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昂哇
|
漢語拼音 | YUOBITIANE
|
拉丁名 | Cygnus olor (Gmelin).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鴨科動物疣鼻天鵝的膽汁、肉。
|
動植物形態(tài) | 體型較大而肥胖,體長在1.5m以上。頭較大而頸細長。嘴基部有明顯的球塊狀突起,雄性的較大,雌性的不發(fā)達。全身羽毛潔白。在水中游泳時,頸部彎曲略成“S”形。向遠處眺望時伸得很直。外側(cè)尾羽短于中央尾羽。眼深棕色。嘴橙黃色,基部的球塊黑色,腳趾和蹼灰黑色。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藏、青海、新疆、內(nèi)蒙等省區(qū)及甘肅西北部、四川北部。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活動在湖泊、沼澤,喜在水面上長距離滑行,水中游泳自如。飛翔時頸向前伸直,腳伸向腹部后方,很少發(fā)出叫聲。以水生植物為食,亦食昆蟲等小型動物。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營巢于淺灘蘆葦叢中,每窩產(chǎn)卵4~6枚,卵呈自色。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捕獲后及時剖腹,取出膽囊,晾干,去凈皮膜,研細。將內(nèi)臟除去,洗凈,肉鮮用或晾干,搗細。
|
藥用部位 | 以膽汁、肉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1)血漿合皮質(zhì)甾類(corticosteroid)5μm/10ml以下,糖115mg%。血中含皮質(zhì)甾類小于10μg/100m1。 (2)尾脂腺分泌脂蠟,為多支鏈脂肪酸脂,含二甲基己酸、二甲基庚酸、三甲基辛酸等。 (3)卵白含有2種溶菌酶 (lysozyme),其中一種的氨基酸組成,活性、免疫交叉反應與雞卵白型相似;另一種與鵝型相似,分子量20500。 (4)羽腺(preen gland)分泌羽蠟(feather wax),其中含2D,4D, 6D-三甲基辛酸42.0%,2D,4D,6D-三甲基壬酸44.5%,(-)-2D,4D,6D,8D-四甲基癸酸11.4%,(-)-2D,4D,6D,8D-四甲基十一烷酸2.1%。醇部分含正-1-十八烷醇42.0%,正-1-十六烷醇,少量的甲基支鏈醇;長鏈醇主要為正及甲基支鏈醇,具16~20碳鏈。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肉: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膽汁: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能。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膽汁:燒傷、小腿抽筋。
|
用法用量 | 常用配方。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晶珠本草》記載:疣鼻天鵝膽治小腿抽筋。
|
藥物應用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