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補草根、小白錦 |
漢語拼音 | ma zong shen |
英文名 | Argent Bluebellflower |
藥材基原 | 為桔梗科植物總花藍鐘花的根或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總花藍鐘花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莖基粗壯而木質(zhì)化,具宿存的鱗片,鮮片少數(shù),卵形,長約2mm。莖上升,木質(zhì)化,不分枝或具多數(shù)短枝,密被灰白色茸毛。葉互生或在短枝上簇生,幾無柄;葉片卵狀披針形,長0.5-1cm,寬1-3mm,先端漸尖,基部急尖,最寬處在中部以下,邊緣強烈反卷,全緣,兩面均被疏柔毛;▎紊谥髑o和分枝頂端,常偏向莖之一側(cè)而呈總狀花序式樣,幾無梗;花萼筒狀,花期筒長約8mm,內(nèi)外被毛;花冠力筒狀鐘形,長2.8-3.5cm,藍色或紫色,外面無毛,內(nèi)面喉部密生柔毛,裂片倒卵狀長圓形,長0.9-1.2cm,先端常簇生數(shù)根剛毛;ㄆ8-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900-3600m的干旱山坡、沙丘或松林間沙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季采收,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苦;性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健脾附溫;舒筋活絡(luò) |
功效分類 | 健脾藥 |
主治 | 脾虛乏力;小兒泄瀉;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9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麗江中草藥》:有健脾除濕的功能。用于小兒腹瀉,風濕痛,跌打損傷。 |
考證 | 始載于《麗江中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yananthus argenteus Marq. |
科屬分類 | 桔?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