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國藥典》(2000年版)。 |
劑型 | 散劑 |
藥物組成 | 檀香200g,石膏100g,紅花100g,甘草100g,丁香100g,北沙參100g,拳參100g,白葡萄干100g。 |
加減 | |
功效 | 清熱潤肺,止咳化痰。 |
主治 | 用于肺熱咳嗽,痰中帶膿。 |
制備方法 | 除檀香、丁香、白葡萄干外,其余石膏等五味粉碎成粗粉,加白葡萄干,粉碎,烘干,再加檀香、丁香,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袋15g,每次2-3g,日1-2次口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本品系蒙古族驗方。本品為棕黃色的粉末;氣香,味甘、微澀而涼。 (l)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簇晶直徑約40μm。含晶細(xì)胞方形或長方形,壁厚,木化,胞腔含草酸鈣方晶。纖維束周圍薄壁細(xì)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花粉粒球形或橢圓形,直徑約60μm,外壁有刺,有3個萌發(fā)孔;ǚ哿H切,直徑約16μm。油管含棕黃色分泌物。 (2)取本品約0.1g,加水2ml,振搖,加三氯化鐵試液1滴,溶液顯黃綠色。應(yīng)符合散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