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產后兒已生,而胞衣不下,或兒生后,產母體疲,不能復用力,經停之間,外冷乘之,則血道阻澀或惡血流入胞中,衣為血所脹滿,故胞衣不下也。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用 | ①不孕癥《陜西中醫(yī)》(1986;1O:453):張某,女,32歲。1983年4月30日診;楹7年未曾受孕,癥見經期小腹冷痛,先后不定期,經量少色紫,夾有血塊,面色不華,頭痛唇干,心悸氣短,腰痠肢冷,白帶淋漓,舌黯苔白,脈細澀。辨證為瘀阻胞宮,寒凝脈絡,氣血兩虛,津不上承。治宜活血化瘀,溫宮通絡,養(yǎng)血滋陰,益氣調經。予本方加減化裁。處方:澤蘭、益母草、當歸、蘇木、牛膝、赤白芍、冬葵子、生熟地、黨參各10g,白芷、官桂、制附片、干姜、丹皮、甘草各6g,3劑。藥后白帶減少,經期小腹冷痛好轉,諸恙亦有減輕,效不更方,守原方繼進5劑。三診諸癥愈其大半,仍囑原方連服7劑。四診諸恙悉除,按原方略具增損還服7劑,以資鞏固,后即懷孕得子。②閉經《陜西中醫(yī)》(1986;10:453):范某,女,18歲。1984年7月15日診。于田間農活時,月經適來,突遇雨淋,回家后即感全身不適,繼而畏寒發(fā)熱,經治已愈。但月經未潮已半年。婦檢未孕,診為閉經。癥見小腹冷痛,白帶較多,形若蛋清,納谷不香,有時惡心,頭痛腰酸,舌暗紅,苔薄白,脈沉澀。證屬寒凝經脈,瘀滯胞宮。治應祛寒通經,逐瘀溫宮。用本方化裁主治。處方:制附子、干姜、當歸、澤蘭、益母草、冬葵子、炒赤芍、蘇木、川牛膝各10g,官桂、白芷、丹皮、制南星、甘草各6g,熟地20g,3劑。藥后小腹冷痛輕,白帶少,納谷香,仍守原方連服5劑,閉經遂通。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是方姜、桂、附子辛熱以逐瘀;蘇木、歸尾以行血;白花、南星之燥,可以束胞中之水;冬葵、牛膝之滑利下行,可以使胞速下;益母、澤蘭、芎、歸、生地、丹皮、赤芍又能行血、養(yǎng)血、破血,胞中無瘀血填塞,則自下矣。
|
備注 |
經論書籍: | 《經絡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經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寶》 | 《產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