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dou lie da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列當(dāng)科植物豆列當(dāng)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豆列當(dāng) 寄生草本,高10-11cm。地上部分僅高3-3.5cm。莖粗壯,根短。葉少數(shù),鱗片狀,鮮狀披針形,長約1.5cm,寬6-9mm;ǘ鄶(shù),常8-10朵密集簇生于莖的頂端,呈頭鄭州市;苞片卵狀披針形,長1.8-2.2cm,寬4-5mm。先端漸尖,兩面近無毛;小苞片2枚,線狀披針形;花萼筒狀,先端5裂;花冠二唇形,干后黃色,直立,長5-6cm,花冠裂片內(nèi)面及邊緣密被長綿毛;雄蕊4枚,著生于距花冠筒基部1-1.2cm外,花絲稍粗壯,長3-3.5cm,中部以下密被長綿毛,向上漸變無毛,花藥密被黃白色長綿毛;子房卵球形,花柱長4-4.5cm,柱頭近球形;ㄆ6-7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四川。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常寄生于錦雞兒屬(Caragana)植物的根部。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消腫解毒;止瀉 |
功效分類 | 消腫解毒藥;止瀉藥 |
主治 | 癰腫瘡毒;無名腫毒;泄瀉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Mannagettaea labiata H. Smith |
科屬分類 | 列當(dāng)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