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菱登草 |
漢語拼音 | rong c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玄參科植物鐘萼草的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灌木狀草本,高達(dá)1m。全株被多細(xì)胞腺毛。莖圓柱形,粗壯,堅(jiān)挺,直立,下部木質(zhì)化,多分枝。葉對生;葉柄長6-12mm;葉片紙質(zhì),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8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狹楔形,邊緣具尖鋸齒。穗狀總狀花序頂生,近無梗,長6-20cm;苞片狹披針形;花萼鐘狀,長5-6mm,萼齒尖銳,鉆狀三角形,與萼筒等長;花冠黃色,下唇有紫斑,外面多少被毛,花冠筒較花萼約長1倍,上唇先端近于截形,有時(shí)凹缺,下唇較長,3裂,有明顯的褶襞,花藥有長藥隔,具柄;子房先端及花柱基部被毛。蒴果長卵形,長5-6mm,密被棕色硬毛。種子黃色,長約0.5mm,表面粗糙;、果期11月至翌年3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200-2600m的干山坡、巖縫及墻縫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夏、秋季均可采收,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fēng)除濕;解毒斂瘡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除濕藥;解毒斂瘡藥 |
主治 | 風(fēng)濕痹痛;咽喉腫痛;骨髓炎;皮膚濕瘡;疔瘡腫毒;頑癬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Lindenbergia philippensis(Cham.)Benth. |
科屬分類 | 玄參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