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內(nèi)經(jīng)》曰∶中央黃色,入通于脾,開竅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夫口之為病,或?yàn)橹厣嗄旧,或(yàn)槊訝生瘡,或見酸苦甘辛鹽味,原其所因,未有不由七情煩擾、五味過傷之所致也。經(jīng)曰陰之五宮,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是也。是以肝熱則口酸,心熱m.gydjdsj.org.cn/qikan/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有口淡者,知胃熱也。外有謀慮不決,肝移熱于膽而口苦者。亦有脾胃氣弱,木乘土位而口酸者;虬螂滓茻嵊谛∧c,膈腸不便,上為口糜。生瘡潰爛則傷寒狐惑之證,上唇生瘡,蟲食其臟,下唇生瘡,蟲食其肛。其為口之為病,種種不同,醫(yī)者各類推而治之,無有不安者也。
脈法
《脈經(jīng)》曰∶左寸洪數(shù),心熱口苦。右寸浮數(shù),肺熱口辛。左關(guān)弦數(shù)而虛,膽虛口苦。甚洪而實(shí),肝熱口酸。右關(guān)沉實(shí),脾胃有實(shí)熱口甘。兼洪數(shù)者,口瘡,或?yàn)橹厣嗄旧唷?/p>
脈虛者,中氣不足,口瘡,若服涼藥不愈,宜理中湯。
方法
丹溪曰∶脾熱口甘,三黃丸主之。
三黃丸 兼治五癆七傷,消渴不生肌肉。
黃芩(春四、夏秋六、冬三兩) 黃連(春四、夏五、秋三、冬二兩) 大黃(春三、夏五、秋二、冬一兩)
上三味,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未愈加至七丸,日三服,一月病愈,久服行及奔馬。愚按∶此方惟實(shí)熱者可用,虛者勿用。
膽熱口苦,謀慮不決所致,小柴胡湯加麥門冬、酸棗仁、地骨皮、遠(yuǎn)志,煎服。
益膽湯 治謀慮不決,肝膽虛氣上溢則口苦證。
黃芩(去朽) 甘草(炙) 人參(各一錢) 官桂(五分) 苦參 茯神(各三分) 遠(yuǎn)志(取肉去骨,七分)
上細(xì)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柴胡地骨皮湯 治膀胱移熱于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生瘡潰爛,心胃壅熱,水谷不化等證。
柴胡(去蘆) 地骨皮(各等分)
上細(xì)切,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食后溫服。如病患大便實(shí)者,加大黃、樸硝以利之。
治口瘡,用西瓜漿水徐徐飲之。無瓜時(shí),以瓜皮燒灰敷之。
又方 細(xì)辛、黃柏(炒)各等分為末,摻舌上,吐涎乃愈。
又方 用焰硝、硼砂含口勿開,外以南星為末,醋調(diào)貼足心涌泉穴上,神效。
又方 用好酒煮黃連成汁,呷下即愈。
又方 用五倍子一兩,黃柏蜜炙、滑石各五錢,銅綠五錢,麝香一字,為末摻之,極效。
凡口瘡服涼藥不愈者,乃中氣不足,虛火泛上無制,用理中湯反治之而愈。甚者,加附子,或用官桂噙之亦妙。
又方 治赤口瘡。
白礬(枯) 沒藥(另研) 乳香(另研,各一錢) 銅綠(另研,少許)
上為細(xì)末摻之。
又方 治白口瘡。
上為細(xì)末摻之。
治實(shí)熱口中生瘡,用涼膈散、甘桔湯皆效。
一小兒口瘡不下食,眾以狐惑治之,必死,后以礬湯于腳上浸半日頓寬,更以黃柏(蜜炙)、僵蠶(炒)為末敷之而愈。
又方 治唇緊燥裂生瘡。用青皮燒灰敷之立愈。
又方 治唇緊。以皮紙然于刀上,熏取瀝敷,立效。
又方 治口糜。用野薔薇花根,煎湯漱之m.gydjdsj.org.cn/yys/。(一云白薔薇根,杵汁敷之。)
又方 治口內(nèi)生瘡用。
明礬(枯) 黃丹(炒) 鹽白梅(燒存性,各一錢) 人中白(半錢, ) 麝香(另研,少許)
上為細(xì)末,干摻口內(nèi)。甚者加硼砂五分,片腦一分。
□
(以上丹溪方法凡十八條)
□
硼砂散 治口舌生瘡,及咽喉腫病,皆效。
硼砂 馬牙硝 滑石 寒水石 枯白礬(各二錢) 片腦(二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半錢許,食后新汲水調(diào)下。
碧雪 治口瘡,及咽喉腫痛,神效。
蒲黃 青黛 硼砂 焰硝 生甘草上各等分,為細(xì)末敷之,咽喉腫痛,鵝管吹入。
□
(祖?zhèn)鞣?
治舌腫大塞口,不能飲食者。
真蒲黃一味,頻刷舌上,自退。若能咽藥,即以黃連一味煎濃汁,細(xì)細(xì)呷之,以瀉心經(jīng)之火,則愈。
□
(丹溪活套)云∶肝膽有實(shí)熱,令人口酸而苦,小柴胡湯加甘草、龍膽、青皮之類。甚者,當(dāng)歸龍薈丸。若謀慮不決、肝膽虛而苦者,人參、遠(yuǎn)志、茯神、甘草為君,柴胡、草龍膽為佐使。甚者,錢氏地黃丸,虛者補(bǔ)其母也。心熱而口苦,或口舌生瘡,黃連瀉心湯、牛黃清心丸、涼膈散之類。脾熱而口甘者,三黃丸、平胃散之類。肺熱而口辛者,甘桔湯、瀉白散、金沸草散之類。腎熱而口咸者,滋腎丸、大補(bǔ)陰丸、滋陰大補(bǔ)丸之類。