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人造雌黃 |
漢語拼音 | xiao ling da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上為硫黃與雄黃經升華制成的砷硫化合物。 |
動植物形態(tài) | |
資源分布 | 主產于北京。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本品為無走形致密塊狀。紅色;條痕橘黃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澤。體重,質硬而脆,用小刀可得一劃痕;易砸碎,碎塊呈橘紅色,斷面貝殼狀。氣無,味淡。 顯微鑒別 偏光顯微鏡下:為非晶質體;有的為粒徑約0.001mm的針柱狀集合體。色調金黃、橙色,依粒度而異;高突起,但不均一?床怀鱿猬F(xiàn)象。 |
中藥化學成分 | 主要為三硫化二砷(As2S3)。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X射線衍射分析曲線:未顯示結晶物質的特征;證實本品屬非晶質體混合物。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取雄黃120g, 硫黃30g,分別研末,混勻裝陶瓷罐中,罐口用裝涼水的碗蓋嚴;封閉,加熱5-6小時,離火待涼,揭開碗底,取下凝結橘黃色的粉末或呈玻璃狀的薄片,即小靈丹。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寒;有毒 |
歸經 | 肝;脾經 |
功效 | 散寒止痛 |
功效分類 | 散寒止痛藥 |
主治 | 脾腎虛寒引起的偏墜疝氣;脾虛久瀉;胃寒疼痛;婦女血寒經痛;寒濕帶下 |
用法用量 | 內服:研末,3g,溫黃酒或溫開水沖。 |
用藥禁忌 | 不宜過量、久服。陰虛血虧及孕婦禁服。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小靈丹系馬鈞家傳方,其成分和制法,與《證類本草》引《勝金方》金粟丸(《普濟方》稱雌黃丸)相似。所得升華物均為砷硫化合物。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Xiaolingdan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
科屬分類 | 砷化合物類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