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醫(yī)雜志1986,27(10):752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玄參30g,麥冬30g,鮮生地60-120g,鮮茅根250-500g,大黃15-30g(后下),元明粉12-15g(沖),車前子(包)30g,通草9g,知母12g,黃柏12g。 |
加減 | 腹瀉加枳實、厚樸;血尿加藕節(jié)、小薊;尿膜(尿排出膜樣組織)加扁蓄、瞿麥;血瘀加桃仁、丹皮;氣壅加葶藶子、桑白皮;抽搐加羚羊角粉、鉤藤;氣虛加人參;神昏加安宮牛黃丸。 |
功效 | |
主治 | 急性腎功能衰竭(流行性出血熱所致)。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輕者每次1劑,重者每次2劑。水前至200ml,保留灌腸,每日2-4次,直至多尿期為止。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根據1983年全國流行性出血熱學術會議所制定的診斷標準,即出現(xiàn)少尿(尿量小于400ml/日)或無尿(尿量小于100ml/日);尿蛋白++以上,尿比重1.014以下,有氮質血癥,血尿素氮/血肌酐小于10:1。療效標準:治愈:臨床癥狀消失,每日尿量大于1000ml,尿素氮小于20mg%,肌酐小于2mg%;好轉:臨床癥狀好轉,每日尿量大于1000ml,尿素氮、肌酐明顯下降,但未恢復正常;無效:臨床癥狀及尿素氮、肌酐無改善或有惡化者.結果:治療組尿蛋白轉陰為5.7±2.5日,少原時間為3.5±1.5日,尿素氮、肌酐恢復正常為8.6±4.5日;對照組分別為8.9±3日,6.1±2.1日,11.8±3.5日。兩組3項指標均有顯著性差異(P<0.001,P<0.001,P<0.01)。治療組治愈41例,好轉2例,死亡6例,總有效率為87.8%,病死率為12.2%;對照組治愈12例,好轉2例,死亡4例,總有效本77.8%,病死率為22.2%。以治療組療效為好。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