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浙江中醫(yī)雜志1983,(6):252 |
劑型 | 散劑;丸劑 |
藥物組成 | 白花30g,川芎13g,甘草13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 |
制備方法 | 上藥混合均勻,取一半炒黃軋細(xì),另一半生的同樣軋細(xì),各過(guò)90-120目篩,然后將生熟末和勻。分成10包,也可制成水丸。 |
用法用量 | 每日早晚各服1包,以薄荷、茶葉各3g,水200ml煮沸取汁送下,或用開水沖泡亦可。頭痛甚者可臨時(shí)加服1包,但1晝夜不要超過(guò)4包。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130例,男46例,女84例;年齡6-57歲(40歲以下者94例,占72.3%);病程1周至23年(1周至1月者25例,1月至1年者36例,1-5年者39例,5-10年者18例,10年以上者12例)。結(jié)果:本組病例近期療效明顯,一般服藥6包后頭痛即減輕。全部病例均經(jīng)半年以上觀察,未曾復(fù)發(fā)。其中84例痊愈,占64.6%;25例顯著好轉(zhuǎn),占19.25;21例好轉(zhuǎn),占16.2%。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