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香樹、香樟、猴挾木、大胡椒樹 |
漢語拼音 | hou zhang |
英文名 | Root-bark of Bodinier Cinnamon |
藥材基原 | 為樟科植物猴樟的根皮、莖皮或枝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猴樟喬木,高達(dá)16m。樹皮紅褐色;小枝圓柱形,暗紫色,末節(jié)有角棱;芽卵形,具絹狀毛。葉互生,厚紙質(zhì),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8-17cm,寬3-10cm,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上面幼時稍有細(xì)毛,后變光亮,下面初有灰色絹絲狀毛,后則稍有短柔毛,呈灰白色,中脈暗紅色,側(cè)脈4-6對,互生,下部葉脈有時對生,脈腋有腺點;葉柄長2-3cm。圓錐花序腋生或側(cè)生,長10-15cm,2回叉狀分歧;總梗長4-6cm;花被6裂,花被管漏斗狀;裂片卵形,先端反曲,內(nèi)面有白色絹毛,早落;發(fā)育雄蕊9,花藥4室,第三輪雄蕊花藥外向瓣裂。果實球形,徑7-8mm,果梗先端膨大,宿存花被的先端反曲,果托盤狀。 |
資源分布 | 分布云南、四川、貴州、湖南、湖北等地。亦有人工栽焙。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野叢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可采,根皮、莖皮刮去栓皮,洗凈,曬干。嫩枝及葉多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根、干、枝、葉均含揮發(fā)油, 以根部含油量最高,約2.9%,枝含油量0.06%,葉含油量0.46%-0.6%。按揮發(fā)油所含化學(xué)成分大體可分為3個類型:①以含黃樟醚(safrole)為主,含量高達(dá)84%;此外還含檸檬醛(citral),樟烯(camphene),α-蒎烯(α-pinene),檸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α-松油醇(α-terpineol),樟腦(camphor),甲基庚烯酮(methylheptenone),桉葉素(cineole),丁香油酚(eugenol),芐系倍半萜等。②以含桉葉素為主,尚含芳樟醇,單萜烯等。③以含單萜烯為主,其中水芹烯(phellandene)為主,還含黃樟醚,芳樟醇等成分。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溫 |
歸經(jīng) | 肺;胃經(jīng) |
功效 | 祛風(fēng)除濕;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
功效分類 | 解毒藥;溫里藥 |
主治 | 風(fēng)寒感冒;風(fēng)濕痹痛;吐瀉腹痛,腹中痞塊;疝氣疼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研末酒炒布包作熱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風(fēng)寒感冒: 香樟根皮五錢。煨水服。②治胃腸炎: 香樟根皮、辣蓼根各五錢。煨水服。③治腹中痞塊、 香樟根皮、生姜、橘葉、石菖蒲各一兩。研末,酒炒包患處肚皮外面。④治勞傷疼痛: 香樟根皮、鐵筷子、辣蓼根、鵝不食草各五錢。泡酒服,一日三次,每次五錢。(選方出《貴州草藥》)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貴州草藥》:驅(qū)風(fēng),行氣,溫中,鎮(zhèn)痛。 2.《中草藥土方土法戰(zhàn)備專輯》:莖皮治燒傷,燙傷。 |
考證 | 出自《貴州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innamomum bodinieri Levl.[C.hupehanum Gamble] |
科屬分類 | 樟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