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吐瀉(患性胃腸炎)
張志民醫(yī)案:陳某某,男,5歲。昨晚發(fā)燒,今晨末退次,拉稀二次,有粘液,
嗜睡,
抽搐昏迷,舌苔微黃,脈沉數(shù)。系胃腸癥狀,病屆在里。經(jīng)西醫(yī)診斷為急性胃腸炎。與
葛根芩連湯。經(jīng)服3劑,病愈。
(江西中醫(yī)藥1963l<8):21)
按語:本案系太陽陽明合病。邪留太陽則
發(fā)熱;邪陷陽明則吐利,胃絡通心,濁熱循經(jīng)上擾心神則昏迷、嗜睡。故予葛根芩連湯表里雙解,緊陰止利。
二、
脫肛 胡獻國醫(yī)案:車某某,男,52歲,1984年5月6日初診。主訴脫肛兩月余,三月前患
肝硬化腹水住某院內(nèi)科,經(jīng)護肝、利尿、維持水電解平衡等處理,腹
水消退而出院。因便意頻頻,臨廁努掙而使直腸下垂。近來逐漸加劇,始則用手推后可以還納,以后手推也難以還納。曾以補脾益氣、升陽舉陷之
補中益氣湯治療月余未見起色。
診見胸悶腹脹,煩熱口苦,肢體困重,疲乏神倦,小便短赤,大
便秘結,舌邊尖紅,苔中心黃膩,脈弦滑數(shù)。四診合參,當屬濕熱之邪阻滯腸胃,氣機升降失常所致。治以清熱化濕,疏利氣機。處方:
葛根30克,
黃芩10克,
黃連10克,
甘草5克,
木香5克,麻仁15克,
杏仁10克,5劑。
一周后復診,患者胸悶腹脹減輕,大便通暢,便后直腸能自行還納。藥既對證,效不
更方,宗上方調(diào)理半月,脫肛痊愈。隨訪一年,末見復發(fā)。
(北京中醫(yī)雜志1987;(2):36)
按語;本案患者因框患肝硬化腹水,利尿后損傷律液,使腸道失潤,大便秘結。又觀其脈證,一派濕熱之象,故斷本案為濕熱下注,氣機升降失調(diào)所致,有是證使用是方,不可落升提中氣之巢臼,經(jīng)用葛根蘋連湯清利腸中濕熱,并加麻仁、杏仁、木香等以潤腸通便,果獲良效。
三、掉眩(
高血壓、
腦動脈硬化癥)
陳獎文醫(yī)案:李某某,男,68歲。因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癥,致使雙下肢功能受限兩年。據(jù)訴多年來經(jīng)中西醫(yī)治療,效果不顯。證見面赤聲亢,頭暈
頭痛,雙下肢不聽指揮。脈弦滑有力。處方:
葛根60克,黃芩、黃連、
膽星各15克,
夏枯草、
野菊花、
地龍、敗
龜版各30克。日1劑。
連服21劑,病告痊愈。
(新中醫(yī)1987;(12),43)
按語:
高血壓病多責之于肝風,然肝風上擾,陽明首當其沖,肝木失于疏泄,則脾土壅滯,濕熱內(nèi)生。用本方清解脾胃之濕熱,使脾胃氣機暢通,升降失常,則肝風易于平熄。實驗研究表明,葛根有改善腦循環(huán)及外周循環(huán)的作用,本案重用葛根,有欲降先升之意。
四、痿證
劉昌建醫(yī)案:趙某,女,28歲,l980年9月1日上午勞動時突然
腹瀉,瀉下急迫,日十余次。伴發(fā)熱口渴,小便短黃,肛門灼熱。本村醫(yī)生給予
黃連素片、撲熱息痛等藥,治療三日后瀉止熱退。1980年9月4日凌晨起床感覺下肢軟弱;用,不能站立,由其丈夫月小車推來就診,進診室時需他人架起雙肩,雙腿拖拉在地。檢查:神疲
倦怠,面色萎黃,雙下肢肌肉松懈,感覺消失,皮膚發(fā)涼,舌苔黃膩而厚,脈滑數(shù)。此濕熱壅遏陽明,津液不濡筋脈。治擬清熱燥濕,升
提清陽。選葛根芩連湯:。葛根30克,黃芩10克,黃連lo克,
炙甘草6克,3劑晚分服,忌油膩辛辣。
服1劑
腹痛較重,下肢知其痛癢,2劑腹不痛,能步行13劑如常人。為鞏固療效,再服3劑。后幾日患者喜眉登門致謝,體健如初。
(黑龍江中醫(yī)藥1988;(4):7)
按語:本案屬痿證范疇,脈證相參由濕熱困阻脾胃所致。濕困脾胃,不行津液于四肢,筋骨肌肉皆元氣以生,故痿而不用。治當遵《內(nèi)經(jīng)》“治痿獨取陽明”之旨,以葛根芩連場清利
陽明濕熱,兼升陽明清氣。濕熱一去,則四肢筋脈和利,而痙證自愈。
五、
盜汗 邵章祥醫(yī)案;鄒某某,男,43歲,1987年6月18日診。患者3月前偶因
感冒,惡寒發(fā)熱,
咳嗽頭脹,胸悶氣促,服以杏仁意苡湯,上證已解,惟見晚間夜寐汗出,濕透鋪墊。服
當歸六黃湯、六味
地黃九等,仍汗出如初。診時得知患者肛門灼熱癢痛,大便澀滯,舌苔黃膩,脈濡數(shù)。此內(nèi)外濕邪相互博結,蘊郁化熱,上蒸于肺,下迫于腸。濕為陰邪,旺于陰分,蒸迫律液,故夜寐盜汗。方用葛根芩連湯解肌透熱,使?jié)耖_熱透,營衛(wèi)和諧。服藥2劑,盜汗即止,肛門舒適。
(四川中醫(yī)1989;(3):11)
按語:本案盜汗,非陰虛所為,乃濕熱陷于脾胃之中。其辨證眼目是肛門灼熱,苔黃膩,脈濡數(shù)。脾主肌肉,濕熱蘊蒸,迫律外泄,故而盜汗!毒霸廊珪吩疲骸皾駳獬似⒄,亦能作汗。……若熱勝濕者,但去其火而濕自清!辈⒅鲝堄命S芩
芍藥湯、清化飲等清利濕熱之劑治之。葛根芩連湯既能清利中焦之濕熱,又能透達肌腠之府,用之使?jié)袢ケ頃,則汗出可止。
六、經(jīng)斷的后諸證(
更年期綜合征)
楊廣靜醫(yī)案,馮某某,女,48歲,1987年10月15日初診。自述近半年來時有面部及全身烘熱,繼而汗出熱退如常人,每日發(fā)作數(shù)次,不分晝夜。因服知相地黃丸,其熱較前加重而來我科求冶。來診時正值發(fā)病,證見面紅耳赤,頭部汗出,口淡不渴,二便正常,
月經(jīng)先后無定期,肌膚微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有嗜辛辣厚味習慣。此乃濕熱內(nèi)蘊,熏蒸頭面肌表所致。治當清熱利濕,佐以涼血,以葛根芩連湯加味:
葛根15克,黃芩10克,黃連10克,甘草6克,
紫草10克
蒲黃10克,3劑,水煎服。
二診自述發(fā)熱減輕,次數(shù)減少,繼服5劑而愈。
(國醫(yī)論壇1989;(3>:37)
按語:經(jīng)斷前后諸證多以調(diào)和肝脾為治,然本案患者乎素喜食辣厚味,必有濕熱內(nèi)蘊脾胃,此有舌脈為憑。脾胃主肌,頭面為陽明經(jīng)所過,濕熱循經(jīng)上蒸,故見面紅耳赤,頭部汗出。
知柏地黃丸為滋陰之劑,投之反助濕生熱,故用之反甚。本方清熱利濕,藥中病機,故效。
七、
麻疹 邵章祥醫(yī)案:胡某某,女,4。歲,1983年12月11日診;純6日前發(fā)熱、咳嗽、流涕、眼胞浮腫,淚水汪汪,倦怠思唾,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苔白,口腔頰部見“麻疹粘膜斑”,已服辛涼解毒透疹之劑,肌注
柴胡和慶大男素,F(xiàn)身熱躁擾,麻疹不適,舌紅苔黃膩,脈浮滑數(shù)。麻疹時毒夾穢濁之邪,侵襲肺衛(wèi),蘊結陽明。方用葛根芩連湯加
蟬蛻、淡
竹葉各10克,清輕宣化濕濁,苦辛暢達氣機。喂服1劑,熱減疹透,疹色紅潤,分布均勻;繼以前方加
花粉、
石斛,生津解毒;再用甘淡之品益胃化濕,依次收沒康復。
(四川中醫(yī)U89;<3);11)
按語:本案麻疹末透,見舌紅、苔黃膩、脈浮滑數(shù)等癥,為表邪不解,濕熱內(nèi)蘊為患。葛根芩連湯既能清利濕熱,又可解表透疹,方證相對,當徑用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