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樹錦,男,1937年出生于河北省武安市,解放前移居西安,為陜西太和醫(yī)學第四代傳人,第二、三、四、五批全
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陜西省首屆名老中醫(yī)。他有極其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功底作為學養(yǎng)基礎,并以家學醫(yī)療理論體系為核心,兼收并蓄,對內科常見病、疑難雜癥均建樹頗多。
姚樹錦臨床善用經典,活承家傳,形成獨特的“扶正固本”思想及“陰陽升降”、“補臟通腑”學說;總結出了行之有效的臨床診療體系,處方用藥輕靈平淡而療效卓著。有《姚氏內科臨證備要》等著作問世。
組成:制
乳香10克,制
沒藥10克,
地鱉蟲10克,
血竭3克,
細辛3克,
三七3克,
甘松10克,
降香10克,生
姜10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用法:水煎服。本方藥味濃烈,煎藥時注意通風;煎藥時反復緩慢攪動,以防止粘鍋,飯后1小時服藥,2次/日。
主治:用于各種風濕及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
紅斑狼瘡性關節(jié)炎、
強直性脊柱炎、
頸椎病等屬于風寒濕瘀阻滯經脈所致疼痛,各種腫瘤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因氣血不足,痰濕停滯所致疼痛。
方解:疼痛不是單獨的疾病,常常是多種急慢性疾病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癥狀。
疼痛的產生有虛實兩種原因,一種為“不通則痛”,是指因寒凝、氣滯、瘀血、痰濁等造成氣機郁滯,經脈不通,產生疼痛,常表現為疼痛劇烈,遇寒疼痛加劇,以脹痛、刺痛、抽痛為主!端貑枴け哉摗吩弧巴凑,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焙澳郎,陽氣不達,失于溫煦推動,氣血不暢,經脈不通而致疼痛。《醫(yī)醇賸義·諸痛》云:“人之一身,自頂至踵,俱有痛病。其始也,或因于風,或因于寒,或因于火,病各不同,而其為氣凝血滯則一也。”氣凝血滯是導致疼痛的重要因素。葉天士提出“久病入絡”學說,強調絡脈血瘀致痛的病機。
朱丹溪提出:“凡人身上、中、下有塊者,多屬痰證!薄白詿岢煞e,自積成痰,痰加瘀血,遂成囊,此為痞痛、
噎膈、
翻胃之次第也!边@是腫瘤形成的病因病機,因痰濕停滯阻滯經脈,氣血不通,不通則痛,導致腫瘤疼痛持續(xù)不已。
另一種則指“不榮則痛”,指因氣血不足,經脈肌肉失于榮養(yǎng)而產生疼痛,常表現為疼痛隱隱,悶痛、困痛、酸痛、麻木!端貑枴づe痛論》提出:“經脈流行不止,環(huán)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标U述了氣血不足,經脈失于榮養(yǎng)而出現的疼痛。
鎮(zhèn)痛飲適用于寒凝氣滯,瘀血阻絡之疼痛。方中乳香、沒藥辛香溫通,活血散瘀,行氣止痛,為君藥。地鱉蟲味咸,性寒,具有破瘀血,續(xù)筋骨之功。血竭味甘咸,甘能緩急止痛,咸能軟堅散結,故有活血散瘀定痛之效。細辛辛香走竄,外散風寒,內溫里寒,溫通經絡,而達散風祛寒,通竅止痛,下氣祛痰之效;三藥共為臣藥。甘松理氣止痛;降香行氣活血,止痛;三七止血、散瘀、定痛,三藥共為佐藥,協(xié)助君臣藥共同發(fā)揮止痛功效。
生姜為使藥,和胃降逆,防諸藥傷胃。
加減:因寒凝經脈導致四肢關節(jié)疼痛為主者,加用通脈
四逆湯;頸椎病及強直性脊柱炎所致陽虛風濕阻絡出現頸項、后背疼痛為主者,加用
葛根、
鹿角霜、
牛膝、
地龍、
全蝎、
蜈蚣、
僵蠶;各種腫瘤術后痰濕阻絡出現疼痛,加用浙
貝母、
玄參、
龜板、
鱉甲、生
牡蠣;腫瘤后期,患者氣血虧虛,經脈失榮,疼痛綿綿不絕,加用
黃芪、
當歸、
阿膠、
鹿角膠、龜板膠。對于疼痛劇烈者,血竭用量可加至10克。腎氣虧虛所致
腰痛加
杜仲、
續(xù)斷、
骨碎補、
木蝴蝶。脾胃虛弱,服藥后出現惡心
嘔吐者,去甘松、降香,加用生
山楂、
砂仁、
雞內金。(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 范彩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