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百完
|
漢語拼音 | DANFAN
|
拉丁名 | Chalcanthitum.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硫酸鹽類膽礬族礦物膽礬。
|
動植物形態(tài) |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產(chǎn)于西藏、青海、云南、甘肅、陜西、山東、江西、廣東等省區(qū)。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由含銅硫化物氧化分解而成。由于易溶解,只見于干燥地區(qū)的含銅硫化物礦床氧化帶中。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由銅礦中挖得,選擇藍色透明的結(jié)晶,除去雜石泥沙。一般多研末生用,也可煅后搗碎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本品屬三斜晶系。呈板狀或短柱狀,但不常見。集合體呈鐘乳狀、腎狀或粒狀。天藍色、藍色,有時微呈淺綠色。具玻璃光澤。半透明至透明,性極脆,硬度2.5。密度2.1~2.3。解理沿板狀面不完全。具殼狀斷口。易風(fēng)化。無臭,味澀,能令人作嘔。以塊大、深藍色、透明、無雜質(zhì)者為佳。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主含五個結(jié)晶水的硫酸銅(CuSO(4)·5H(2)O),其中含有氧化銅31.87%、三氧化硫32.06%、水36.07%,常含鎂鹽和鋅鹽等雜質(zhì)。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本品可人工制造,其方法如下:將蒸發(fā)器置砂鍋上,盛入蒸餾水及粗制硫酸液,使之混合,然后投入銅屑,加熱使其完全溶解,并驅(qū)除無水亞硫酸氣,加熱至干燥為止,稍冷,再加蒸餾水溶解,過濾,濃縮,放冷,即析出深藍色透明柱狀結(jié)晶。Cu+2H(2)SO(4)- →CuSO(4)+SO(2)↑+2H(2)O
|
中藥劑型 | 湯劑,膏劑,散劑。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yīng) | 1.腐蝕作用:能與蛋白質(zhì)結(jié)合生成不溶性的蛋白質(zhì)化合物而沉淀。其濃溶液對局部粘膜具有腐蝕作用。稀溶液則有收斂制秘作用。 2.催吐作用:內(nèi)服后能刺激胃壁感覺神經(jīng),反射至延髓嘔吐中樞,引起反射性嘔吐。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酸、咸,性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散瘀、解毒、催吐、殺蟲、斂瘡之效。外用治口病、癬、皰疹、眼;可作防腐劑。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3~6g。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方一:水銀、紅信石、巴豆、膽礬各等分。調(diào)為糊狀,在鳩尾下一寸處涂之。治皰疹及瘙癢等皮膚病。 方二:石灰華、紅花、丁香、肉豆蔻、小豆蔻、草果、寬筋藤、膽礬炭。白糖調(diào)和為散,骨湯送服?汕宄墒旌蟮娘L(fēng)瘟。 方三:余甘子、白檀香、冰片、膽礬。白糖調(diào)和,經(jīng)常服用。可清除瘟病余熱。 方四:山龍膽花、麻花艽花、翼首花、貝齒灰、膽礬、丁香配和。主治喉部阻塞和食管擰結(jié)癥。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網(wǎng) 名: | (必填項) |
評論內(nèi)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