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dong bei lei gong te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衛(wèi)矛科植物東北雷公藤的根或全株。 |
動植物形態(tài) | 東北雷公藤 藤狀灌木,植株高約2m。枝褐色,小枝淡紅褐色,常呈六棱狀,無毛,有小疣狀皮孔。葉互生;葉柄長1-4cm;葉片長圓形至倒卵形,長5-20m,寬3-12cm,先端尾狀尖或漸尖,邊緣有不整齊鈍鋸齒,基部圓形。頂生聚傘圓錐花序,長10-30cm,花雜性,白綠色,徑約5mm;花萼5;花瓣5;雄蕊5,著生于淺杯狀花盤的邊緣靠外部;兩性花的子房有3棱。蒴果具3薄膜質翅,長2-1.5cm,邊緣微波狀。種子長柱形,暗紅色;ㄆ7-8月,果期8-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地林邊、路旁、針葉或針闊葉混交林緣或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根切片或剝皮曬干,藤切段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莖枝呈圓柱狀,直徑2-6mm。老枝灰褐色或褐色,節(jié)間長4-9cm;表面具突起的圓點狀或縱向的長圓點狀皮孔,有5-6條縱向的棱線,葉痕隆起,互生,半圓形或近腎形,葉腋常有芽,卵狀三角形,或為分枝;當年枝棕色或棕紅色,有時可見灰綠色葉,常破損,完整者展平后長圓形、卵形或倒卵形,長6-15cm,寬3-10cm,基部廣楔形或圓形,先端急尖或長尾狀;葉柄長1-2cm。莖質硬,較難折斷,斷面皮部薄,淡褐色,木部寬厚,黃白色;髓寬大,淡褐色或近白色。氣微,味淡。 顯微鑒別 一年生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層,壁淡棕色或棕色,外壁常外凸;非腺毛短而直。外側的數列皮層細胞壁淡棕色或棕色,角隅處常略加厚,為不甚典型的厚角組織;各棱角處均有1纖維束,纖維細胞壁厚。木栓組織發(fā)生于皮層內部,細胞壁薄,淡棕色或棕色。維管組織連續(xù)成環(huán)。韌皮部外側可見纖維束,幾乎連續(xù)成環(huán),纖維細胞壁厚,非木化。次生木質部纖維眾多。髓寬大;其外方為髓鞘組織,細胞較小,壁稍增厚,常木化,內含淀粉粒。本品薄壁細胞內有草酸鈣簇晶(韌皮部較多),直徑6-20μm。 二年生莖橫切面:表皮及外側皮層組織常徑向斷離,斷離處內側的部分木栓組織形成1厚壁細胞帶層。木質部可見年輪。 |
中藥化學成分 | 根含黑蔓醇酯(regelinol),黑蔓內酯(regelide),黑蔓酮酯(regelin)A,黑蔓酮酯C和D(regelin C、D),黑蔓二醇酯A和B(regelinoliol A,B), 黑蔓定堿(regelidine),雷公藤內酯A和B(wilforlide A,B),3β-羥基-11,13(18)-齊墩果二烯[3β-hydroxy-olean-11-13(18) diene],直楔草酸(orthosphenic acid),大子五層龍酸(salaspermic acid),3β-羥基齊墩果-12-烯-29-羧酸(3-epikatonic acid),變葉美登木酸(maytenfolic acid),3β-乙;-齊墩果酸(3β-acetyl-oleanolic acid),南蛇藤醇(celastrol)。此外,還從根中分離出6個二萜醌類(diterpenequinones)。 莖皮含黑蔓堿A、B、C(tripterregeline A,B,C)。莖木質部含雷公藤內酯甲-乙(wilforlide A,B),β-谷甾醇(β-sitosterol),衛(wèi)矛醇(dulcitol)。 全株含多糖(polysaccharide),由D-葡萄糖(D-glucose)、阿拉伯糖(arabinose)、半乳糖(galactose)組成。 該植物還含山海棠素(hypolid)和雷公藤丙素(trinterolide)。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小鼠皮下注射東北雷公藤煎劑5-8天,可使胸腺萎縮,白細胞介素1(IL-1)引起的胸腺細胞增殖受抑制、脾細胞對刀豆球蛋白A(ConA)誘導的T細胞增殖反應減弱,脾細胞產生IL-2能力降低,脾臟中T細胞百分率明顯減少。表明對細胞免疫功能有明顯抑制作用。小鼠皮下注射東北雷公藤煎劑對胸腺依賴性(TD)抗原誘導的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測定(QHS)反應和溶血空斑形成細胞(PFC)反應均有抑制作用,但對非胸腺依賴性(TI)抗原誘導的QHS反應、PFC反應和大腸桿菌脂多糖(LPS)誘導的B細胞增殖反應不發(fā)生明顯的影響。結合其對小鼠脾細胞產生IL-2功能的抑制作用,說明東北雷公藤對B細胞功能沒有明顯的直接抑制效應。其對體液免疫的抑制作用是通過抑制TH細胞產生的。對于用胎兒軟骨提取的Ⅱ型膠原誘導的大鼠實驗性關節(jié)炎模型,皮下注射東北雷公藤煎劑,可減輕關節(jié)炎病損程度,推遲發(fā)病時間,降低模型動物IgM濃度,在體外,抑制ConA誘導的大鼠血單個核細胞增殖反應,抑制單個核細胞產生IL-2的活性,但對LPS誘導的大鼠血單個核細胞增殖反應無明顯抑制作用。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辛;涼;有毒 |
歸經 | 肝;膽;脾經 |
功效 | 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殺蟲解毒 |
功效分類 | 祛風除濕藥;利水消腫藥;殺蟲解毒藥 |
主治 |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膨脹水腫;黃疸;痞積;跌打損傷;瘰疬;瘡瘍腫痛;頭癬;皮膚瘙癢;毒蛇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6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敷;或搗汁涂。 |
用藥禁忌 | 內服宜慎,外敷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 《長白山植物藥志》:“內服宜慎!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Tripterygium regelii Spragus et Takeda |
科屬分類 | 衛(wèi)矛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