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西峨塞瑪
|
漢語拼音 | HUANGHUAYANHUANGQI
|
拉丁名 | Hedysarum citrinum Baker.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hù)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豆科植物黃花巖黃芪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高達(dá)30~60cm。莖直立,有縱溝紋,幾無毛。葉互生,長6~10cm,葉軸幾無毛,小葉17~19個,對生或互生,卵狀矩圓形、橢圓形或矩圓形,長1~1.5cm,寬0.5~1cm,頂端平截或微凹,上面無毛,下面僅中脈具毛,側(cè)脈明顯;托葉膜質(zhì),棕色,長1~1.5cm,聯(lián)合,僅頂端呈2裂狀。總狀花序腋生,長12~20cm,具多數(shù)疏生的花;總花梗長6~8cm,無毛,苞片舟形,長4~5mm,外被稀毛;花梗長3.5~4mm,被白色短毛,小苞片披針形,長2~3mm,花萼鐘狀,幾無毛,萼齒5,下面3齒較長,上面2齒較短,內(nèi)面被毛,花冠淡黃色,旗瓣長13~15mm,翼瓣與旗瓣近等長,龍骨瓣長達(dá)16~18mm,雄蕊10枚,為2組(9+1),子房無毛。莢果3~4節(jié),莢節(jié)橢圓形,無毛,邊緣無翅。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藏(藏南、藏東南)、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3500~4100m的山坡灌木林中或山坡草地。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花期6~7月、果期7~8月。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秋季挖根、洗凈,晾干備用。
|
藥用部位 | 以根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yīng)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性涼。
《形態(tài)比喻》:味甘,性涼。
《青藏高原藥物圖鑒》:味甘、苦,性寒。無毒。
《藏漢大辭典》:味甘,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治狂犬咬傷中毒,療瘡瘍。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6~9g。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