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醫(yī)學考研考研院校執(zhí)業(yè)醫(yī)師執(zhí)業(yè)藥師執(zhí)業(yè)護士
在線動畫醫(yī)學E書醫(yī)學下載醫(yī)學英語醫(yī)學圖片臨床技能
醫(yī)學論壇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最新更新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臨床技能 >> 醫(yī)學論文 >> 基礎醫(yī)學 >> 文章正文
  HLA-Ⅱ類基因與狼瘡性器官的系統(tǒng)損害的相關性研究           ★★★ 【字體:

HLA-Ⅱ類基因與狼瘡性器官的系統(tǒng)損害的相關性研究

文章來源:本站收集 更新時間:2006-5-16 2:52:43 技能論壇

 

HLA-Ⅱ類基因與狼瘡性器官的系統(tǒng)損害的相關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 2003-10-25  作者:謝尚葵 馮樹芳 沈福民  
摘 要 目的 分析HLA-Ⅱ類基因與狼瘡性器官、系統(tǒng)損害的相關性,探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從基因到臨床表達的發(fā)病機制。方法 應用PCR-SSOPH技術檢測113例確診SLE病人的DR、DQA1、DQB1等位基因。結果 漿膜炎與DQB1*0601正相關;神經(jīng)精神癥狀與DRB1*1501正相關;血肌酐增高與DQB1*0302、DQB1*0401正相關;血尿素氮增高與DQB1*0201負相關;蛋白尿與DQB1*0301、DRB3*0202、DRB3*0301、DRB1*1101負相關;血尿與DQB1*0301、DRB3*0301負相關;管型尿與DRB1*0302正相關;貧血和白細胞減少分別與DQB10201正相關;血小板減少與DRB1*1502和DRB1*1202正相關;淋巴細胞減少與DRB1*0302正相關;C3降低與DQB1*0303正相關,與DQB1*0301負相關;狼瘡細胞陽性與DRB1*1501負相關。結論 多個HLA-Ⅱ類等位基因和SLE的臨床表達有相關性,國人的SLE遺傳背景與其他人種有所不同。
  

  關鍵詞: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HLA抗原;多態(tài)現(xiàn)象(遺傳學);易感性與特異性;等位基因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發(fā)病與多種HLA等位基因相關。為深入探討這些基因或其關聯(lián)的亞型與SLE臨床表達關系,我們引入PCR-SSOPH檢測技術,對113例確診的SLE病人進行HLA-DR、DQ位點等位基因分型,分析基因與狼瘡性器官、系統(tǒng)損害的相關性,找出重型SLE相關基因。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入選的113例患者均符合1982年美國風濕病協(xié)會(ARA)SLE診斷標準4條或4條以上[1]。記錄患者的性別、發(fā)病年齡,以及有無以下SLE臨床表現(xiàn):蝶型紅斑、盤狀損害、光敏、口腔潰瘍、關節(jié)炎、雷諾現(xiàn)象、狼瘡發(fā)、神經(jīng)精神癥狀、漿膜炎、血細胞減少、狼瘡腎炎和C3降低(<0.8 g/L)等。
  標本:外周靜脈血5 ml(抗凝)。
1.2 實驗方法:①基因組DNA的提。蝴}析法。②DNA體外擴增—聚合酶鏈反應(PCR)。共有6對引物,其中AMP-B為DR位點擴增的公用引物。③地高辛(DIG)—ddUTP3′末端標記寡核苷酸探針雜交。
1.3 分型標準:以顯著影響生存率的惡性指標作為重型SLE分型標準[2]。
1.4 統(tǒng)計學處理:χ2相關分析、多因素回歸分析和多項比較校正,以P<0.05為具統(tǒng)計學顯著性。
2 結   果
2.1 HLA-Ⅱ類基因分型
2.1.1 等位基因分型結果:用12個DQA1探針檢出7個亞型,未檢出DQA1*0401;用15個DQB1探針檢出12個等位基因,未檢出DQB1*0504、*0603和*0604;用4個DR2探針檢出4個亞型:用4個DR52組探針檢出3個亞型,未檢出DRB3*0201;用8個DR52相關組探針分出8個亞型。
2.1.2 H-W吻合度檢測結果:在HLA-DQA1和DQB1座位上,基因型的期望值與觀察值很好吻合,分別P>0.1和P>0.5,說明基因已達到遺傳平衡,本組病人可作為可靠的供研究的群體資料。
2.2 HLA-Ⅱ類等位基因與SLE器官、系統(tǒng)損害的相關性(見表1)
2.2.1 HLA-DQA1位點等位基因:DQA1*0101與淋巴細胞減少正相關;DQA1*0102與狼瘡細胞陽性負相關;DQA1*0501與蛋白尿負相關,Pc(多項比較校正P值)>0.05。
2.2.2 HLA-DQB1位點等位基因:HLA-DQB1*0201與貧血和白細胞減少正相關,與血尿素氮增高負相關;DQB1*0302與血肌酐增高正相關;DQB1*0303與C3降低正相關;DQB1*0401與血肌酐增高正相關;DQB1*0602與發(fā)病年齡正相關,均分別P<0.05,Pc>0.05。
  DQB1*0301分別與蛋白尿和血尿負相關,分別P<0.001和0.01,分別Pc<0.05和Pc>0.05;與C3降低負相關,分別P<0.05和Pc>0.05。DQB1*0601與漿膜炎正相關,分別P<0.01,Pc<0.05。
2.2.3 HLA-DR2組等位基因:DRB1*1501與神經(jīng)精神癥狀正相關,與狼瘡細胞陽性負相關;DRB1*1502與血小板減少正相關,均分別P<0.05,Pc>0.05。
2.2.4 HLA-DR52組等位基因:DRB3*0202與蛋白尿負相關;DRB30301與蛋白尿和血尿均呈負相關,均分別P<0.05,Pc>0.05。
2.2.5 HLA-DR52相關組等位基因:DRB10302與淋巴細胞減少和管型尿正相關;DRB1*1101與蛋白尿負相關;DRB1*1202與血小板減少正相關,均P<0.05,Pc>0.05。

表1 HLA-DR和DQ等位基因與SLE臨床指標的相關性

等位基因 臨床指標 N1/N2 N3/N4 χ2值 P值 Pc值 
DQA1*0101 淋巴細胞減少 10/64 16/49  4.45 0.03+ >0.05 
DQA1*0102 狼瘡細胞陽性 15/25  2/11  8.04 0.013- >0.05 
DQA1*0501 蛋白尿 19/69  5/44  4.20 0.04- >0.05 
DQB1*0201 貧血   5/51 18/62  6.38 0.01+ >0.05 
  白細胞減少   8/65 15/48  6.11 0.01+ >0.05 
  尿素氮增高 16/51  1/11  7.00 0.03- >0.05 
DQB1*0301 蛋白尿 27/69  3/44 14.39 0.000 1- <0.01 
  血尿 29/90  1/23  7.30 0.007- >0.05 
  C3降低 20/51  9/55  7.66 0.02- >0.05 
DQB1*0302 血肌酐增高  7/55 4/7  8.84 0.01+ >0.05 
DQB1*0303 C3降低 10/51 17/55  8.50 0.01+ >0.05 
DQB1*0401 血肌酐增高  1/55 2/7  8.81 0.01+ >0.05 
DQB1*0601 漿膜炎 21/99  8/14  8.30 0.03+ <0.05 
DRB1*1501 CNS損害 19/99  5/13  6.03 0.049+ >0.05 
  狼瘡細胞陽性 11/25  0/11 10.96 0.01- >0.05 
DRB1*1502 血小板減少  0/55  6/58  6.01 0.01+ >0.05 
DRB3*0202 蛋白尿 19/69  3/44  7.36 0.007- >0.05 
DRB3*0301 蛋白尿 12/69  2/44  4.08 0.04- >0.05 
  血尿 14/90  0/23  4.08 0.04- >0.05 
DRB1*0302 淋巴細胞減少  1/64  5/49  4.12 0.04+ >0.05 
  管型尿  4/104 2/9  5.56 0.02+ >0.05 
DRB1*1101 蛋白尿 11/69  1/44  5.29 0.02- >0.05 
DRB1*1202 血小板減少  0/55  5/58  4.96 0.03+ >0.05 

注:N1:等位基因陽性+臨床指標陰性數(shù),N2:臨床指標陰性數(shù),N3:等位基因陽性+臨床指標陽性數(shù),N4:臨床指標陽性數(shù),-:負相關,+:正相關
  此外,本研究尚發(fā)現(xiàn)HLA-Ⅱ類基因與多種自身抗體顯著關聯(lián),但與性別、蝶型紅斑、盤狀損害、光敏、口腔潰瘍、關節(jié)炎、雷諾現(xiàn)象和狼瘡發(fā)無顯著相關。
2.2.6 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等位基因相互間存在復雜的交互關系,DQB1*0401和DQB1*0605分別與血肌酐增高和蛋白尿正相關,分別P<0.05。
3 討   論
  為探討基因與SLE臨床表達關系,找出重型SLE相關基因,我們進一步分析了HLA-Ⅱ類基因與狼瘡性器官、系統(tǒng)損害的相關性。
3.1 腎臟損害:Fronek等[3]報道DR2與狼瘡腎炎相關,還發(fā)現(xiàn)稀有等位基因DQB1*0605、*0502與白人、黑人和亞洲人狼瘡腎炎顯著相關,此相關在亞洲人最顯著。Doherty等[4]報道了對南方中國人SLE的研究結果:與健康對照組比,DRw15和DQw1在狼瘡腎炎組頻率顯著增高:與非狼瘡腎炎組比,頻率無明顯增高;王敏等[5]報道,DR2和DR9同時陽性可致狼瘡腎炎風險性明顯增高;彭學標等[6]的研究結果也表明DR2陽性與江蘇地區(qū)漢族人SLE腎損害相關;但未見分析DR2亞型相關性的報道。我們的研究結果提示DQB1*0401和DQB1*0302均與血肌酐增高相關;其中DQB1*0401經(jīng)多因素回歸分析保持顯著意義,因此是較為肯定的重型SLE相關基因;此外,單因素分析結果未顯示DQB1*0605與腎損害相關,但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其與蛋白尿關聯(lián);由于DQB1*0605是稀有基因,顯然不能用它解釋SLE患者如此高的腎炎發(fā)生率;推測DQB1*0605與其他更重要的關聯(lián)基因一起介導狼瘡性蛋白尿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我們的研究未發(fā)現(xiàn)單位點DR2等位基因與腎損害關聯(lián),它們是否通過與其他基因的組合而致腎炎易感,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資料還顯示DQB1*0303與C3降低正相關。C3在自身免疫反應過程中起關鍵性作用,對腎炎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尤為重要,早期C3降低是獨立影響SLE病人預后的惡性因素[2]。因此DQB1*0303是個重要的SLE相關基因,值得進一步探討它對SLE的標記性。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某些等位基因對狼瘡腎炎具有保護性,包括DQB1*0201和*0301,分別與血尿素氮和蛋白尿負相關;其中DQB1*0301還與惡性指標C3降低負相關;文獻[7]報道DQB1*0301與SLE易感相關,但它可能是中國南方漢族人輕型SLE相關基因。
  此外,DRB3*0202(DRw52b)、*0301(DRw52c)也與蛋白尿負相關。這與Reveille等[8]報道的美國黑人DRw52b與狼瘡腎炎高風險關聯(lián)相反。這種差異顯然與人種的遺傳背景有關。我們推測DR52組等位基因單獨不能決定狼瘡腎炎,但它們與重要的狼瘡腎炎相關基因呈連鎖不平衡,通過組合而呈現(xiàn)不同的功能:與致腎炎基因連鎖,功能顯示致病性;與保護性基因連鎖,顯示保護性。
  孟煒等[9]報道DQA1*0501是SLE的保護基因,本資料也提示DQA1*0501與狼瘡腎炎低風險相關。這與國外報道DQA1*0501為SLE易感基因不一致。
  我們先前生存率的研究結果顯示男性是獨立影響SLE病人預后的惡性因素,男性比女性更多出現(xiàn)管型尿[2]。但本研究未發(fā)現(xiàn)HLA-Ⅱ類基因在男女性之間的分布有差異。在鼠狼瘡,Yaa基因(Y染色體自身免疫反應促進基因)可顯著加速狼瘡易感鼠發(fā)。10],且狼瘡腎炎嚴重;在人狼瘡,是否存在具有類似功能的基因,值得深入探討。
3.2 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本研究發(fā)現(xiàn)DRB1*1501與SLE患者的神經(jīng)精神癥狀正相關,這在國內外未見有報道。Reveille等[8]的研究結果提示3.7 kb I DQαRFLP片斷與黑人SLE的神經(jīng)精神癥狀負相關,并推測具有保護功能的序列在DQα分子鏈上。本研究結果未能支持這一論點。
3.3 血液系統(tǒng)損害:DQA1*0101與淋巴細胞減少相關,未見其他可比性資料供討論。DQB1*0201與貧血和白細胞減少關聯(lián)。值得注意的是DQB1*0201同時與血尿素氮增高呈強負性關聯(lián),表明該基因主要引起血液系統(tǒng)損害。臨床上某些SLE病人以血液系統(tǒng)受累為主要表現(xiàn),如嚴重貧血、血小板減少等,而其他系統(tǒng)損害輕或無,可能與攜帶DQB1*0201基因型有關。
3.4 漿膜炎:本研究結果顯示DQB1*0601與漿膜炎正相關,是重型SLE相關基因。文獻[1]報道DQB1*0601是SLE易感基因。
  本文研究分析HLA-Ⅱ類基因與狼瘡性器官、系統(tǒng)損害的相關性,發(fā)現(xiàn)DR和DQ位點均有多個等位基因與SLE臨床指標關聯(lián),部分顯示易感性,部分顯示保護性。結果對區(qū)分SLE臨床亞型,早期預測SLE發(fā)展趨勢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研究結果表明,重型SLE相關基因主要為DQA1*0101、DQB1*0201、DQB1*0302、DQB1*0303、DQB1*0401、DQB1*0601和DRB1*1501,對SLE具有保護性作用的基因包括DQA1*0501、DQB1*0301、DRB3*0202和DRB3*0301等。

謝尚葵現(xiàn)為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yī)學中心風濕病科博士后
作者單位:謝尚葵(200040 上海醫(yī)科大學華山醫(yī)院皮膚科)
馮樹芳(200040 上海醫(yī)科大學華山醫(yī)院皮膚科)
沈福民(上海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遺傳流行病學教研室)

參考文獻

 1.Tan EM,Cohen AS,Fries JF,et al.The 1982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rthritis Rheum,1982,25:1271-1277.
 2.謝尚葵,馮樹芳,傅華.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病人生存率的研究.中華醫(yī)學雜志,1995,75:617-620.
 3.Fronek Z,Timmerman L,Alper C,et al.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genes and susceptibility to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rthritis Rheum,1990,33:1542-1553.
 4.Doherty DG,Ireland R,Demaine AG,et al.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genes and susceptibility to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Southern Chinese.Arthritis Rheum,1992,35:641-645.
 5.王敏,董怡,黃尚志,等.中國漢人HLA-DRB1及TNF-α基因多態(tài)性與SLE遺傳易感性的研究.見:中華醫(yī)學會風濕病學學會.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風濕病學學術會議論文集.北京:中華醫(yī)學會風濕病學學會,1996.46-52.
 6.彭學標,徐文嚴,岳曉玉,等.江蘇籍漢族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與HLA-DR基因的相關性研究.中華皮膚科雜志,1997,30:7-9.
 7.Arnett FC,Olsen ML,Anderson KL,et al.Molecular analysis of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alleles associated with the lupus anticoagulant.J Clin Invest,1991,87:1490-1495.
 8.Reveille JD,Schrohenloher R,Acton RT,et al.DNA analysis of HLA-DR and DQ genes in American black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rthritis Rheum,1989,32:1243-1251.
 9.孟煒,沈福民,秦萬章,等.中國南方漢族人群HLA-DQA1基因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易感性分析.中華醫(yī)學遺傳雜志,1994,11:325-328.
10.Izui S,Iwamoto M,Fossatl L,et al.The Yaa gene model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Immunol,1995,144:137-153.
11.張咸寧,潘新華,朱定良,等.中國南方漢族人群HLA-DQB1基因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易感性研究.中國免疫學雜志,1997,1:37-39.

...
文章錄入:凌云    責任編輯:凌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發(fā)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最新熱點 最新推薦 相關文章
    “象”模型:易醫(yī)會通的交點——兼論中醫(yī)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訴我們,歡迎您提供意見和建議!醫(yī)學考研網(wǎng),執(zhí)業(yè)醫(yī)師,執(zhí)業(yè)藥師,執(zhí)業(yè)護士 站長:凌云 皖ICP備060070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