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Dong kui zi
|
維藥名 | 胡巴孜
|
別名 | 忽八咱《回回藥方三十六卷》,艾布土里 胡巴孜、吐胡米 古麗海日《明凈詞典》。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干燥成熟種子。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1.
一年生草本,高30~90cm。莖直立,被疏毛或幾無毛。葉互生;掌狀5~7淺裂,圓腎形或近圓形,基部心形,邊緣具鈍鋸齒,掌狀5~7脈,有長柄。花小,叢生于葉腋,淡紅色,小苞片3,廣線形;萼5裂,裂片廣三角形;花冠5瓣,倒卵形,先端凹人;雄蕊多數(shù),花絲合生;子房10~12室,每堂有一個胚珠。果實扁圓形,由10~12個心皮組成,果熟時各心皮彼此分離,且與中軸脫離,心皮無毛淡棕色。
國內(nèi)外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果序,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
藥材鑒別 | 種子呈類圓形扁平的橘瓣狀或微呈腎形,細小,直徑1.5~2mm;較薄的一邊有一凹陷窩,另面圓滑;種子呈棕褐色,有時殘留有棕黃色包殼(果皮),在放大鏡下可見環(huán)形細網(wǎng)紋。質堅硬,破碎后微香,味淡。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呈棕色。種皮柵狀細胞呈長方形,表面觀可見網(wǎng)狀壁孔;色素細胞類圓形,黃棕色;內(nèi)種皮為網(wǎng)紋細胞,橢圓形,種皮外表皮細胞類圓形,有疏紋理;胚乳細胞含糊粉粒及油滴;導管螺紋和孔紋;子葉細胞含油滴;有時可見非腺毛。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2g,加水20ml,振搖15min,濾過。取濾波加活性炭1g,置水浴上脫色15min,濾過。取濾液2ml,加堿性酒石酸銅試液4滴,置水浴上加熱5min,發(fā)生棕紅色沉淀;另取濾液2ml,加10%α-萘酚的乙醇溶液3滴,搖勻,沿管壁加硫酸0.5ml,兩液接界處顯紫紅色環(huán)。
|
化學成分 | 種子含脂肪蛋白質;êㄇ嗨仡。鮮冬葵含單糖6.8%~7.4%,蔗糖4.1%~4.6%,麥芽糖4.5%~4.8%,淀粉1.2%[1]。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一級濕寒,味微苦。
《藥物之園》:“一級濕熱!
|
功效 | 生濕生寒,成熟異常膽液質,潤肺止咳,利喉清音,通利小便。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5~7g。外用:適量。可入湯劑、糖漿劑、舔劑、散劑等;可入傷粉、敷劑等制劑。
|
注意事項 | 本品對胃有害,矯正藥為新鮮水果汁。
|
代用藥 | 若本品缺貨,可用蜀葵子代。
|
附方 | |
制劑 | 買提布合 胡巴孜 乃孜來 湯 胡巴孜、冬葵子各適量。藥物浸泡在適量水中,過一晝夜,用溫火煎成湯劑即可。功能消除乃孜來毒液等。主治乃孜來(病毒)性感冒,如熱性感冒頭痛,咽喉疼痛,咳嗽頑痰,鼻塞不通,全身無力,四肢酸痛等。內(nèi)服,每日3次,每次60~100ml。(《醫(yī)學大全》)
|
參考文獻 | 化學成分 [1]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7.765 |
維藥名出處 | 《注醫(yī)典》
|
參考 |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
網(wǎng) 名: | (必填項) |
評論內(nèi)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