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則不得偃臥”,見《素問》卷十三第四十六《病能論篇》。自“問曰:人有逆氣”至末,見《素問》卷九第三十四《逆調(diào)論篇》。又自篇首至末,見《甲乙經(jīng)》卷十二第三。
黃帝問于岐伯曰: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臟有所傷,及精有所乏,倚則不安,故人不能注懸其病。
人之病有臥不安者,五臟內(nèi)傷,入房太甚,泄精過多,有所不足,故倚臥不安,不能懸定病處,數(shù)起動也。
平按:“及精有所乏,倚則不安”,別本“乏”作“之”,《素問》作“及精有所之,寄則安”,《甲乙》作“及情有所倚,則臥不安”,《素問》新校正云:“《太素》作精所有倚則不安!本鶡o“乏”字。本書m.gydjdsj.org.cn/Article/原鈔作“及精有所乏,倚則不安”,與楊注“泄精過多,有所不足,故倚臥不安”正合。袁刻無“乏”字!端貑枴、《甲乙》“懸”上無“注”字。注“太甚”袁刻作“太盛”。
黃帝曰:人之不得偃臥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臟之蓋也,肺氣盛②則脈大,大則不得偃臥。
肺居五臟之上主氣,氣之有余,則手太陽脈盛,故不得偃臥也。
②“盛”,蕭本脫。今據(jù)仁和寺本補。
問曰:人有逆氣不得臥,而息無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臥,行而喘者;有不得臥,不能行而喘者;有不能得臥,臥而喘者,皆何臟使然?愿聞其故。
此五皆是人之起居,臥之與喘,不安之病,皆由臟內(nèi)不和,故請示也。
答曰: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
陽明為三陽之長,故氣下行,順而息調(diào),失和上行,逆而有音。此解“息有音”也。
陽明者胃脈也m.gydjdsj.org.cn/job/,胃者六腑之海也,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上經(jīng)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
陽明循道逆行,息便有音,今不依其道逆行,故不得臥。上經(jīng),前所說經(jīng)也。
平按:“上經(jīng)”《素問》、《甲乙》作“下經(jīng)”,王注:“《下經(jīng)》,上古經(jīng)也!
夫起居如故息有音者,此脾之絡脈逆,絡脈不得隨經(jīng)上下,故留經(jīng)而不行,絡脈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
夫絡脈循脈經(jīng)上下而行,絡脈受邪,注留于經(jīng),病人也甚,故起居不安,息亦有聲。今絡脈氣逆,不循于經(jīng),其病也微,所以起居如故,息有音也。
平按:“脾之絡脈”《素問》、《甲乙》作“肺之絡脈”。
夫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者也。腎者水臟,主津液,津液主臥與喘。
腎為水臟,主于胃中津液。今有水氣客于津液,循之而流,津液主臥、主喘,故津液受邪,不能得臥,臥即喘也。
平按:《甲乙》“而流”作“而留”。《素問》、《甲乙》“津液”二字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