙) 神道 命門、大腸俞(雙) 尺澤(雙) 昆俞(雙) 患處 臍
5.三焦俞(雙) 脾俞(雙) 肩隅(雙)曲池(雙)三陰交(雙) 患處 臍
6.心俞(雙) 膈俞(雙) 風池(雙) 檀中、巨闕 神門(雙) 患處 臍
7.三焦俞(雙) 脾俞(雙) 風池(雙) 下脘、氣海 絕骨(雙) 患處 臍
8.厥陰俞(雙) 胃俞(雙) 氣海俞(雙) 不容(雙) 少海(雙) 患處 臍
9.三焦俞(雙) 脾俞(雙) 委中(雙) 天樞(雙) 照海(雙) 患處 臍
10.腎俞(雙) 膀胱俞(雙) 督俞(雙) 內(nèi)關(雙) 涌泉(雙) (1) 患處 臍
11.腎俞(雙) 膀胱俞(雙) 百會 啞門 列缺(雙) 涌泉(雙) (2) 患處 臍
12.心俞(雙) 膈俞(雙) 肝俞(雙) 天池(雙) 間使(雙) 患處 臍
每日灸一組穴,十二天為一個療程。必須嚴格按擬方穴位排列的前后順序施灸,不得隨意改動。先陽后陰的灸規(guī),先灸背部每次25分鐘,再灸胸腹部穴,每穴灸30分鐘,再灸四肢穴灸25分鐘(足三里(雙)穴、涌泉(雙)穴應各灸30分鐘)。頭部穴灸30分鐘。根據(jù)具體病情:第十組穴初灸1—5個療程可灸上邊(1)五穴,待下肢腿部氣血已開始活動時即可改灸下邊(2)六穴。每個療程完之后可休息1—2天。也可不休息,再從第一組開始循環(huán)灸治,直到病愈為止。
該擬方的具體適應癥:高血壓,低血壓,高血脂,心肌炎。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心肌梗塞,冠心病,心率失常,風心病,肺心病,腦動脈硬化,腦溢血及腦溢血后遺癥,腦血栓,腦栓塞等的溫灸治療,本擬方都適用。
關于灸療法的部分書目(僅供參考):
馬氏溫灸法
溫灸研究與實踐
溫灸術研究法(日)
溫灸學講義
溫灸醫(yī)報
艾草健康法(日)
艾葉
灸法秘傳
針灸真髓(日)
中風預防名灸(日)
灸點新療法(日)
灸術自療法
灸法自療學
灸法醫(yī)學研究(日)
灸法
灸法與保健
實用灸療
灸繩
實用灸法手冊
中醫(yī)灸療集要
中國灸法大全
中國灸療學
中國灸科學
中國灸法治療學
奇特的灸療
艾灸養(yǎng)生祛病法
中醫(yī)天灸療法
民間敷灸
瘢痕灸
燈火灸療法
太乙神針
太乙神針臨癥錄
雷火神針
灸法心傳
神灸經(jīng)論
明堂灸經(jīng)
新編西方子明堂灸經(jīng)
采艾編翼
備急灸法
hql_0910@163。com
-----------灸療書籍http://smtg56.gbaopan。com/files/d22e...db91793aea.gbp
-----------
Originally posted by 冰臺 at 2006/4/10 23:30:
灸療書籍http://smtg56.gbaopan。com/files/d22e...db91793aea.gbp
找不到網(wǎng)頁
-----------求購馬氏溫灸法的書籍及灸療法的書籍,復印件也可.
請回復郵箱地址:lrf711@sohu。com.
-----------h(huán)ttp://smtg56.gbaopan。com/files/d22e...db91793aea.gbp
無法打開?
-----------以前曾經(jīng)看過類似的文章
-----------誰知道馬氏溫灸盒那里有賣的?
-----------[quote]原帖由
czphx 于 2006/4/12 21:14 發(fā)表
找不到網(wǎng)頁 [/quote是啊 找不到啊
-----------請不要在這么好的論壇中做廣告
-----------師兄好,此冰臺系彼冰臺嗎?自我上論壇以來第一次見您發(fā)貼呀,呵呵,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