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和他草、滿地毯、仙人撤網(wǎng)、草梧桐、太古粥。 |
漢語拼音 | she po z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梧桐科植物蛇婆子的根和莖。 |
動植物形態(tài) | 蛇婆子 略直立或匍匐狀半灌木,長達(dá)1m。多分枝,小枝密被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0.5-1cm,先端鈍,基部圓形或淺心形,邊緣具細(xì)齒,兩面均密被短柔毛。聚傘花序腋生,頭狀,總花梗短;小苞片狹披針形,長約4mm;萼筒狀,5裂,長3-4mm,裂片三角形,遠(yuǎn)比萼筒長;花瓣5片,淡黃色,匙形,先端截形,比萼略長;雄蕊5,花絲合生成筒狀,包圍著雌蕊;子房無柄,被短柔毛,花柱偏生,柱頭流蘇狀。蒴果小,2瓣裂,倒卵形,被毛,為宿存的萼所包圍,內(nèi)有種子1顆;ㄆ谙摹⑶锛。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向陽山坡或丘陵。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耐旱、耐瘠薄、忌陰和積水。能耐輕霜。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在向陽、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黃紅壤土均能種植。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春季播種,種子混拌草木灰或細(xì)土,均勻地撤播于苗床上,覆蓋細(xì)土2cm,然后蓋草、澆水。氣溫25℃以上時,播后15-20天出苗,出苗后揭開蓋草,苗高3-4cm,間去過密和細(xì)弱的小苗,翌年春季萌芽前,按行株距30cm×30cm開穴移栽。 田間管理 定植后至封行前,應(yīng)隔月松土除草1次,春、夏、秋季各追施人糞尿或復(fù)合肥1次,冬季追施堆肥或廄肥,追肥后進(jìn)行培土。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將全株挖出,去掉葉片,洗去泥土,把根和莖分別切片或切段,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含肽類生物堿,包括蛇婆子堿(adouetine)X、Y、Y'和Z。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蛇婆子堿Z低劑量能導(dǎo)致低溫、鎮(zhèn)靜;高劑量則引起興奮。對小鼠半數(shù)致死量為52.5mg/kg。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微甘;微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fēng)利濕;清熱解毒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利濕藥;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風(fēng)濕痹證;咽喉腫痛;濕熱帶下;癰腫瘰疬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30g;或燉肉服。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Waltheria indica L.[W.americanaL.;W.makinoi Hayata] |
科屬分類 | 梧桐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