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問題:麻黃附子細辛湯
    

初學教室:問題:麻黃附子細辛湯

如果遇到癥狀很類似于過敏性鼻炎, 鼻子常常莫名發(fā)癢,然后不停的打噴嚏,不停地流清水鼻涕,夏天也有些怕冷,特別是空調房間里。牙齦常常出血,著涼或者陰天關節(jié)會酸疼,偶爾疲勞的時候心臟會覺得累,隱約疼。能不能用在這些癥狀上呢?這些癥狀好象都心腎陽虛,心氣不足的表現(xiàn)吧。
這樣的話可不可以用這個方子呢?好象麻黃是加速心臟跳動,發(fā)汗的。

    為什么麻黃要先煮那么久呢?是不是為了除去毒性?藥店對麻黃,細辛都有限制。那么一般這樣的人用量該是多少比較合適呢?
麻煩有高人能指點一下。
-----------麻附細辛湯不是很合適,建議用附子甘草
-----------恩 請問為什么呀?
5555 昨天已經迫不及待買了一些,今天喝了很微量的一些。麻黃4G 其他都不超過10G   什么感覺也沒有 鼻子偶爾微微的癢 好象沒有以前很厲害了。看今天是不是打噴嚏,如果還打。明天早上想再加大些劑量。
-----------你只是陽虛,外沒受風寒,不需用麻黃細辛
-----------麻黃湯口感還可以,藥汁的苦澀里面有一點點甘甜,也許是甘草的味道吧。入口有些辣辣的,估計是細辛。恩,不過這次麻黃放的多了些,心跳有點快。一整天都有些象跑完步以后的感覺。只好不停的做深呼吸。5555555 以后不敢吃了。
       改天再試試附子甘草湯,估計會有些些甜吧,甘草嘛。不會太難喝吧。呵呵
       現(xiàn)在好象有些盼望身體會出現(xiàn)不舒服的感覺,這樣就有機會試試書里面寫的藥了。呵呵。
-----------好像煎藥以入口不麻為準吧
這樣看樓上有此等反映也正常啦
-----------原來是煎煮的時間問題呀。劑量也是很難決定的問題,看了一些藥方,劑量的多少,配比都是需要悉心斟酌的。象我們初學的人,如何才能領會到這里的奧妙呢?傷腦筋呀。這個藥方是不敢再試了。下次試別的藥方一定堅決煮煮透。
-----------
Originally posted by 箬雪烹茗 at 2006/7/20 18:36:
原來是煎煮的時間問題呀。劑量也是很難決定的問題,看了一些藥方,劑量的多少,配比都是需要悉心斟酌的。象我們初學的人,如何才能領會到這里的奧妙呢?傷腦筋呀。這個藥方是不敢再試了。下次試別的藥方一定堅決煮 ...



初學,那可不要拿自己當小白鼠噢:)

其實關于煮藥時間之類,傷寒論上說的很清楚啊,麻黃湯--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
-----------細辛和麻黃是有毒性的吧。不然藥店為什么要有劑量限制呢?
讓偶吃下去后 心跳加速的是麻黃嗎? 那細辛會有什么毒性呢?
可是如果細辛那么可怕,為什么《神農本草經》里面會列在“上品”一類呢?
為什么說“辛不過錢”  錢是多少克呀?
-----------反正我相信醫(yī)圣張仲景,其余人說的就當是……

參考一下這個:


細辛用量小考

趙慧輝   侯  娜  


  中醫(yī)業(yè)內人士均知“細辛不過錢”這句古訓。2000年藥典也規(guī)定,細辛用量1克~3克,多數(shù)臨床醫(yī)生不敢超越這一規(guī)定范圍,有的甚至干脆棄細辛而不用。細辛真的這么可怕嗎?我們先來找尋一下這句古訓的源頭。

  據(jù)本草文獻,“細辛不過錢”之說源于宋代陳承的《本草別說》:“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用即氣悶塞不通者死……”。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述陳說:“(承曰)細辛非華陰者不得為真,若單用末,不可過一錢,多則氣悶塞不通者死”,可見,李時珍雖然是收錄陳承的,但他還是將“半錢匕”改成了“一錢”。隋唐以后,“一錢”約合現(xiàn)在的3克。至此以后,“細辛不過錢”之說逐漸成為中醫(yī)臨床用藥的一條清規(guī)。但陳承的原意是指細辛散劑(單用末)的一次用量,如果不論單用還是合用、入湯劑還是入散劑、研粉與否,而一概將細辛用量限制在一錢范圍之內,是后人的一種誤解。

  盡管如此,古代醫(yī)家也有相反的觀點,如張隱庵、張錫純、陳修園等。陳修園在《神農本草經讀》即質疑說:“近醫(yī)多以此語忌用,而不知辛香之藥,豈能閉氣?上品無毒之藥何不可多用?”“方書之言,類此者不少,學者不善詳察,而遵信之!

  早于陳承的醫(yī)圣張仲景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中應用細辛的湯劑有20首,其用量多為三兩,且并未言及禁忌。雖然漢代的劑量考證未達成共識,有考證一兩約為15克的,有考證一兩約為3克的,但按少的算,根據(jù)《傷寒論講義》:“一兩折合一錢(3克)”,“三兩”折算為現(xiàn)在的計量單位,約為9克。唐代的《千金要方》所載附子散,細辛(入湯劑)用量六兩(隋唐以后,一兩約合現(xiàn)在的30克)。宋代《和劑局方》之加減三五七散,細辛用至一斤八兩。明代《證治準繩》之滑氏補腸湯,細辛用量為三兩。今之醫(yī)家也有大量不拘古訓應用細辛,而獲取良效的例子。可見,細辛入湯劑用量不應拘泥于一錢(3克)之內。

  我們再來看一下細辛的藥用部位。宋代蘇頌在《本草圖經》中說:細辛“其根細而其味極辛,故名之細辛,二、八月采根,陰干用!薄侗静菅芰x》亦言:其“極細直,深紫色,味極辛”,并言“細辛,用根!逼渌T多本草學著作,如《別錄》、《證類本草》、《本草綱目》、《和劑局方》、《本草求真》、《雷公炮制論》等,均認為藥材細辛,或去雙葉,或去苗蘆,均取須根入藥?梢姡毿烈蚋毼稑O辛而得名,根是細辛的極辛部位,也是入藥部位。事實上,直到50年代,細辛入藥一直用根。早在沈括的《夢溪筆淡》中就曾有大量例子說明:“藥有用根,或用莖葉雖是一物,性或不同,茍未深達其埋,未可妄用”。但是,現(xiàn)代藥材細辛的入藥部位已變?yōu)槿荨?jù)現(xiàn)代研究,細辛的全草與根,揮發(fā)油的含量有顯著差異。所以古今細辛的藥材已有質的不同,如果仍照搬古代“細辛不過錢”的理論,顯然不在情理之中。

  另外,細辛入湯劑,安全性要遠遠高于散劑!侗静菪戮帯酚醒裕骸凹毿粒箍缮儆,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獨用。多用則氣耗而增痛,獨用則氣盡而命喪”。根據(jù)上海中醫(yī)藥大學王智華等人的研究,細辛全草經不同時間煎煮后,其煎液中揮發(fā)油含量隨煎煮時間增加而降低。細辛在煎煮三十分鐘后,其毒性成分黃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故細辛“單用末”,應遵循“細辛不過錢”之說,而入湯劑則可適當加大劑量。細辛在臨床使用中多入湯劑,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受“細辛不過錢”的束縛,以致影響了細辛應有的功效。

  大量的事實說明,在現(xiàn)實條件下,“細辛不過錢”之說已不再適用,它既不符合臨床實際,又束縛了醫(yī)者的手腳。不同的用藥環(huán)境就應當有不同的用藥標準。“細辛不過錢,過錢就危險”,這條界律也應當改改了。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