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er long zuo ci wan
|
英文名 |
Er long zuo ci pills
|
用藥分類 |
五官科用藥
|
作用類別 |
|
藥物組成 |
磁石(煅)20g,熟地黃160g,山藥80g,山茱萸(制)80g,茯苓60g,牡丹皮60g,澤瀉60g,竹葉柴胡20g。
|
性狀 |
本品為棕黑色的濃縮丸;味甘、微酸。
|
功效 |
滋腎平肝。
|
主治 |
肝腎陰虛,耳鳴耳聾,頭暈?zāi)垦!?
|
劑型 |
丸劑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8丸,日3次。
|
用藥禁忌 |
1.突發(fā)耳鳴耳聾者禁用。
2.本藥只用于肝腎陰虛證之聽力逐漸減退,耳鳴如蟬聲者,凡屬外耳、中耳病變而出現(xiàn)的耳鳴,如外耳道異物等,應(yīng)去醫(yī)院就診。
3.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長期服用應(yīng)向醫(yī)師咨詢。
4.藥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服用。
5.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監(jiān)護下使用。
6.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7.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
不良反應(yīng) |
|
制備方法 |
以上八味,取柴胡、澤瀉及茯苓40g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1.35(20℃)的稠膏;取熟地黃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第三次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1.35(20℃)的稠膏;取牡丹皮及山茱萸66.5g,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附錄17頁),以70%乙醇為溶劑,浸漬24小時后進行滲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1.35(20℃)的稠膏;取磁石、山藥及剩余的山茱萸、茯苓粉碎成細粉,與上述各稠膏混勻,制丸,干燥,打光,即得。
|
規(guī)格 |
3g/8丸
|
藥理作用 |
|
檢查 |
應(yīng)符合丸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附錄8頁)。
|
鑒別 |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guī)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粘液細胞中,長80-240μm,針晶直徑2-8μm。果皮表皮細胞橙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略連珠狀增厚。
(2)取本品約0.1g,加稀鹽酸5ml,加熱煮沸2-3分鐘,濾過,濾液顯鐵鹽(附錄27頁)的鑒別反應(yīng)。
|
含量測定 |
|
浸出物 |
|
貯藏 |
密封。
|
備注 |
|
處方來源 |
藥品標(biāo)準(zhǔn)-中藥成方制劑標(biāo)準(zhǔn)1993年
|
標(biāo)準(zhǔn)號 |
WS3-B-1322-93
|
OTC分類 |
第一批O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