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背得毛
|
年份 | bei nderh maauh
|
別名 | 涼草、藍(lán)花草、土茵陳
|
來源 | |
形態(tài)特征 | 多年生直立草本,莖下部木質(zhì)化,高30~100厘米,全株密被腺毛和柔毛。單葉對生,有時上部互生,披針狀卵形至寬形,長2~7厘米,寬1~4厘米,頂端銳尖或急尖,基部近心形或?qū)捫ㄐ?邊有不整齊的鋸齒。花紫色,管筒狀,唇形,單生于葉腋或在枝頂排成疏松具葉的總狀花序。蒴果卵狀錐形,4瓣裂;ㄆ4~5月,果期5~7月。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荒山草叢中或疏林下。產(chǎn)于廣西各地縣市;分布于云南、廣東、江西、福建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夏秋季采,鮮用或陰干備用。
|
性味 | 味辛、苦,性溫。
|
功效 | 祛風(fēng)止痛,散瘀消腫,解毒,殺蟲止癢。
|
傳統(tǒng)應(yīng)用 | |
用法用量 | 9~3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搗敷或水煎洗患處。
|
方例 |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 | |
化學(xué)成分參考文獻(xiàn) | [1]朱亮鋒等:《芳香植物及其化學(xué)成分》,第1版,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342。
|
藥理參考文獻(xiàn) |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xu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