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鐵加杯、金雪球、牛舌黃、石壁梅、金絲葉、繡球葉、大石仙挑、爬巖板、草鞋板、玉疊梅、玉蝶梅、壁梅、古梅、、繡球龍、厚葉藤、達斗藤、雪梅、肺炎草 |
漢語拼音 | qiu lan |
英文名 | Stem or leaf of Waxplant |
藥材基原 | 為雙子葉植物藥蘿藦科植物球蘭的藤莖或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全株有乳汁;附生于樹上或石上,莖節(jié)上生氣根。葉對生,內(nèi)質(zhì);葉柄長1-1.5cm,寬3-4.5cm,先端鈍,基部圓形;側(cè)脈約4對,不明顯。聚傘花序形狀,腋生,有花約30朵,總花序梗和花梗被柔毛,花白色,直徑2cm;花萼5深裂;花冠輻狀,花冠簡短,裂征外面無毛,內(nèi)面具有乳頭狀突起;副花冠星狀,直立;花粉塊每室1個,伸長,側(cè)邊透明。蓇葖果線形,長7.5-10cm,光滑。種子先端具白色絹質(zhì)種毛;ㄆ4-6月果期7-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平原和山地,附生于樹上或石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莖、葉含球蘭甙(Hoyin)[1],谷甾醇(sitoste-rol)和球蘭脂(hoya fat)[2]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寒;小毒 |
歸經(jīng) | 肺;心;肝經(jīng) |
功效 | 清熱化痰;消腫止痛;通經(jīng)下乳 |
功效分類 | 止咳藥;清熱藥 |
主治 | 流行性乙型腦炎;肺熱咳嗽;癰腫;乳婦奶少;關(guān)節(jié)疼痛;睪丸炎;中耳炎;乳腺炎;瘰疬;產(chǎn)婦乳汁少;乳絡(luò)不通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鮮品30-90g,或搗爛絞汁。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肺炎或麻疹并發(fā)肺炎: 鮮球蘭葉七至八片,冷開水洗凈,搗爛絞汁服。(《泉州青草藥》)②治癰腫初起: 球蘭鮮葉一握,加紅糖五錢(如有紅暈灼痛者,則改加冬蜜一小杯),搗爛,加熱,貼于患處,日換兩次。 (《福建民間草藥》)③治乳婦奶少:球蘭、地洋參各三錢,生姜三片。燉肉或煮稀飯吃。(《貴州民間藥物》)④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球蘭鮮全草四兩,和豬腳(七寸)一只,黃酒四兩,酌加水煎,分二、三次服。(《福建民間草藥》)⑤治睪丸炎: 鮮球蘭葉二至三兩。搗爛,水燉服。(《福建中草藥》)⑥治療: 鮮球蘭葉。搗爛調(diào)蜜外敷。(《福建中草藥》) |
臨床運用 | 1.治療肺炎: 取球蘭 1兩(小兒每歲2-3葉),搗爛絞汁,調(diào)蜜或水煎服。觀察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共40余例,證明有較好效果。以對肺熱喘咳效果最佳,寒痰咳喘效果較差。另有以球蘭葉3-11片和荸薺3-11個,洗凈絞汁或加水煎服。每曰2-3次。治療麻疹后期并發(fā)支氣管炎、肺炎9例,多數(shù)服藥 1-3日體溫趨向正常。 2.治療乙型腦炎: 取鮮球蘭葉適量搗爛絞汁,加30%葡萄糖、0.6%氯仿。 1-2歲每次10ml,5-6歲每次20ml,10歲以上30ml,每日3-4次。治療35例,治愈33例,2例無效(屬偏濕型)。據(jù)觀察,偏濕型病例用藥后可使痰涎分泌增多,須結(jié)合辨證論治,力口用其他藥物,才能提高療效。 |
各家論述 | 1.《福建民間草藥》:祛風(fēng)濕,清肝熱,消癰腫。 2.《南寧市藥物志》:內(nèi)服化痰止咳,消食去積。外用消腫止痛,跌打接骨,瘰疬(煨鹽)。 3.《貴州民間藥物》:補虛弱,催乳。 |
考證 | 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Caulis Seu Folium Hoyaecarnos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Hoya carnosa (L.f.) R.Br.[Asclepias carnosa] |
科屬分類 | 蘿藦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