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刀解決 于 2011/9/22 15:32 編輯 個人認為,弄懂了浮沉遲數(shù)的原理及基本用藥,屬于脈診入門的捷徑!把《脈診導論》中關于浮脈的寶貴經(jīng)驗分享一下!
浮脈辨
浮脈是臨床中最常見的脈象之一,一般都認為此是外感之象,并且認為取浮脈之法,是將按手指探取的深度分為三層,則最表淺的一層為浮,這種觀點與《難經(jīng)》中“三菽為浮,九菽為沉”之意同。難經(jīng)曰:“浮脈,浮在肉上行也”與此則大同而小異。王叔和《脈經(jīng)》則認為:“浮有輕取微散”之意。在《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浮脈僅僅是對診脈位置深淺的表訴,《脈經(jīng)》中又增加了對脈形邊界的改變,此時的浮脈就成了兼具脈位、脈形的復合脈。后世崔嘉言《四言脈決》宗其言指:“浮脈法天,輕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當是以部位論浮脈。又言:“浮緊風寒,浮散虛劇”,前一句以浮論位置,緊論脈的緊張度,當無問題。后一句中“散”脈本身就已經(jīng)是浮了,如《平湖脈學》中“散脈,大而散,有表無里”。再加一個浮脈,則知其論中矛盾之處!端貑枴吩疲骸案《⒄邽楸喥汀保∩⑼,故知叔和為非,當尊《黃帝內(nèi)經(jīng)》為是。前賢張景岳《景岳全書.雜證謨》:“脈診浮而略有收束之意方是風,緊則有寒,大數(shù)為風”,則提示浮是脈的淺出部分。又有樂山名醫(yī)尊此言。個人經(jīng)驗亦如是?芍∶}有兩個概念:一是浮取所得之脈,一是脈的淺出部分。
浮脈辯證:浮緊為有風寒,以三部分之,寸主氣為衛(wèi),關主血為榮。若浮緊脈在寸,病在氣分,當用
麻黃湯以散。若浮緊在關,病在血分,當用
桂枝湯宣通。浮緊在尺,風寒束表入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當用
敗毒散通一身之表。若脈浮緊,而尺脈略沉,則當用
桂枝加附子湯。浮洪為風熱,寸脈浮洪當用
銀翹散表散,此證當有
頭痛。左關脈浮洪,當用桑菊飲通透,以達少陽經(jīng)氣。熱性上浮,若兼尺浮大者必是有積滯,宜
防風通圣散,表里雙解,上下宣通。單純尺脈浮數(shù)必是膀胱有熱,當用二草丹以主之。
-----------謹受教!很好的東西!
-----------簡單清楚,學習了。
-----------很好,明晰簡單
-----------跟蹤 謝謝
-----------《脈診導論》確實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希望這樣的好東西多多分享。
-----------看了
覺得有些機械教條了
中醫(yī)是個很靈活的東西
-----------受教
-----------"左主司官,右主司府"為何意?請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