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lian zuo ge ju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革菌科真菌蓮座革菌的子實體。
|
動植物形態(tài) |
子實體革質(zhì),漏斗狀,中部層疊呈蓮座狀,高寬各達(dá)10cm。蓋面淺米黃色至淺褐色,往往有輻射狀皺紋。子實層平滑或有疣狀突起,淡粉灰色至暗灰色。菌柄短,偏生至中生。菌肉白色。孢子在顯微鏡下淡青灰色,有小瘤,近球形,直徑5-7μm。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青海、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四川、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闊葉林或針葉林中地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除去泥沙雜質(zhì),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菌蓋漏斗狀、中部層疊呈蓮座狀,直徑約10cm,長約8cm,淺米黃色或淺褐色,表面有輻射狀皺褶;下表面的子實層平滑或有疣狀突起,粉灰色。菌肉淺米黃色。菌柄短,有很少分枝,稍偏生或中生,色與菌蓋相似。革質(zhì)。氣微或臭。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fēng)散寒;舒筋活絡(luò)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散寒藥;舒筋活絡(luò)藥
|
主治 |
風(fēng)濕痹痛;筋脈拘攣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6g;或浸酒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ructificatio Thelephorae Vial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Thelephora vialis Schw.
|
科屬分類 |
革菌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