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sciatica)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發(fā)生的疼痛癥狀群。
[病因]
坐骨神經由腰5~骶3神經根組成。按病損部位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經痛兩種,前者多見根性坐骨神經痛病變位于椎管內,病因以腰椎間盤突出最多見,其次有椎管內腫瘤、腰椎結核、腰骶神經根炎等。干性坐骨神經痛的病變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經行程上,病因有骶骼關節(jié)炎、盆腔內腫瘤、妊娠子宮壓迫、臀部外傷、梨狀肌綜合征、臀肌注射不當以及糖尿病等。
[臨床表現]
本病男性青壯年多見,單側為多。疼痛程度及時間常與病因及起病緩急有關。
一、根性坐骨神經痛
起病隨病因不同而異。最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常在用力、彎腰或劇烈活動等誘因下,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少數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后,腘窩、小腿外側及足部放射,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夜間更甚。病員為避免神經牽拉、受壓,常取特殊的減痛姿勢,如睡時臥向健側,髖、膝關屈曲,站立時著力于健側,日久造成脊柱側彎,多彎向健側,坐位進臀部向健側傾斜,以減輕神經根的受壓。牽拉坐骨神經皆可誘發(fā)疼痛,或疼痛加劇,如Kernig征陽性(病員仰臥,先屈髖及膝成直角,再將小腿上抬。由于屈肌痙攣,因而伸膝受限而小于130度并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試驗(Lasegue征)陽性(病員仰臥,下肢伸進、患肢上抬不到70度而引起腿部疼痛)。坐骨神經通路可有壓痛,如腰旁點、臀點、國點、踝點及跖點等。患肢小腿外側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覺減退。臀肌張力松弛,伸拇及屈拇肌力減弱。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二、干性坐骨神經痛:
起病緩急也隨病因不同而異。如受寒或外傷誘發(fā)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從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側及足外側放射。行走、活動及牽引坐骨神經時疼痛加重。壓痛點在臀點以下,Lasegue征陽性而Kernig征多陰性,脊椎側彎多彎向患側以減輕對坐骨神經干的牽拉。
[診斷及鑒別診斷]
根據疼痛的部位及放射方向,加劇疼痛的因素,減痛姿勢,牽引痛及壓痛點等診斷不難但確定病因十分重要。
一、腰椎間盤突出:
病員常有較長期的反復腰痛史,或重體力勞動史,常在一次腰部損傷或彎腰勞動后急性發(fā)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經痛的癥狀和體征外,并有腰肌痙攣,腰椎活動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間盤突出部位的椎間隙可有明顯壓痛和放射痛。X線攝片可有受累椎間隙變窄,CT檢查可確診。
二、馬尾腫瘤:
起病緩慢,逐漸加重。病初常為單側根性坐骨神經痛,逐漸發(fā)展為雙側。夜間疼痛明顯加劇,病程進行性加重。并出現括約肌功能障礙及鞍區(qū)感覺減退。腰椎穿刺有蛛網膜下腔梗阻及腦脊液蛋白定量明顯增高,甚至出現Froin征(腦脊液黃色、放置后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確診。醫(yī)學全在.線提供
三、腰椎管狹窄癥:
多見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間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痛加重,但彎腰行走或休息后癥狀減輕或消失。當神經根或馬尾受壓嚴重時,也可出現一側或兩側坐骨神經痛癥狀及體征、病程呈進行性加重,臥床休息或牽引等治療無效。腰骶椎X線攝片或CT可確診。
四、腰骶神經根炎:
因感染、中毒、營養(yǎng)代謝障礙或勞損,受寒等因素發(fā)病。一般起病較急,且受損范圍常常超出坐骨神經支配區(qū)域,表現為整個下肢無力、疼痛、輕度肌肉萎縮、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減弱或消失。
另外,還需考慮腰椎結核、椎體轉移癌等。干性坐骨神經痛時,應注意有無受寒或感染史,以及骶髂關節(jié)、髖關節(jié)、盆腔和臀部的病變,必要時除行腰骶椎X線攝片外,還可行骶髂關節(jié)X線攝片,肛指、婦科檢查以及盆腔臟器B超等檢查以明確病因。
[治療]
一、臥床休息:
特別是椎間盤突出早期臥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癥狀自行緩解。
二、藥物治療:
止痛劑,維生素B族,短程皮質類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復。
三、理療:
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療法,紅斑量紫外線照射等治療。慢性期可用短波療法直流電碘離子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